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中国中医药报
聚焦“改革”做好“示范”,两年来,四川省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成果显著,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厚积成势——
示范区建设,四川交出亮眼成绩单
通讯员 王文凭 张莹 邓小朋
2021年12月,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名单出炉,四川成为西部地区唯一入选的省份。
两年过去,“示范区”建设进展如何?成效怎样?
“在示范区建设中,我们聚焦改革示范,积极做好‘必答题’、做亮‘特色卷’,全力推动事业、产业、文化三位一体高质量发展,着力构建新格局、建设新高地,取得了显著成效。”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田兴军说。
两年来,四川省高位统筹,形成上下同题共答局面。省委省政府成立“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省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省政府研究制定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中医药强省建设十大行动等多个政策文件,全面推进工作落实。省中医药局采取与市(州)政府签订合作协议的方式,实行局、市(州)联动推进各地中医药发展。省级各相关部门围绕中医药发展的各类措施频出。
2023年12月28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成都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四川建设示范区情况。2023年中医诊疗服务量达1.7亿人次,“川药”综合产值超1200亿元,“川派”中医药文化遍布巴蜀、走向世界……“示范区”建设,四川交出了亮眼成绩单。
服务提升 满足群众多种医疗需求
1月16日凌晨5点,在四川省天全县中医医院骨科门诊部前,前来就医的患者就已排起了长队。“仅骨科平均每天就有300多人的门诊量。”该院院长陈若雷说。
同日,在泸州市泸县喻寺中心卫生院的中医馆里,何勇(化名)正接受推拿理疗,自出现腰颈酸痛后,他成了中医馆的“常客”,“在这里治疗,离家近、效果好、花钱少!”
“四川的中医药服务已覆盖乡村和社区。在农村,所有卫生院都有中医馆。在城市,已基本实现15分钟中医服务圈。”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米银军表示。
受到群众青睐的不仅是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药治疗,危重急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也成为人们的选择。2023年,在四川,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患者超2000例,治疗效果领先。近几年,四川省中医医院经典病房收治的中风病住院患者超3000人次,总治疗有效率达87.2%。
让群众拥有更多中医药服务获得感,要充分激发基层中医药人员的积极性。四川省中医药局和人社厅共同修订出台中医药高级职称评审政策,将中医药高级职称划分为全省统一的高级职称和基层高级职称两个层次,打破基层中医药队伍评高级职称难的瓶颈;增设技师类别职称,畅通中医康复治疗技术、推拿技术人员职称晋升渠道,为中医药人才尤其是基层中医人才注入了活力。
“现在看中医比以前还便宜。”不久前,患者刘丰(化名)在射洪县中医院交费时感叹。这得益于四川省医保部门为推进中医药医疗服务,不断细化出台的医保政策。据了解,四川省每年开展新增中医医疗服务项目立项和定价评审,优先将中医类项目纳入调价范围。两年内,新增38项中医医疗服务项目、调增323项中医项目收费价格。2023年新增297家医保定点中医药机构,现有4978种中药、337项中医项目纳入医保报销。
各项改革措施的出台,中医药服务可及性增强。2023年,四川省中医药服务量达到1.7亿人次,位居全国前列。
产业升级 锚定产业发展的突破口
2023年11月25日上午9点,内江市东兴区郭北镇青台村50岁的村民李梦菊来到村口的天冬加工工坊,与10多名村民一道,为天冬进行淘洗、蒸煮、剥皮、分流的粗加工。她说,家里的几亩地已流转种了天冬,估算一亩有一万元的收益,她在工坊每天也有70元的收入。郭北镇党委书记周兵介绍,天冬是当地的道地药材,实施粮食加天冬套种后,每亩可收8000斤天冬,既增加了农户的收入,也发挥了天冬的作用。据了解,仅东兴区就有40余个天冬种植基地,面积达5万亩。
四川有着得天独厚的道地中药材优势,产有麦冬、天冬、川芎、白芷、川贝等优质药材。近年来,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成为摆在大家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为此,四川明确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为中医药产业牵头单位。结合各地实际,绵阳、内江、巴中等地成立了麦冬办、天冬办、巴药局等特色机构。四川省还设立中医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17个中医药产业示范市、县建设,对每个省级中药材现代农业园区给予1000万元奖励。
目前,四川已建成一批国家中药种质资源库、种子种苗繁育基地、标准化种植基地,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850万亩。同时,引入国资成立省中医药大健康产业投资集团公司,构建产业发展投融资平台。
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标准化。2024年伊始,《四川省地方标准公告》发布川产道地药材商品规格等级羌活等两项中医药领域四川省地方标准。自四川省中医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以来,四川累计发布31项中医药地方标准,川芎、姜黄、西红花3项国际标准研究获国际标准立项,葛根列入ISO国际标准后备项目库。完成省级溯源平台和中药材溯源试点县溯源体系建设,涉及中药材品种84种、累计溯源基地面积46万亩。
为打造优质中药企业,四川省成立了扶持工作专班,打造中药材产业化联合体16个,规模以上中药企业247户,其中包括好医生药业、新绿色药业两个超50亿龙头企业和一批超10亿元的拳头产品。实施产业集聚融合发展行动,打造了天府中药城、岳池生物医药产业园等一批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各具特色的中医药产业园区。为推进成果转化,四川省创建了国内首家中医药转化医学中心,实现创制中药新药、中医药技术装备、日化品等80余项转化成果。创新中药丹葛酚酮胶囊和湿疫颗粒、蛭龙活血通瘀胶囊等院内制剂,分别向安徽雷允上药业、嘉亨(珠海横琴)医药、四川光大制药转让。
同频共振 画好区域协调发展“同心圆”
“近年来,川渝两地在共同推进中医药区域协调发展,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和可及性,打造中医药科技创新高地等方面取得了实效。”1月10日,在川渝卫生健康一体化发展联席会议上,川渝两地中医药合作成果得到认可。
2023年10月,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在成都举办,川渝两地联合设置中医药非遗展示区,邀请18个传统医药类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参加交流互鉴,借助国际非遗节平台,向公众展示川渝中医药文化的历史底蕴和博大精深。
川渝共画“同心圆”,汇聚发展合力。川渝12个市(区)共同成立秦巴山·万达开中医药发展联盟,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医药协同发展新平台。助力产业共兴。签订“黄酯胶囊临床批件及相关专利转让”等成果转化合同,研发“补肾通络颗粒”等中药新药,促进中医药成果转化。建成“川渝共建感染性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重点实验室”,组建10余个川渝地区中医专科联盟,成员单位已达130余家。此外还进行人才共育,成都中医药大学、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与重庆9家中医医疗机构合作开展中医药人才培养,持续为川渝合作注入新活力。
除了川渝中医药一体化深入推进,其他区域协作也有声有色。
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川滇黔渝4省45个县共建乌蒙山中医药联盟,编制实施乌蒙山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集中连片打造中药材产业基地,推动片区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与中医药科研院校合作落地博士工作站,为乌蒙山区中药材质量技术评价和产品研发搭建平台。开展职业中草药农民、中药材企业管理人才联合培养。
2023年10月31日,川港中医药产业推介会在香港举行,来自达州、广元、南充、巴中等地的16家单位和企业的“川药”产品受到广泛关注。2023年,四川省在香港、澳门共举办3场中医药产业推介会,现场签署投资项目5个、合作项目4个。与香港中文大学等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一带一路”中医药发展联盟,并与香港贸易发展局、香港四川总商会等就联合推进优质“川药”出川达成协议。
四川中医药“朋友圈”不断扩大。2023年,四川积极拓展与南美、东南亚等国家中医药交流互动,组建代表团赴西班牙、葡萄牙、希腊、巴西、苏里南、柬埔寨等国家开展医疗服务、产业推介、文化交流等活动30余场。启动“天府云医·海外远程惠侨医疗站”希腊、卡塔尔、委内瑞拉3个新站建设。
乘着“一带一路”东风,四川中医药这张对外交流的“名片”底色更亮、成色更足。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23 11:45:1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