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贵州日报
乌当
新农村养眼更养心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谌思宇
冬日,沿着青石板路,漫步乌当区偏坡布依族乡偏坡村,青瓦白墙的新民居错落有致,墙上布依族元素壁画栩栩如生。村民陈慧珍说:“老房子改造后,不仅住着舒服,很多人还开起了民宿。”
乌当区深入开展治房、治水、治垃圾、治厕、治风“五治”工作,抓实抓好农村“五治”民心工程,打造了一批村容村貌整体提升、农民生活环境明显改善、乡风文明显著加强的美丽宜居乡村,以工作实绩实效让农村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扎实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
扮靓村容乡村更“养眼”
在农村“治房”工作中,乌当区结合农房风貌整治示范点建设,选定一批“治房”工作试点,统一规范房屋风貌,全面提升村容村貌,为谋划乡村旅游、特色民宿、农家乐等产业打下坚实基础。
目前,该区已完成48个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并通过了专家评审,现正在进行成果完善;农房风貌整治1050户已全面完工;创建了王岗村、偏坡村两个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试点,以示范引领全区闲置农房盘活利用全面铺开。
扮靓乡村,垃圾处理是关键。深入推进农村“治垃圾”工作,乌当区按照“五点减量法”指导村民在家中做好第一次分类,厨余垃圾通过喂养家禽牲畜或沤肥就地利用,煤灰等垃圾就地无害化还土利用。
目前,该区各乡镇已实现垃圾收运设施全覆盖,投放垃圾斗653个、垃圾桶108个、果皮箱130余个,建设完成7个镇级可回收物及有害垃圾收集站,规范配置58个村级可回收物及有害垃圾收集点。
完善设施乡村更美好
走进乌当区羊昌镇黄连村,只见水清岸绿,风景如画。黄连村村民李国胜说:“现在村里到处干净整洁,河流清澈见底,慕名而来的游客也多起来。”
在农村“治水”方面,乌当区坚持“因村制宜,一村一策”,采取能集中则集中、宜分散则分散,以及污水治理+资源化利用等模式,选择适宜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和处理工艺。围绕农村供水保障,紧盯问题,梯次推进,以城镇管网延伸及千人以上覆盖为重点,将东风镇高穴村等城市周边村寨纳入城市管网覆盖范围,实现城乡水务一体化。
该区已建成乡镇污水处理厂7座、村级污水处理厂1座,建成集中式、无动力分散式污水设施共316套。在农村供水保障方面,建成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共186处、农村供水水厂7座,供水保障工程完成率为100%,农村供水覆盖率100%,入户率100%。
农村“治厕”则坚持因地制宜,综合考虑建设要求、成本控制、群众生活习惯等因素,科学制定“一户一策一方案”,科学性、多样化推进“治厕”工作。2022年,乌当区实际完成“治厕”任务7130户,完成率为100.79%。
文明乡风乡村更“养心”
一个喇叭,几张板凳,布置成简单的会场。近日,在乌当区下坝镇谷坝村的一个小院坝里,一场主题为“话说身边‘治风’事”的坝坝会,吸引一众群众围观。
“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不办,不仅节约大家的花销,邻里之间更和谐了。”志愿者说起谷坝村农村文明风气的转变历程,大家不约而同地点头。
“过去,村里面不管什么酒都要办上一回。如今,随着农村‘治风’的大力开展,大家都轻松了。不仅如此,大家还争着搞好卫生,孝敬老人。”村民杜元新说。
在农村“治风”方面,乌当区创新工作方法,围绕建章立制等方面持续发力,坚决打好移风易俗持久战,提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不办,整治陈规陋习,促进社会风气持续改善,推动移风易俗制度化、常态化。
通过倡议书发起来、承诺书签起来、喇叭喊起来、招呼打起来、活动办起来和新媒体作品转起来等形式,完成3个市级移风易俗示范村创建和两个区级移风易俗示范村打造。
以全区16个村为试点,乌当区将遵守村规民约等内容纳入积分管理制度,实行“红黑榜”管理和积分量化考评。布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同胞自发将农村“治风”政策与山歌、刺绣、簸箕画等民族文化相结合,制作出一首首朗朗上口的民族歌曲,绣出一幅幅精致美丽的手工艺品,绘出一幅幅文明新风的新农村图景。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10 06: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