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清华毕业后,他在临终病房见证生死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5-25 21:46:00 来源:新周刊
清华毕业后,他在临终病房见证生死

在一场场或失落,或宽慰,或啼笑皆非的聊天中,这部影片将镜头长时间对准那些病床上的临终者,时光也仿佛慢了下来,甚至穿越了时空,将那些真实的画面传递给了银幕前的观众。大家感动于两个陌生人之间的善意,震撼于生命最后的顽强。许多人触景生情,想到了自己的亲人和生命故事。

作者 | 段志飞

编辑|程迟

题图 | 《最后的,最初的》

“爱与陪伴”——这是印在广州十方缘老人心灵呵护中心义工衣衫上的四个字。每天一早,义工们去到安宁病房,面对病床上性格和状况各异的临终者,他们把这四个字,牢牢地刻在心里。

七年前,纪录片导演罗率,开始用镜头记录下这样一群义工。在她拍摄的众多人物中,有一位叫匡胜利,他是这个组织的前负责人。在他的努力下,广州十方缘得以“进驻”拥有临终科室的医院。从失能患者,到癌症患者,义工们尝试着走进那些临终者的内心。

在一场场或失落,或宽慰,或啼笑皆非的聊天中,罗率将镜头长时间对准那些病床上的临终者,时光也仿佛慢了下来,甚至穿越了时空,将那些真实的画面传递给了银幕前的观众。大家感动于两个陌生人之间的善意,震撼于生命最后的顽强。许多人触景生情,想到了自己的亲人和生命故事。

清华毕业后,他在临终病房见证生死

(图/《最后的,最初的》)

5月21日,这部聚焦“临终关怀”题材的纪录电影《最后的,最初的》经全国公映之后,再一次引发了人们的深思:在中国人的传统里,讨论死亡是一件忌讳的事情,如今看来,我们每个人都亟须这样一堂“课”来进行自我教育,但是这样的观念普及竟然如此之难,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据了解,2017年卫生计生委(现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正式将“临终关怀”“舒缓医疗”“姑息治疗”等统称确定用词“安宁疗护”之后,近年来社会上对以“临终关怀”为主的安宁疗护的关注和讨论颇多,但是实施推进却极其缓慢。

在电影上映期间,记者找到导演罗率和主人公匡胜利,和他们聊了聊“临终关怀”这件事,并试图去理解这背后的艰辛与不易。

清华毕业后,他在临终病房见证生死

成为临终照护者,

最大的门槛是自己

通常,为了应对各种性格和状况的老人,十方缘会定期面向志愿者进行培训,除了“技法层面”的陪护,比如“祥和注视、用心倾听、抚触沟通、同频呼吸”等之外,还有一种被匡胜利称为“心法层面”的训练,也就是让临终照护者先保持自己的状态稳定。由于十方缘的传统就是“老带新”,志愿者一开始也只是看的多,一旦亲自去接触不同性格的老人,很快就会在过程中“碰壁”。

“每个病人都是不一样的。有的人特别喜欢和你讲话,比较好相处;但是有的人却一声不吭,或许还会不停地流泪哭泣;有的人到了临终前会产生幻觉,甚至还会破口大骂让我们滚出去。”匡胜利说,这种时候就需要临终照护者自己的内心足够强大,可能跟不同的人经过几十次、上百次的接触,才能真正积累出自己的经验。

清华毕业后,他在临终病房见证生死

(图/《最后的,最初的》)

事实上,在临终病房里,意想不到的突发情况时有发生。即使是同一个病人,上一次陪伴的时候还好好的,下一次可能态度就完全变了。匡胜利说,这样的情况更为复杂,通常很多志愿者就会“卡”在这里,担心自己坚持不了做好这件事,而且还要耗时耗力,想了很多,给自己设下了很多限制。

“但情况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只要把心态放稳,去真接触,真感受,大部分时候,我们都能从陪伴中认识自己。老人们就像是一面镜子,你越是担心什么,就越会看到什么。”匡胜利说,“最大的门槛其实也是自己。”

说起发起广州十方缘的初衷,匡胜利回忆起自己早年的人生经历。从清华大学硕士毕业的他,在环保领域工作了20年。而当有机会接触到心理学之后,他本能地就被吸引了。小时候就很喜欢听人倾诉的他,好像终于找到了自己真正“擅长”的事情。

清华毕业后,他在临终病房见证生死

(图/《最后的,最初的》)

2013年,匡胜利在机缘巧合下听说了北京十方缘,于是便毫不犹豫地成为了一名临终关怀志愿者,一做就做到了“三星义工”。来到广州之后,他从公益讲座和读书会做起,直到2015年6月份成立了广州十方缘的前身——说是十方缘,实际上到第二年才拿到“民非执照”。

因为直接借鉴了北京十方缘的经验,匡胜利得以迅速在广州摸索出了一条因地制宜的道路。尽管来的都是志愿者,但是作为当时的管理者,他也依然坚持将所有的服务规范化,包括在服务之前,大家还要一起开个会,对接下来要陪伴的老人的基本情况和注意事项进行内部交流。

“十方缘的核心理念是‘不分析、不评判、不下定义’。每一个老人,不论家庭条件如何、外表看上去如何、临终时的身体状态如何,都需要从呵护生命的角度,平等地给予关注和关爱。”匡胜利这样解释十方缘的“三不”理念。

清华毕业后,他在临终病房见证生死

生命之间的陪伴,

是一场相互的安慰

在罗率的眼里,匡胜利和自己是同类人,都不怎么在乎外界对自己的评价。

大概在七年前,罗率从朋友圈里看到匡胜利关于“临终关怀”的演讲视频后深受触动,一个清华毕业的高材生,居然全身心投入了公益。就单凭着这一点好奇,罗率便辗转找到了匡胜利。两人一聊,发现各自对“临终关怀”这件事情后续发展的关注,竟然不谋而合。

清华毕业后,他在临终病房见证生死

(图/《最后的,最初的》)

他们一个人认为,国内关于“临终关怀”的影像资料实在是太少了,另一个人则认为,确实到了有必要去普及推广的地步。但无论是出于何种目的,他们都觉得,临终病房里发生的那些事情,确实很值得用影像记录下来。

除了拍摄匡胜利,罗率还拍了很多人。

其中有十方缘的志愿者冯雪霞,她曾陪伴患有癌症的陈伯三年,陪他经历了很多难以言说的痛苦,甚至还亲历了陈伯自杀被救的整个过程。事后冯雪霞本来想安慰陈伯,却发现陈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从容。这种从容带来的宁静,至今仍然滋养着她。

清华毕业后,他在临终病房见证生死

(图/《最后的,最初的》)

此外,十方缘的另一位志愿者江文勇,也吸引了罗率的注意——原本做过IT职业经理人的他,却选择去做滴滴司机,只因为家中有一位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母亲需要照顾。在临终病房里,他的陪伴无微不至,就像是照顾自己的母亲一样,他仿佛也是所有人的儿子。

长达三年的跟踪拍摄,罗率自己也有所收获。她还记得第一次去临终病房的时候,看到那些失能失智的老人,让她内心无比震撼,甚至心里还产生了一丝质疑——这样的陪伴真的有意义吗?

然而,在拍摄临终病房的过程中,罗率有意识地将自己隐藏起来,做一个客观的观察者,直到完成了这一切。当我问她现在觉得“做这件事情的意义”时,她回答道:“我发现我无法回避,而且我的人生也要面对各种生死的问题。能够提前接触,坦然面对,人生可能就会少很多遗憾。”

清华毕业后,他在临终病房见证生死

(图/《最后的,最初的》)

在《最后的,最初的》中,罗率还记录了一位特殊的临终者,是一位叫作许满秀的阿姨。年迈的她曾经也是十方缘的义工,然而在这期间,她自己也被检查出了身体的问题。在这部纪录电影的尾声,许阿姨为自己举行了一场“人生告别会”,和大家分享了自己的人生经历。最后每一位来参加告别会的朋友,都上前同许阿姨拥抱,并且亲切地对她说出了“我爱你”。

纪录片记录了这场以告别为名义的聚会,但在匡胜利看来,最打动他的地方,其实是许阿姨身上释放出的探索不止的精神。

“许阿姨一直在学着改善自己和老伴的关系。老伴去世后,她又在学着改善自己和孩子们的关系。她一直在调整自己,一直在学习。”与许阿姨长期接触以来,匡胜利看到了每个人不为人所知的另一面。

清华毕业后,他在临终病房见证生死

(图/《最后的,最初的》)

对匡胜利来说,十年来承受着别人的质疑的眼光,坚持做公益,让他也收获了精神层面的宽慰。这种宽慰来自每个人无形的魅力和能量,也来自人与人之间充满善意的连接。

清华毕业后,他在临终病房见证生死

将“死亡教育”前移,

而不是等到临终前“积重难返”

2023年,匡胜利从广州十方缘离开之前,做过一番激烈的心理斗争:十方缘的理念和模式,在所有的公益机构里已经算作数一数二了,但是在他看来,社会上现阶段的临终关怀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比如通过陪伴只能减少临终者心理上的焦虑和恐惧,但却很难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真正的人生问题。

彼时,这部记录了广州十方缘最鼎盛时期的电影,已经进入了后期制作的尾声。罗率非常理解,匡胜利并非是那种一定要将某件事干成多大事业的人,所以匡胜利最后将十方缘托付给其他人,而自己选择离开,她也并没有感到意外。“我从没觉得他做成了某件事,甚至在我看来,临终关怀这件事,也仍然是一个未完成时。”罗率说。

清华毕业后,他在临终病房见证生死

(图/《最后的,最初的》)

作为公益组织的广州十方缘,自成立以来一直都是勉力维持。匡胜利告诉记者,尽管经过多年的培训和讲座,广州十方缘积累了6000名以上的志愿者,但是能走进临终病房,真正参与服务的志愿者,可能只有半数,而且在这半数之中,流失率高达80%~90%,能坚持下来的志愿者只有10%。

另一方面,广州十方缘所服务的医院,早在2008年就成为了全国第一批“临终关怀”试点医院。在匡胜利看来,真正的临终关怀,不能只是局限在养老院和社区服务,而是一定要去到医院服务,所以比较幸运的是,他们一直在做的,是真正的临终关怀。然而不幸的是,放眼全国来看,要想在一家具备大病医疗资质的医院推行临终关怀,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清华毕业后,他在临终病房见证生死

(图/《最后的,最初的》)

比如,大医院要考虑病床的周转率,但临终者需要长期住院。如果按照广州的医保政策,没有设立临终科室的医院每15天就要转院一次,而来回地折腾并不利于病人的状态稳定,较高的死亡率还会拉低医院的指标考核。此外,对于要考虑医疗资源分配的医院来说,临终者还可能存在过度治疗的争议。

“重重阻碍,不单是公益组织所面临的难题,一个健康良性的医疗环境,不应该只靠公益组织来支撑,公益组织应该只是作为一股补充力量。”匡胜利说,这也是他选择离开广州十方缘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采访的过程里,我和匡胜利聊起近期读到的书籍《超越语言的力量》(吴超、夏维伦 著)、《我们终将被艺术治愈》(吕素贞 著),他都展现出极大的兴趣,并表示自己现在也在不断地接触和学习新的“音乐疗愈”方法。

清华毕业后,他在临终病房见证生死

(图/《最后的,最初的》)

在匡胜利看来,随着我国渐渐迈入老龄化社会,基于尊重生命理念而开展的“死亡教育”尤为必要。除了研究心理学,如果能够通过艺术疗愈、灵性疗愈等方式,将“死亡教育”这件事情“前移”,让人们在自己的生命过程中主动汲取养分,把自己活明白,而不是到了临终前“积重难返”,能做到这样,才算是真正地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我和匡胜利面对面坐在一起的时候,很真切地感受到眼前的这个中年男性,他曾经用自己的眼睛,祥和地注视过多少生离死别。

看着这双眼睛,好像一瞬间就明白了他的“理想”。

校对:遇见;运营:小野;排版:段枚妤

封面:《若你说出愿望》

清华毕业后,他在临终病房见证生死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5 23: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七旬老人为自己办人生告别会 没邀请家人
...时候,盛满的眼泪就会不由自主地流出来。这也是她成为临终关怀志愿者的起源。这里有些特殊,和通常年轻人作为主力军的志愿者组织不太一样,留下的不少是经历过生活变故、乃至至亲离世的中
2024-07-11 10:43:00
见证生命见证爱!路桂军教授来福州国德开展安宁疗护主题讲座
...精神支持与身体上的舒适。福州国德老年医院舒缓医疗(临终关怀)中心,让生命更有尊严。声明:发布该信息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责任
2024-09-05 11:08:00
当年轻人走进一场有关“死亡”的展览
...众可以在此阅读相关书籍和论文,不仅有关死亡,还有对临终关怀、乡村养老等现实议题的研究。走进展厅,一阵时重时缓的呼吸声在安静的环境中响起,吸引不少观众走近一探究竟。这一声音来自
2025-07-22 20:44:00
安宁疗护试点调研之一:除了ICU还能去哪?
...。安宁疗护的定义也在不断拓展,从关照生命末期患者的临终关怀,演进为覆盖全疾病谱、全年龄段和疾病全过程的缓和医疗。路桂军认为,倡导全生命周期大健康理念,只谈生不谈死是不完整的。
2025-02-17 11:05:00
在临终关怀病房当志愿者:直面死亡,让生命最后一程充满爱与尊严
...要。前段时间上映的纪录片《最后的,最初的》聚焦一群临终关怀志愿者,以温暖的陪伴,填补患者精神的空白。在成都,有一个名为“壹生安宁”的公益团队,由十几位志愿者组成,五年来,她们
2024-08-26 13:43:00
...县便依托现有的医疗资源,在县人民医院推行安宁疗护(临终关怀)服务。在这里,医护人员不但帮助疾病终末期的患者延续生存的时间、减轻病痛的折磨,还在精神层面给予患者以及家属心理、精
2024-05-28 10:57:00
“你并不孤单,我愿意在这里陪着你”
本文转自:解放日报上海有一群临终关怀志愿者,十多年服务数千患者及家庭“你并不孤单,我愿意在这里陪着你”吴越“手牵手生命关爱发展中心”成立15年来,培训了近3000名临终关怀志愿者
2023-10-15 06:10:00
如何守护患者“最后一程”?
...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22年末,全国设有临终关怀(安宁疗护)科的医疗卫生机构4259个。但当前安宁疗护服务仍无法满足需求,安宁疗护事业发展仍存瓶颈。记者了解到,
2023-10-14 06:51:00
...,将强制综合医院和一些规模较大的护理机构设立专用的临终关怀病房。据《韩国商业电讯》报道,保健福祉部宣布,根据将于8月1日生效的一项医疗服务法案修正案,综合医院以及一些规模较大
2024-07-01 16:04: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第二届低空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天域航通斩获国产民用大型无人机海外首单
由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的第二届低空产业创新发展大会8月29日在新疆兵团八师石河子市新疆天域航通科技有限公司成功举行。以“擘画低空新丝路
2025-08-30 16:48:00
临沂三河口小学举行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
鲁网8月30日讯8月27日上午,临沂三河口小学特邀高级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胡廷香为全体教师带来了一场专属的心理健康培训
2025-08-30 17:21:00
武当太极名师刘嗣传新书《实用武当三丰太极拳三十八式》发布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朱江)8月23日至9月3日,“道生共命 德身福运”广东江门市新会紫云观系列文化活动精彩开展。活动涵盖江门武当功夫会馆暑期结业仪式
2025-08-30 17:33:00
晋州市举办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文艺汇演书画创作活动
河北新闻网讯(邢园园、石珉玮)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月26日,由晋州市委宣传部、市委党史研究室
2025-08-30 18:18:00
修保车间的七夕:藏在镜头里的爱与家
七夕佳节,太原公交二公司修保车间以“爱情忠贞、家庭幸福”为主题,开展照片征集活动,职工们用镜头捕捉生活片段,传递爱与责任
2025-08-30 18:37:00
长江读书节第六届讲书人大赛总决赛在南京圆满收官
8月28日上午,长江读书节第六届讲书人大赛全国总决赛于南京图书馆隆重启幕。来自长江沿线及中部地区28个省份的30位讲书精英齐聚金陵
2025-08-30 19:47:00
西店社区暑期研学邂逅百年宝兴隆,于钱币中聆听千年时光回响
近日,一场小雨让闷热多时的北京显得格外清爽,9时许,一场由朝阳区西店社区组织、宝兴隆北京艺术馆承接“探秘钱币里的千年故事”西店社区暑期研学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2025-08-30 19:47:00
扎根临沂沃土,临沂市人民医院王浩建设卒中中心进入国家第一梯队
王浩2014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17年被公派访学德国哥廷根大学附属吕讷堡医院。德国的学习生涯,让他看到了世界上先进
2025-08-30 20:19:00
长春人速来!人民广场这里“超出片”
近日,长春人民广场又添一处“打卡点”!在哪?就在大家熟悉的人民广场!伪满洲国中央银行旧址门前的区域经过整修后,成了市民和游客争相拍照的热门地
2025-08-30 20:30:00
吉林吉刻元梦数字技术赋能智慧管理:让场馆运营“一目了然”
在第十五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的展厅内,吉林省吉刻元梦科技有限公司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展台前人头攒动。作为数字化领域的新企业
2025-08-30 20:31:00
书香满中原,数字启新篇 悉数河南展区阅读新形态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初秋时节,书香满溢。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内,书香河南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与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数字出版博览会河南展区同时拉开帷幕
2025-08-30 20:33:00
8月30日,“河北五超”衡水赛区一票难求,两名小球迷得到票连连道谢,这兴奋点也是没谁了!
2025-08-30 22:01:00
积木搭建将“中轴线”搬进商场
8月30日,北京市丰台区某商场,一位母亲带着孩子从用积木搭建的北京中轴线微缩模型旁经过。据介绍,为庆祝“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一周年
2025-08-30 21:49:00
临沂市肿瘤医院消化道肿瘤内科刘淑红:患者口中“最安心的依靠”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姜曼 通讯员 葛堂伟 王馨在临沂市肿瘤医院内科五病区病房,总能看到主任刘淑红忙碌的身影:耐心倾听患者主诉
2025-08-30 21:24:00
【2025数博会】数字人才培养交流活动:以前沿对话勾勒数字时代人才培养图景
8月28日,2025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数字人才培养”交流活动上,进行了“数据赋能AI的人才培养”“产学研用协同育人”圆桌对话
2025-08-30 21:3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