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在我国的历史上,曾有一段农民起义创建起来的政权,那就是太平天国,从1851年开始一直到1864年14年的时间中,太平天国战乱持续了14年从江宁一直到功破天京。给当时的清朝政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按照许多史学家的研究和分析,在太平天国战争的这十几年的时间当中,清政府为了能平定这场战乱共花费白银两亿五千两,这个数额不管放在哪个时候都是非常庞大的支出,更何况是已经不再鼎盛时期的清朝政府。

在清朝时期就有祖制,那就是“国家出入有经,用度有制”,这其中描述的就是清朝的岁入是由田赋、盐课、关税和杂赋这4项组成,而岁出则是由宫廷皇室的花销、百官俸禄、养兵的军饷以及工程款这4项组成。
其实看着岁入和岁出看似是比较稳定的,要知道岁入和岁出中是以田赋和军饷占比最大,而这其中农民不断地耕种土地,交税也有具体的定额,只要合理分配,这个体系是非常完美的。

当然这也是放在一些比较和平的年代说起,如果遇到一些突发的状况,就会显得捉襟见肘,例如常见的各种灾荒、外来的入侵以及农民起义,一旦发生以上这些状况,清朝政府就必须要花老本了。
在平定太平天国花费那么大的时候,为什么清廷没有财政枯竭
首先我们要知道,在太平天国之前有一个比较著名的事件,那就是鸦片战争,每年对外流失数百万白银,事实上清朝政府的国库已经接近亏空状态了,这又恰逢太平天国运动,彻底将清廷的国库翻了一个底朝天。
那么一般遇到这些不定因素的时候,清廷一般会怎么做呢?那就是利用买卖官职、加税、截留官员的俸禄等来为军饷做准备,但是这几项不管哪一种都可以说是人们怨声载道,更何况这些费用对于巨额的军饷来说,更是杯水车薪。

太平天国的起义者自然也深知这个道理,要知道清朝近半的赋税都是来自于江南,而在1853年的时候,太平天国攻占了南京,这也相当于间接的断了清朝财政的来源,面对着巨额的军费,咸丰皇帝没有办法,熔铸了乾隆留下来的几口金钟以解燃眉之急。
眼看清朝一步步走进自己“设计”好的圈套之中,没有想到的是,在之后随着战争的进行,清朝和太平天国战斗的主力非但没有弹尽粮绝,反而不断的更新武器装备,甚至还花费了巨资从买来了西洋火器。
为了能抵消被占领的江南税收,当地官员发明了厘金
其实并不是清廷越打越富,清廷后方一直吃紧,是在前线战斗的这些主力军在战斗中不断的扩充,原因在于当时咸丰皇帝在筹办团练的上谕中写道“一切经费由绅民筹办,不得假手吏役”,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如果这些团练的头目是一些乡绅,那么就只能到乡村中劝百姓捐款,而如果这些团练的头目是地方的一些官员,那么筹款的范围就成从地方性一直到了省级了,至于能筹款多少就是自己的本事了。

当然,当时的主要经济体系已经不仅仅是以农业为主了,除了农业外,商品经济也日渐发达,在1853年开始,官方向商贩收取抽成,一般税额都是定在一厘,也被称为是厘金,而厘金也分为是板厘和活厘,板厘就是我们常见收取营业额的百分之一,而活厘则是通过在道路上设置关卡收费。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13 22:21:0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