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从“农业小白” 到农业致富带头人 马特派员的6个大棚

类别: 发布时间:2025-10-23 08:43:00 来源:厦门日报

从“农业小白” 到农业致富带头人 马特派员的6个大棚

马雅铃在田间地头,推广福建黑花生的种植。(马雅铃 供图)

从“农业小白” 到农业致富带头人 马特派员的6个大棚

在上海当了10年白领,马雅铃回到闽宁镇,扛起锄头当农民。图为马雅铃开着四轮拖拉机运输有机肥。(马雅铃 供图)

从“农业小白” 到农业致富带头人 马特派员的6个大棚

马雅铃的大棚里,正在进行“南果北种”试种、筛选。图为福建来的番茄小苗。

从“农业小白” 到农业致富带头人 马特派员的6个大棚

马雅铃展示试种成功的大果番茄。

厦门网讯(文/厦门日报特派记者 詹文 通讯员 刘靖虹 王春华 图/海西晨报记者 陈理杰(除署名外))村民都说,马特派员的6个大棚里,有宝贝。厦门海边的水果,竟从她大棚里一筐筐搬出来,刚从枝头摘下,鲜得很。

这是宁夏银川闽宁镇园艺村,距离厦门有2400多公里,马特派员大棚里的不少特色蔬果,村民见都没见过。收成时节,马特派员经常捧着一筐蔬果,站在大棚外招呼别人“尝一个”。“甜,甜得很”,尝过的村民大多这么说。

马特派员叫马雅铃,好不容易走出宁夏南部贫瘠的西海固大山,在上海当了10年白领,又回到宁夏,扛起锄头当农民,还把自己这个“农业小白”锻炼成农业科技特派员。

福建的品种、宁夏的土壤,会结出怎样的果子?马雅铃一头扎进大棚,南果北种,反反复复、一茬一茬试种。结果,她真试出了超好吃的蔬果。

10月13日—17日,本报记者随厦门湖里区委宣传部、银川永宁县委宣传部共同主办的“山海共潮生——湖里区闽宁协作大型融媒体采风团”走进闽宁镇蹲点调研,走进马雅铃的6个大棚,看看闽宁镇的枝头挂着南方什么样的果。

“先拿钥匙再交钱”

马雅铃是“稀里糊涂”承包下村里6个大棚的。

那是2020年,在福建的帮扶下,闽宁镇园艺村建起45个种植大棚。但是,没有农户敢承包,大家心里没底。

闽宁镇是个移民村镇,村民都来自宁夏南部山区的西海固,那是个“十年九旱,靠天也吃不上饭”的地方。家家户户都种地,但时常是“种不活”“不够吃”,种了一辈子地的西海固人对“种地赚来吃”没信心。

分管农业的副镇长点名马雅铃,“你来,带动一下。”

马雅铃直摇头,“我大专学工商管理的,农业半点不懂,种不活、种不好咋整?”

“你可是新时代的年轻党员,关键时刻总得出头吧,”副镇长说,“莫怕!先拿钥匙再交钱,种得好再交租金。”

马雅铃就这样被“赶鸭子上架”,承包下6个大棚,一年租金6万元。

14岁那年,她随父母从西海固移民到闽宁镇,自考考上大专,跳出大山,在上海待了10年,结婚生了娃。三十而立,马雅铃又选择回到闽宁镇,“故土情结让你忍不住,总会梦到生你养你的地方。”在乡政府干过,在闽宁协作企业待过,这回,马雅铃误打误撞重新当起了农民。

“一张白纸,咋整?赶紧培训去,”马雅铃说,“我天天追着福建、厦门来挂职的农业专技人员问,怎么施肥、怎么防虫,地里一碰上问题,我就挂电话给这些老师。”结果,老师们比她还急,直接骑上自行车到棚里来,手把手教。

厦门来的老师建议她,种点南方水果,人无我有、人有我优。马雅铃撸起袖子,开始试。第一茬西红柿卖完,她就把大棚租金交清了。头一年,扣掉成本,一个大棚赚了近3万元,6个大棚净赚15万元。第二年,马雅铃就被评为闽宁镇农业致富带头人。

“你有多少,我都包了”

去年,福红李收成时,马雅铃和一位厦门来的客人,在大棚里关于“甜不甜”打了个赌。福红李是来自福建的水果。

这位厦门客人很吃惊,“这种李,我们从小就吃,又酸又柴,你种在大棚没价值的。”马雅铃偷偷一乐,从枝头摘下圆润饱满的果子,“要不你尝尝。”客人将信将疑,咬了一口后,两眼放光:“你有多少,我都包了。”

曾经不好吃的福红李,被闽宁镇的日照与温差重新塑造,结出又甜又脆的果子,糖度达到22.7,树上挂果时间长达半个多月。糖度22.7有多甜?一般市面上的西瓜,糖度大多在12。

马雅铃领着记者走进大棚,“瞧,满棚都是,正强制休眠呢。12月升温开花,明年春节挂果,初夏就能上市了。去年咱这大棚里的福红李,一个棚产1500公斤,每公斤卖到100元,很多都卖回了厦门。”

流星瓜、长果桑、黑花生、小番茄、苦瓜、玉米、哈密瓜……马雅铃的6个大棚里,有30多个福建来的蔬果品种在试种、筛选,她管这叫“南果北种”。马雅铃要找出最适宜闽宁镇土壤、气候的品种,驯化它、改良它,让它不仅在当地落地生根,还跟宁夏当地品种嫁接,结出更多“山海”风味的硕果。

试种成功了,马雅铃就推给当地农户去大面积种植。她主动报名成为农业科技特派员,成立农民合作社,把村里闲散的农户聚在一块,为他们提供技术指导和销售渠道。乡亲们遇到种植难题,一个电话打来,哪怕马雅铃正吃饭,她也会撂下饭碗就往大棚跑,手把手教。

福红李,“如玉45”苦瓜,“亚蔬12”“361-351”“156-254”三个新品种西红柿……闽宁镇居民,在家门口便吃上枝头刚采摘下的南方鲜果,还有许多融汇闽宁山海风味的果蔬,又反向销往了福建。

上周,一批8.7吨的优质甜糯玉米、白萝卜,从园艺村发往厦门。与园艺村结对帮扶的厦门湖里禾山街道,携手厦门企业夏商集团,让闽宁镇的优质农产品走出大西北。

如今,园艺村240个大棚,都被村民抢着承包。

蹲点手记

“你们福建,也是咱们福建”

厦门日报特派记者 詹文

刚蹲进马雅铃的大棚,她就给我讲了个故事——

小时候在西海固,见面问“吃了吗”,意思是,你家还有吃的吗。

刚搬到闽宁镇,见面也问“吃了吗”,意思是,能不能吃得饱。

现在大家见面,依然会问“吃了吗”,意思是,今天又吃了啥好东西。

“别人常调侃,西海固有三宝:土豆洋芋马铃薯,原来都是同一个东西。搬出大山前,能吃上一碗杂粮面都觉得很幸福, 哪怕那碗面扒拉到碗底,还有一坨沙。”马雅铃说,有一年冬天,冰天雪地里,老父亲站在她的大棚口,看到满棚新鲜蔬果,咂巴着嘴,一句话说不出。

在闽宁镇蹲点采访的5天,看到很多寻常居民的餐桌,已是全国各地的美食汇聚。从没得吃,到能吃饱,再到吃得好、吃得鲜、吃得巧,一碗杂粮面早已不再是生活的全部答案。

马雅铃在大棚给我炸了一盘黑花生,空气炸锅,160℃8分钟,“尝尝,咱福建品种,包好吃。”马雅铃开口闭口都是“咱福建”“咱厦门”,以至于一开始,我还以为她是厦门来的农业科技特派员。马雅铃嘿嘿一笑,“一样一样,你们福建,也是咱们福建,我一个电话说想要点有机肥、好种子,福建的老师立马给我寄来,咨询点技术的事,他们恨不得飞过来替我瞅瞅。”

“舌尖上的闽宁镇”,用一日三餐的烟火气,给这跨越山海的两省区协作,来了段最长情的告白。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10-23 11: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乡村振兴:东西部协作成纽带
...门结对帮扶宁夏闽宁镇,也就是从那一年起,唐芮所在的农业公司开始把厦门作为主推的牛肉市场,这些年在厦门的牛肉销量逐年上涨。宁夏某农业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唐芮:刚开始的时候也就20
2024-02-07 15:39:00
...子韧劲,从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变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也成为村民口中人人称赞的“花仙子”。2004年,一个偶然的契机,朱亚波接触到花卉行业。2006年,她尝试用简易棚种植
2024-02-19 02:02:00
亳州市谯城区淝河镇:大棚黄瓜喜丰收 架起村民“致富桥”
...21家,种植面积达3万亩。同时,淝河镇积极发挥农村致富带头人“领头雁”作用,健全完善“党建+基地+农户”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业提质增产,农民增收致富。“下一步,淝河镇将依托党
2023-10-23 17:35:00
党群携手奔共富
...活力,苏家屯区着眼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聚焦乡村致富带头人队伍建设,结合重点村屯发展需要,通过聘请村集体经济专职经理人,让村集体资产“活起来”。专职经理人充分盘活村集体资产资源
2024-04-23 06:16:00
新春走基层|金沙滩上“移民新农人”逐梦新年
...开花结果,我们也有信心了。”赖瑞云说。图为马雅铃在大棚里摘小番茄。(受访者供图)“我刚开始都种得‘歪瓜裂枣’,慢慢琢磨、反复试验才上手。”2022年,马雅铃尝试带动农户一起种
2023-01-19 23:10:00
培育“头雁”为乡村振兴蓄力引航
...项目,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乌海市大力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培育项目,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育成为乡村产业振兴“头雁”,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大棚需要增开
2024-05-20 03:00:00
...员、最佳推广服务奖等荣誉。薛俊娟作为沂南县农业发展带头人,一个“闯”字诠释着薛俊娟的做事态度。2000年前后初中毕业,她在县城的鞋厂工作,不甘于一直平凡,她决心加入经商队伍。
2023-08-17 17:43:00
大棚种植“领跑”乡村振兴
...。种植初期,村“两委”成员向农业技术人员、村内致富带头人、种植大户“取经”,合理规划、科学种植。通过使用生物菌肥,有效减少植株病虫害;采用基质苗移栽种植方式,大大缩短幼苗成长
2023-06-15 00:48:00
刘培开:“蔬”写好“钱”景的乡村致富带头人
...地特色农业的发展,刘培开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乡村致富带头人。据了解,目前村内有110座蔬菜大棚,占地165余亩,还有480余亩大田蔬菜,春天育苗种姜、大葱,夏天种西红柿、秋天种
2025-01-08 16:12:00
更多关于的资讯:
黄洋界保卫战浓雾成红军“盟友”(图)
矗立在井冈山腹地的黄洋界,因终年云雾缭绕而享有“汪洋界”之称。这片苍茫云海,不仅造就了壮丽的自然景观,更在革命历史上书写了一段传奇
2025-11-18 05:03:00
宝宝的体格发育是衡量健康成长的重要标志之一。从出生到学龄前,体重、身高、头围、胸围等指标的变化,反映了营养、环境和遗传等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
2025-11-18 05:03:00
在魏县魏城镇西南温村古梨园,梨树枝干苍劲如龙,枝头红叶绚若云霞,赤、金、赭、褐,各种颜色交相辉映,俯仰之间皆成风景。摄制丨赵克纯、张保平、王永帅
2025-11-18 07:57:00
责任编辑:连峰
2025-11-17 17:35:00
冬游齐鲁正当时!2025“畅游齐鲁 乐GO山东”冬季推广活动在青岛举办
鲁网11月17日讯(记者 焦腾)11月17日,2025“畅游齐鲁 乐GO山东”冬季推广活动在青岛栈桥景区启动,推出1200余项文旅产品
2025-11-17 18:12:00
怀远一家农场石榴滞销 热心人采摘助农
大皖新闻讯 “这石榴甜得很!皮薄籽大,自家吃、送朋友都合适!”11月16日,怀远县白莲坡镇周陈村禹民家庭农场的石榴园很热闹
2025-11-17 19:23:00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山间水汽凝成缥缈云带,如梦似幻。当现代文明加速奔涌,这里依然用最古老的云雾,为每个过客按下生活的暂停键,教人懂得:最美的风景,是屋檐下晾晒的烟火日常。来源:黔东
2025-11-17 20:53:00
罗俊院士合肥开讲“宇宙的涟漪”
大皖新闻讯 引力波是空间和时间结构上的“扰动”,当宇宙中发生极端的天文事件,比如两个黑洞碰撞时,它们会在空间中激起“涟漪”
2025-11-17 21:06:00
“河北五超”开赛100天,这些温暖场面哪个更戳中你?
2025-11-17 21:57:00
11月17日,在晋安区福新东路的口袋公园内,紫花风铃木进入盛花期。
2025-11-17 22:14:00
在云贵高原的褶皱里,冬天湿冷而绵长……海拔之上,云层之下,燃起一炉火,聚拢散落的人,《云上围炉》锅里沸腾着,贵州的冬日
2025-11-17 22:53:00
在石家庄市中山西路与泰华街交口,一抹枫红点亮街头。微风拂过,满树红叶轻轻摇曳,沙沙作响,奏起这个季节独有的乐章。摄制|赵永辉、王建海、戎晓杰
2025-11-16 08:13: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朱道衡 通讯员 林敏丹)“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眼下鹭岛正值一年中最可人的时节,凉暑相宜
2025-11-16 08:33:00
平均每亩节本增效约500元、增产10% 浦口“院士大田”迎丰收
南报网讯(记者肖凡通讯员丁超)地铁S3号线穿江向北,行至桥林马骡圩站,城市繁景快速切换成田园风光。11月15日,浦口区桥林街道兰花塘高标准农田启动秋收工作
2025-11-16 08: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