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重要的外科手术,用于治疗髋关节疾病或损伤,帮助患者恢复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康复之路才刚刚开始。以下是详尽的康复锻炼指南,旨在帮助患者在术后取得最佳恢复效果。
一、术后早期阶段(术后0~2周)
本阶段的重点在于缓解疼痛、控制肿胀、预防并发症,并逐步开展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的训练。患者需警惕,避免髋关节屈曲超过90°、内收超过身体中线、交叉腿等动作,以防关节脱位。保持患肢适当外展,并在两腿间放置枕头,以防止髋关节外旋。同时,减少长时间坐、站和行走,降低关节负担,在疼痛加剧时,应暂时停止治疗和功能性活动。为促进血液循环和减轻肿胀,建议将患肢抬高至心脏以上,并适时进行冰敷,每次15~20分钟,间隔至少2小时。在康复锻炼方面,患者应定时进行踝关节的勾脚、绷脚和环绕动作,每小时20~30次为一组。同时,进行股四头肌和臀肌的等长收缩训练,以及足跟滑动至髋关节轻度屈曲(约45°)和髋关节旋转至中立位的练习,加强膝关节伸直训练,并逐步加入髋关节的屈曲、外展和后伸动作,以及重心转移训练,每次保持5秒,逐渐提高难度。患者还需学会正确使用助行架、腋杖或肘杖等辅助工具进行步行练习,并将训练融入日常活动,如穿衣、如厕等,确保髋关节屈曲在安全范围内。当患者能够实现协调的步态、双腿均匀承重时,可考虑从带滚轮助行器过渡到手杖辅助行走。
二、术后中期阶段(术后2~6周)
在术后中期阶段,主要目标是进一步增加关节活动度、增强肌肉力量、改善步态,并逐步恢复正常活动。如果存在步态异常,不要急于脱离辅助器具步行。避免长时间坐或行走,以减少关节负担。在明显疼痛状态下避免进行功能训练和功能性活动。在患肢肌力及运动控制恢复之前,不要使用双腿交替上下楼梯。继续采用冷疗、抬高患肢等方法消肿。术后早期阶段肌力训练,可增加侧卧位蚌式开合训练、抗阻屈膝训练等。进行靠墙蹲起练习(避免屈髋大于90°)、双侧提踵训练等。进行单腿静态站立、双腿动态活动(如床上/固定自行车训练)等练习。进行步态训练,逐渐从应用辅助器具过渡至无辅助器具下步行;进行向前上台阶训练,台阶高度逐渐增加;进行进出卫生间、浴室训练,以及上下车转移训练,注意避免屈髋大于90°。当髋关节后伸达到0°~15°,水肿疼痛均已得到控制,无辅助工具下步态正常,可迈上10cm台阶,独立进行日常生活活动时,即可进入下一阶段。
三、术后后期阶段(术后6周及以上)
在术后康复的中期阶段,关键目标是扩展关节的活动范围、增强肌肉力量、改善步行模式,并逐步帮助患者回归日常生活各项活动。若发现步态存在异常,不应过早放弃使用辅助行走工具,以保障患者的安全。在此期间,患者仍需注意减少长时间坐立或行走,以降低关节承受的压力。若出现显著疼痛,应立即停止功能性训练和活动。在患肢的肌肉力量和运动控制尚未完全恢复之前,应避免进行交替上下楼梯的动作,防止增加不必要的负担,继续执行消肿措施,如冷敷和抬高患肢。在肌力训练方面,患者应继续执行早期的练习,并增加新的训练项目,如侧卧位的蚌式运动、膝关节屈曲的抗阻训练,以全面提高肌肉力量。此外,可以引入墙面半蹲和小腿抬举训练,以增强下肢的耐力和协调性。在平衡和协调训练上,患者可通过单腿站立和床上或固定自行车的动态训练来促进整体功能的恢复。在步态训练方面,患者应逐渐减少对辅助工具的依赖,直至能够独立自然行走。同时,进行上台阶训练,逐渐提高台阶高度,以增强下肢力量和稳定性。患者还需练习进出卫生间、浴室以及上下车辆的转移技巧,同时注意避免髋关节过度屈曲。当髋关节后伸达到0°至15°,水肿和疼痛得到有效管理,患者能够在无辅助工具的情况下保持正常步态,能够轻松踏上10厘米高的台阶,并独立完成日常生活活动时,即可视为准备进入康复的下一阶段。
罗三彤 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一病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5-10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