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一砖一瓦 一生守护(讲述·一辈子一件事)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02-20 04:35: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

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长城保护员张鹤珊——

一砖一瓦 一生守护(讲述·一辈子一件事)

一砖一瓦  一生守护(讲述·一辈子一件事)

图①:1999年,巡护长城的张鹤珊。

受访者供图

图②:2018年,张鹤珊在巡护长城。

曹建雄摄

人物小传

张鹤珊:1955年生,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城子峪村村民,义务守护村子附近的明长城45年,并收集整理了20多个长城民间故事,编辑成《长城民间传说》。2002年,成为中国长城学会首位农民会员;2003年,成为秦皇岛市首批长城保护员;2007年,被国家文物局授予“文物保护特别奖”;曾获“最美文物安全守护人”等荣誉称号。

天刚蒙蒙亮,68岁的张鹤珊就已经踏上山路,开始巡护长城。一把镰刀、一只编织袋,是他的标配。

一路割除杂草,捡拾垃圾,查看城墙……“大家都叫我‘长城活地图’,这可不是凭空得来的,是靠我的双脚一步步走出来的。”说起这些,张鹤珊颇为自豪。

守护长城的路,张鹤珊一走就是45年。“长城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只要我还走得动,我就要一直守着它。”张鹤珊深情地说。

每天6公里,巡护长城已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

皮肤黝黑、头发花白,这个花甲老人走起山路来健步如飞。每天巡护6公里、查看23个城楼,最快的时候,张鹤珊只用不到4个小时即可完成。巡护长城早已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每天都得巡一遍,不去看看心里就不踏实”。

张鹤珊生于秦皇岛市海港区城子峪村,村子后山便是连绵起伏的长城。“守护好长城是我一直就有的想法。”以前,忙农活的他只能偶尔上山去看看,真正让他踏上巡护长城之路的是“黑家楼”里一块丢失的石碑。

“黑家楼”是长城上的一个城楼,离张鹤珊家不远。有一次,他在“黑家楼”里看到一块石碑,没想到,不久后,这块石碑不翼而飞了。“石碑上记录着长城的历史,碑没了太可惜了。”几天后,他不顾妻子的反对,义无反顾地上了山。“祖先修长城,我来守长城。守住长城,就是守住我们自己的根。”张鹤珊坚定地说。

从平顶峪到董家口,这段长城约10公里,刚开始时,张鹤珊走完一遍就要花近一天的时间。周围树高路陡,磕着碰着是常事。“最怕的还是夏天的野蜂,被蜇了脸就肿得像个馒头。”不过,这些都难不倒张鹤珊,真正让他犯难的是乡亲们的不理解。“有人叫我‘闲事篓子’,说我瞎管闲事。”可张鹤珊有一股倔劲儿:“总有一天,时间会证明我做的是对的!”

时间的确给出了答案。2002年,董家口长城景区设立,带火了当地的乡村游,张鹤珊一下子成为当地最受欢迎的人。2003年,秦皇岛市建立长城保护员制度,张鹤珊成为首批长城保护员。他守护的这段长城,保持了明长城的原始风貌。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保护长城的队伍中。

走访村里老人收集故事,为研究长城文化留下更多素材

对张鹤珊来说,长城不只是冰冷的城墙和城楼,“我从小就听长城的故事长大,守护长城,不仅要守住一砖一瓦,更要守好背后的文化。”

巡护路上,张鹤珊很忙。他不仅要劝走放羊倌、赶跑偷砖人,阻止别人破坏长城,还要搜寻长城的断碑和残片,从乡亲们口中搜集长城民间故事。碰上年纪稍大一点的乡亲,他就拉着对方聊起来,晚上回家后,就把听到的故事记下来。

2002年,张鹤珊成为中国长城学会首位农民会员,从此,他更忙了。

张鹤珊守护的明长城沿线,有许多像城子峪一样的小村庄。一到晚上,他便带上馒头、花生米、白酒,开始走村串户搜集故事。“最远的村子离我家有10里地,往返一趟要两个小时。”张鹤珊去过十几个村,走访了近百名老人,搜集了数百个故事。

张鹤珊将这些口耳相传的民间故事,与碑文、地方志、长城百科全书等资料逐一对比考证,最终整理出20多个故事,编辑成《长城民间传说》,2009年正式出版。

张鹤珊每天都写巡护日志,如今,他写下的日志有近20本、超百万字。他还把“丈量长城”的任务也承担了下来。一个人不好量,他就周末拿着皮尺,和儿子一起上山。张鹤珊对自己守护的每一段长城、每一座城楼的建筑形式、材料、尺寸都做了详细记录。

最近,张鹤珊又将自己的日志和读书笔记进行整理,出版了一本新书《张鹤珊聊长城》,讲述他和长城之间的故事。“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研究长城文化留下更多素材。”张鹤珊说。

免费当导游讲解长城文化,引导人们文明游长城

在张鹤珊的家门口,曾经立着一个木牌,上面写着“中国长城学会会员张鹤珊,免费导游”。

免费导游是张鹤珊想的一个招儿。巡护中,他发现有些游客乱扔垃圾,甚至还会在城砖上刻字。张鹤珊看着心疼,但由于不知道游客的进山时间,他只能事后发现、慢慢清理。于是,张鹤珊萌生了当免费导游的想法,游客到哪他就到哪,如果有不当行为,他可以及时劝阻。

“免费导游”的牌子是立起来了,可来问的人却寥寥无几。张鹤珊主动联系了一些旅游团的负责人,提出免费为他们当向导,义务讲解长城知识。现在,有游客来爬长城,张鹤珊一准能知道。还有一些游客会随身带着垃圾袋,跟着他一起清理长城沿线的垃圾。

和游客打交道久了,张鹤珊发现,最有效的方式还是讲解长城文化。有一次,20多名大学生来长城写生。在一座城楼里,一个小伙子刚要在砖墙上写字,张鹤珊没有直接制止他,而是讲起了在这座城楼里王秀英替丈夫守卫的故事。故事讲完,众人鼓掌,小伙子也连连道歉。“不爱惜是因为不了解。当大家了解了长城背后的故事,都会心存敬畏,不忍心破坏。”张鹤珊说。

这些年,年近古稀的张鹤珊还赶了一回时髦——学摄影、拍短视频。

夏天的野花,冬天的白雪,巡护路上,每次遇到美景,张鹤珊都会用手机拍下来,分享到自己的朋友圈。他还专门在短视频平台注册了账号。

讲述长城背后的故事,记录巡护路上的趣闻,介绍关于长城的小知识……两年多来,张鹤珊发布了700多条短视频,如今,他的短视频账号有近40万人关注。为了让自己拍摄的短视频更有吸引力,张鹤珊下了不少功夫。“每次拍摄前,我都会花几个小时琢磨一下选景和内容,想一想怎么让视频呈现得更有趣。”张鹤珊笑着说。

空闲时,张鹤珊还会去学校讲课,跟孩子们分享长城的魅力。“守护长城不只是一部分人的责任,更应该成为一种文化传承。有更多的人了解长城,就会有更多的力量保护长城。”张鹤珊说。

让更多人了解长城、爱护长城(记者手记)

崎岖的山路,张鹤珊走了45年。即使困难重重,他也从未想过停下脚步。张鹤珊说,这就是一个普通农民干了一件普通的事,只是因为用心才显得特别。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让更多人了解长城、爱护长城。

张鹤珊的用心不只体现在长年累月的坚持,更体现在对文物心存敬畏:把一块块散落的砖块放回原处,清理城墙上的刻字,一个一个搜集有关长城的传说……他还买来许多有关长城和文物保护的书籍,时时阅读。

因为敬畏,所以爱护。张鹤珊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对长城的爱护、对历史文物的敬畏埋进更多人心里,一代代传承下去。相信这一颗颗种子,终将汇聚成一股股保护长城和传承文化的坚实力量。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20 05: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公园建设的相关纠纷、非诉执行等均纳入该庭受案范围。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著名长城专家董耀会认为,这项改革有利于为长城文化资源和长城保护提供充分的司法保障。自成立以来,为将保护长
2024-06-10 06:55:00
河北“长城楼长”张鹤珊:长城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天微亮,晨曦徐徐拉开帷幕,68岁的长城保护员、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城子峪村村民张鹤珊手拿镰刀,背上干粮,独自上山了。清晨,山中是静谧的。刚刚开始一天巡查工作的张鹤珊,习惯性地
2023-05-03 10:51:00
秦皇岛海港区:听长城保护员讲述长城故事
...有信息传递、守护安全的作用……”张鹤珊说。9月21日,秦皇岛市海港区驻操营镇城子峪村长城保护员张鹤珊受邀来到海港区尼特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海港区理论宣讲进企业专场宣讲,
2023-09-24 16:05:00
...美!”其实,我是带孩子在海边玩耍恰巧碰见,无论哪个秦皇岛市民、哪个父亲都会这么做。对儿子,我想用一生的言传身教告诉他:“做人,要心地坦荡,有所恪守,有所坚持。”(作者单位:秦
2023-10-12 03:50:00
...长城为媒,续写400多年前的亲情故事。2009年3月,在位于秦皇岛市海港区驻操营镇城子峪村北部的山中,长城保护员张鹤珊探寻到一座清代坟茔,石碑上依稀可见“明故显考骆公之墓”“
2023-12-24 09:18:00
山海人间如诗如画 康养福地如梦如幻
...如画 康养福地如梦如幻30家媒体的编辑、记者走进河北省秦皇岛市,参加“奔赴山海·秦皇岛之约”媒体行活动 近日,来自30家国内主流媒体的编辑、记者走进河北省秦皇岛市,以“
2024-06-14 07:56:00
...帆船激情,到渔田小镇体验精彩夜游……近年来,河北省秦皇岛市积极探索“文化+体育+旅游”深度融合,做“热”特色文化,做“活”体育赛事,做“火”旅游市场,推动文体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3-08-28 07:18:00
...年味作者 肖光明 李洋从进入中国农历腊月开始,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驻操营镇董家口村村民孙志伟就忙碌起来。选羊、腌制、生火、焖烤……一整套繁琐的工作,孙志伟已驾轻就熟。20天来
2023-01-12 15:03:00
河北新闻网讯(通讯员蔡彬)今年以来,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坚持以干部教育培训精准赋能,立足区情实际,以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引领,聚焦全区旅游资源,举办首个文旅服务专题培训,打造专业知
2024-05-12 12:25: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