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古人为什么用豆蔻形容少女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8-14 15:41: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在古代,男女的适婚年龄普遍很低,古时女子在20多岁的时候,估计孩子都会打酱油了,也因此,十三四岁的女孩子正是花一样的年纪。古人从不吝啬把世间最好的事物都用来赞美这个年纪的女孩子们,那最后,为什么偏偏豆蔻胜出了呢?看过豆蔻照片,你便会明白了。

古人为什么用豆蔻形容少女

“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牧的《赠别二首之一》,现在大家更会把这首诗作为用豆蔻形容年轻少女的出处,这是杜牧在离开扬州时,为一位只有十三岁左右风尘女子张好好的诗作,诗中把这位少女比喻为二月初刚发芽的豆蔻嫩芽,含苞待放,因此,前人也曾有注解:“牧之诗咏娼女,言美而少,如豆蔻花之未开。”

豆蔻有草豆蔻、白豆蔻、红豆蔻几种,这其中,尤要数红豆蔻最是好看,芯中有两个花瓣相并,形状就像心形,这样的景象就像是上天赐予的特别之处,古时这些风流之人更是不会错过,况且,红豆蔻的心形花瓣未免太具象了些,还不够这么多诗人寄情与它。

我们现在可以去搜索豆蔻花的图片,尽管模样各有不同,但无论是哪一种,它们含苞待放之时的那种纯洁美好,引人无限遐想的样子,在与妙龄女子联系起来,可谓是毫不牵强,我们与古人的审美在很大程度上还是非常相似的,也正因为这种认同感,才让“豆蔻女子”流传至今。

就像我们现在在一些特定的节日和场合买花会去考虑这些花的花语一样,古时的诗人在把这些美丽的花作为意象去作比喻或寄情之时,也会反复斟酌对比,这也便有了现在形形色色的各式比喻。

古人为什么用豆蔻形容少女

就像杜牧诗中写的那样,扬州十里路上皆是美人,但都不及眼前的这一位张好好,十三四岁的少女正是懵懂之时,她们的天真美好,加上对她们的未来有着无限未知、可能与憧憬,试问,这样的女子,谁不喜欢呢?

古人对豆蔻女子的偏爱到了什么程度呢?现在都说女孩子最好的年纪应该在18岁,可他们不是,豆蔻年华才是一个女孩子最美好的年华,那过了这个年纪会怎么样呢?他们会告诉你:过了这个年纪就老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14 21:45:3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古人为什么要用“豆蔻”形容少女?豆蔻年华是几岁?
...年纪大概要数青春之年了。在古代,青春之年又被称之为豆蔻年华,古人对于女子年龄有着严格的界限,10岁以下古人称之为黄口,12岁为金钗之年,13岁为豆蔻年华,15岁便到了及笄之年
2022-12-30 14:10:00
为何古人将十三四岁的女子比喻为豆蔻?
...者爱看小说的都知道,古代女子十三四岁的时候被称之为豆蔻年华。这是因为什么呢?为什么要将十三四岁的女子比喻为豆蔻呢?这种说法最早是杜牧提出的,杜牧三十岁的时候路过扬州,看见扬州
2023-06-22 15:35:00
古代16岁少女出嫁,为何被称为“破瓜之年”?“破瓜”是什么?
...代杜牧在《赠别》一诗中这样说道:“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意思是“姿态美好举止轻盈正十三年华,活像二月初含苞待放的豆蔻花。”这就是古人常说的少女“豆蔻年华”,指的是
2024-12-26 08:53:00
从幼年到老年,古人对各年龄段的美丽称谓
...杜牧写下《赠别二首》,其中提到:“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而豆蔻就是形容女子13到15岁的代词。其实从0岁到100岁,我国古人对每个阶段的年龄称谓都不尽相同,而古人
2023-12-04 15:21:00
最有味道的女人,大抵处于这些年龄段,别不信
...,不畏惧未来,始终坚信自己能够赢得人生的精彩。01:豆蔻年华 “豆蔻年华,少女时光,芳华初绽。”"豆蔻年华"这一词汇,专指少女十三或十四岁的青春时期,一个充满了朝气与梦想的
2024-06-07 12:57:00
为何说唐朝最深情的诗人是杜牧
...诗显得更加的生动,也更加的唯美,“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十三岁的少女长得最是漂亮,身材娉娉袅袅,看上去就令人心动,这样的女子就像是春天里二月刚刚开放出来的花蕾,
2024-01-14 20:44:00
古代为什么十几岁就嫁人了?豆蔻年华,父母不担心吗
...现在要发育得早吗?答案当然不是,女子十三四岁被称为豆蔻年华,十五岁被称为及笄之年,表示女子到了出嫁的年龄。其实她们出嫁得那么快,也是有原因的,主要是以下几点。人均寿命较短。在
2024-02-25 19:10:00
中信和业杯中国女子围甲倒计时第6天之杭州云林决破队
...指一挥间,女子围甲联赛已经走过十多个年头,却仍然是豆蔻梢头二月初;淮上明珠蚌埠历经千年而涅槃新生,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女子围甲与淮上千年古城的首次相遇,智慧与美丽
2024-04-08 11:00:00
本文转自:中国中医药报豆蔻 肉豆蔻 草豆蔻 红豆蔻分辨《中国药典》里的四种“豆蔻”□ 邓力 四川省成都市中草药研究所勿说百姓分辨不了诸豆蔻,便是历代本草,也多有混淆。肉豆蔻在《续
2023-12-21 10:0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聚焦如何“提笔绘丹青” 山翁画册《墨痕》出版
继《山翁书画集》和40万字的《山翁评论文集》出版之后,著名书法家、评论家、收藏家山翁先生介绍如何“提笔绘丹青”的专著《墨痕》
2025-10-30 08:40:00
“跟着楹联游济宁 ”第十五站活动走进金乡奎星湖公园
鲁网10月30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金乡,在金乡,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文峰塔前走一走,官学财运全都有。”光善寺塔又称文峰塔
2025-10-30 17:13:00
老有福丨他的百年“青春之歌”:百岁陈世明的信仰与传奇
福州新闻网10月29日讯(记者 朱榕 文/摄)重阳节前,福州江南水都小学的学生们来到台江万颐养老院,探望101岁的陈世明
2025-10-29 15:14:00
每年农历九月九,是中国传统的重阳节。此时,金秋送爽、丹桂飘香、枫叶正红,形成了登高、赏秋、晒秋、赏菊、插茱萸等重阳节习俗
2025-10-29 16:57:00
寒葱岭,八十载枪声犹在耳——追寻陈翰章将军的东北抗战印记
翰章红军小学的操场上,一尊戴着红领巾的烈士雕塑静静矗立,目光如炬。这位被称为“书生战将”的烈士,就是东北抗日联军杰出将领陈翰章
2025-10-29 18:05:00
彩叶映长城 共绘秋景画
10月27日拍摄的秦皇岛市海港区驻操营镇长城秋景。近日秦皇岛市海港区驻操营镇长城进入最佳观赏期山间层林被秋意染透红橙黄绿的彩叶错落交织与蜿蜒伸展的古长城相互映衬色彩交织间尽显秋意
2025-10-29 08:10:00
《愤怒的天府》:中国历史版的“战争与和平”
在当代中国文坛,很少有一部作品能像宋小武的《愤怒的天府》那样,以如此磅礴的气势与思想深度,重构民族记忆的史诗线索。130万字的三卷本
2025-10-28 14:51:00
“我最喜欢的济宁楹联”|嘉祥岳飞纪念馆楹联
(上联:赤胆忠心照汗青 下联:精忠报国千秋颂)(上联:教子育孙尽栋梁 下联:通义明道真贤母) (上联:上继祖德居县伴朝一代名吏 下联
2025-10-28 19:44:00
为何说殷商文化起源于商丘?这个展览带你追溯“殷商之源”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殷商文化起源于河南商丘,兴盛于河南安阳。从1936年河南省古迹研究会李景聃一行为寻找商文化的起源来到商丘考古调查以来
2025-10-28 13:01:00
东南网10月28日讯 (福建日报记者 吴洪) 10月25日,是台湾光复纪念日。当日,东南卫视、海峡卫视播出4集纪录片《追光》
2025-10-28 10:18:00
鲁网10月27日讯(记者 赵洪斌 实习记者 李安琦)10月24日,德州天衢新区长河街道簸箕刘社区迎来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文化培训活动——“学四书五经
2025-10-27 17:00:00
【大风影像】黄河岸边谒祖祠——万荣后土祠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2025-10-27 17:39:00
“我最喜欢的济宁楹联”|兖州区少陵公园楹联
(曲苑亭 上联:不大地方可家可国可天下 下联寻常人物能文能武能神仙)(莲香阁 上联:会松竹柳桐梅兰菊桂以为一体 下联:共冀青徐豫荆扬梁雍而称九州)(翰墨轩 上联
2025-10-27 11:45:00
“我最喜欢的济宁楹联”|兖州青莲阁楹联缅怀诗仙李白,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鲁网10月27日讯在兖州青莲阁内,现存一副楹联:上联:乘兴偶凭栏,问泗水长流,何殊昔日下联:欲吟还搁笔,有先生在上,不敢题诗诗仙李白
2025-10-27 11:47:00
电影《澎湖海战》发布致敬曲《澎湖》 统一台湾 势不可挡 扫码阅读手机版
10月25日,在台湾光复 80 周年这一重要日子,为了纪念台湾脱离日本殖民统治、重新回归祖国怀抱,海战电影《澎湖海战》在相关单位指导协助下创作并发布致敬歌曲《澎湖》
2025-10-25 12:2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