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家人们,请给“碧根果教授”点个关注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5-14 02:01: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扬子晚报

家人们,请给“碧根果教授”点个关注

这位南京六旬教授“伺候”200多亩果林11年,想让更多国人吃上自己种的碧根果

家人们,请给“碧根果教授”点个关注

彭方仁在视频中展示修剪碧根果树的枝条

家人们,请给“碧根果教授”点个关注

彭方仁开着旋耕机割草压青

家人们,请给“碧根果教授”点个关注

开着旋耕机割草压青,爬上爬下修剪枝条……近日,南京的“碧根果教授”在短视频平台火了起来。他的“反差萌”吸引了不少网友的关注,有网友留言道,“好喜欢这样的导师,太可爱有趣了!”

5月11日下午,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在镇江句容后白镇山高头见到了“碧根果教授”彭方仁,彼时他正趁着暴雨间隙指导硕士生采样。过去11年,他带着40多位硕博生和二三十位大爷大妈,管理着这片200余亩的碧根果林。如今,碧根果林已逐步开始规模化生产,同时在全国推广了20余万亩。他坦言,想通过短视频认识更多喜欢坚果的朋友,想让更多中国人吃上自己种植的碧根果。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闫春旭

“反差萌”教授承包200多亩地

“各位同学,我开始拍短视频了,网名‘碧根果教授’,希望能得到你们的支持……”最近一段时间,南京林业大学的“碧根果教授”彭方仁在短视频平台火了起来。

视频里的彭方仁驾驶升降机,拿着电动剪刀修剪碧根果树的枝条,爬上爬下的动作不输年轻人。他头戴草帽、开着旋耕机割草压青,开着电动三轮车拉着一车黄豆在林间穿梭,“反差萌”的样子获得了众多网友点赞。

5月11日下午,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在镇江句容后白镇山高头见到了彭方仁,他正趁着暴雨间隙在基地的碧根果林里指导硕士生魏璐采样。彭方仁是湖北人,今年62岁。1981年,他考入南京林业大学,1988年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主要研究经济林,有银杏、楸树、碧根果等树种,不到40岁就成了教授。

在大棚内,他向记者介绍了这片碧根果林的故事。2012年,他带了一个代表团到美国考察,了解到原产于美国的碧根果是十大坚果之一,当地有优良品种和先进的种植技术,产业发展较好。

彭方仁回国后调研发现,碧根果营养物质含量丰富,深受百姓喜爱,在国内拥有了广阔的市场。然而我国引种碧根果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仍未形成大规模产业化发展,国内种植的碧根果很难达到要求,基本上都是进口国外的碧根果。

“我当时触动就很大,下决心一定要把这个产业做起来,让中国人吃上自己种植的碧根果。”2013年,彭方仁怀着这个目标在句容承包了200多亩土地,建立了南林大碧根果基地。他回忆,刚开始来的时候,周围一片荒芜,没有道路,没有木板房,连吃饭的地方都找不到。到了午饭时间,他要开车陪着翻地的工人到城里吃饭。

下地干活,看病被误认成农民工

半年后,彭方仁在基地里建了一排简陋的板房,才基本上解决了吃住问题。然而,事情也并非一帆风顺,为翻地他租来一台挖掘机,请一个年轻小伙子帮忙,但在翻地过程中,这辆挖掘机起火烧掉了。

彭方仁接到报信的电话后,问的第一句话是“人怎么样?”得知小伙子没有受伤的消息后,他才稍微舒了一口气,然后急急忙忙开车赶到基地。看到烧掉的挖掘机,他非常无奈,为此赔了几十万元,“打击太大了,但想到已经租了土地,投入了那么多资金和精力,硬撑也要撑下去。”

到了寒暑假,彭方仁会在基地和村民一起劳作,因为劳累过度而病倒。当女儿带着他到南京林业大学的医务室看病时,医生问她:“你怎么把父亲带到学校看病了?”彭方仁连忙解释:“我是学校的教授,女儿是陪我来的。”原来,医生把穿着朴素的彭方仁误认成农民工。此时,医生也笑着回答:“你这打扮,也不像大学教授呀!”

在彭方仁的基地里,还有一二十位工人参与基地的管理和运营。“我们这儿一年四季都有活,需要的工人也非常多,最多时有二三十位。”彭方仁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基地里的工人多是六七十岁的大爷大妈,他像指导研究生一样耐心,最终把这些工人培养成技术能手。“他们的文化水平偏低,在外面找不到工作,来这里能赚点钱,这也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我还给他们提供免费的幼苗,让他们在自家空地上栽种。”

容器苗、导流沟……突破多项技术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在基地里看到了一个个塑料大棚,大棚里堆放着一盆盆碧根果苗。彭方仁说,将碧根果苗在花盆里栽种,是他和团队在育苗方式上的创新。

彭方仁解释说,碧根果幼苗的根系发达,以往为方便栽种会剪断根,这种裸苗往往导致栽种后的成活率低,而且前两年生长缓慢。他和研究团队探索了几年,发现把碧根果幼苗放在容器里栽培,同时在土壤里搭配适当的营养物质可能起到良好的效果。他告诉记者:“我们现在所有的苗木都是容器苗,极大地提高了成活率。”

彭方仁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所有的果树都能够嫁接,但碧根果树嫁接却很难成活。他发现这个树种有两个特性,第一是氮磷含量高,伤口容易氧化,影响愈合;第二是嫁接时砧木溢出的液体多,也就是伤流多,嫁接部分容易烂,不容易愈合。

彭方仁和研究团队针对这些问题改良了嫁接技术,从嫁接处划了一个口子,把液体排出来,俗称“导流沟”。当水流下来以后,嫁接口不会积水,也不容易腐烂,伤口愈合快,提高了嫁接成活率。

经历了10多年的摸索,彭方仁和研究团队已经突破了碧根果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并取得多项研究成果。彭方仁介绍,碧根果的投产期很长,早期产量又低,因此以往多数农民不愿种。近几年,他开始发展林下经济,种羊肚菌,不仅不影响果树生长,还解决了早期经济效益不足的问题。

今年3月,彭方仁的羊肚菌种植大棚喜获丰收。他一手拿着小刀,一手扶着羊肚菌,小心翼翼地将菌腿从泥土中割出来放进筐内,不一会儿就能采集满满一筐。他说:“今年试种的面积有10亩地左右,每亩产量大概五六百斤,效益非常好。”

想让更多国人吃上国产碧根果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注意到,在彭方仁的碧根果基地里,还有一个薄壳山核桃种质资源库。这里收集了他从美国引进的薄壳山核桃品种83个、国内选育品种25个,国内优良实生单株核心种质68份。该种质资源库,在2018年被江苏省林业局批准为“江苏省薄壳山核桃种质资源库”。

彭方仁告诉记者,基地里除了碧根果苗木外,还有100多亩地的碧根果树已经开始结果,2021年时年总产量仅有1吨,但到去年时已经达到年产5吨,预计未来几年每年产量都会翻一番。不过随着产量的增加,彭方仁有喜也有忧,“喜的是产量增加了,获得了大丰收。忧的是销售问题,因为没有专门的销售渠道,卖不出好价钱,实在心有不甘。”

“这几年搞科研推广碧根果,现在苗木卖不出去,果子也卖不出去。我就想通过短视频平台,让大家更关注农业科技,知道农民和科技工作者的不易,说不准帮我们解决销售问题呢……”今年4月,彭方仁开始运营自己的短视频账号,并取名“碧根果教授”。他在视频里分享碧根果种植技术、果园里的趣事等,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有人主动询问碧根果的种植技术,还有人想要购买他基地里的碧根果。这让彭方仁更加坚定了信心,也更愿意花费时间在碧根果基地里。

彭方仁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建这个基地主要有两个目的,一个是推广碧根果产业,另一个是培养碧根果产业人才,“从基地里已经走出了十几位博士生,30多位硕士生,其中不少学生进了碧根果相关企业,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如今,彭方仁团队的科研成果除了在江苏推广外,还在安徽、江西、湖南等地推广,栽种面积超20万亩。他现在的想法是生产和科研两不误,把碧根果产业做起来,“我也坚信在不久的将来,让更多中国人吃上自己种植的碧根果的愿望一定会实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14 05:45:2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青春作伴好还乡,扬子晚报“新农人”主题融媒体行动正式启动
来源:扬子晚报启动仪式7月12日上午,“2024江苏新农人创业分享会暨‘新农人代言复兴路——青春作伴好还乡’大型融媒体行动启动仪式”在泰州医药高新区(高港区)隆重举行。本次活动由
2024-07-15 15:42:00
走,“去有风的地方”上课去!
本文转自:扬子晚报走,“去有风的地方”上课去!南大师生把这门课搬到了大山里大理苍山世界地质公园天生桥开展变质作用教学实习师生在丽江市石鼓镇长江第一湾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记者近日从
2023-11-12 02:45:00
扬子晚报2023“快乐送水工”圆满收官
本文转自:扬子晚报扬子晚报2023“快乐送水工”圆满收官涓涓清凉汇聚大爱,七年累计向高温劳动者送出14万瓶爱心水扫码看专题每年夏季,“火炉”南京的高温总不会缺席,同样如期而至的,
2023-08-14 01:37:00
庆祝第39个教师节 本报推出“致敬大先生”专题
本文转自:扬子晚报扬子晚报讯(记者 王赟)9月10日是第39个教师节。江苏教育发布推出“致敬大先生”短视频专栏,扬子晚报/紫牛新闻和少年志融媒平台特别开设了“致敬大先生”专题,通
2023-09-11 01:26:00
南京大学教授科学家社区里开讲 百个亲子家庭感受科学魅力
来源:扬子晚报“不少小朋友们都喜欢吃糖,可是你们知道糖除了吃还有什么作用吗?除了为维持生命活动带来能量,它还有很多重要功能,甲壳动物的外壳、树木的纤维素都是由糖构成的。”在南京市
2024-07-30 15:19:00
律师称人大被举报导师或涉强制猥亵罪,海淀分局将就此事发布公告
来源:扬子晚报7月22日,中国人民大学女博士举报其导师性骚扰一事持续引发关注。22日晚,中国人民大学再发布情况通报称,举报情况属实,给予王某某开除党籍处分,撤销教授职称,解除聘用
2024-07-23 13:15:00
本文转自:扬子晚报AI作家@硅禅的科幻小说得奖了它是怎么写出的获奖作品《机忆之地》?日前,由江苏省科普作家协会、江苏省科学传播中心主办的第五届江苏青年科普科幻作品大赛公布了获奖名
2023-10-22 01:12:00
姜堰“白布”院士擦亮中国“天眼”
本文转自:扬子晚报2024年5月13日在武汉大学拍摄的李德仁 新华社 发谁是李德仁在我国遥感卫星核心元器件受限、软件受控的条件下,他带领团队攻克卫星遥感全球高精度定位及测图核心技
2024-06-25 05:37:00
40年前《朝日新闻》再现“屠城铁证”
本文转自:扬子晚报40年前《朝日新闻》再现“屠城铁证”扬子晚报忠实读者捐出收藏的日文剪报,刊载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细节右图:退休教授施泽华和他收藏的剪报当年日本报纸的报道“我是
2024-01-13 01:29: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