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相传黄帝在位期间,诸侯夙沙通过煮海水制出了人工食盐。为了表彰夙沙做出的贡献,古人就奉夙沙为盐宗。数千年以来,一直以香火供奉祭祀夙沙氏。
而这个传说,也是有一定考量的。之前在福建地区出土的文物中,我们就发现,早在仰韶时期,我华夏民族就掌握了海水煮盐的方法。
到了汉朝的时候,我国制盐手段得到了进步,出现了盐井制盐的方式。由于盐和钱、粮食一样都是消耗品,且比较稀缺。所以历朝历代以来就垄断了盐的制作和贩卖,也严禁贩卖私盐,只能在官方手里购买食盐。
唐末农民起义不断,藩镇势力横行,给社会经济建设带来了巨大冲击。各行各业因为不稳定的局势,导致发展暂缓。
图源网络
这种情况,也延续到了五代十国时期。像盐业生产在五代十国时期就遭到了很大破坏,许多盐池、盐井因战乱不断被迫废弃,食盐产地明显减少。
那么,为什么要专门说盐呢?首先,盐虽然看起来很不起眼,但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既是一个关乎国家存亡的重要物资,同时又是维持人体内水分分布的重要营养来源。
在古代,盐一直都是由国家管控的物资。价格也都是由政府来定价控制,毕竟盐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消耗量大,可以为国家提供非常可观的财政收入。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就是因为“煮海为盐”,从一个边陲之地,一跃成为春秋时期的霸主。元末农民起义领袖张士诚,也是靠着贩卖私盐起家,由此积攒了不少财富,得以成为能与陈友谅、朱元璋对垒的军阀。
图源网络
还有唐末农民起义军领袖王仙芝,也是贩私盐起家的。河北采访使、燕王刘守光也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我大燕地方两千里,带甲三十万,东有鱼盐之饶,北有塞马之利,我南面称帝,谁如我何?
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像北魏太武帝,曾赠送给南朝宋许多种类的食盐。像白盐、黑盐、赤盐、胡盐等等。
当时南朝宋其实并不缺盐,因为其疆域靠近大海,可以自行制盐。那么,北魏太武帝为何还要频频送盐给南朝宋呢?
原因也很简单,就是要对南朝宋炫耀和威胁。想告诉南朝宋,他掌握了大量的食盐产地。总的来说,这是一种战略威胁。
曾由此可见,食盐的影响力在古代是非常大的。
图源网络
这里还有一个非常直观的例子,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就是因为失去了产盐地,从最初一个富有的国家,走向了灭亡。
因失去产盐地而灭亡的南唐
南唐,是五代十国时期位于南方的一个割据政权,是由猛然李昪建立的。其势力范围在江苏、江西以及安徽一代。
与其他割据政权相比,南唐的经济发展非常不错,是五代十国政权里最富有的一个国家。这和南唐当时的统治者支持经商有分不开的关系,使南唐的商业发展十分繁华。
而除了支持商业发展之外,南唐能成为一个富有的国家,也和它拥有两块非常重要的产盐地相关。
这两块产盐地对南唐来说,就是一个印钞机,给南唐政府带来了巨额的财政收入。凭借着商业的繁荣发展,以及两块产盐地,南唐迅速发展成一个富庶的大国。
图源网络
但不巧的是,这两块产盐地位于的地区有些尴尬,和后周的势力范围紧挨着。当时的后周世宗胸怀大志,想一统天下,结束五代十国政权割据的局面。
公元955年年底,周世宗举兵南下,大有吞并南唐的意思。南唐虽然富庶,但军事实力不及后周,再加上当时的南唐皇帝李璟软弱无能,所以战事基本呈现一边倒的局面。
后来,李璟派出使者,以非常屈辱的条件,向周世宗求和。这屈辱的条件其中一条就是南唐自此以后去掉皇帝尊号,以江南国主自称。
第二条就是割地,李璟将长江以北的领土,全都献给了后周,换来了最终的和平。但这种和平是短暂的,首先,南唐失去了长江以北的领土,就意味着后周以后随时可以南下,南唐要面临的防守压力要更大。
再一个来说,南唐长江以北的领土包括扬州和楚州,也就是南唐最重要的两块产盐地。而除了这两块之外,南唐境内就再也没有其他产盐地了。
图源网络
之后,南唐想要吃盐的话,还得花钱从后周这里买,带来巨额的财政消耗。而带来的影响也不止是这些,前面提到过,这两块产盐地对于南唐来说就是“印钞机”,稳定的为南唐创造巨额的财政收入。
而这两块产盐地丢失后,南唐财政就失去了稳定来源。没了钱,干什么都寸步难行,南唐也经此由盛转衰,只能不情愿的臣服于北方政权。
这可惜李昪去世的太早,南唐后世之君中,也没有能扛起大梁的,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种局面发生。
后来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自己当上了皇帝,开始了统一的大业。公元975年,北宋大军攻破金陵,南唐后主李煜只能投降,南唐也就此覆灭。
五代十国时期的食盐产地
从南唐的覆灭,我们可以看出产盐地在当时是极为重要的存在,有着不一般的影响力。而除了南唐境内最初有两块产盐地之外,五代十国时期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产盐地。
图源网络
前面提到过,五代十国因为战乱不断,所以许多产盐地遭到破坏,从而导致一些盐田与盐井被废弃。
但一些政权建立后,意识到产盐地的重要性,于是就主动恢复了食盐生产。像安邑和解县这两个地方历来都是池盐要地,在唐末至后梁这段时间里,曾遭受到很大破坏,一度停止了生产。
后唐建立后,便立刻恢复了这两处的食盐生产。不仅如此,后唐还派出了榷盐史,专门负责管理这个地方的池盐生产。
后唐政权灭亡后,相继成立的后晋、后汉与后周也都十分重视这两块池盐产地,都效仿后唐在这里设置了官吏,专门负责食盐生产。
除此之外,许多唐朝时期就有的食盐产地也得以保存下来,甚至有些地区的产地有所扩大。不仅如此,一些地区还出现了新的食盐产地。
图源网络
像《十国春秋》中曾详细记载着:南汉常乐州有盐场县,是乾亨初年所置。而唐代的时候常乐州未有过产盐地,五代时突然在这里设了个盐场县。而根据县名来看,此地很有可能是一处新的产盐地。
除此之外,《太平寰宇记》也曾记载过一些新兴产盐地。说的是公元909年,吴越的王钱缪发现地滨海口可以产盐,获利颇丰。于是他就在此地设置了一个望海县,不久后,将其改名为定海县。
而定海县在唐朝的时候,也从未产过盐,由此可见,这也是一处新兴的产盐地。那么五代十国时期,一共有多少处产盐地呢?
据相关数据显示:
五代时期,土盐产地有两处,分别是邢州和洺州。
井盐产盐地有13处,分别是云安等十三盐监。
海盐产地有5处,分别是盐城、海陵、赡国军、沧州以及定海。
剩下的就是池盐产盐地,有四处,分别是前文提到的安邑与解县以及五原和白池。
这些产盐地林林总总的加起来,一共有24处。除此之外,还有十多处可能是食盐产地,但又无法确定的地方。
与唐朝产盐地的差距
上面所提到的已知的24处产盐地和十多处未知产盐地加起来,其实都不如唐朝时产盐地的三分之一。
图源网络
据悉,唐朝时期,一共有产盐地154处,无论是规模还是数量,都远超五代十国时期的。
有人会说,这是因为五代时期的疆域比唐朝小,所以产盐地自然就少。
但事实并非如此,虽然五代疆土不如大唐,但五代所控制的区域里,基本上都概括了唐代的产盐地。
这说明,五代时期,食盐产地确实遭受到过非常严重的破坏,才会导致食盐产地锐减。
锐减的原因
五代十国时期,食盐产地之所以遭受到严重的破坏,和这个时期混乱的秩序息息相关。当时天下大乱,北方相继出现梁、唐、晋、汉、周等五个朝代。
图源网络
这五个朝代存在的时间都特别短,政权更迭频繁。而每次改朝换代,都会导致局势混乱。
除此之外,南方还有十余个割据政权。这些政权为了土地和利益,动不动兵戈相向、互相厮杀。
这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恶劣影响,食盐产盐当然也不例外。再一个,当时战乱不断,人口锐减。一些老百姓为了保命,都拖家带口的背井离乡。
这就导致很少有人从事产盐行业的工作,从而引发了食盐产地减少、很少开辟新食盐地的蝴蝶效应。
另外,各个国家当时的精力都放在了发展经济与军事上,产盐行业自然得不到重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15 2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