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华文明历史悠久,为何还要派唐僧去“西天取经”?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2-13 16:08:00 来源:戏说三国

众所周知,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称得上是世界上发源最早、传承时间最长的文明。学过政治或者历史的人都知道:传统意义上的文明古国一共有四个: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伦和中国。如今看来,这四个文明古国中也就中华文明得以延续,其他三个文明古国都淹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那么中华文明有多久的历史了呢?我们常说的时间是5000年,实际是不正确的,因为中华文明起源于还处于上古时期的新石器时代,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黄帝、尧舜,以及大禹治水,都处在距今4000多年前的上古时期。

华文明历史悠久,为何还要派唐僧去“西天取经”?

如果将仓颉造字作为中华文明的起始点,那么中华文明历时已经有6600年了,这显然远远超过西方文明。因为西方文明三大源泉之一,且起源较早的古希腊文明而言,其发端于公元前5~6个世纪,也即公元前500~600年,算下来距今也不过2500~2600年,不及中华文明时长的一半;至于后起之秀的美国,其文明史不过两百多年,连中华文明的零头都不够。

这也即是令国人自豪的地方:放眼望去,中华文明时代之久远,世界其他民族谁人能及?

正所谓“早起的鸟儿有虫子吃”,既然中华文明起源这么早,起步方面占据绝对优势。并且华夏大地自古就地大物博、文化深厚,什么都不缺,按理说创造的文明和财富方面理应首屈一指、无人能敌,且应属于领跑地位。

但让人大跌眼镜的是:中华文明不仅没能如大多国人预想的那样,一如既往地昂首阔步,后面跟着一群小兄弟,反倒在近代迎来了其极为黑暗的时刻:先后被其他国家轮番按在地上摩擦,割地赔款、受尽凌辱,让中华民族一百年都没能站起来;

华文明历史悠久,为何还要派唐僧去“西天取经”?

相比肉体上的痛楚,心灵上的创伤更是难以弥补:明明中华文明悠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却失去了领跑世界的原有地位,让后起之秀的西方国家超越,导致不得不承受“落后就要挨打”的切肤之痛。

其实,中华文明并不是在近代才知晓自己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而是在鼎盛时期的唐朝,通过派遣唐僧西天取经就感受到了自身的差距。

派遣唐僧西天取经,唐朝只是开始,到了近代,随着鸦片战争的失败,清政府认识到科学技术的落后,于是派遣了大批“唐僧”留学西洋,开始了“取经”之旅,随之清政府也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为何还要派唐僧“西天取经”呢?

华文明历史悠久,为何还要派唐僧去“西天取经”?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自诞生之日起,就开始琢磨着探索世界和生存之道了,如此诞生出了很多思想,比如后世如雷贯耳的儒家思想、法家思想、墨家思想等等。尤其儒家思想,在历经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得到了长足发展,并在宋代和明代迎来了其新的一轮发展:程朱理学和阳明心学,为统治者治国安邦提供了全面、完备的理论指导。

如果你生在古代,随便找一个书生模样的人,任意问一个问题,对方都会摇头晃脑、滔滔不绝地给你解读了起来,听起来绝对让你竖起大拇指:太有学问了。

也正因为中国古代对好读书和悟思想的倍加重视,导致出现了一批又一批的思想家,每个思想家对这个世界、对宇宙都有自己一套独到的见解,这也导致流传下来的古人书籍是一批又一批,随便打开一本都是头头是道的谈经论道,这造就了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名声。

华文明历史悠久,为何还要派唐僧去“西天取经”?

但即便如此,中华文明自身还是存在一个重大缺陷:只求原地循环,不求发展。

由于中华文明起源太早,生产力极度不发达,导致在与大自然对抗的过程中,只能依靠群体的力量。在高度认同了这一点后,中华老祖宗就将中华文明引入到了一条“歧途”:君主专制,认为只有强有力的君主台上执政,中华民族才能在险恶的生存环境中取胜。

这一基调定下之后,中华文明的发展方向就被唯一确定了:如何将“君主专制”做得更好,为此诞生出了许多治国思想:儒家也好,法家也好,墨家也好,看似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实则仍是在一条路上走到黑。

这群睿智的思想家经过冥思苦想,有了一个重大发现:想要维护群体的安定团结,只能一个人发号施令,其他人不能有想法,更不能提反对意见,故而“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成为了绝对的政治正确,等级制度也成为了君主专制的绝佳配置。

华文明历史悠久,为何还要派唐僧去“西天取经”?

这样的结局便是:底层的民众不能有思想,只能按照统治阶级的意志执行做事;统治阶级也没法闲着,将大把的精力投入到揣测人心、防止生变这类烧脑的活上面了,至于群体以及个体的发展问题,没人关心。

正如弗洛里斯·科恩所言:令人惊讶的是:中华文明只会原地转圈圈,长期不结果实。故而,虽然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但因为过分关注君主专制的稳固性,对民众的创造性又打压不止,导致涉及发展的问题,中华传统文化无能为力,只能派唐僧“西天取经”。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13 17: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咖啡市集、民族舞剧、补贴展览……本周文旅消费指南请查收
...剧院2025春日戏曲季时间:2025.05.03地点:江苏紫金大剧院唐僧师徒往西天取经,行至宛子山。白骨精欲食唐僧肉,“三变三打”前来诓骗唐僧,却均被悟空识破,他不顾唐僧阻止
2025-04-28 18:46:00
唐僧西天取经本是偷渡,唐太宗李世民亲自迎接,醉翁之意不在酒
唐僧西天取经是《西游记》中的故事,《西游记》虽然是一部小说,其中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也大部分是虚构的。但是唐僧去印度取经的事在历史上却是真是存在的,唐僧的原型是唐朝的高僧叫
2024-02-27 22:00:00
因为《黑神话:悟空》,泉州开元寺又双叒叕火了
...二层上雕刻了西天取经的唐三藏,西塔第四层上则雕刻了唐僧、“猴齐天”、白龙马及观世音4尊浮雕。图源泉州历史文化中心1983年日本学者北海道大学中文部教授中野美代子来泉州开元寺考
2024-08-26 14:48:00
唐僧西天取经背后的真实故事
看过西游记的都知道,唐僧西天取经时李世民认他为“御弟”,亲自为他饯行的同时,还给了他一个能畅通无阻的“通关文牒”。然而,真实的历史却并非如此。李世民拒绝了唐僧取经的要求,无奈之下
2023-12-13 14:30:00
唐僧是金蝉子转世,金蝉子是谁
...记》最先想到的人恐怕就是孙悟空,就是因为他的关系,唐僧才可以一路顺利到西天取经。可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为什么这三个武力高强的人会这么心甘情愿的和唐僧一起去西天取经?如果说孙悟空
2024-02-07 17:20:00
...恩编撰而成。此书描写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传奇历险故事。其中,有个很重要的情节,是说唐僧取经是受唐太宗委派。因为唐僧肯上西天取经,唐太
2023-08-19 16:20:00
...始皇兵马俑。大雁塔作为唐代的地标性建筑,是由著名的唐僧玄奘主持建造的。而秦始皇兵马俑,是在1974年由一位姓杨的村民意外发现的,这一发现震惊了世界,展示了秦朝的辉煌。而西安名
2024-06-22 10:22:00
“西天取经”的先驱:揭秘历史上首位赴印度求经的中国人
...中唐三藏师徒到西天取经的故事也为大家所熟悉。因此,唐僧(玄奘)似乎也被顺理成章的认定为去西天取经的第一人。不过,有史料记载,东汉大臣蔡懵及东晋和尚法显早在玄奘之前就到达西天。
2024-04-03 14:42:00
小西天景区强势扭转“差评”:副县长现场驻唱、文旅局长化身“唐僧”、游客凭票可免费再来
...地举全县之力接待游客。副县长现场驻唱、文旅局长扮“唐僧”隰县副县长吕学慧(图源:隰县广播电视台)10月4日,隰县广播电视台发布的一段短视频吸引了不少目光:隰县一位副县长在小西
2024-10-08 13:4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从辽源战俘营到密苏里号 还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被尘封的历史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1945年9月2日,美国“密苏里号”战舰上,日本投降签字仪式举世瞩目
2025-09-02 10:18:00
本报特约评论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斗争,也是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
2025-09-02 10:54:00
厦门抗战老兵盖鸿儒回忆在战场伏击杀敌的故事
盖鸿儒曾经的军装照和奖章等。(本组图/厦门轻工集团 提供)盖鸿儒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赵张昀)8月20日,在厦大附属中山医院病房
2025-09-02 08:10:00
一场庄严而宽大的审判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太原特别军事法庭外观。(资料图片) 坐落于太原市五一广场西北侧的山西饭店,以其地道的晋菜传承
2025-09-02 07:34:00
纪录片《慕湘将军和他的<晋阳秋>》座谈会在晋源区文旅局举行。省市区专家学者及单位代表40余人齐聚,围绕慕湘将军的革命精神与小说《晋阳秋》的历史价值展开研讨
2025-09-01 23:17:00
黔滇渝共筑“抗战生命线”|晴隆二十四道拐:45万吨战略物资从这里运送到抗战前线
【写在前面】8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
2025-09-02 00:38:00
百岁抗战老兵胡西:破路拆石,让敌人“一块砖都找不着”!
在贵州省荣军优抚医院的走廊上,身穿深蓝色毛线背心,103岁的胡西老人缓步而行。他身上那件深蓝色的毛线背心,已经穿了十多年
2025-09-02 00:38:00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叶旭升 魏俊 通讯员 张娟 龚义)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已近尾声,日寇却仍在中华大地上负隅顽抗
2025-09-01 21:30: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㵲阳河畔 和平之光永驻‌
㵲阳河畔,镇远县和平街南端,沿着青石板路便见到“和平村”的大门,这里不是一个村子,而是战俘收容所旧址。1938年武汉会战期间
2025-09-01 23:04:00
“冀东抗战,打得既艰难又勇敢。一拨一拨地牺牲,又前赴后继地去参军。”“爬起来,义无反顾地向前冲。因为我们知道,这是为全民族而抗战
2025-09-01 14:53:00
特别报道丨一馆一展,藏着黑土热血的英雄故事
“沉默太久,不是因为遗忘,是因为雪与泥埋的太深。”8月30日,东北抗联遗址出土文物特展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开展,深埋地下数十年的文物第一次集中呈现在世人面前
2025-09-01 14:55:00
铭记烽火连天 砥砺强军壮志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吉林省白城军分区近日组织“纪念抗战胜利、争当抗联传人”主题党日活动
2025-09-01 14:56:00
从日军手里逃脱后毅然从军!96岁老兵吕盈吉:战友们,安息吧
大众网记者 刘宏蕾 济宁报道在济宁市任城区军休所宿舍,96岁的抗战老兵吕盈吉坐在椅子上,阳光透过窗棂洒在他胸前的勋章上
2025-09-01 17:42:00
良渚古国究竟什么样?那时候人们怎么生活?8月23日,由河北博物院、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推出的“玉韫古国——良渚文化展”在河北博物院开展
2025-09-01 08:00:00
抗战时期,这些清流印记不能忘
东南网8月31日讯(通讯员 吴火招 沈兴源 文/图)清流是21个原中央苏区县之一,也是主力红军的主要活动区域。抗日战争爆发后
2025-09-01 00: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