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朱厚熜杖责200多名大臣,死17人为代价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2-22 20:49:00 来源:戏说三国

明朝嘉靖三年7月14日,200多名朝臣以跪哭的方式威胁皇帝朱厚翀,随后将200多名朝臣殴打致死。人有罪,死了十七人。原因是嘉靖帝不认父母,改名叔叔婶婶。

朱厚熜杖责200多名大臣,死17人为代价

事实上,朱厚璁的皇位是被抬高的。正德武宗的继任者朱厚照在途中途经清江浦时落水受凉。不到半年,他才31岁。朱厚照死了。

不过年幼的朱厚照没有子孙,所以皇位无人继承,但是没有皇位继承人是个大问题。

比如一人之下,或者一万人之下的最高权力者,会趁机控制朝廷,还有人会趁机夺取皇权,造成天下大乱。而且这个国家更有可能易手。这种情况都是有可能的。.

因此,当时掌权的内阁侍郎杨廷和也“怨声载道”找人当皇帝。

但不是随便一个人都能当上皇帝的,这个人必须能够控制住自己,这样他的地位才能稳固。

朱厚熜杖责200多名大臣,死17人为代价

经过慎重的选择,杨廷和选择了朱厚照的表弟,兴宪王朱由昭之子为皇位继承人。

因为,当时在明太祖那里是明确的《皇明祖训》,如果朝中没有太子,就会由皇弟继承皇位。但弟弟必须是皇后所生,也就是姨母,而太子是妃子之妻所生,纵然年事已高,也受不了。

那个延和选择朱厚翀为皇位继承人,不仅是因为他是皇上的表弟,更是因为朱厚瓠才15岁。杨廷鹤觉得朱厚聪可以被他握在手里,成为自己的傀儡。.

朱厚熜杖责200多名大臣,死17人为代价

当然,他既然可以称霸小皇帝,那么他也可以消灭小皇帝,所以他在朝中的地位是无法动摇的。

当朱厚翀接到继位皇帝的圣旨时,他并不怎么高兴。

能不能登上皇位这个决定是一件大事,但对于朱厚璁来说就像是一场灾难,他压根就看不出来。他的母亲兴贤公主冷哼一声。流下悲伤的泪水。

毕竟,朱厚聪的儿子才15岁,长大后也没有离开过母亲。

朱厚翀在路上严格管束自己的侍卫,不准他们扰民,更不准接受诸侯的馈赠。朱厚聪坐的轿子也很简陋,做事小心翼翼。

因为他知道,紫禁城里的水池很深,他不一定能控制!

那么,问题也出来了。

朱厚熜杖责200多名大臣,死17人为代价

朱厚翀要进紫禁城的时候,杨廷和派礼部官员出城迎接,并请朱厚碇以太子的身份从东安门进紫禁城,然后住了。文华宫内。

可谁也没想到,年仅15岁的朱厚翀却丝毫没有手下留情,当即否决了这条规定,道:

“遗嘱上,写的很清楚,我会继承王位,而不是我会接受王位。”

此话一出,令礼部百官都惊呆了。一时间,他有些闲不住,便向杨廷鹤禀报。

不管礼部官员如何劝说,朱厚翀都不会同意,因为只有宫廷大臣才能从东安门进入紫禁城,而皇帝是从南门的大明门进入紫禁城的..

争论了一会儿,朱厚翀认为我是以皇帝的身份来的,应该直接从正门进入。

另一边,杨廷鹤是为了炫耀他,故意让他从东门进去,让新皇上遵守他的规矩!

谁能想到,年轻的朱厚聪竟与杨廷鹤大打出手,寸步不让地闯进了正门。

最后,真的是没有办法。太后传旨君位不宜长久,并请礼部百官劝朱厚从早日继位。

由于朱厚翀坚持自己的意见,大臣们只好中午接受了皇位。

朱厚翀即位之时,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不愿受制于任何人。杨廷鹤心里真是嘀咕,怎么还是这么小不听话?

之后,皇帝和文臣那群人的矛盾就在所难免了。

朱厚翀继位后的第三天,就派人到老家接母亲去京城。

但是还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呢?

因为朱厚聪的母亲本来就是兴县公主,如今儿子当上了皇帝,那么朱厚聪的母亲到底是以公主的身份进京的,还是以太后的身份进京的呢?

还有,我是不是应该改一下已故的朱厚翀的称号?

朱厚熜杖责200多名大臣,死17人为代价

这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朱厚翀将这个问题提交给礼部官员一起商议,他的母亲是以什么身份进紫禁城的,又是用什么措施和礼仪为他父亲举行祭祀仪式的。

此外,以大臣杨廷和为首的意见是,朱厚翀应立先帝为子,后为太子,继位为君。

按照古代宗法制度的规定,皇帝家族的世系需要非常明确的世袭脉络,也就是说,新皇帝必须与先皇有直系血缘关系,而且最好是儿子承父业。业务,所以他们共享相同的血统。下令。

朱厚聪与朱厚照资历相同。朱厚翀要想有资格继承皇位,就得过继朱厚照的父亲孝宗皇帝朱佑棠,也就是成为他舅舅的儿子,才能称帝。反之,就是说朱厚翀应该以孝宗皇帝朱友堂为父,称父母兴宪王和公主为叔叔、姑姑,父母祭祀时标为侄。

因此,不能说朱厚翀只接受了自己的权利,没有尽到自己的义务。

可是,朱厚翀又不能叫他父母叔叔婶婶继承皇位,而且他父母只有他这样的一个儿子,那他亲爹的血脉岂不是断绝了?

于是,朱厚翀冷冷对群臣说:“改不了父母,再议吧!”

这时,进士张聪上书皇帝说:“武宗驾崩后,宫中大臣奉先祖遗嘱,呈上遗照,欢迎继位的皇帝。

遗腹子照片上也写的清清楚楚:兴贤王长子,令必立。也不建议先立他为太子,再继承王位。

更何况,兴贤王已经死了,如今称他为舅舅,只怕是鬼神,如今他要去见太上皇,依旧称呼圣母。皇上见了自己的母亲,还让自己的母亲像对待臣子一样对待自己的儿子吗?不可能吗?“

但是,礼部官员仍然不允许朱厚翀的母亲以太后的身份从正门进入。

“本皇错了,我宁可陪娘亲回老家!”

此话一出,宗教事务部的大臣们面面相觑,心中既是疑惑又是恐惧。

最后他也妥协了,不仅让朱厚聪的母亲从大明中门进了紫禁城,还封文文王的父亲为兴宪帝,他的母亲为兴宪皇后。

不过,朝廷中的大臣也分为两派。“护礼派”反对皇帝称父为帝,“义礼派”则支持皇帝称父为帝。

朱厚熜杖责200多名大臣,死17人为代价

这就是明代历史上著名的“礼之争”。

两派之争持续了三年之久。社会说社会对,婆婆说婆婆对。

嘉靖三年7月14日,初审结束后,众多大臣怒气冲冲地聚集在文华殿。其中,监察御史徐文华对大臣们说:

“我们这封信,皇上根本不放在眼里,一定会改孝宗皇为舅舅,称他为皇父,这样一来,孝宗皇血脉会不会断绝?”

吏部侍郎何孟春吹火,大声说道:“大家到左顺门下跪哭泣,让皇上恢复秩序!”

之后,包括内阁学士、大臣6人和其他各级官员在内的229名朝廷大臣跪在紫禁城左顺门前,放声大哭,抗议朱厚从皇帝不守祖礼。他们从早上7点跪拜到下午1点,有的冲到左顺门门口,用拳头敲门,对着门喊:太祖皇帝,侍奉皇帝!啊!

像死去的母亲一样大声尖叫和哭泣。

朱厚翀听到大臣们的举动后,几次派太监劝解散大臣,但大臣们还是愿意听他们商量,不愿离开。

皇帝一怒之下下令逮捕部分首领,但其他大臣仍不悔改,更加愤怒。这样的表现,顿时让朱厚璁皇帝感到杀气腾腾。

朱厚熜杖责200多名大臣,死17人为代价

朱厚从下令逮捕134人,惩戒86人,四品以上官员一律降俸一级,四品以下官员一律杖刑。

瞬间,这个文弱的文官被打得血流满地。有的被大臣带回家后就死了,17人死了。

最终,左舜门刺杀被朱厚璁皇帝的势力镇压,以文臣失败,皇帝胜利而告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22 22:45:2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盘点清代皇帝赏赐大臣的礼物,让人不得不服
...除了大家熟悉的黄马褂,还有三眼花翎和四团龙补服等,紫禁城骑马属于赏赐特权,这些东西整体来说都属于政治礼物赏赐,以小的代价来达到拉拢人心的效果。黄马褂中也有分类,像清官剧中经常
2022-12-29 20:10:00
朱棣为什么不愿住在南京?
...一千,出山五百”来形容采木的代价。这些楠木后来成为紫禁城太和殿中巨大的柱子,遗憾的是。这些永乐时期巨大的楠木,在太和殿里已难见踪影,今天我们所见到的这些巨大的柱子,是后来清朝
2023-08-31 17:57:00
很多人都去过故宫,也就是曾经的清朝皇家宫殿紫禁城,大家往往会被它那宏大的规模、庄严的气象所震撼。紫禁城占地面积七十二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据说有房屋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是
2023-10-10 22:11:00
清朝官员上朝到底有多辛苦
...有,滑入御河终此生披星戴月出发的大臣们好不容易到了紫禁城外,是不是觉得痛苦的路程就结束了。其实没有,进都进不去,还得先在东华门候着,等到了“下马碑”时,不论是多大的官,也不管
2023-06-05 11:06:00
古代凌晨上朝的大臣都去哪里吃早饭
...为吃而担忧,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凌晨上朝去哪儿吃饭,紫禁城里也有路边摊?说出来你别不信!清朝早朝时间极早,大臣往往午夜便起床准备上朝据《北京档案》记载,清代早朝的时间,大体上沿
2023-04-28 17:05:00
中国历史上有将近500位帝王,但其中最有趣的是哪位
...厚照画像)正德皇帝朱厚照一生中最大的梦想,就是离开紫禁城。这位大明王朝的第十位皇帝,不爱享乐,不爱美人,只爱这大好河山。皇帝无时不刻都在向大臣们表达自己的心愿,那就是:世界那
2024-03-20 15:17:00
魏藻德:明朝四大罪臣之首,明朝灭亡推手之一
在明朝的末年,紫禁城内一片混乱。军队四处溃败,民众流离失所,朝廷的权势仿佛已成过眼云烟。在这个朝代的终章中,有一个名字被刻录进历史的黑暗一页,他就是魏藻德,明朝四大罪臣之首。魏藻
2024-02-20 21:33:00
道光皇帝为什么这么抠?因为紫禁城里的物价太高了
...觉,为的就是节约一些灯油不浪费。不仅他自己带着整个紫禁城的妃子们节俭,而且还要求在紫禁城当中做官的大臣们也要节俭。道光皇帝也是史上第一个穿补丁龙袍的皇帝,补丁龙袍也就是龙袍穿
2023-01-09 16:07:00
明朝最高级别的会议上,大臣们为何打起了群架
(紫禁城)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八月二十三日。大明京师紫禁城,左掖门,一场别开生面的帝国最高级别会议正在召开中。之所以说这场会议别开生面,是因为如此高级别的会议,主持人居然
2023-03-17 17:0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诸子时代·跟着成语游淄博 | 排难解纷
编者按千年齐风,古韵悠长,淄博这片土地,向来都是人文荟萃的灵秀之所。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典故成语如同璀璨星辰,镶嵌于这片丰饶的文化沃土之上
2025-04-21 14:35:00
每周一书|《热血:东北抗联》
《热血:东北抗联》,李发锁著,时代文艺出版社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北各阶层人民和东北军中爱国的官兵组织起来
2025-04-21 14:58:00
大明朝史:明朝的贪官就一定贪吗?看这位明朝的大贪官就知道了
大明朝史:明朝的贪官就一定贪吗?看这位明朝的大贪官就知道了【注:本文由[金帆娱乐]作者独家原创,本作品未经作者允许,禁止抄袭转载
2025-04-21 09:31:00
古时候这个将军,巧用地形打了很多胜仗,你记得他吗?
对外打仗的时候,一路要经过很多复杂的地形,在经过不同情况地形时,军队的将领要学会针对不同的地理位置行军布阵,让自己的军队能够有最大的优势来观察和判断敌人的情况
2025-04-21 09:37:00
刚刚!福州拉响防空警报!
刚刚!防空警报响彻全市各个角落!福州市人民政府此前发布的通告,决定于2025年4月21日上午组织全市试鸣防空警报。4月21日是福州沦陷日这是一个所有福州人都必须铭记的日子
2025-04-21 10:20:00
一纸飞鸢乘风起,这是属于潍坊人的浪漫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吴昊春天一到,在潍坊放风筝的人又多起来,孩童和老人往往是主力军,青年人与中年人多半是看着跃跃欲试,倒不是不想上手一块放一把
2025-04-21 10:27:00
【地评线】听·见|为什么说中文是“穿越时空的礼物”
4月20日,第五个国际中文日如期而至,今年的主题是“中文:穿越时空的礼物”。当岁月的长河奔涌而过,为何一种语言能穿越千年依旧鲜活
2025-04-21 12:34:00
诗集《如诗如画》歌颂真、善、美
诗集《如诗如画》歌颂真、善、美诗集《如诗如画》,已由新华出版社于2019年7月出版发行。以照片配诗歌的方式问世。《如诗如画》一经出版便好评如潮
2025-04-21 13:00:00
古时候中探花的人为何会比中状元还开心?原来有个隐藏的“规矩”
隋朝开创科举,唐宋时候科举不断兴盛,尤以宋明号称养士之朝。状元、探花、榜眼都是千年来书生们梦寐以求的殊荣,其中还有个连中三元的说法
2025-04-21 08:26:00
明朝年间有秘术,纸人犹如活人一般,快来看看吧
明朝嘉靖二十一年,九全县和周边几个县突然起了蝗灾,那蝗虫铺天盖地一扫而过,将田地里等待收割的稻谷啃食得七零八落,农民痛心不已
2025-04-21 08:57:00
姜子牙:从渭水钓叟到开国圣贤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姜子牙(约前1156年—前1017年)是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前半生潦倒,晚年却以卓越的智慧和谋略辅佐周室灭商
2025-04-21 09:22:00
历史上雍正对皇后真的无情?我们被骗了,皇后去世,雍正心震悼
清朝皇宫中,女人的升迁无非就是凭借倾国之貌、显赫的家族背景以及子女的发达。然而,在雍正帝的后宫,有一个女人既没有后嗣、母族也衰落
2025-04-21 01:41:00
历史上脱离了初衷的发明,发明者因此悔恨不已
橙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军曾在越南战争中使用了大约7600万升橙剂,这导致了越南成千上万的畸形儿,其影响直至今天都没有消除
2025-04-21 02:35:00
古代公主嫁到蒙古后,为何大多没有诞下子嗣?与一荒唐习俗有关
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戎昱《咏史》中国古时历朝历代为了守护边疆,防止敌人来犯,都有各种各样的举措,其中派兵把守,施以重压
2025-04-21 03:08: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陈四长去陕南采风,听到这样一则趣闻:陕西汉中市汉台区的一名年轻干部,被组织派到镇巴县的一个村子任驻村第一书记
2025-04-21 06: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