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张甜甜
通讯员虞逸生
7月9日,南京最高气温达到35℃。阳光照在裸露的皮肤上火辣辣地疼,户外虽然有风,却只能感到热浪灼人。
上午10时30分,赶到地铁3号线柳洲东路站的共享单车运维点,记者已是满头大汗。现场,单车停了一大片,通道显得有些拥挤,间隙不足1米。“95后”哈啰单车调度运维员冯训季已经忙碌起来,在小区附近和地铁站之间,根据“潮汐”情况进行车辆调度——身穿各色马甲,穿梭在南京街头巷尾,他们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单车“摆渡人”。
“早晚高峰时,要抢时间,一趟多装一些,就能尽快地将堆积的单车,转运到需要的路段。”
只见冯训季单手抬起单车后轮,另一只手扶住车把,把路口淤积的共享单车搬到清运车上,到达停放点后再卸车,把每一排车辆都摆放整齐……
见他干得“轻松”,记者也提出想体验一下。“我在车上接,你在车下递。”说着,冯训季单手撑住,灵活地跳上车。可刚刚在他手里十分“听话”的单车,在记者手里却变得仿佛有千斤重,在冯训季的接力下,才勉强将车举上一米多高的车厢。
可这一套动作,冯训季每天要做600次,他负责的网格区域,每天调运的单车大概300辆。一辆单车的重量在20公斤左右,粗略计算下来,他一天差不多要“举铁”1万多公斤,走3万步。
“谁不想待在空调房里呢,但是没办法,工作总得有人干。”冯训季用手抬了抬已经被晒褪色的黑色棒球帽帽檐,擦了一下额头和鬓角的汗水,黝黑的脸上浮现出朴实的笑容。“以前我可没这么黑,但是干这行,常年风吹日晒,没办法。”
从江西景德镇来到这座城市,成为“新南京人”,今年27岁的冯训季入行已经3年了,主要负责江北新区柳洲东路片区哈啰共享单车调度运维。每天早上6时,他就到岗了。尽管比较辛苦,但他却感觉很有成就感。
“我们及时疏通和清运车辆可以避免其停放影响慢车道和便道行人的正常出行,而且最近天气炎热,我们很多车都套上了用降温材料制作的清凉坐垫,大家上下班路上能随时找到单车,骑行不受罪,‘最后一公里’不用靠走,也更方便一些。”他拍了拍银白色的坐垫套说,“最近正值旅游旺季,外地游客特别多,我们做好运维调度,也有利于维护城市形象,让更多人爱上我们大美南京。”
30多分钟后,冯训季关上车门,准备将单车调走。这时,汗水已经湿透记者的T恤,手机也已经提示“请降温后再使用”。而冯训季整个人则像是刚从水里钻出来一样,豆大的汗珠不断从额头和鬓角渗出。一坐进驾驶室内,他就迅速拿出一个两升装的矿泉水瓶,仰起脖子,咕咚咕咚地喝了几口,并抹了一下嘴角,笑说:“这么一壶,我半天就喝完了。”
而他们在辛勤工作的时候,相关保障的“防晒衣”也已经就位。
记者了解到,除了6月到9月常规的高温补贴之外,共享单车公司还向一线运维人员发放了防暑包,包含了冰袖、清凉油、酒精棉、解暑药品等。另外,会提醒运维人员尽量避开12时到14时的高温时间段进行户外工作。
而这些共享单车“摆渡人”只是南京无数追梦人的一个缩影。
“高温下的劳动者不只有我们。”坐在驾驶室内,冯训季启动汽车,准备向目的地前进。“每天骑车赶早班车上班和下班骑车回家的人都一样,都在高温下依然坚守岗位,为了家人的幸福或者自己的梦想奋斗,而他们的‘最后一公里’由我们来守护。”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7-15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