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教育

引导孩子学会合理分享

类别:教育 发布时间:2024-01-21 09:24: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中国教育报

引导孩子学会合理分享

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会分享也是孩子在社会化过程中需要培养的一项重要品质与能力。儿童的分享行为不仅能够促进其社交技能、合作能力的发展,同时也对培养其同理心、责任感、公平意识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不过,在引导孩子建立分享意识的过程中,也要遵循孩子的心理特征和成长规律,家长和教师需要掌握科学的理念与方法,避免孩子出现被迫分享、不分享或过度分享的行为,这些都不利于孩子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遵循心理规律, 赋予孩子安全感和归属感

只有掌握孩子的心理特征,在尊重孩子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给予科学的引导,才能培养孩子正确的分享意识和习惯。

首先,了解分享行为与年龄的关系。儿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认为,7岁前幼儿分享行为的发展具有以下特点:在生命的第一年,婴儿没有“我”的概念,更没有物权意识,即使自己手里的东西被人拿走也不会哭闹。1—2岁幼儿,对于“你的”“我的”之间的界限仍无法区分,会出现从他人手里抢夺物品的现象,此时要理解孩子的行为,并给予正确的引导。2—3岁幼儿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并进入物权敏感期,他们会认为“我的东西就是我的,别人是不可以碰的”。家长在这个阶段最好不要强迫孩子去分享或者“大让小”。否则,不仅无法达到教育目的,还不利于孩子安全感的建立,甚至还会增加孩子间的冲突。3—4岁幼儿开始愿意进行交换和分享。4—5岁幼儿分享的观念开始逐渐增强。5—6岁幼儿分享行为进步最显著,他们中大部分幼儿能够进行“慷慨”的分享。6岁以上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向着更高级的方向发展,分享也不再限于物品,还可以进行权利、情感等的共享。

其次,引导孩子合理分享。生活中,每个孩子都有对伙伴的渴望,但因认知发展的阶段性使得其无法摆脱自我中心主义带来的“自私”。我们也要结合孩子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规律,尊重孩子“不分享”的权利,不要强迫孩子分享,或者一定要求孩子“大让小”,这样不仅不利于孩子分享行为的发展,而且还会妨碍孩子间沟通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的形成,影响同伴关系的建立。分享的真正意义在于能够让孩子通过心甘情愿地共享物品,激发孩子的愉悦心情,拉近孩子间的距离,建立起温暖的关系。所以,当孩子5岁后,有了对伙伴的渴望,有了合作的需要时,家长就要积极合理地引导孩子分享,帮助孩子逐步形成正确的分享意识。

还有一点很重要的是构建积极的家庭关系。研究发现,家庭亲密度高的幼儿往往更容易有分享行为,而矛盾比较多的家庭,幼儿往往不愿意与他人分享。同时,大人直接命令孩子去帮助他人并不会促进他们的助人行为,但父母循循善诱式的引导则可以促进孩子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因此在家庭生活中,父母要构建积极的亲子关系,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给予孩子安全感和归属感,这样他才会向别人释放爱、表达爱。

教授分享技巧,激发孩子的同理心和责任感

7岁前,孩子思维发展得还不成熟,也缺少分享的经验,家长可以教给孩子一些分享技巧。通过分享,孩子能够感受到自己带给他人的快乐,进而增强同理心,同时也能够让他们明白自己的行为对他人会产生影响,从而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更有责任感。

首先,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5岁左右开始,幼儿的模仿意识变得更强,家长要积极发挥示范作用,激发孩子的共享欲望。一是家长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如主动将家里好吃的、好用的东西分享给朋友、邻居等。在独生子女家庭,尤其要避免将所有“好东西”都留给孩子,使其认为自己独享好东西是理所应当的。二是发挥同伴的影响作用,让孩子多与有分享习惯的小伙伴一起玩耍,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向他们学习。三是可以给孩子选择一些有关分享行为的故事、绘本等,让孩子通过这些作品感受分享的乐趣和意义。

其次,引导孩子在思考中共情。共情能力在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孩子与同伴交往时,家长可以将主动权交给孩子,让孩子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理解他人的情绪和感受,在此基础上再教孩子具体分享的方法、规则等。比如问孩子:“宝宝你手里有两辆小汽车,点点手里一辆小汽车也没有。你想和点点一起玩,应该怎样做呢?”可以引导和鼓励孩子先思考再作决定。

再其次,教会孩子认识物品所有权。孩子与同伴的很多冲突都牵涉到物品的所有权问题,家长应教会孩子正确认识这个问题,如“这个足球是明明的,如果你想玩,要先征得明明的同意”“画笔是姑姑送你的生日礼物,以后就是属于你的物品了”。孩子正确认识物品的所有权后,就会减少与同伴因争夺物品而发生的冲突,同时还能保护孩子的物权意识,有利于其分享行为的养成。

最后,建立分享原则。孩子之所以不愿意分享,可能是担心分享后的物品不再属于自己或者会被小朋友损坏。这时需要父母帮助孩子建立起分享原则,让孩子明确哪些物品可以与任何人分享、哪些物品只能与好朋友分享、哪些物品不能分享。同时,告诉孩子分享原则中还包括有借有还、平等交换等内容。

激发内生动力,培养孩子的品格和社会情感

强化作用是塑造行为的基础。同时,分享经历能够促进孩子关心他人和与人交往能力的提升,进而促进孩子的自尊自律和积极社会情感的养成。父母或教师在看到孩子有分享行为时,可以通过鼓励、表扬等来强化孩子的这个行为,从而使之内化为孩子的习惯与品格。

除了及时表扬孩子的分享行为,还可以引导孩子对他人的分享表达感谢。这样做可以让孩子明白分享是一件令人感激的事情,可以让彼此从内心体验分享的快乐和意义,从而进一步强化孩子的分享行为。

还要对孩子的分享给予及时接纳与反馈。比如当孩子在吃零食的时候,如果主动来和家长分享,家长最好开心地接受,并表扬孩子的大方和分享精神。家长认真对待孩子的分享行为,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心理强化。相反若家长说:“我不要,你吃吧!”孩子没有得到积极的反馈,以后可能就不再主动分享自己的食物。

孩子的分享习惯不是一蹴而就形成的,父母要用爱心和耐心带领和陪伴孩子在与他人交往中、在平时生活中,养成好的分享行为和习惯,使其成长为懂礼仪、识大体、心胸宽广、与人为善的孩子。

(作者系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21 11: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这将为幼儿实现自主阅读的过渡奠定坚实基础。3—6岁幼儿的发展特点远不止这些,聂震宁还提到,3—4岁是幼儿语言发展敏感期,是幼儿数学敏感期,家长在亲子阅读中可以通过游戏、手工、
2022-11-25 09:42
小叶医探丨宝宝喜欢反复背诗,竟查出自闭症!专家提醒:孩子有这些表现要警惕
...子结构简单、语法错误或交谈受损。语言发育迟缓:2~3岁幼儿最常见的发育性问题,发生率约18~28%。语言发育迟缓的转归:3~4岁时约50%语言发育迟缓达正常范畴。至少50%表
2024-04-02 15:03:00
遇水膨大数百倍 1岁幼儿误吞“海洋宝宝”堵塞肠道,医生手术及时取出
新疆网讯(记者吴治杰 通讯员程露 刘璇)五颜六色的海洋宝宝(又称水精灵、泡大珠),对于不懂事的幼儿来说,可能是致命的威胁。近日,北京儿童医院新疆医院接诊了一名误吞海洋宝宝的1岁3
2024-09-26 23:00:00
...水平,努力补齐3岁以下与6岁左右幼儿教育短板,实现0-6岁幼儿教育的有效融合。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推进,课题组所在地区逐渐增加对幼儿教育和基础教育的投入,新建了数十所幼儿园
2024-05-17 23:16:00
幼小衔接怎么“接”?
...虹看来,有些家长之所以过度焦虑,是因为他们对3岁—6岁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没有全面了解,以及对孩子有过高的期许、对未来竞争过分担忧等。部分家长不能科学看待幼小衔接阶段
2023-08-23 07:30:00
本文转自:玉林日报一岁幼儿吃花生卡气管医生提醒家长注意幼儿安全本报讯(记者 潘静新 通讯员 廖秋萍 苏燕)近日,一名1岁5个月的小孩因2天前进食花生后呛咳明显,伴有口唇紫绀,家长
2023-01-06 07:59:00
隔代教育过度保护、重养轻教问题咋解决?  上海早教指导中心主任茅红美为科学育儿支招
...紧张害羞”“爱发脾气”……茅红美介绍说,经常有1—2岁幼儿的家长向她咨询碰到孩子的上述“问题行为”该怎么办。在需求调查中茅红美也发现,上述这些“问题行为”,或多或少会出现在每
2023-02-10 18:18:00
以爱之名 共同成长
...师的深切感受就是“细、勤、责”:做事要“细”,3至6岁幼儿在各方面都在发展,需要事事关注、事事细心,还要随时观察幼儿的身体健康状况;做事要“勤”,对幼儿勤观察、勤思考、勤交流
2024-05-24 00:10:00
本文转自【江苏新闻】;造成十级伤残赔偿11万余元起因竟是儿童在医院随地小便……儿童在医院随地小便12秒后路人经过滑倒受伤2022年6月,某医院儿科门诊处,原告刘某着急给自己的小孩
2023-09-22 09:54:00
更多关于教育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