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记者 李楠楠
“这次活动干货满满,来自家门口的先进经验让我获益匪浅!”莱州一中教务处副主任赵玉刚在结束了一天的观摩活动后激动地说道。近日,由烟台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区教育体育局承办的“烟台市课堂教学改革之旅——走进牟平”暨省级教研基地阶段成果展示活动在牟平区成功举办。
当天,由烟台各区市教体局副局长、教研室主任、校长、教学分管领导、骨干教师等组成的700多人观摩交流团,齐聚牟平区第二实验小学、宁海中学、牟平一中等5个分会场,看校园文化建设、直击课堂教学、聆听办学经验介绍······边看边学,忙得不亦乐乎。与此同时,牟平区课堂教学改革的丰硕成果也得到了观摩团成员们的纷纷肯定。
尊重教育规律,回归教育本真是教育人共同的价值追求。近年来,在教育这片沃土上,牟平区教育体育局将目光聚焦学校的主阵地、主战场——课堂,把激发学生内驱力和学习“源动力”,作为激活课堂教学的主导,确定了“继承传统教研优势、打造特色教研局势、深化区域教研大势”的工作思路,构建了“一核三系”工作体系,助推学生核心素养落地落实,向着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目标大步前进。
发挥教研力量
优化教学效益
教育大计,教研为先。科研兴则学校兴,课堂行则学校行。要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系列理念,必须要抓实教研。
近日,为期一周的“牟平区教研室精准教研走进文化二中”活动圆满结束。驻校时间内,区教研室的四位教研员全程参与教师们说课、议课、讲课、评课的全过程,每节课后都会趁热打铁,通过教师自评、同事互评、教研员点评的方式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与反思。众人拾柴火焰高,一周的精准教研下来,大大激发了教师改进课堂教学方法的热情,也提高了教师转变课堂教学行为的积极性。
精准教研走进文化二中只是牟平区教研活动的一个缩影。为落实好常规教研标准化实施,我区统一规定了全区各学科集体教研的时间和要求,规范了“说、议、讲、评”的教研流程和标准,规划了主题教研的方向和系列化专题,规整了各种教研形式和教研内容,为学校开展教研定下了规矩。各学校在开学后的第二个周开始,分别举行骨干教师的示范课、普通教师的汇报课,将区级教研成果落到课堂、落到行动。
新时代呼唤新教研。今年以来,牟平区教研室立足我区教育实际,扎实推进“驻在式教研”这一深度教研方式,各教研员将教研活动移步到学校中、教师中和课堂中,采取“走下去”“走进去”“沉下去”的方式,“订单式”开展教研,“沉浸式”专家指导,“跟踪式”服务教学,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着眼于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提供专业引领和支持。
针对师范路小学、蛤堆后小学等小规模学校、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采取植入教研模式,组织教师直接到规模较大的学校参与教研,巧妙“借屋取暖”;针对五里头、官庄、龙湖等中等规模学校,采取联合教研模式,组织一起进行教研,相互“抱团取暖”;针对观水、埠西头、酒馆等偏远农村学校,则采取送教研上门模式,实现“送炭取暖”多样的教研方式,不仅切实解决了部分学校的教研困境,为学校的教育质量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牟平区实现教育质量的优质均衡奠定了基础。
课堂趣味多
学生思考忙
“我们游完泳为什么会感到凉快?”“一条船顺流航行,每小时航行25千米,逆流航行,每小时航行18千米,流速和水速是多少?”“冬天玻璃上的‘窗花’是什么物态变化?”在如今牟平区中小学校的课堂上,越来越多生活中的例子被应用到知识点的讲解中,一个个创设的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有效提高学生的探究精神。
在传统的课堂中,往往是教师忙得不亦乐乎,而学生却经常游离在外,学习效率不高。课堂教学改革,核心在于课堂,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如何向课堂的45分钟要效率、要质量,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始终是区教育体育局思考和努力的方向。根据区域教育教学发展需求,聚焦课堂育人主阵地,牟平区教育体育局统筹推进核心素养导向的深度课堂教学改革,构建“任务型、项目化”课堂,通过大单元教学、结构化教学等方式,设置好课堂目标,以知识为线索创设了学生的学习活动,通过任务驱动学生主动学习并获得知识,让学生们更深刻地体验、经历获得知识的学科思想及方法。同时鼓励教师探索情境教学,让学生调用已掌握的知识,并利用学习过程中所经历体验的思想与方法解决新问题或完成新任务,做到学以致用。
核心素养发展的主战场在课堂,但不能仅依靠课堂。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项目化”学习的概念在课堂下也处处可见。第二实验小学通过开展“跟着节气走”项目化学习主题,以“诗词诵读,感受节气文化—观察自然,感悟节气规律—节气实践,学会做人做事—成果分享,辐射项目经验”为实施路径,让学生的读讲写行等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师范路小学《探秘蓝色海洋》项目化学习,融合了语文、科学、综合实践等学科,设计了“阅读海洋有收获”“超级海鲜有味道”“海洋精灵有秘密”等项目,促使学生观察、劳动、探究能力等提升。同时,实施“教学评”一体化,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课堂的评有机结合,围绕共同的教学目标有序开展。
优化作业设计,也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更是提质、增效的一味良药。在“双减”背景下,作业少了,怎样保证质量不减、效果不降?牟平区通过推广“基础类作业+综合类作业+反思类作业”模式,确保作业质量。除常规作业、课后习题,各个学校还增加了活动类作业,更加注重体验性、游戏性、探究性。曾经的一本本作业本、练习册,变身成内容丰富的阅读手抄报、知识点有序梳理的思维导图,或者一份精致的手工,一份创意十足的水果、蔬菜拼盘,大大提高了学生们学习的兴趣,释放出无限潜能。
提高核心素养
促进学生成长
第二实验小学曾在学校的阳面、半阳面、阴面三块地里种植了小麦,麦收季到来,学生们惊奇地发现阳面地里的小麦生长得更加茂盛,而阴面地里的小麦则较为逊色。这种现象的出现引发了学生们的思考,教师则适时加以引导,让学生从生活中的身边事得到启发,从而更好地开拓思维;每到傍晚,宁海中心小学的学生们就非常兴奋,放学铃响后,他们不是急着出校门回家,而是到自己喜欢的社团学习围棋、篮球、硬笔书法等知识······
学校最优秀的答卷是学生的成长,最高的评价是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并不局限于成绩,而是德智体美劳的全面成长,核心素养的切实提高。二实小从德、智、体、美、劳五个维度进行课程建设,促进了“全人”的发展;宁海中学的“小老师讲堂”活动,提供了展示的平台,让学生人人都能登上讲台,展示自我,勇于表达,发展了学生的核心素养;海德小学开展了“每周小实验”活动,每周结合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一个科学小实验,让学生在做中学,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完善自己的观点和行动,借助“有形”的活动提升了“无形”的科学素养。
实施德育新模式,让立德树人落地。牟平区教育体育局抓实学科德育,落实全科育人,挖掘语文、数学、道德与法治、历史、科学等学科教材中的德育因素,进行德育点的系列规划,找到德育渗透点,在教学过程中有机渗透;夯实德融数理,强调知行合一,按照“实践—理论—再实践”的闭环,进行深度实践,开发出感恩、爱国、节约、环保、奉献等主题的系列化案例,取得良好效果;落实环境德育,注重情行一体,倡导各学校积极开发特色校本课程,如宁海中学的“诚信教育”、武宁中学的“知行教育”、观水中学的“养正教育”、高陵中学的“君子教育”等已经成为各学校的标志性品牌。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牟平区中考成绩连续多年名列全市前茅,牟平区初中语文、道德与法治、生物、小学的道德与法治学科由市区教研员共同打造选手参加省级优质课比赛,全部获得省里前二分之一;线上教学经验做法得到推广,第二实验小学在省会议上交流语文线上教学经验;区教研室被评为省级先进单位;二实小有三项教育成果先后荣获全国学校体育教学成果奖、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实验小学、宁海中心小学分获省教学成果一、二等奖;牟平区通过了“烟台市首批劳动教育示范区”的验收,并成为山东省级全环境育人实验区······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下一步,牟平区将不断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的多种可能性,让教育高质量发展之路行稳致远。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21 0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