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如何激发起生物质能的巨大潜力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4-04-24 03:18: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兵团日报

●姚金楠

“潜力很广阔、现实很弱小”——在日前召开的第四届全球生物质能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当与会嘉宾谈起我国生物质能发展的未来与当下,无论是主管部门、行业组织、龙头企业,还是高等院校、金融机构,几乎都给出了类似的评价。

《3060零碳生物质能发展潜力蓝皮书》显示,我国生物质能开发潜力约为4.6亿吨标准煤,但目前实际转化为能源的资源不足0.6亿吨标准煤,转化率仅约为13%。

如何激发起生物质能的巨大潜力?

多元化发展,提升产业附加值

根据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生物质能产业分会日前发布的《2023 中国生物质能产业发展年鉴》,当前,我国生物质能的利用方式主要为生物质发电、生物天然气、生物质清洁供热、生物液体燃料、热解气化等,其中发电仍是最主要的利用形式。

在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王大鹏看来,多元化发展、提升产业附加值是我国生物质能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能源咨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杜祥琬指出,生物质能既可以用于发电,又有丰富的非电利用场景,而且是唯一一种可以通过固、液、气多种形态进行利用的非化石能源,要充分利用这一特质对生物质能采用多元全产业链的模式进行开发。

杜祥琬指出,以瑞典为例,当前,瑞典生物质能占一次能源的比例达到约34%,通过“生物柴油+生物气+发电”的方式,生物质能在瑞典的碳减排贡献度达到25%左右。“相比而言,我国生物质能仍有较大开发利用潜力。”

狠抓“煤化生物质”,绿色技术攻关

要实现多元化开发利用,技术环节的创新必不可少。中国沼气学会副理事长、国际能源署生物质能中国组组长任东明表示,当前,中国要狠抓生物质能领域的绿色低碳技术,诸如生物质能碳捕集和封存、生物质制氢等技术更要加大攻关力度。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质工程中心教授程序坦言,在原料特性层面,生物质资源具有能量和质量密度低的先天不足。“这一短板导致原料在收、储、运各环节的难度提升、成本增加,同时资源转化路径受限、效率低下,这是造成当下几乎所有生物质企业成本高企、难以摆脱补贴实现真正赢利的根本原因。”

要破解这一症结,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元春表示,需通过创新性技术从根本上改变生物质的能量和质量密度属性,打破以秸秆等原材料作为生物天然气主要原料的技术瓶颈。

以“煤化生物质”路径为例,石元春研究团队指出,参考现代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历程,通过“煤化生物质”的方式,获得合格的工业化生物基合成气流,建立生物基合成气平台,衍生大批后续产业,或可成为生物质产业彻底“翻身”的一大希望。

发电、供热、液体燃料,多点开花

国家发改委环资司资源利用和循环经济处处长程慧强表示,放眼未来,国家发改委将致力于完善行业法律法规,加快修订《循环经济促进法》,在立法层面制定有利于生物质行业多元化发展的基本制度。同时,从健全生物质收储运体系、资源化利用体系和政策体系方面推动生物质能多元化利用。

“除了政策引导扶持外,行业更需要企业的主动作为,我们也倡议企业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强生物质能技术和装备研发,注重多元化发展,不断提升生物质能综合效益和产品附加值。”程慧强说。

《2023中国生物质能产业发展年鉴》预测,结合目前我国生物质能发展现状,预计到2030年,我国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5000万千瓦左右;生物质清洁供热(含热电联产)作为近期发展的重点,预计到2030年,生物质清洁供热面积将达到4亿平方米;生物天然气作为诸多领域脱碳的重要手段,预计“十四五”末,年产量将超过10亿立方米,2030年达到30亿立方米。而生物液体燃料将逐步应用于航运、海运,预计到2030年,年产量将达到2500万吨。

据《中国能源报》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4 05:45:2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本文转自:科技日报我国生物质能发电装机容量连续四年世界第一,专家建议——建立基于生物质的新型生态能源系统◎本报记者 李 禾“生物质能作为全球公认的具有零碳属性的可再生能源,未来前
2023-04-18 02:05:00
中国酶促生物柴油行业:一种可再生能源替代品
...院士说,酶促生物柴油技术是一种绿色的、可持续发展的生物质能源技术,对全球实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据悉,目前我国酶促生物柴油行业存在着生产技术不成熟、缺乏国家政策支持、原料
2023-11-28 16:22:00
变废物为绿能,让环境和经济双赢
...”属性的生物质液体燃料备受关注。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生物质能产业分会、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等联合发布的《3060零碳生物质能发展潜力蓝皮书》预测,从2021年到2030年
2024-04-24 03:18:00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田姣“生物质能将是中国乃至世界实现碳中和的主要途径。”在第二十一届“海科会”能源电子产业论坛上,俄罗斯工程院院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周建斌抛出了上述观点。
2023-09-12 04:30:00
...应求状态本报记者乔建华北京报道 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生物质能产业分会在近日举办的全球生物质能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发布了《中国先进生物燃料发展展望》报告。这一报告指出,预计到20
2024-05-21 00:01:00
因地制宜开展生物质能利用
...宿宇 张建红近年来,国家及地方相继出台政策文件支持生物质能开发利用,有力推动了生物质能产业发展。2024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提出
2024-05-08 11:01:00
世界湿地日:北控水务以实践交付“湿”意盎然的生态答卷
...德城市湿地水质和生态稳定性,增强优质水源涵养能力。生物质能利用 探索湿地植物减碳路径生物质能具有可再生性、低污染性等优点,在清洁能源系统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据《3060零碳
2024-02-05 18:01:00
“氢能十解”之三:氢基能源制取之谜
...合成绿色甲醇,要求使用“可再生二氧化碳”,即来自于生物质能产生或从空气捕集的二氧化碳。绿氢与可再生二氧化碳经过高温高压合成绿色甲醇,尽管后续甲醇燃烧时还会产生二氧化碳,但是由
2024-02-21 14:02:00
...,粮食系统增效可有效支撑我国实现2060年碳中和目标。生物质能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的重要备选手段,而我国需要结合适度放松粮食贸易、提升作物单产、减少粮食浪费以及转向健康饮食等多种
2023-07-16 02:44: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