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30年,科研如何从“盆景”到“风景”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4-06-17 06:15: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钱江晚报

揭秘浙大邵逸夫医院科教成绩单

30年,科研如何从“盆景”到“风景”

30年,科研如何从“盆景”到“风景”

30年,科研如何从“盆景”到“风景”

浙大邵逸夫医院高水平科研平台

30年,科研如何从“盆景”到“风景”

本报记者 吴朝香 通讯员 李文芳 叶筱筠

2024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以下简称浙大邵逸夫医院)放射科副主任孙继红团队研发的“新型磁共振对比剂与肿瘤诊疗一体化纳米药项目”迎来转化,有望替代现有造影剂,一次注射可全身动静脉高分辨成像,尤其是心血管成像更佳,还能够实现肿瘤可视化治疗,实时监测化疗药物在患者体内的数量、分布、代谢,助力肿瘤个性化精准治疗。

从设想到转化,十年磨一剑。“10多年前,我们发现临床上常用的造影剂存在缺陷,比如一次只能在动脉或者静脉成像,如果多处检查,就需要多次注射,很不方便。”孙继红说。

“跳出医院发展医院,跳出医疗发展医疗”,这是浙大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提出的发展理念。在浙大邵逸夫医院建院30周年,医院已有登记备案的15个发明创造实现产业化及市场化,并最终应用于临床。如今,医工信多学科交叉已经成为医院的一张金名片。

以小见大,为患者而科研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意见》中曾明确提出,要加强基础和临床研究,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如何做科研?做什么样的科研?这是30年间,浙大邵逸夫医院一直思考的。蔡秀军院长带领团队用18年的持续研发实践,给出了答案。

肠癌是全球第二大癌,治疗结直肠肿瘤最主要的有效手段依然是手术切除,但术后吻合口愈合不良容易引发吻合口漏。如何减少手术带来的创伤成了蔡秀军最关注的问题。

历时18年,集外科学、微创医学、生物医学工程、材料学、机械工程等多学科之力,打破国际做法的“支架法肠转流术”应运而生。它在患者回肠内作切口后,放置可降解材料制作的支架法肠转流术,同时在回肠内放置引流管。转流支架可以阻拦肠液进入大肠,保护吻合口,引流管则可以把肠液引导至腹壁外。待支架自动崩解,引流管和腹壁粘连形成窦道,只需把引流管拔出,肠液就会流入大肠形成粪便顺利排出,无需进行二次手术。

这项突破性的技术创新避免了肠造口、人工肛门留置和二次回纳手术,将治疗周期由传统的3~6月缩短至3周左右,大大减少对患者生理、心理的创伤,使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同时也降低了医疗成本,一举拿下浙江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浙江大学年度十大学术进展。

这项研究一直在迭代更新。“因为有些人吻合得会快一些,有人会慢一些,我们在进一步研究使用新型材料,实现支架降解时间可以因人而异。”浙大邵逸夫医院副院长、肛肠外科主任医师宋章法说。

“这些研究最终是为了解决临床问题,为病人服务。”蔡秀军表示。

截至目前,“支架法肠转流术”已在全国10多个省、40多家三甲医院推广使用,全国已经有近1000位患者受益于此。

强化保障,培育创新沃土

“发现临床问题可以是一个人,解决临床问题需要一群人。”宋章法表示,激励临床医生在科研上发力不是一句口号,需要的是看得见的行动。“从医院层面,我们做好服务,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

据了解,浙大邵逸夫医院每年提供专项资金、组建科研团队、拓展实验平台、创新科研制度、设置科研假期、创立专利研发中心……对有科研需求的人员给予全方位的支持。

对此,孙继红深有感触。“我平时还要承担临床和管理任务,这项研究又需要跨学科的专业知识,单凭一个人,即使有再好的idea,也没有办法实现。”

在医院的支持下,孙继红组建了10多人的研究团队,其中七八位专职科研人员,还有特聘研究员、技术员、实验员等。“我们在研究过程中经历过多次反复和曲折,遇到过很多问题,但是因为团队作战,最终都顺利解决。”

除此之外,孙继红还可以利用科研假期。这是医院专门为有科研项目的临床医护人员开设的假期:“允许一周可以从临床中脱出一两天,专心考虑科研中的问题。”

再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项目申报为例,医院不断完善、梳理工作流程。比如“伯乐相马”,为近三年未获立项的青年医生及新入职医生设立预申报制度。再比如“沧海遗珠”,对上一年度未获立项的课题等进行再次筛选和优化。

得益于此,在2023年项目集中申报期,医院共提交了494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申请,最终成功立项91项,立项率高达18.4%,全年最终立项100项。这一成绩使浙大邵逸夫医院成为浙江大学医学院系统中立项数和立项率增量最多的附属医院,更让医院跻身于全国医院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获批数增幅最快的行列。目前,浙大邵逸夫医院的国家基金项目和科研经费保持年均15%到20%的增长率。

2021年底,浙大邵逸夫医院获批全国首个微创医学领域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微创器械创新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成为推动学术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临床应用的又一个高能级平台。

教学为重,卓越临床技能

浙江大学医学院首任院长王季午曾说:临床医学教育搞不好,医生就培养不好。

医教研不分家,是浙大邵逸夫医院作为综合性公立三甲医院的担当,也是打造中国式现代化标杆医院的必然选择。医院于2013年提出“三个5%”战略,即每年投入总收入的5%用于人才队伍建设,员工总数5%的人员从事专职科学研究,员工总数5%的医师从事临床教学工作。

“2003年,我们在国内率先开展了‘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PBL)’实践,这为后来的八年制整合式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浙大邵逸夫医院副院长黄翯介绍。

浙大邵逸夫医院也是浙江省首个开设医学生模拟仿真课程的医院,筹建了数字化、智慧化医学模拟和临床教学培训中心,锻炼医学生临床思维,提升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我们还设置了临床科室教学主任助理岗位,由每个科室的临床医生担任,打造临床教学管理体系,老师带着学生在诊室、病床边解决问题。” 黄翯说。作为首批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浙大邵逸夫医院拥有22个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全科、妇产科、内科、外科、康复科入选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重点专业基地。

去年,在浙江省首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技能大赛中,浙大邵逸夫医院包揽内科组、外科组、全科组团队一等奖,展现了核心岗位胜任力、医患沟通能力、团队配合与协作等多重综合素养。

无论是基于临床的科研创新,还是面向临床的医学教育,根本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患者。30年历程,润物细无声,浙大邵逸夫医院培养了一批批优秀临床医学人才和临床科学家。他们厚积薄发,在临床与科研上不断耕耘,结出的累累硕果最终惠及万千患者。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7 08: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浙大邵逸夫医院省级“小而强”团队展开快捷精准救治每日商报讯 日前,浙江省正式发文公布首批“小而强”临床创新团队入选名单,启动建设省级“小而强”临床创新团队(含培育创新团队)92个
2025-04-02 07:21:00
...iver disease digital management, CDM)中心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正式揭牌启动
2024-03-19 06:37:00
...医院位列全国最高等级的A++++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为A++医院。浙大一院的传染感染、泌尿外科、普通外科、肾脏科、血液科、老年医学、超声医学、临床药学、全科医学
2024-11-19 06:53:00
...会(SRS)盛大举行期间,应邀参会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下称:浙大邵逸夫医院)普外科梁霄教授操作国产手术机器人,仅用50分钟,成功为远在浙江杭州的患者实施机器人辅助
2025-07-22 07:20:00
“省编县用”柔性引进人才 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难,情况十分危急。在这危急关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以下简称“浙大邵逸夫医院”)急诊科下沉专家秦绪常带领龙游县人民医院急诊科团队果断采取行动,立即为患者进行了溶栓治
2023-08-30 00:47:00
...控制肿瘤细胞生长。2月21日,记者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中国-以色列医学科创中心”,见到了一款造福脑胶质瘤患者的以色列“黑科技”。这款国际上最先进的肿瘤电场治疗设备
2023-02-21 15:31:00
聚焦临床技术协同创新 四川新增一个肝胆胰专业学术组织
...中山医院、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知名专家分别作了精彩分享。
2023-02-11 17:16:00
本文转自:中国环境报上海推进“无废城市”从“盆景”走向风景6月底前推出首批260个“无废细胞”本报记者丁波上海报道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晏波近日参加一档民生访谈节目时表示,上海市
2024-05-07 07:39:00
不走寻常路,“邵医护理模式”30年
...走寻常路,“邵医护理模式”30年上个世纪90年代,浙大邵逸夫医院将白色护士服换成康乃馨花样的衣服。本报记者 吴朝香 通讯员 李文芳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以下简称浙
2024-05-13 06:22: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碧江区新华社区关工委开展防溺水、防诈骗宣传教育系列活动
为增强青少年及其家庭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近日,铜仁市碧江区河西街道新华社区关工委积极行动,开展了一系列主题鲜明
2025-09-01 16:19:00
为什么抽动症在夏季高频复发?如何调理才能帮助孩子缓解症状?
夏天可以说是抽动症症状的高发季节,下面就简单说说它背后的原因,以及应对方法,希望在居家调理方面能帮助孩子缓解症状。1、心理压力燥热的天气
2025-09-01 16:33:00
肛周潮湿瘙痒频发?重庆东大肛肠医院肛肠科:警惕这四大潜在诱因
重庆东大肛肠医院秉承着患者至上的行医理念,一直以来,不断完善着医院的多项服务制度,竭力带给患者更舒适更省心的诊疗。重庆东大肛肠医院坚持着与时俱进
2025-09-01 12:15:00
重庆丰益肛肠医院:舒适医疗清单制消费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现在患者朋友们选择医院的时候,不仅仅只在于注重疗效,还注重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重庆丰益肛肠医院自建院以来
2025-09-01 12:17:00
四川友谊医院赵延峰做面部轮廓口碑如何?
赵延峰,副主任医师,清华大学协和医学院博士,深耕医学领域二十余年,具备系统正规的理论基础和规范熟练的临床手术操作技能。在二十余年的临床实践中
2025-09-01 12:18:00
日照爱尔眼科小课堂丨这8类人群不能做“近视手术”
近视手术(如全飞秒、半飞秒、ICL晶体植入等)已经成为许多“眼镜党”摆脱框架眼镜、重获清晰视力的热门选择。然而,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做近视手术
2025-09-01 13:12:00
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科普:烧烫伤的正确处理
大众网记者 刘慧慧 通讯员 初金一 烟台报道烧烫伤是生活中常见的意外伤害之一,不仅在厨房烹饪过程中容易发生,也可能在日常生活中因接触热水
2025-09-01 13:16:00
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科普:输尿管软镜手术——体内碎石的微创“精兵”
大众网记者 刘慧慧 通讯员 初金一 烟台报道你是否经历过肾绞痛的折磨?那种突如其来的、剧烈的腰腹部疼痛,常让人痛不欲生
2025-09-01 13:21:00
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科普:肝癌的规范化治疗
大众网记者 刘慧慧 通讯员 初金一 烟台报道肝癌是我国第四大高发癌症,每年新发病例约37万例,占全球42%以上,我国的肝癌大约70%-80%与肝炎密切相关
2025-09-01 13:25:00
健康“医”点通丨单县孙英凯:如何科学应对子宫肌瘤
编者按:为进一步传播健康科学知识,提升公众健康素养,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结合当地资源和季节特点,大众网联合单县卫生健康局
2025-08-31 14:35:00
水果烂了一点还能吃吗?放大600倍后让人头皮发麻
很多人觉得水果烂一小块,直接扔掉太浪费,会把腐败部分切掉,留下完好的部分继续吃。而且,不少人这样做过,似乎也没发生什么事情
2025-08-31 07:51:00
无籽西瓜吃不得?不吃晚饭瘦得快?8月“科学”流言榜发布
流言1哺乳期母亲生病不能吃药真相:哺乳期妈妈的确不能盲目服用药物,但如果生病不吃药加剧病情,反而更不利于宝宝健康。哺乳期药物安全评价体系将药物哺乳风险等级分为L1—L5
2025-08-30 10:25:00
2025年度十大保肝品牌排行,旗舰店热门款盘点
凌晨2点还在刷着短视频或者是和朋友在游戏中厮杀?这其实是很多年轻人的生活,日常大家总会觉得自己年轻,熬夜根本就不算什么
2025-08-30 12:05:00
健康“医”点通丨胡泳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编者按:为进一步传播健康科学知识,提升公众健康素养,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结合当地资源和季节特点,大众网联合单县卫生健康局
2025-08-30 14:39:00
十大保肝护肝品牌用户实测,肝益莱效果获高频好评
真正靠谱的护肝产品并不是事后补救的解酒药,而是在肝脏被酒精反复摧残时就能有效发挥防护效果的东西。到底哪一个护肝片效果比较好呢
2025-08-30 15:3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