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道光皇帝为什么这么抠?因为紫禁城里的物价太高了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1-09 16:07: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要说起道光皇帝,这个皇帝也是很不容易,他是生在嘉庆之后,连盛世的末端都没有触碰的到。好歹嘉庆是乾隆的儿子,能够跟着自己的父亲享享福,毕竟还是处于康乾盛世的时候,但是等到道光的时候,那清朝的国库里面真的是没有银子了,别说享受了,能够维持生活,已经相当的不错了。所以在道光这一生为帝王的时候,我们看到最多的就是节俭节俭再节俭,而且也因为他自己的节俭被其他的人扣上了史上最抠的皇帝,真的不是他抠而是他的手里没有银子呀。要是有银子谁不想过荣华富贵的生活,而且自己还是皇帝,那必须要奢侈一把,但无奈的是道光手里真的没银子,那只能靠自己节俭。

道光皇帝为什么这么抠?因为紫禁城里的物价太高了

而且也因为他自己的节俭,闹出了很多的笑话,他曾经为了节省灯油,在每天吃完晚饭后,当然他自己的晚饭说是御膳,其实就是馒头加咸菜,这吃的还不如一个老百姓所吃的,说出去大家都不可能相信,但这的确是由历史所记载的,道光已经节约到这种程度,不仅如此,自己和妃子吃完晚饭之后,便立即躺在床上睡觉,为的就是节约一些灯油不浪费。不仅他自己带着整个紫禁城的妃子们节俭,而且还要求在紫禁城当中做官的大臣们也要节俭。

道光皇帝也是史上第一个穿补丁龙袍的皇帝,补丁龙袍也就是龙袍穿了一年又一年,等到龙袍都穿破了,在上面打补丁接着穿,这就是道光皇帝的风格,对于乾隆皇帝来说,他能够在历史上留下姓名,是因为他的奢侈生活,而对于道光皇帝来说,他能够在历史上留下姓名,那就是因为节俭,他自己穿补丁龙袍,还要求大臣们也不准穿新衣服,只能穿的旧衣服,这样又能省下布料的费用来充斥国库。

大家可能想道光皇帝都这样节俭了,可能对于清朝来说,下一个盛世即将到来了吧?如果要是真这样的话,那也不枉费道光皇帝一生节俭的名声,也不辜负他曾经吃过的苦,但是现实的情况是没有按照道光皇帝那样所想的一样,让自己节俭出一个盛世,而真实的情况是清朝的综合实力,由于道光皇帝的节俭而越来越弱!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道光皇帝虽然表面上因为自己的节俭而自豪,但私底下大臣们并没有因为道光皇帝提倡节俭而收敛自己的行为,依然是该吃吃,该喝喝,该享受就享受,在铺张浪费上一点都没有收敛。

道光皇帝为什么这么抠?因为紫禁城里的物价太高了

据说虽然道光皇帝提倡大臣们穿补丁朝服,于是有许多的大臣把自己新的朝服故意做旧,甚至打上补丁,为的就是能够在天子的心目当中,留下自己响应天子号召并且崇尚最节俭的印象,人们有很多好衣服都被故意的裁剪成旧衣服,这样来说又是另外一种程度的浪费,而且因为道光皇帝提倡一切要从简,所以有许多旧衣服在市场上卖的,价格比新衣服的价格还要高,新衣服又不敢穿出门,所以只能买价格昂贵的旧衣服,这样对于整个清朝经济的发展来说一点好处都没有。

但身在紫禁城的道光皇帝却没有看到这些,而且道光皇帝一生节俭值得人钦佩,他手下的大臣却依然该贪污就贪污,丝毫没有心疼道光皇帝的样子,所以在道光皇帝统治的清朝年间贪污贿赂的行为和现象依然是屡禁不止,这样的现象,直到道光皇帝到后期才发现,而自己一生提倡的节俭也对于清朝的发展一点好处都没有,甚至起到了负面的影响,这不禁让道光皇帝怀疑自己的治理能力,其实对于道光皇帝来说,真的没有必要这样,因为作为一国的皇帝,如果仅这样做的话,那是攒不出一个盛世的,唯有不断的开源才能够实现进一步的发展,很可惜道光直到死也没有明白这样的道理。

道光皇帝为什么这么抠?因为紫禁城里的物价太高了

如果道光皇帝在他在位期间去开源而不是节流的话,又会是什么样的景象?估计他依然能够凭借着自己的政治手段取得一定的成就,说不定在他的手上还能够开创出属于清朝的另外一个盛世华章,毕竟道光一心为清朝的心情我们是理解的,他的踏实肯干我们也是明白的。如果道光依然像乾隆那样追求盛世,清朝又会怎么样?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09 17: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为筹办登基典礼溥仪拿出珍藏20年龙袍,为何被日本人泼了一头冷
...仪相比的人恐怕没有几个。溥仪三岁登基,六岁退位,在紫禁城长大结婚,随后被人赶了出去,又去东北登基当了皇帝,1945年后成战俘,进了苏联人的监狱,回国后又在新中国的监狱里呆过。
2023-01-11 14:29:00
史上最搞笑的一场农民起义,200义军攻占紫禁城
...市的全面胜利”,直接点,来点实际的东西,那就是拿下紫禁城,把皇上杀死,然后把他穿的龙袍加身在自己身上,取而代之,然后坐在金銮殿上,那就可以通过自己的“圣旨”颁布出去,谁敢不听
2023-01-05 14:05:00
“满洲国”登基溥仪为何只能称“执政”且不能穿龙袍
...,国号“大同”,元首称“执政”。第一件事是被清除出紫禁城。1924年11月5日,冯玉祥命部队军队占领紫禁城,要求清室签署声明“取消皇帝尊称和离开紫禁城”,在遭到拒绝后,用多门
2023-04-19 20:41:00
明朝最硬气的一道圣旨,多尔衮不敢造次,崇祯用生命捍卫
...满清王朝。时年,崇祯皇帝解散宫廷,皇子皇孙悉数逃出紫禁城,公主后妃大多以身殉国,崇祯皇帝自知救国无望,自尽于煤山。在抄检紫禁城,接管朱家天下时,多尔衮发现了一只朱棣留下的秘旨
2023-02-18 21:54:00
嘉靖皇帝为了炼仙丹,都做过哪些荒唐事
...一条性命。事后嘉靖皇帝吓得搬进了万寿宫,不敢再睡在紫禁城的寝宫。经过宫女政变的事后,嘉靖皇帝更加怕死。搬出紫禁城后,二十年不穿龙袍不上朝,大量修建宫殿庙宇,设醺炼丹迷信道士邪
2023-07-21 21:06:00
清王朝的服饰形态产生哪些变化
...袍”的事情在乾隆之后就基本杜绝了。不过那个时候身在紫禁城的皇后和皇太后也还是可以继续穿着龙袍的。制度严明在很多人的既定印象之中,清朝皇室女性的服饰应该被叫做“凤袍”。但是并不
2023-10-15 16:21:00
...一条性命。事后嘉靖皇帝吓得搬进了万寿宫,不敢再睡在紫禁城的寝宫。经过宫女政变的事后,嘉靖皇帝更加怕死。搬出紫禁城后,二十年不穿龙袍不上朝,大量修建宫殿庙宇,设醺炼丹迷信道士邪
2023-08-10 22:06:00
中国唯一被打开的皇帝陵墓,打开后诡异事件频发
...陵中到底挖到了什么?这其中又有什么神秘之处?定陵01紫禁城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皇宫建筑群,建设于明朝时期,在明朝的200多年历史。紫禁城 黄河中一共有着13位皇帝,在这里延续着
2023-02-01 15:53:00
光绪帝的婚礼花费近10亿元人民币,够两百万人吃一年
...举国欢庆,同样婚姻规模也是竭尽举国之力,力图奢华。紫禁城里最喜庆、最热闹的活动,就是皇帝大婚。终清一代,在紫禁城内举行大婚典礼,同时册立皇后的只有顺治、康熙、同治、光绪这四位
2023-01-18 22:3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何谓“山水精神”?如何领会“象外之意”?山水,远超自然景观的有形之身,蕴藏中国文人世代相传的精神追求。何谓中国人的“山水精神”
2025-04-03 11:23:00
菏泽,这座镌刻着千年牡丹魂的芳华之城,自唐宋以来便是文人墨客心驰神往的牡丹王国。当春风唤醒百亩花田,姚黄魏紫次第绽放,菏泽便成了流动的国色天香诗卷
2025-04-03 11:47:00
历史上的今天 | 中国近代女画家陆小曼逝世
陆小曼(1903年11月7日-1965年4月3日),名眉,江苏常州人,出生于上海,中国近代女画家、社交名媛。陆小曼师从刘海粟
2025-04-03 12:39:00
描摹,另一种祭奠
大众网记者 孙顺科 邓慧慧 宁晓洁 威海报道清明节前,走进背倚青山的荣成市革命烈士陵园,百余级台阶引向肃穆的纪念场馆与烈士陵墓
2025-04-03 10:53:00
曾国藩给咸丰帝上了一道折子,惹恼了皇帝,肃顺却告诉他好事将近
爱新觉罗·肃顺,此人在道光,咸丰帝在位期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能臣,尤其是到了咸丰皇帝的时候,对于肃顺更是信赖有加,每每有军国大事之时
2025-04-03 10:55:00
重温英雄故事 缅怀革命先烈丨沂水县四十里堡镇初级中学举行《热血》情景剧展演
为缅怀革命先烈,弘扬英烈精神,4月2日上午,沂水县四十里堡镇初级中学举行《热血》情景剧展演,借清明之际重温英雄历史,了解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
2025-04-03 08:59:00
徐则臣:大运河勾连了历史、现在和未来
近日,根据徐则臣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北上》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在央视一套黄金档落下帷幕。也是从3月起,徐则臣正式升任《人民文学》杂志主编
2025-04-03 09:53:00
南宋孝宗赵眘的精彩人生
宋孝宗赵昚(shèn)(1127年11月27日-1194年6月28日),初名赵伯琮,后改名赵瑗,赐名赵玮,字元永,籍贯秀州(今浙江嘉兴)
2025-04-02 21:57:00
曹操临终前的遗憾,竟然是没有把这四个女人收入自己的后宫
曹操一生喜好人妇寡妻,这是历史上众所周知的事情;为了秦宜禄的老婆杜氏,还惹得关羽极不开心最后离曹而去;为了张绣的婶娘坑死典韦和曹昂
2025-04-02 22:20:00
家训:内外兼修的智慧(读书有味)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韩 昇《良训传家:中国文化的根基与传承》:韩昇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清明时节,人们在缅怀与追思中
2025-04-03 06:12:00
冲冠一怒为红颜:得知初恋女友被人强奸,男子愤怒之下杀死强奸犯
冲冠一怒为红颜:指的是吴三桂和陈圆圆的事情,当年李自成起兵,从吴三桂手上抢走陈圆圆,于是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兵入关
2025-04-02 14:20:00
传世名剑“七星龙渊”:持有者皆王孙贵胄,唐朝后便下落不明
引言宝剑,是中国古代尚武文化的代表性器物。无数的文人墨客都曾写下了关于宝剑的名篇,譬如郭震的《宝剑篇》:“昆吾铁冶飞炎烟
2025-04-02 14:27:00
北宋有八十万禁军,为啥却被几万金兵灭掉?原因让人尴尬
在小说《水浒传》中,梁山好汉林冲曾任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因此许多人认为北宋禁军人数众多。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北宋军力如此雄厚
2025-04-02 14:37:00
菏泽,这座镌刻着千年牡丹魂的芳华之城,自唐宋以来便是文人墨客心驰神往的牡丹王国。当春风唤醒百亩花田,姚黄魏紫次第绽放,菏泽便成了流动的国色天香诗卷
2025-04-02 17:15:00
鲁网4月2日讯清明节前夕,74岁的莫洪文在家人的期盼目光中,整理着装,自重庆市梁平区出发,准备去“看望”四伯。目的地是1400多公里外的泰安市宁阳烈士陵园
2025-04-02 19: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