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赵括领兵导致40万人被杀,郭开诬陷导致李牧被杀,谁造成的损失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7-16 15:36: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先提一个问题:如果你是赵王,在40万人和李牧之间二选一的话,你会选择哪个?1、赵括对赵国的损失赵括对赵国的损失就是被俘虏后坑杀的40万赵人。长平之战赵国最初的主将是廉颇,在与秦将王龁的战争中,赵军屡屡失利,折损近5万人,于是廉颇选择坚守不战。《史记白起王翦列传》:四月,龁因攻赵。赵使廉颇将。赵军士卒犯秦斥兵,秦斥兵斩赵裨将茄。六月,陷赵军,取二鄣四尉。七月,赵军筑垒壁而守之。秦又攻其垒,取二尉,败其阵,夺西垒壁。廉颇坚壁以待秦,秦数挑战,赵兵不出。赵王数以为让。廉颇不出战,最着急的不是秦国而是赵国,赵孝成王对廉颇不满,几次派人责备廉颇。

赵括领兵导致40万人被杀,郭开诬陷导致李牧被杀,谁造成的损失

廉颇其原因就是赵国粮食并不多,几十万军队在前线打仗,每天的粮食消耗就是个天文数字,赵国无法长期坚守。《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而秦相应侯又使人行千金於赵为反间,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子赵括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赵王既怒廉颇军多失亡,军数败,又反坚壁不敢战,而又闻秦反间之言,因使赵括代廉颇将以击秦。另一方面,秦国施行反间计,派人散布谣言说:秦国最怕的是赵括为将,廉颇很容易对付,而且有可能会投降。赵孝成王对廉颇率军作战损失较大很生气,又反感廉颇坚守不战,又听到了秦国间谍散布的谣言,多重因素之下,赵王临阵换将,让赵括代替廉颇。长平之战赵国失败的一大主因就是赵孝成王的瞎指挥与临阵换将,另一大原因是赵括在长平战场上战术的失败,导致赵国40余万人被俘虏坑杀。

赵括领兵导致40万人被杀,郭开诬陷导致李牧被杀,谁造成的损失

赵孝成王临阵换将临阵换将是兵家大忌,本来前线对峙已经很紧张,将领都熟悉了前线的战况,突然换一个不熟悉的主将上来,所有的战略战术都要推倒重来,这就是胡闹。《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详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馀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博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阬之。赵前後所亡凡四十五万。赵括最大的问题就是轻易落入白起的包围圈,白起以秦军假装失败而诱敌深入,派出奇兵,切断了赵军的粮道,并将赵军一分为二,赵军士卒开始离心离德。赵军被包围四十多天,军队饥饿,赵括率领精锐军队突围,秦军当场射杀了主将赵括,赵军大败,数十万赵军全部投降秦军,被坑杀,赵军先后在长平之战损失45万人。赵孝成王把赵括换上,是希望他能率军与秦军决战,战场上的细节,包括战略战术,这是赵括需要考虑的问题。但很明显,赵括的能力太差了,被包围了40多天,不早突围,等到缺粮,才开始突围,而且包围赵军的秦军数量并不多,赵括也没能突围成功,这都是赵括要负的责任。

赵括领兵导致40万人被杀,郭开诬陷导致李牧被杀,谁造成的损失

赵括纸上谈兵如果是廉颇在前线作战,他肯定不会轻易中了秦军的诱敌之计,也不会被秦军很容易就包围了,虽然有损失,肯定不会像赵括这样导致赵军成建制地被消灭。秦军放回了240多名年龄较小的赵军,让他们回去报信,其余全部坑杀。一战坑杀40万人,是冷兵器时代的巅峰,据推测,赵国总人口也不过300万人,一下子被杀40万人,赵国几乎家家户户要披麻戴孝。人口是那个年代最宝贵的资源,比城池、土地还要重要,40万人啊,至少需要20年才能有这么多人成年,这是对赵国来说是重大损失。32年之后,赵国灭亡。2、郭开对赵国的损失赵括对赵国的损失就是:在赵王面前说廉颇坏话,导致廉颇不能回赵国;在赵王面前诬陷名将李牧,导致李牧被杀。

赵括领兵导致40万人被杀,郭开诬陷导致李牧被杀,谁造成的损失

郭开李牧一死,赵国三个月就灭亡了。《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孝成王卒,子悼襄王立,使乐乘代廉颇。廉颇怒,攻乐乘,乐乘走。廉颇遂奔魏之大梁。赵孝成王去世后,他的儿子赵悼襄王继位,解除了廉颇的兵权,并让乐乘代替廉颇。廉颇生气了,率军攻打乐乘,乐乘逃走,廉颇也从赵国逃到魏国都城大梁。这事出现得莫名其妙,史书没有记载赵悼襄王为何要替换廉颇,也没有记载廉颇为何要攻打乐乘,至少说明两个问题:一是赵悼襄王比赵孝成王更糊涂。二是廉颇虽为名将,但为人任性。廉颇逃走后,赵国面对秦军的步步紧逼,缺少良将,赵悼襄王又想把廉颇召回来,廉颇是赵王赶走的,赵王现在又想叫他回来,太随意了。

赵括领兵导致40万人被杀,郭开诬陷导致李牧被杀,谁造成的损失

因为郭开,廉颇没能回到赵国结果因为郭开的诬告,导致廉颇不能回赵国。这个事件对于赵国来说,并没有太大损失,因为廉颇本来就不在赵国,然后他不回来,赵国能有什么损失?就算廉颇回去赵国,也阻挡不了赵国衰败的国势,反倒是郭开诬陷李牧对赵国的损失最大。李牧是赵国最后的名将,也是维护赵国的最后一道屏障。李牧在肥之战和番吾之战中先后击败秦军,在秦灭六国之战,李牧多次击败秦军,导致秦国一时之间无法灭亡赵国。《史记李牧传》: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废司马尚。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打破杀赵葱,虏赵王迁及其将颜聚,遂灭赵。秦国派人收买郭开,让郭开诬陷李牧和司马尚准备谋反,赵王迁因此派出宗室将领赵葱及齐将颜聚来代替李牧和司马尚,结果李牧抗命不从。

赵括领兵导致40万人被杀,郭开诬陷导致李牧被杀,谁造成的损失

李牧赵王迁派人抓捕李牧,并斩杀了他,三个月后,王翦攻破赵国,杀赵葱,俘虏赵王迁,赵国灭亡。赵王迁杀李牧的行为是自毁长城,即使不杀李牧,赵国无非就是多活几年,李牧虽然能力出众,但是改变不了秦灭赵的大势。秦国有强大的实力,有众多的人才,有秦始皇这样的明君,秦国就是围而不打,也能把赵国消耗得灭亡,到时候赵国没有粮食吃,还是一样要灭亡。赵括对赵国的损失是40万人,郭开对赵国的损失是李牧,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李牧和40万人,哪个更重要?我认为还是40万人重要,李牧毕竟再怎么厉害,也抵不过40万人,所以赵括对赵国的损失更大。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7-16 17: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战国四大名将李牧有着怎样的经历
...李牧,李牧依然如故。赵王发怒,把他召回,派别人代他领兵。[4] 此后一年多里,匈奴每次来侵犯,就出兵交战。出兵交战,屡次失利,损失伤亡很多,边境上无法耕田、放牧。赵王只好再
2024-06-28 13:22:00
战国四大名将之一李牧:坚守与反击的传奇人生
...在赵王三番五次的请求之下,李牧终于答应可以重回边境领兵,只不过他请求赵王 “王必用臣,必如前,乃敢奉命。”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李牧北上重新开始负责赵国对于匈奴的军事行动。其
2024-03-04 12:17:00
番吾之战造成了哪些影响
...得力的主帅,又失去了齐国的外援,而新更换的将领又无领兵之才,一经交战便被王翦率领的秦军击败。赵王迁此时已丧失斗志,郭开力主投降,打开了城门,于是秦军浩浩荡荡地开入城中,赵王迁
2023-10-18 15:34:00
历史上赵国灭亡郭开扮演着什么角色
...无法继续带兵作战,因此任命乐乘为赵国主将,代替廉颇领兵。乐乘到赵军大营,要求廉颇交出兵权。廉颇对自己无故被免职感到十分生气,不仅拒绝赵王的命令,还派人驱逐乐乘。乐乘知道廉颇在
2023-06-02 14:43:00
为何会有李牧不死赵国不亡的说法
李牧可以说是秦国之外的其余六国,最后一个消失的大将了,除了他其余六国几乎没有什么可以拿得出手的大将。而且他在世时,几乎就凭他的能力,就多次抵挡住了秦军的进攻,并且大败秦军。最后,
2023-05-28 22:12:00
他是与战神白起实力相当的赵国天才军师,却被自己的队友坑了
...请白起出战,但是白起认为此战几乎毫无胜算,于是拒绝领兵出战,看来战神的脾气也是很硬啊,皇帝都请不动,最后秦军大败,秦国将领郑安平率2万兵卒投降赵国。直到秦王政十二年,嬴政派兵
2023-01-02 15:07:00
李牧:未尝一败的军事天才
...主力直下井陉(今河北井陉县),杨端和率河内兵卒,共领兵几十万进围赵都邯郸。赵王任命李牧为大将军,司马尚为副将,倾全军抵抗入侵秦军。王翦知道李牧不除,秦军在战场上不能速胜,遂禀
2023-12-03 22:30:00
为何说赵国的掘墓人是一个贪婪的卖国贼
...公元前232年,秦王嬴政再次派秦军攻赵,此次是大将王翦领兵,王翦率领几十万秦军准备合围邯郸城。赵王还能怎么办,只能继续让武安君李牧率领赵军誓死抵抗秦军。王翦一看又是李牧领军,
2024-05-28 14:21:00
战国著名军事家,被称为秦军克星——李牧
...李牧成为了朝中唯一的可用之臣。公元前233年,秦将桓齮领兵攻赵,赵王紧急任李牧为大将军,指挥所有赵军,南下抗秦。李牧率领赵军主力在宜安与秦军对峙,他采用与廉颇长平之战一样的策
2022-12-30 14:0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