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教育

戈壁滩深处 “银龄教师”重燃心中的地质之火

类别:教育 发布时间:2023-12-26 07:46: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长春日报

戈壁滩深处 “银龄教师”重燃心中的地质之火

王钢城(左二)在野外实习基地向学生授课,年轻教师也在旁聆听。 陈丽雅 摄

本报记者 陈丽雅 本报通讯员 霍 睿

“我们有火焰般的热情,战胜了一切疲劳和寒冷。背起了我们的行装,攀上了层层的山峰……”

在新疆阿拉尔市的冬日清晨,时钟刚指向8点,《勘探队员之歌》的激昂旋律准时响起,这是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退休教师、教授王钢城给自己设的“起床号”。

本在2014年就已退休的王钢城,2020年,得知教育部推出“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后迅速报名,当年10月就踏上了支援西部的旅程,重燃自己心中的地质之火。如今,作为一名为国家教育戍边的“银龄教师”,他在塔里木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掀起了一股新的地质教育热潮。

“南疆大地广袤,同样可以大有作为”

塔里木大学坐落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直辖县级市——阿拉尔,地处南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北缘,这里干旱少雨,大风沙尘常伴。

身为长江之畔的南方人,王钢城面对新疆的气候不免有些不适。然而,戈壁沙漠无法阻断他心中的地质之火,他深信,“南疆大地广袤,同样可以大有作为。”

王钢城一到塔里木大学就开始琢磨怎么把《工程地质》这门课程“立”起来,“《工程地质》是土木工程系、水利工程系、环境与市政工程系等多专业的基础课程。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学不好《工程地质》,就打不牢‘地基’。”

他深知一己之力难以成就大事,“青年教师是教育的未来,仅凭我一人的力量教书,显然力量太小。我要帮助青年教师成为能独当一面的中坚力量,这样才能让更多学生受益。”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王钢城制订了雄心勃勃的计划——为塔里木大学所有与工程地质或地质相关的学科,培养出4名到6名有扎实地质学基础的青年教师。

《工程地质》是一门课堂理论教学和野外地质实习结合度要求很高的课程。王钢城深谙对症下药的重要性,“想解决问题,就必须先了解问题所在。”他利用业余时间扎进青年教师的课堂,并深入学院的野外教学基地寻找“破题”之法。

“只看书本远远不够”

想要掌握工程地质的真谛,只看书本远远不够!这是王钢城教学几十年来的心得。他发现,尽管塔里木大学拥有多处野外实习基地,却没有得到充分挖掘。而他的“挖掘之旅”成为塔里木大学“地质探险”中的一段传奇。

在南疆的酷热中,一位年近70岁的老者,步履坚定,穿越戈壁、走过沙漠……为了筑造坚实的地质学基石,王钢城用两年的时间,将所有实习基地的地质资料进行了精心而系统的整理,完成了各基地的地层年代及典型地质剖面图的绘制工作,逐个选定典型地质现象观察教学点。

在这个过程中,王钢城不仅仅是桌前的智者,更是野外的导师。他每年多次组织学生和青年教师到野外地质实习基地学习,这些基地分布在天山南坡二三百公里范围内,每次约一周的野外实习,都要穿越将近60个地质教学点。

野外地质教学现场,众多学子围绕着这位“银龄教师”,听他讲课。青年教师也在其中,认真聆听他的讲课思路,而王钢城也鼓励他们现场授课,帮助他们找到教学上的瓶颈。

为了快速提升土木工程系、水利工程系、环境与市政工程系青年任课教师的工程地质综合素质,仅在今年5月至7月,王钢城就组织了5次野外地质教学实习。他亲自带领青年教师进行现场地质考察和集体备课。

每当有人问起王钢城工作是否感到吃力,他回答,“我年轻时就能吃苦,这点苦不算啥。”

“我可以走,但地质学不能走”

在塔里木大学的三年半时间,王钢城未曾停歇。他坚信有太多事情需要完成,不能有丝毫停顿。

王钢城把自己的业余时间也塞得满满的。他“传经送道”,为青年教师开设专题讲座;指导青年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工作;甚至主动帮助青年教师完善教学大纲……他说,“我早晚是要离开塔里木大学的,我可以走,但地质学不能走。”

王新刚是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的一位青年教师,与王钢城合作了3门课程的授课任务后,感慨万分。他称,与其说是合作,实际上是在借鉴学习王教授成熟的教学与专业经验。两个学期过去,王新刚深受启迪,甚至期待着下学期再度与这位教授合作的机会。对此,王钢城调侃道,“你早已能独当一面,下学期我得和其他年轻老师合作了。”

就这样,三年半时间里,王钢城通过主讲地质基础课和岩土工程专业理论课共7门,为土木工程系指导或培养青年专业教师6人。

从完善野外地质教学内容,到带领青年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再到传授多年积累的专业知识,王钢城毫无保留,倾囊相授。

这位依然奋战在教学一线的“银龄教师”表示,“塔里木大学有108名‘银龄教师’,我这个年纪能排进前三。”被问及支援到何时,王钢城语气坚定,“直到这里不再需要我。”

前路漫漫,王钢城在边疆延续心中的地质之火,散发着光和热。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26 09:46: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文露敏北京时间6月28日凌晨,在英国举办的第37届国际沉积学年会上,沉积学领域的重磅奖章——瓦尔特奖章第一次由中国科学家收入囊中,获奖者为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
2024-07-07 06:29:00
...有什么神奇植物?白杨树是什么样的?杭州小学教师站在戈壁滩给学生们上直播课本报讯(记者 陈立平 严泽玮)“哇!这棵树的树根比树干还长!”“白杨树原来长这样!以前只在课本上见到过
2024-05-06 06:16:00
戈壁滩上采油气(走进产业地标·跨越时空 产业向上)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加大勘探开发力度、推动绿色智能转型戈壁滩上采油气(走进产业地标·跨越时空 产业向上)本报记者 丁怡婷 蒋云龙新疆油田吉庆油田作业区钻井施工现场。徐志远摄195
2024-10-16 06:30:00
本文转自:工人日报常年与戈壁土石为伴、和钢筋水泥为伍,爬云梯、下基坑,把控施工成品质量……23年来,徐树梅先后扎根数十个水利枢纽项目,多次获得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劳动模范、先进女职
2023-01-09 02:43:00
...谱写了服务奉献的华章,将满腔的赤子情怀献礼他热爱的戈壁滩。李生寿被授予“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荣誉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获评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全国最美基层民警、第二批
2023-02-03 08:44:00
中国故事|在戈壁深处,守护粮食的“粮食”
...生产的钾肥,成了当时科研人员亟需破解的难题。冬季的戈壁滩,除了黄土就是黄土,凛冽的寒风卷积着沙石拍打着每一个向他走来的人,像是在发出“谢绝靠近”的警告。1979年,察尔汗钾肥
2024-04-10 15:38:00
戈壁深处“吹蒲公英”的人
...族自治州大柴旦行委柴旦镇西行一个多小时,在黄褐色的戈壁滩中有一座村庄,这就是全省惟一一个哈萨克族村落——马海村。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射在大柴旦行委马海学校崭新的教学楼,色尔克
2024-06-12 02:19:00
千万“磕头”机造福国人!寸草不生的克拉玛依地下,全是石油资源
...来源,请知悉。克拉玛依,一个在新疆北部准噶尔盆地的戈壁滩上崛起的名字,今天已经成为中国石油工业的一个象征。从1955年它被发现的那一刻起,克拉玛依就一直在中国能源史上占据着举
2025-03-01 15:46:00
贵州女孩暴走无人区,5年捡600多颗陨石,曾拒绝天价收购,如今怎样了?
...活动,在活动中她结识了很多懂得石头的朋友。 每次在戈壁滩上捡完石头后,都会相互分享,最终决定出来谁是这次捡石头的冠军。过了几天之后她看见石友群里面,不少人在分享自己捡到的石
2024-01-27 11:24:00
更多关于教育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