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拾荒十余年,母亲坐车前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11-14 00:05: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重庆晨报

拾荒十余年,母亲坐车前

酉阳男子每天推着年迈母亲出街拾荒感动网友

拾荒十余年,母亲坐车前

在临时的工作地解决午饭

拾荒十余年,母亲坐车前

推车上有御寒的毛毯、棉被。 上游新闻记者 冉文 摄

酉阳街头,满头白发的母亲坐在推车上,儿子紧握车杆在后面小心翼翼护着,在他身后,几只狗狗时刻跟随……车前坐着孝道,车尾牵着爱心!冬日里这一暖心画面,让不少人动容:生活朴素,却有最单纯美好的品质。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一举动,是数年如一日的坚持。

温暖的守护

12日,酉阳,气温仅5℃,不少人都裹上了厚厚的衣服。

县城钟灵山大道某露天坝一隅,地上堆满了旧纸张、塑料瓶、电线等废旧品,46岁的杨文明双手沾满污渍,正忙着清理回收。这是他的临时工作地,从早上到中午,他已经连续忙碌了几小时。从废旧品的数量来看,他还有多天的工作量。

75岁的母亲何玉梅则在一旁的推车上,远远注视着儿子一举一动,一言不发,神情温和从容,眼神里透着光亮。

一黄一白的两只狗狗,趴在地上,静静守护着主人。

“冷不冷?”杨文明不时回头问道。

“一点不冷。”何玉梅回复。怕儿子不放心,她还伸出温暖的双手让儿子查看。

考虑到降温,体贴的杨文明提前买来遮阳篷,安置在推车上方,并在四周围上篷布,还在推车上备上了好几床棉絮和毛毯,甚至找来火炉。

“我近期要把这些废旧品处理掉。”杨文明有些愧疚和矛盾。一方面,他不想母亲因此而着凉;另一方面,如果不时刻看着母亲,他更担心会有什么突发状况,他可不想抱憾终身。而不出来工作,似乎也不可能。很长一段时间,因为照顾出车祸的母亲,他减少了工作量。生活,还要继续。用上遮阳篷、篷布、棉絮……成了他尽可能的周全之策。

温情的推车

中午时分,迎来短暂休息。洗手洗脸吃过午饭,杨文明特意将毛巾靠近火炉,沾水的毛巾遇热升腾起蒸汽,变得柔软又舒服。他将毛巾拿起来,为母亲擦拭脸庞和双手,动作轻柔。这么做,仅仅只为让母亲的午睡更舒服。

“今天没带热水壶,只好将就一下。”杨文明又开始愧疚。

“我愿意出来,不想一个人待着。”何玉梅打断儿子的自责。她说,是自己要求出来的,因为喜欢热闹、喜欢上街。

于是,酉阳街头,大家时常会看到这样一幕:白发苍苍的母亲或坐或卧在推车前,儿子奋力推车并确保安全。车后,儿子收留照料的几只狗狗时刻跟随。车前坐着孝道,车尾牵着爱心。暖心的一幕,在网上大范围传播,感动了不少人。

对于捡来的流浪狗,杨文明也是爱护有加。不仅将自己的饭菜匀给狗狗们,还会定期给狗狗修剪毛发,“它们很乖巧,可以帮我看家。”他说。

记者采访了解到,何玉梅母子俩是当地涂市镇地灵村人。何玉梅介绍,自己育有两儿一女。杨文明是小儿子,她跟随单身的小儿子一起在县城生活多年。

温和的日常

在酉阳当地,许多人都认识这对母子。在当地居民们的描述中,他们平凡但善良,朴实且勤劳。

附近居民张淑娥告诉记者,杨文明敦厚老实,在当地从事搬运、收捡废品等工作,挣得不多,但从不乱花钱,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还收养了多只流浪狗。十多年前,杨文明就会用推车推着何玉梅上街。那时,何玉梅身体不错,可以笔挺地坐在推车上。后来,何玉梅遭遇车祸,背部受伤严重,多数时候需要躺卧。

“没出车祸之前,我也可以帮着儿子收点废品。”何玉梅透露,因为收废品需要走街串户,自己就坐上推车,尽可能节省点体力。而儿子在身后推着她,会让她觉得开心踏实,“又可以收废品,又可以照看我,两全其美。”

走街串巷时,还能拉到搬运业务,是母子俩最开心的一件事,因为比收废旧品赚得更多。可自从母亲去年年初出车祸以来,为了照料母亲,杨文明就放弃了搬运业务。

“她年纪大了,腰腿又不好,没人看着,万一摔了,怎么办?”杨文明再三解释,搬运没法时刻看着母亲。而推车收废旧品,母亲则不会远离他的视线,“我会放心很多,钱虽然重要,但后面还可以慢慢挣。”

温馨的母爱

78岁的龙婆婆认识何玉梅母子多年。冬天里,每次看到杨文明推着何玉梅出街,她都会感动:他会先铺好毯子,再小心翼翼扶母亲上车。

她还向记者证实,何玉梅的女儿有自己的家庭,也会时常来看看母亲和弟弟。何玉梅车祸后,杨文明没有再接搬运业务,为了照看母亲,收入的确减少了很多。但从来没听过他抱怨,也没有吵过母亲,“只要杨文明在的地方,他母亲就在。365天每天如此,‘孝心’二字真是没话说!”

在龙婆婆看来,何玉梅要强:“她不是真的爱凑热闹、爱外出逛街,她只是想时刻跟随着儿子,并尽可能帮忙。”

“是嘛,儿子为我着想,当妈的也要为他做点事。”何玉梅承认。在她看来,儿子老实巴交,很容易吃亏上当。有她在,就多一双眼睛盯着,有时候别人砍价,儿子抹不过情面,不忍心拒绝,自己就来充当这个说一不二的“恶人”。即便儿子已经46岁,白发爬上头顶,在她眼里,永远都是长不大的孩子。

不少人了解母子俩的感人故事后,纷纷赶来看望,并对其进行捐助。采访时,记者看到,杨文明将好心人对他们的捐助一一记录了下来。“我们不愁吃穿,将来有机会,我想把钱还给他们。”他表示。

等这段时间忙完,杨文明要去寻找条件更好的出租房屋。他希望这个冬天,母子俩能够搬进更为温暖的家。而伴随着新年即将来临,还有一个好消息:何玉梅的身体,也在照顾得当中逐渐康复好转,短暂行走没有问题。

据上游新闻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14 06: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文博大咖共话大河文明丨杨文胜:礼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核心
...国礼制文化中重新发掘其真正的内涵。春秋战国历时五百余年,列国纷争诸强争霸,社会变革促使了中国文化内核——周礼亦随之而变化。经过一系列的规范与完善,礼制文化在春秋时代走向成熟。
2023-09-18 14:13:00
...苦耐劳、勤俭持家的好品质。肖建芳幼年时,家境贫苦,母亲腿有残疾,全靠父亲一人打工挣钱养家。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她初中毕业后就没再上学,20岁与杨文堂结婚。婚后,孝顺的杨文堂对待
2023-01-06 07:01:00
女儿喜欢 她6年绣出了22米长“清明上河图”
...拒绝了。一针一线,都是母爱。让我们向兰五惠致敬!(杨文明、程浩、赵菁菁、梅新强)兰五惠家的小院。临翔区融媒体中心供图兰五惠在绣十字绣。临翔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2023-05-14 10:02:00
云南省一院:17天救回感染新冠百岁老人生命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杨文明1月16日,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省一院”)感染性疾病及肝病科住院部,举行了一个简单而温馨的欢送会,欢送101岁的重症新冠患者康复出院。经过
2023-01-17 08:45:00
青春早班车⑥丨自驾出行 为“奋斗”开路
...出行时间成本。” 5月3日,郑煤机成套装备研究院副院长杨文明接受采访时感慨,出行的便利让他体会到幸福指数的稳步提升,奋斗的路上更“通畅”了,就像他所从事的煤炭行业一样,不断地
2023-05-04 21:46:00
保洁员捡到4万元归还失主 上榜\
...,经济收入并不高,女儿也曾经对她的工作有意见,认为母亲打扫卫生的工作很丢脸,但一件事的发生,改变了女儿对冯菊芬的看法。2022年7月10日下午2点左右,冯菊芬正像往常一样认真
2023-02-02 18:35:00
传承文明家风 传递家庭温暖
...承文明家风 传递家庭温暖——记第三届铜川市文明家庭杨文家庭本报记者 朱红卫杨文是铜川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档案科的一名职工,爱人宋灏在市交警支队工作。33年的婚姻生活让两人的生活褪
2023-03-17 07:48:00
聚焦2024交流周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杨文明:数字化转型是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有效路径
...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职教计划亚非研究与培训中心主任杨文明在主题研讨环节表示。世界经济论坛的报告显示,从现在到2027年,预计劳动者44%的核心技能都将被颠覆;到2025年,全
2024-08-23 03:13:00
...人发布进社区活动上,石臼街道幸福社区的“东港好人”杨文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一幅剪纸‘工作照’和一个装有证书、好人奖章的手绘帆布袋,这个礼物太贴心了。”杨文说,没想到她给老
2024-01-26 17:38: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本报记者 黄晓慧上海市静安区宝山路街道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大屏上的热线来电显示不断跳动,12345热线专管员周小英忙着处置工单
2025-04-03 05:33:00
这里有家“星星”的厨房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店内放置小熊玩偶,用于安抚孤独症员工情绪。孤独症员工在店内包饺子。患有孤独症的孩子常被称为“星星的孩子”
2025-04-03 05:53: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浙江日报记者  拜喆喆下班后的夜晚,浙江金华义乌市市场发展委员会会议室座无虚席。深圳市星盘跨境科技有限公司华东商务负责人涂海燕作为企业讲师
2025-04-03 05:55: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窦瀚洋适老化改造不仅要多做减法,还要从技术上给老人们加点关怀最近,一件小事温暖网友:浙江绍兴姑娘梅梅为不识字又听不太懂普通话的外婆
2025-04-03 05:55: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本报北京4月2日电 (记者金歆)记者2日从中央网信办了解到:近期,网信部门会同体育主管部门持续加大对网上体育“饭圈”问题治理力度
2025-04-03 05:56: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金 歆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一批依法惩治虚假诉讼犯罪典型案例,引发社会关注。虚假诉讼,俗称“打假官司”
2025-04-03 06:13:00
杭州日报讯 “摄影是人类共同的语言,打破了不同国界的语言障碍。我希望能用自己的镜头向世界传递良渚这份文化遗产的震撼。”美国摄影师代表Eric Seidner说
2025-04-03 06:48:00
杭州日报讯 昨日,“最美的我·点亮星星的世界”关爱孤独症儿童公益画展在文三数字生活街区外广场开幕。此次画展以“最美的我”为创作主题
2025-04-03 06:49:00
宇树机器人“打call”引流杭州日报讯 香港是杭州面向全球招才引智的重要一站。近日,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宇树科技”)的高性能四足机器人亮相2025杭州—香港科技大学专场招聘会
2025-04-03 06:49:00
杭州日报讯 当教育赋能的星火渐成燎原之势,滨江的科技基因正为这场对孤独症孩子的特殊关爱注入新动能。昨日,在滨江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脑机接口康复训练室内
2025-04-03 06:49:00
“格桑花”在杭州收获春天杭州日报讯 这两天气温回升,杭州春意融融。对来自西藏那曲班戈牧区的央珠来说,这个春天是特殊的——昨天
2025-04-03 06:49:00
杭州日报讯 近日,在余杭区第二人民医院发育筛查室外的走廊上,2岁男孩小宇(化名)正专注地摆弄着一辆玩具车。一旁,他的母亲刘女士眼眶微红
2025-04-03 06:49:00
宝宝如何科学喂养?孤独症怎样居家早筛? 全国首个婴幼儿养育照护主题智能体上线杭州日报讯 如何获取科学育儿知识?怎样预约探园和体检
2025-04-03 06:49:00
“爱满观成·绿溢大地”3月31日中午,杭州观成教育集团的5名学生代表陈悦琳、黄壹植、汪昕湉、周家豪、余威霖,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杭州日报编辑部
2025-04-03 06:49:00
杭州日报讯 近日,位于文三路上的“西湖遇见敦煌”书香艺术空间(以下简称“艺术空间”)上新了VR体验,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前来探索“数字洞窟”
2025-04-03 07: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