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30年,科研如何从“盆景”到“风景”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4-06-17 06:15: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钱江晚报

揭秘浙大邵逸夫医院科教成绩单

30年,科研如何从“盆景”到“风景”

30年,科研如何从“盆景”到“风景”

30年,科研如何从“盆景”到“风景”

浙大邵逸夫医院高水平科研平台

30年,科研如何从“盆景”到“风景”

本报记者 吴朝香 通讯员 李文芳 叶筱筠

2024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以下简称浙大邵逸夫医院)放射科副主任孙继红团队研发的“新型磁共振对比剂与肿瘤诊疗一体化纳米药项目”迎来转化,有望替代现有造影剂,一次注射可全身动静脉高分辨成像,尤其是心血管成像更佳,还能够实现肿瘤可视化治疗,实时监测化疗药物在患者体内的数量、分布、代谢,助力肿瘤个性化精准治疗。

从设想到转化,十年磨一剑。“10多年前,我们发现临床上常用的造影剂存在缺陷,比如一次只能在动脉或者静脉成像,如果多处检查,就需要多次注射,很不方便。”孙继红说。

“跳出医院发展医院,跳出医疗发展医疗”,这是浙大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提出的发展理念。在浙大邵逸夫医院建院30周年,医院已有登记备案的15个发明创造实现产业化及市场化,并最终应用于临床。如今,医工信多学科交叉已经成为医院的一张金名片。

以小见大,为患者而科研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意见》中曾明确提出,要加强基础和临床研究,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如何做科研?做什么样的科研?这是30年间,浙大邵逸夫医院一直思考的。蔡秀军院长带领团队用18年的持续研发实践,给出了答案。

肠癌是全球第二大癌,治疗结直肠肿瘤最主要的有效手段依然是手术切除,但术后吻合口愈合不良容易引发吻合口漏。如何减少手术带来的创伤成了蔡秀军最关注的问题。

历时18年,集外科学、微创医学、生物医学工程、材料学、机械工程等多学科之力,打破国际做法的“支架法肠转流术”应运而生。它在患者回肠内作切口后,放置可降解材料制作的支架法肠转流术,同时在回肠内放置引流管。转流支架可以阻拦肠液进入大肠,保护吻合口,引流管则可以把肠液引导至腹壁外。待支架自动崩解,引流管和腹壁粘连形成窦道,只需把引流管拔出,肠液就会流入大肠形成粪便顺利排出,无需进行二次手术。

这项突破性的技术创新避免了肠造口、人工肛门留置和二次回纳手术,将治疗周期由传统的3~6月缩短至3周左右,大大减少对患者生理、心理的创伤,使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同时也降低了医疗成本,一举拿下浙江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浙江大学年度十大学术进展。

这项研究一直在迭代更新。“因为有些人吻合得会快一些,有人会慢一些,我们在进一步研究使用新型材料,实现支架降解时间可以因人而异。”浙大邵逸夫医院副院长、肛肠外科主任医师宋章法说。

“这些研究最终是为了解决临床问题,为病人服务。”蔡秀军表示。

截至目前,“支架法肠转流术”已在全国10多个省、40多家三甲医院推广使用,全国已经有近1000位患者受益于此。

强化保障,培育创新沃土

“发现临床问题可以是一个人,解决临床问题需要一群人。”宋章法表示,激励临床医生在科研上发力不是一句口号,需要的是看得见的行动。“从医院层面,我们做好服务,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

据了解,浙大邵逸夫医院每年提供专项资金、组建科研团队、拓展实验平台、创新科研制度、设置科研假期、创立专利研发中心……对有科研需求的人员给予全方位的支持。

对此,孙继红深有感触。“我平时还要承担临床和管理任务,这项研究又需要跨学科的专业知识,单凭一个人,即使有再好的idea,也没有办法实现。”

在医院的支持下,孙继红组建了10多人的研究团队,其中七八位专职科研人员,还有特聘研究员、技术员、实验员等。“我们在研究过程中经历过多次反复和曲折,遇到过很多问题,但是因为团队作战,最终都顺利解决。”

除此之外,孙继红还可以利用科研假期。这是医院专门为有科研项目的临床医护人员开设的假期:“允许一周可以从临床中脱出一两天,专心考虑科研中的问题。”

再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项目申报为例,医院不断完善、梳理工作流程。比如“伯乐相马”,为近三年未获立项的青年医生及新入职医生设立预申报制度。再比如“沧海遗珠”,对上一年度未获立项的课题等进行再次筛选和优化。

得益于此,在2023年项目集中申报期,医院共提交了494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申请,最终成功立项91项,立项率高达18.4%,全年最终立项100项。这一成绩使浙大邵逸夫医院成为浙江大学医学院系统中立项数和立项率增量最多的附属医院,更让医院跻身于全国医院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获批数增幅最快的行列。目前,浙大邵逸夫医院的国家基金项目和科研经费保持年均15%到20%的增长率。

2021年底,浙大邵逸夫医院获批全国首个微创医学领域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微创器械创新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成为推动学术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临床应用的又一个高能级平台。

教学为重,卓越临床技能

浙江大学医学院首任院长王季午曾说:临床医学教育搞不好,医生就培养不好。

医教研不分家,是浙大邵逸夫医院作为综合性公立三甲医院的担当,也是打造中国式现代化标杆医院的必然选择。医院于2013年提出“三个5%”战略,即每年投入总收入的5%用于人才队伍建设,员工总数5%的人员从事专职科学研究,员工总数5%的医师从事临床教学工作。

“2003年,我们在国内率先开展了‘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PBL)’实践,这为后来的八年制整合式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浙大邵逸夫医院副院长黄翯介绍。

浙大邵逸夫医院也是浙江省首个开设医学生模拟仿真课程的医院,筹建了数字化、智慧化医学模拟和临床教学培训中心,锻炼医学生临床思维,提升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我们还设置了临床科室教学主任助理岗位,由每个科室的临床医生担任,打造临床教学管理体系,老师带着学生在诊室、病床边解决问题。” 黄翯说。作为首批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浙大邵逸夫医院拥有22个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全科、妇产科、内科、外科、康复科入选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重点专业基地。

去年,在浙江省首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技能大赛中,浙大邵逸夫医院包揽内科组、外科组、全科组团队一等奖,展现了核心岗位胜任力、医患沟通能力、团队配合与协作等多重综合素养。

无论是基于临床的科研创新,还是面向临床的医学教育,根本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患者。30年历程,润物细无声,浙大邵逸夫医院培养了一批批优秀临床医学人才和临床科学家。他们厚积薄发,在临床与科研上不断耕耘,结出的累累硕果最终惠及万千患者。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7 08: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浙大邵逸夫医院省级“小而强”团队展开快捷精准救治每日商报讯 日前,浙江省正式发文公布首批“小而强”临床创新团队入选名单,启动建设省级“小而强”临床创新团队(含培育创新团队)92个
2025-04-02 07:21:00
...iver disease digital management, CDM)中心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正式揭牌启动
2024-03-19 06:37:00
...医院位列全国最高等级的A++++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为A++医院。浙大一院的传染感染、泌尿外科、普通外科、肾脏科、血液科、老年医学、超声医学、临床药学、全科医学
2024-11-19 06:53:00
...会(SRS)盛大举行期间,应邀参会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下称:浙大邵逸夫医院)普外科梁霄教授操作国产手术机器人,仅用50分钟,成功为远在浙江杭州的患者实施机器人辅助
2025-07-22 07:20:00
“省编县用”柔性引进人才 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难,情况十分危急。在这危急关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以下简称“浙大邵逸夫医院”)急诊科下沉专家秦绪常带领龙游县人民医院急诊科团队果断采取行动,立即为患者进行了溶栓治
2023-08-30 00:47:00
...控制肿瘤细胞生长。2月21日,记者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中国-以色列医学科创中心”,见到了一款造福脑胶质瘤患者的以色列“黑科技”。这款国际上最先进的肿瘤电场治疗设备
2023-02-21 15:31:00
聚焦临床技术协同创新 四川新增一个肝胆胰专业学术组织
...中山医院、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知名专家分别作了精彩分享。
2023-02-11 17:16:00
本文转自:中国环境报上海推进“无废城市”从“盆景”走向风景6月底前推出首批260个“无废细胞”本报记者丁波上海报道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晏波近日参加一档民生访谈节目时表示,上海市
2024-05-07 07:39:00
不走寻常路,“邵医护理模式”30年
...走寻常路,“邵医护理模式”30年上个世纪90年代,浙大邵逸夫医院将白色护士服换成康乃馨花样的衣服。本报记者 吴朝香 通讯员 李文芳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以下简称浙
2024-05-13 06:22: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真相了!酵母、小苏打和泡打粉竟有这么多不同......看懂别再用错了!
酵母、小苏打、泡打粉都有产气、使面团蓬松的功能,那么,它们产气的原理有什么不同,我们该怎么选择呢?酵母酵母粉是将酵母菌进行制粒
2025-11-28 16:13:00
兴浦社区开展“饺香暖冬”主题活动
江南时报讯 近日,苏州工业园区胜浦街道兴浦社区“温情兴浦,饺香暖冬”主题活动在暖意融融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拉开帷幕。此次活动旨在以民俗为纽带
2025-11-28 11:07:00
在钟楼街,吃遍百年老字号
在太原的城市记忆中,钟楼街是一部活着的史书,而街上那些历久弥新的老字号,便是书页间最诱人的烟火气。它们不仅是美食的传承者
2025-11-28 09:32:00
科学认识高血压 精准管理护健康
高血压作为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长期威胁着人类健康,其本质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若未得到规范管理
2025-11-28 06:49:00
备孕男性避坑指南:远离伤精“隐形杀手”
在临床工作中,常遇到备孕一年以上未果的夫妇,女方检查结果正常,最终发现问题源于男性精子质量。值得注意的是,精子从生成到成熟约需70~74天
2025-11-28 06:49:00
切口发红怎么办?护理小技巧帮你应对
切口发红是手术后常见的护理问题之一,尤其是在手术后恢复初期。切口部位的红肿、疼痛、发热等症状可能会令患者感到不适,同时也可能是感染的早期信号
2025-11-28 06:49:00
“刀片嗓”别硬扛!可能是流感来袭,科学用药是关键
当喉咙出现那种吞咽如同吞咽刀片般的剧痛时,这其实是您的身体正在与流感病毒进行一场激烈“阵地战”的明确信号。这片“战场”——咽部黏膜
2025-11-27 11:40:00
康王®酮康唑洗剂入围“2024-2025年度家庭常备药上榜品牌”
2025年11月18日,由家庭医生在线主办的“2024-2025家庭常备药、家庭常备营养食品/保健品、家庭常备医疗器械及消毒用品上榜品牌”活动颁奖典礼圆满落幕
2025-11-27 11:41:00
响应国家“体重管理年”!康汇医院入选减重教学单位,减重更科学
近年来,肥胖带来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关注,国家也启动了“体重管理年”相关行动,鼓励大家通过科学方式管理体重,推动医学减重走向规范化
2025-11-27 11:41:00
连续三年入选家庭常备药榜单,连花清咳片凭何成为止咳优选?
近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监测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南北方省份均处于流感高发季节,多地门诊咳嗽、咳痰患者显著增加。在咳嗽咳痰患者增多的背景下
2025-11-27 11:43:00
助听器如何选择?从痛点到选型,5 大主流品牌深度解析
当 65 岁以上老人中每三位就有一位存在听力障碍,当中国听损人群规模已超 7000 万,助听器却始终未能走进更多家庭 ——我国助听器佩戴率不足 5%
2025-11-27 11:43:00
莒南县第三小学举行美食分享会
鲁网11月27日讯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让学生感受美食背后的文化内涵与劳动乐趣,11月24日,莒南县第三小学举行了美食分享会
2025-11-27 14:44:00
崇礼彩椒咖啡出圈
河北日报讯(周大伟、郭晓通)近日,随着崇礼区各大滑雪场陆续开板迎客,一种融合了当地特色的彩椒咖啡正悄然出圈。彩椒咖啡是将新鲜彩椒挖空成杯
2025-11-27 17:38:00
云岩区离退休干部和老干部工作者热学热议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精神
11月20日,中共贵州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在贵阳胜利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共贵州省委关于制定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2025-11-27 17:47:00
铜仁市委老干部局:“三点”发力激发 “银龄”新动能
铜仁市委老干部局坚持精准理念,创新工作方法,紧扣“三个关键环节”精准发力,引导广大老干部发挥优势、贡献智慧,为绿色铜仁现代化建设注入“银龄”力量
2025-11-27 22:5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