• 我的订阅
  • 军事

北冰洋科考进行时:队员作息难规律 防熊压力大

类别:军事 发布时间:2023-08-09 11:34:00 来源:杭州网

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 7月12日,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搭乘“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赴北冰洋开展科考作业。目前,“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已抵达北纬77度左右的北冰洋楚科奇海域,考察队正在24小时不间断地进行连续科考作业。

科考队员24小时连续科考 面临多重挑战

北冰洋自然条件恶劣,海况复杂多变,科考队员们也面临着多种挑战。

总台央视记者 王楠:在北冰洋科考,最显而易见的难度其实就是自然条件恶劣。比如像现在,户外温度已经降到了0摄氏度以下,但是很多作业项目,它都需要在船上的艉甲板来进行,根据水的不同深度,一般都要1个多小时,个别项目甚至需要两三个小时,较长时间的户外工作,可以说对队员们提出了较大的考验。

浮冰多 作业需要找“水塘”

冷是一方面,由于这次在楚科奇海上的作业项目,主要集中在水体环境、生物生态等方面,大量的海面浮冰也给科考作业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雪龙2”号实验室实验员 刘丛舒:我们这个网放下去以后,假如这个冰移动了,它很有可能会动,就把绞车的钢缆给勾住了,有可能设备就会丢。

北冰洋科考进行时:队员作息难规律 防熊压力大

为了尽量减少浮冰影响,“雪龙2”号在航行到既定站位后,会通过雷达系统和目测寻找合适开展作业的冰间水域,也就是大家俗称的“水塘”。

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领队 王金辉:水体的调查需要一个比较开阔的海域,我们有些调查还是需要船是移动的状态,比如拖网。假如站位附近都没有合适的作业区域、作业条件的话,一般我们会在一定范围之内找“水塘”,实在找不到,根据现场的情况来做相应的调整。

海雾频繁 防熊压力大

在北冰洋科考,上冰作业必不可少,但是频繁的海雾会给队员们带来另外一重风险,那就是北极熊。除了安放安全屋、防熊笼外,考察队也会采用多种手段。

北冰洋科考进行时:队员作息难规律 防熊压力大

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领队 王金辉:目前来说,主要是通过瞭望,我们在驾驶台几个方面观察作业的区域有没有熊。有熊的话,就让作业人员赶紧撤回来。另外碰到能见度不高,有雾过来,就赶紧停止作业,撤回来。第三个,我们也会通过无人机、一些红外设备感应有没有熊,包括直升机也是待命。

连续作业 挑战科考队员身体极限

如果说气温低、浮冰多、要防熊,都是外在的困难,那么紧张的站位作业,则给科考队员们日常作息带来较大挑战。

总台央视记者 王楠:在作业期间,“雪龙2”号上的时间概念是非常模糊的。因为停船就要作业,作业完毕马上又要赶到下一个新的位置,一天最多的时候,能赶三个站位,这就意味着队员们要不间断地工作。像现在是凌晨两点,刚刚到达了一个新的作业站位,相关项目的队员们又开始了新的作业。

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水文环境组组长 罗士浩:我们水文组的,我是一班,今天是零点到八点。晚上没睡,刚好这个班是凌晨一点钟左右到。

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队员 陈泓哲:我们有定闹钟,以防万一(起晚),现在睡眠时间都比较短。

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队员 顾焱:就是它一会到了,一会没到,一会能睡,一会不能睡的。来了这边就是有点失眠,睡得不太规律。

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队员 董卉子:我是全站位的,所以只能在站和站之间找时间休息。主要是北极,天一直都亮着,今天还没有休息。

北冰洋科考进行时:队员作息难规律 防熊压力大

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队员 陈玲:几点起的?凌晨三点半吧,起晚了,今天起晚了。生物钟完全是乱的。很困很想休息,但还是得坚持,坚持完成任务。

此外,王金辉介绍,近年来极地科考年轻人逐渐增多,不断成长为业务骨干,但也还有不少队员是首次前往极地,这样在面对复杂项目时,就需要对他们提前进行培训和演练。与此同时,对于科考实施方案也在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进行完善。

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领队 王金辉:这个航次来说,我们一些新技术、新的项目上的相对比较多一点,这块我们对科学的方案设计,或者我们实施方案反复地琢磨,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另外就是可操作性与科学性方面,需要更好地有机衔接起来。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09 14:45:1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旅行时疲劳感怎么解决?健康管理,旅游无忧享受美好!
...进行健康管理,从而在旅游中无忧地享受美好。一、调整作息,合理安排时间无论是跨时区的长途飞行还是疲劳的长途汽车旅行,时差和不规律的作息都会给身体带来不适。因此,在出行前,可以尽
2024-05-11 08:36:00
中国首位穿越北冰洋的女船长登上热搜,用短视频呈现海上生活的孤独和浪漫
...第一次白响恩白响恩至今记得2012年驾驶“雪龙号”穿越北冰洋的场景:船在冰海中航行,眼前除了一个硕大的驾驶台,就是一个360度的全景天窗。航道慢慢被破开,海雾升腾起来,一切如
2023-07-11 07:57:00
第13次北冰洋科考丨特写:冰原海雾中,他们闪耀着光——近距离感受中国极地科考队员的苦辣酸甜
...……在冰与蓝交织的世界,“雪龙2”号搭载着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再探世界“尽头”。近日,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中北冰洋太平洋扇区大洋科考作业顺
2023-08-13 17:24:00
“雪龙2”号访港,它有多强?搭载“十八般兵器”可双向破冰
...救援、人员运送、远距离科考作业、物资吊运等任务,在北冰洋科考上,还可以用来驱赶北极熊。“月池车间”:保证设备不受太多气象和海冰约束在“雪龙2”号上,有一个特殊的车间,它有一个
2024-04-09 10:00:00
...本文转自:央视新闻客户端一问到底丨向北极进发 第13次北冰洋科考有何不同?极昼的北极,有绝美的清晨和黄昏、有斑驳交错的海上浮冰,也有覆盖在静谧大洋之上的浓浓海雾,此时此刻,中
2023-08-09 22:49:00
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完成第一阶段作业任务
...0分,随着最后一项海水样品采集作业的完成,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的第一阶段任务——中北冰洋太平洋扇区大洋科考主要作业任务全部结束。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中北冰洋太平洋
2023-08-12 20:32:00
探秘神秘冰海 中国北冰洋科学考察在茫茫大海中仔细寻找着……
本文转自:央视网央视网消息:关注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目前,雪龙2号科考破冰船已在返航途中。在加克洋中脊,考察队员们开展了一系列和地球物理相关的实验。总台央视记者 王楠:这
2023-09-25 13:34:00
“小情绪”:备孕压力大,失眠、烦躁该怎么办?
备孕期间,我们的身体和心理都经历着巨大的变化。荷尔蒙的波动、对怀孕的渴望、对未来的担忧等因素都可能让我们陷入失眠和烦躁的困境。眼看着周围的人一个个顺利好孕、怀二胎,甚至是怀三胎。
2025-01-20 10:04:00
冲撞破冰、开展实验、回收设备, “雪龙2”号北冰洋科考返航中
本文转自【央视新闻客户端】;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搭乘“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已在返航途中,总台随船记者也在持续发回科考过程的珍贵画面。不久前,“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
2023-09-25 14:25:00
更多关于军事的资讯:
严阵以待护通导 精检细修筑安途
金秋时节,伴随着季节交替、温度变化,长春机场通信导航监视设备的稳定运行面临新挑战。在这场关乎飞行安全的关键战役中,长春机场以严谨的态度
2025-10-14 17:53:00
南京造!V1000倾转旋翼混动飞行器机体结构下线
10月11日,V1000倾转旋翼混动飞行器首架机机体结构,在南京聚隆复合材料技术有限公司(位于江北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下线
2025-10-15 08:08:00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发布民用直升机中国市场预测年报
《民用直升机中国市场预测年报(2025-2034)》发布现场。中航工业供图中国网10月15日讯(记者李智)10月15日
2025-10-15 21:43:00
青年教授研究在太空“放风筝”给卫星“拴绳”,建智能集群□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安琪“微重力试验启动!”一道坚定有力的指令
2025-10-16 07:38:00
全球首座!三千吨级全直流风电安装船“北欧之风”号在烟台交付
10月15日,全球首座吊装能力突破三千吨级的全直流供电风电安装船——“北欧之风”号在山东烟台交付,填补了全球超大型全直流风电安装船的技术空白
2025-10-16 09:03:00
影像记录|“刘老庄连”:擎旗自有后来人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这是战旗方队通过天安门广场。 新华社发2025年9月3日
2025-10-16 09:20:00
关于加强山东省齐鲁足球超级联赛(泰安赛区)主场比赛期间“低慢小”飞行器管控工作的通告为确保山东省齐鲁足球超级联赛(泰安赛区)主场比赛期间各项活动安全有序进行
2025-10-16 15:51:00
唐山海运职业学院开展学生军训实弹射击活动
河北新闻网讯(沈子轶、于春梅、王育民)为进一步深化学生国防教育,铸牢国防观念根基,帮助学生掌握基本军事技能,10月14日
2025-10-16 15:56:00
实战淬火砺尖兵,比武备战展担当!龙岩市消防救援支队积极备战全省消防救援队伍比武竞赛
东南网龙岩10月16日讯(通讯员 戴丽涓)“这次时间不行,再来一次!参加比武和遂行任务一样,不仅要有过硬的体能和技能,还要充分预想到可能发生的各种不可抗力因素……”近日
2025-10-16 16:21:00
全球首座!吊装能力突破三千吨级全直流供电风电安装船在烟台交付
通讯员 房欣第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闫丽君从中集来福士获悉,10月15日,全球首座吊装能力突破三千吨级的全直流供电风电安装船——“北欧之风”号在烟台如期交付
2025-10-16 16:59:00
山东选手杨洋成功挑战八百流沙极限赛
备受国内外极限越野选手关注的2025“八百流沙”极限赛于10月9日在甘肃戈壁清泉收官,山东选手杨洋获得全球第10,中国第3
2025-10-16 18:09:00
中国网10月16日讯(记者 李智)10月16日,第七届中国天津国际直升机博览会在天津渤海新区空港经济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天津民用直升机产业化基地开幕
2025-10-16 20:18:00
海外网天津10月16日电 (严冰 徐嘉扬)10月16日,第七届中国天津国际直升机博览会在天津渤海新区空港经济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天津民用直升机产业化基地开幕
2025-10-16 20:32:00
中国网10月16日讯(记者 李智)在第七届中国天津国际直升机博览会开幕式上,陆军“风雷”飞行表演队上演精彩的飞行表演。其中
2025-10-16 20:49:00
黄蓝交响乐,守护奏和弦
“当黄河奔涌的浊浪与蔚蓝的海水相拥,在胜利油田新北工区海域绘就出鲜明的黄蓝分界线,一艘红色船舶穿梭其间,这是令人心醉的海上图景
2025-10-17 09: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