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中国最不重视的军队,实力却称霸世界,一战让敌国三百年不敢再犯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5-03-20 14:00: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中国百姓聪明,这种聪明在于务实,陆地农业发展蓬勃,对于畅想水上世界的种种冒险,可不是中国人喜欢的,大海无际也意味着深不可见的未来和危险,这是人类极其厌恶的恐惧,对未知事物的恐惧。不像西方很多国家背靠大海,土地资源不够丰富,海洋是唯一可以依靠的资源,尤其是顺着海路还可以找到新的陆地,西方尝到好处后不断的对海洋展开探索,可是中国周围听话温顺的海不多,一阵暴风骤雨几十米的巨浪就拍了过来,还真不适合国人出海。

中国最不重视的军队,实力却称霸世界,一战让敌国三百年不敢再犯

中国的政治中心向来以北方中原地区为主,但后期重心逐渐南移,南方的人善水,可是基本也是靠大江大河发展水上配备,从古到今我们都是不断的治水,长江黄河是母亲也是天险,泛滥的时候非常吓人,于是造就下游地区的人们比其他地方的人水性更好。当然中国的海军古代也没怎么发展起来,因为根本对水没有妄想,可是我们曾经的水师也不差,因为水两侧的人们相互征服就要跨天险,而守住自己的底线也是靠天然的恩赐。

中国最不重视的军队,实力却称霸世界,一战让敌国三百年不敢再犯

明朝从哪里起家我们都知道,朱重八生于南方,掌控红巾军的时候就不得不利用水上部队作战打败各方的敌人,他的对手陈友谅就是渔民出身,那水性再好不过了,凭一个种地的农民上哪去现培养对水上作战的本事呢?所以说还是老朱有能耐,运气好到家了,后有元军追击,正愁无法渡江的时候,一支水师部队就主动送上门来,要说这天地人三方凑齐才能做成大事儿,老朱是一样不差。

中国最不重视的军队,实力却称霸世界,一战让敌国三百年不敢再犯

俞廷玉父子四人早在老朱到来之前就就在巢湖一带安营扎寨了,锻炼好了水兵,集结好了部队,为的是保卫其乡里周全,这就是巢湖水师。当然这么好的水师必须配上一个明智的主子才能发挥优势,这时遇到正当南下的老朱,二话不说他们就投奔老朱协同大军同元军激战,首战就打的元军一年不敢再犯,同年直接定都南京,好的金刚钻遇上好的瓷器师傅,自然所向披靡。

中国最不重视的军队,实力却称霸世界,一战让敌国三百年不敢再犯

就这样俞家老小加上廖氏兄弟领导的这支部队从硬件到精神成了大明水师的雏形。后来俞氏父子相继战死,当时皇室也没亏待俞家,家族成为当朝一大望族。了解明史的应该清楚,其实明朝并不是什么重视水军发展的朝代,只是在用到的时候发现了它的重要性,老朱也不是喜欢外交的皇帝,而且相当的保守,国门当时其实已经是封闭状态,当时和外国人走私做买卖是要杀头的。但因为朱棣的皇位来的不正,郑和就借此时机出海,才有了造船出海的名头,实际目的大家都知道,当然这种发展海上探索的目的不纯也就坚持不了多久。

明朝对海军的发展并不重视,且当时的水军在明军部队中还是最弱的一支,但是放在世界却排名第一,比如万历战争,一场战役打的倭寇三百年不敢进犯。其实中国在很多领域都是第一。不过就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在人家用黑火药研究枪炮的时候,我们却在国内放烟花玩。居安思危这件事,坐第一的位子久了,自然就傲慢大意,最后被狠狠鞭打。我们应该吸取这个教训,日后不管国家再如何强大,都不能放松警惕!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3-20 2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齐桓公的崛起与称霸之路:春秋时期的传奇
...“狗头之战”和“黄池之会”等战役中,齐桓公成功打败敌国,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霸主地位。齐桓公注重礼仪和文化的建设,提升了国家的文明程度。他在国内推行礼乐制度,增强了国家的凝聚力
2024-12-12 09:25:00
商鞅变法,对现代社会来说还有什么参考价值
...没有怕死的心情。《商君书》要求,军队一动,先要衡量敌国。我们的政治赶不上敌国,就不要和它作战;我们的粮食赶不上敌国多,就不要和它相持;敌兵比我们多,我们就不要做进攻的客军;敌
2024-06-18 17:00:00
花剌子模的崛起与蒙古帝国的西征
...詹天佑般的成吉思汗又是如何以逸待劳、以少胜多,大破敌国主力呢?花剌子模:从沙漠中崛起的辉煌帝国 公元10世纪,一个叫阿尔斯兰的年轻统治者创建了花剌子模苏丹国。起初,花剌子模
2023-12-23 06:18:00
聊聊孙子兵法的九地篇
...死地等九类。诸侯在本国境内作战的地区,叫做散地;在敌国浅近的地区作战,叫做轻地;我军占领有利,敌军占领也有利的地区,叫做争地;我军可以前往,敌军也可以前来的地区,叫做交地;多
2024-02-17 16:43:00
两国为抢夺土地大打出手,一国在中国人率领下,直接杀进敌国老巢
古中国时期,国力强盛,又是东方正统王朝,周边各国为了过上好日子纷纷臣服朝贡,当然也有不服的,比如缅甸,明朝时期缅甸就经常侵犯边疆。虽说缅甸经常骚扰,但还是非常佩服中国的。明朝时期
2025-04-22 12:02:00
为何唯有羸弱的宋朝折断了“上帝之鞭”
...现出了令人瞩目的军事力量,甚至成功地抵御了来自强大敌国的侵略。更令人震惊的是,宋朝还曾在一场战争中,成功地折断了被誉为“上帝之鞭”的蒙古铁骑。首先,宋朝并非一开始就军事羸弱。
2024-03-22 21:41:00
揭秘春秋战国之秦国
...,春秋战国虽有战争,但战争的目的不是杀敌,而是削弱敌国的实力,消耗敌国的国力。他在展示自己国家的威德的同时,也让敌国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轻易发动战争。可见,春秋时期是一个文明竞争
2024-04-04 15:07:00
聊聊管仲改革的历史背景与重要性
...疑是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而齐国之所以能够迅速崛起,称霸一方,离不开一位伟大改革家的贡献——他就是管仲。管仲的改革不仅对齐国自身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更在推动
2024-03-27 17:00:00
霍去病封狼居胥,为何让后世那么崇拜
...就在两国大战期间,这个团忽然杀到了对方首都,占领了敌国的议会大厦。这个说法,其实是错的。准确来说,这个类比的说法,是把霍去病一生参与的几场战役,全都糅合到一起了。失联那次,是
2023-07-15 17:3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抗战回忆之二:情系“绍隆”——难忘的1939—1942 “慈幼院的难童生活”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抗战回忆之一:一个“难童”的回忆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永远的伤痛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打卡南京其实是阅读《世说新语》的一种读法,反过来也可以说,阅读《世说新语》是打卡南京的一种打法……”9月14日
2025-09-16 15:57:00
孟府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孟府了解到,孟府作为孟子嫡系后裔的宅邸,其春联习俗既传承了中国传统年俗文化
2025-09-16 16:08:00
孔府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孔府了解到,孔府作为孔子嫡长孙的府邸,其楹联不仅是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09-16 16:11:00
五马祠街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五马祠街了解到,五马祠街因明代孔尚经的家祠“五马祠”而得名
2025-09-16 16:17:00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秋上太行,登临揽胜!平生快意,逸兴遄飞!蒙曼邀您上太行!
2025-09-16 21:12: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殷建光人类社会本应向着文明不断迈进,然而二战却将人类拖回野蛮的深渊。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的所作所为,便是这段黑暗历史中最典型的例证
2025-09-15 11:21:00
座落在湖北襄阳的“长渠”(又名“白起渠”“百里长渠”),始于战国,兴于唐宋,沿用至今2300余年。2018年,入选第五批世界灌溉遗产
2025-09-15 17:44:00
今天上午,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正式官宣:第二届楚文化节将于9月20日在荆州开幕。千年古城,立刻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2025-09-15 22:57:00
“鬻子救国”写大义:一个广东籍南洋小贩捐输抗战的家族记忆
几十年过去了,九旬老人郑社心还记得父亲说过的话:国家国家,没有国,哪有家?他的父亲郑潮炯,原本是到东南亚打拼的普通广东人
2025-09-15 20:11:00
弘扬三大精神 奋力建成支点丨云岭之战:红四方面军浴血奋战杀出重围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陈熠林 喻波)鄂陕交界的云岭山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932年11月11日,实行战略转移的红四方面军到达上津镇云岭一带
2025-09-15 21:05:00
晋祠水系丰富,饮马泉虽算不上其中的佼佼者,却也是一眼常年不涸的井。这样的井在晋祠并不少见。此井得名“饮马泉”,源于相传有三位帝王曾在此饮马
2025-09-15 18:3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敬清青山埋忠骨,山河祭英魂。连日来,位于六合区的桂子山烈士陵园迎来一批批参观瞻仰的市民游客
2025-09-14 09:56:00
三面“杨靖宇支队”战旗已经抵达新民大街,途径新民大街126号,这里是伪满洲国国务院旧址,新中国成立后,原建筑被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接收
2025-09-14 1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