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法治网
“感觉负面情绪都被扔掉了,心情好多了。”近日,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公明街道V爱之家在公明广场举办心理健康服务宣传活动,心理志愿者与居民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在工作、生活方面的心理困扰,针对他们不恰当的情绪发泄方式给予合理建议,并引导居民体验心理健康互动游戏。参加完活动的陈女士如释重负。
这样一场充满趣味性、互动式的心理健康服务体验,是光明区开展多样化心理健康服务,疏解群众心理压力的缩影。
近年来,光明区率先完成“区-街道-社区”三级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建立覆盖全区的心理服务平台,向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心理服务,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亲善友爱的社会氛围,努力实现平安光明、健康光明。
建设三级服务平台
走进光明区光明街道和润家园8栋首层,光明区社会心理服务指导中心映入眼帘。这是光明区级一体化综合心理服务平台,2022年1月对外开放运营,设置了会客区、园艺区、沙盘体验室、音乐舒缓室、个案辅导室等功能室,提供心理宣教、人才培养、社会心态监测、服务规划、学术研讨、危机干预等心理健康服务。
以区社会心理服务指导中心为指挥中枢,光明区逐级链接街道心理服务站、社区心理服务室、红色小分格、各场所心理服务室等196个服务平台,对疑难或危机心理问题,由指导中心统一调度资深心理咨询师协助解决。同时,在全区各行业场所255个群众诉求服务站设立心理服务室,派驻人员驻点值班,打造“500米社会心理服务圈”。
光明区首创“双芯”模式,实现“区—街”二级平台联动增效,即区、街共同进驻区社会心理服务指导中心,区指导中心负责指挥,划定“9室5区1基地 ”专业功能区室,出台工作考核细则,具体统筹全区各级站点日常运作。街道心理服务站(V爱之家)负责服务,运用专业手段,深度聚焦辖区群众心理健康需求,开展专业心理服务实务。
据悉,光明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模式入围2022年“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
实现全天动态监测
光明区整合资源,研发社会心理服务系统智慧平台,涵盖实时事件速览、服务预告、站点数据统计、人员管理、风险等级研判、小程序便民服务6大功能板块,实现站点监测、咨询师管理、风险等级研判等全链条闭环管理。
针对各类平安志愿者、心理咨询师、社区工作者等上报的心理类事件,光明区划分风险等级预警,实时监测划拨,实现全区心理服务工作24小时动态监测。
光明区通过心理服务智慧平台,开展智能化、现代化心理服务,依托区群众诉求微信小程序、关联“i深圳”,为居民提供线上心理服务咨询、预约、公益讲座、心理在线课堂等服务。
针对重点人群和紧急危机案件,光明区在全市率先创立“八位一体”关爱帮扶机制,实现社区、社康、残联、社区民警、网格员、社工协作管理,高效解决问题。目前已化解产后抑郁、就业学业压力等个案3436例,重大矛盾纠纷、网瘾断食、抑郁自残等危机个案350例。
组建专职服务队伍
光明区按照“区—街道—社区”三级体系,组建了一支70人专职心理服务队伍。今年,光明区进一步强化专职队伍人员配置与管理,实现三级站点专职人员配比100%覆盖,全面升级优化全区基层社会心理服务。
该心理服务队伍定期开展居民心理健康筛查,优化心理健康筛查分层分类法,定向掌握辖区居民、企业职工、残障人士、精神障碍患者家属等群体心理健康状况和需求,实现心理服务“按需供给”。同时,光明区组织专职心理服务队伍走进社区、企业、学校等场所,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宣传和咨询服务。
据了解,2019年至今,光明区共开展心理知识普及讲座活动1900场次,开展心理咨询11590人次,累计服务30万余人次。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06 18: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