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为何白起,会死于自己扬名之战的余波?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5-31 05:06:00 来源:戏说三国

秦孝公变法之后,特别是秦昭王以来,秦国的将坛百花争艳。单从有名的来说,白起、王龁、王翦、李信、王贲,乃至后期的蒙武、蒙恬,无不驰骋疆场,为大秦帝国的统一立下了汗马功劳。在众多将领之中最亮眼的一位非白起莫属,而他也是秦国死得最为憋屈的将领之一。

我们先了解他。白起(?—前257年),又名公孙起,战国时期秦国名将。戎马37年,战胜攻取者七十余城,功绩卓著,声震天下。据史料考证,白起为将时斩首敌人达92万人,占秦孝公至秦始皇灭六国兵众165.5万的一半还多。(见林剑鸣《秦史稿》第十章)可谓兵锋所指,战无不胜。但为什么最后还是拥有一个被秦昭王削去武安君爵位,令赐死的结局呢?

为何白起,会死于自己扬名之战的余波?

【大秦帝国之崛起白起剧照—图片来自网络】

我们先看白起的扬名之战,这场战斗无疑是长平之战。长平之战从公元前262至公元前260。持续三年时间从一开始的王龁与廉颇对峙,到后来变成白起与赵括相斗,形势急转而下。赵括显然不是武安君白起的对手,于是大败,赵军有近40万人被白起坑杀。战神白起的名字再一次声震天下,各诸侯胆寒。但也正是长平之战,将白起再一次围绕在阴谋的漩涡之中,引发了杀身之祸。

为何白起,会死于自己扬名之战的余波?

【长平之战被坑杀的赵军遗骸—图片来自网络】

我们将从以下几点分析:

1.长平之战的余波

可能你会有疑问,白起被赐死的时候长平之战不是早已经结束了吗?其实长平之战距白起赐死仅有3年时间。而3年时间里足以改变白起的命运。长平之战后,白起率军直捣黄龙,乘势占领武安(今河北武安),直逼赵国都城邯郸。白起为了早日为秦国建立不朽事业,加紧为决战邯郸备战,所以就派人请秦国增加兵粮。

这在军事上没什么大的问题,尤其是在长平大败后,赵国已经兵员大量减少,粮食物资已经难以在支撑一次大规模战役。而反观秦国,军事大胜士气正旺,又缴获了大量军事物资,可谓兵锋正盛。而其余诸国则被秦国长平之战与强盛的国力所震慑,也不敢发兵援救。

为何白起,会死于自己扬名之战的余波?

【长平之战形势图—图片来自网络】

但是由于军事的过盛,造成臣盛君微,功高盖主,再加上赵国的所谓议和,虽有“远交近攻”的大方略,也抵挡不住一纸空文——班师回国。

但这之后,赵国却不履行和约,秦王大怒,要攻打赵国,作为武将本应支持,却为前一次无端的“班师”怀恨在心,于是投了个反对票,还发表了生硬的言论,引发了秦王的怒气。这其中虽有怒气,但如此与君王对着干,为秦王留下了极其不好的印象。

2.生性自傲、舍我其谁

白起和大多数武将一样,军事才能与傲气成正比。尤其是长平之战后,秦国二攻邯郸时任王龁为将,王龁虽然也是名将,但和白起相比差得不是一点半点。围邯郸城九月有余,邯郸城丝毫不伤,而这时的楚魏联军已经快到达邯郸城下。

为何白起,会死于自己扬名之战的余波?

【第二次邯郸之战想象图—图片来自网络】

秦王急的上火,三次请白起为将,白起均不从。甚至回答“臣宁伏受重诛而死,不忍为辱军之将”这一下捅了马蜂窝了,秦王直接削去武安君爵位,贬为庶民,流放阴密(今甘肃灵台)。在收到前线的败报之后,秦王一怒之下赐白起死罪,白起也在收到自诀的宝剑后,自刎而死。从此一代名将陨落在历史的天空中,化作了尘埃。

3.将相不和尤重

战争其实是文臣与武将的晋升之路。战争开始,武将为尊,战争议和文臣为尊。中国古代无论哪个朝代都是如此,因此对待战争是战还是和,文臣与武将总是站在不同的立场之上。当然这不足以制白起死罪。矛盾的根源其实是白起与秦相范睢。一方面就像廉颇与蔺相如之间,谁都不安于爵位与权力在谁之下,另一方面范睢个人心胸狭窄,心存嫉妒。心不和,则行不致。难免会存在煽风点火。为此白起与范睢之间矛盾重重。

为何白起,会死于自己扬名之战的余波?

【范睢剧照—图片来自网络】范雎(?-公元前255年),字叔,为魏国芮城(今山西芮城)人,战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谋略家,官至秦国宰相。

早在长平之战后白起请求粮草,攻打邯郸。范睢就找到秦昭王一句“秦兵劳”(《史记白起列传》)一句话把话说死了。这之后,秦王找范睢去请白起出山。白起一听是范睢就从“不去”该为“生病”。可见两者有多么不和。最后煽风点火,添油加醋,逼着白起自觉坟墓。白起的结局很大一部分都要记在“范睢”的身上。而范睢之死的原因与诬陷白起也有很大关系。

4.思想的觉悟

这听起来有些别扭,但事实也证明如此。长平之战可谓是白起为国征战37载,杀伤敌人最多的战役,而且多为“坑杀”。这在道义上已经下了死罪,虽然是为国尽忠。可能是良心觉悟,在临死之前畅言“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我诈而尽阬之,是足以死“,这也可以证明白起是自愿自死以谢天下,而不是凭借此时自己的威信反动叛乱,以求自保。

为何白起,会死于自己扬名之战的余波?

【白起自刎想象图—图片来自网络】

不管怎么一代名将以一种不是“武将”的方式,没有战死沙场,却毁在自己人手中,着实可惜。如今的陕西境内仍有当时秦人所修的白起祠、白起坟等等,白起若生而有灵,也会感到欣慰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31 09:45:1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秦昭王赐死白起,范雎不是主因
白起死时说了一句话,他说:“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就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说完这句话,他便挥剑自刎。有不少人将这句话与宿命论联系起来,其实不然。白起一句话点出
2023-05-05 17:41:00
长平之战与秦赵恩怨:白起与范雎的冲突和悲剧结局
“长平之战”白起坑杀了赵国四十五万大军,几乎是赵国全部的青壮年,白起建议秦昭王乘胜进攻赵国都城邯郸,一举拿下赵国。这时候,赵国派使向秦国求和,愿意割地献城,赵国使者来到秦相范雎府
2023-10-11 08:57:00
聊聊长平之战胜利背后的无奈
...人的前途换取自己的前途了。然而期长平之战后屡屡挑拔白起与秦王的关系,最后导致秦昭王赐死白起。在众观看来,范睢过于小人行径了,范睢果真是小人?其实不是,他在替秦王当了这个小人。
2024-06-06 10:14:00
白起打赢长平之战,为何秦王却下令撤军
...的大帝国秦国。长平之战存在一个最大疑惑,那就是秦将白起在坑杀40万赵军主力后,赵国危如累卵,为何秦军没有趁机占领赵国,反而撤军回国?秦军没有占领赵国的实力 秦军因长平之战,
2024-06-21 21:54:00
秦国战神白起,最终为何被秦王赐死
...、李牧等等,但是要说战神就只有一个,那就是秦国名将白起。可是就这这样一个人却被秦王杀掉了,这是为什么呢?下面听小编为大家讲解。在战国四大名将中,论战功无人能够与白起相比,白起
2024-06-21 22:17:00
赵括与长平战役:战争背后的策略与权谋
...户晓,成为典故,是因为一场战争。这场战争,秦国大将白起以少胜多,大败赵军,秦军斩杀45万赵军,赵国一下子元起大伤。这场战争便是著名的长平战役。按常理来说,赵国受这么大的损失,
2023-11-15 22:02:00
秦昭襄王杀了白起,真的是秦国的损失吗?
对白起之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秦昭襄王杀了白起,真的是秦国的损失吗?秦昭襄王40年,秦昭襄王想立自己儿子安国君为储君,但是他们还有一个弟弟公子俚,是
2023-08-30 21:01:00
长平之战大胜,为何“杀神”白起还是被赐死了
提到白起这个名字,想必大多数人脑海中浮现的便是那杀神的名号。作为秦国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上都最为著名的将领之一,他的运筹帷幄使秦军在对外战争中显现出无往不利的态势,为最后秦朝的建立奠
2024-05-28 17:59:00
白起取得长平之战的胜利,为什么会被秦王赐死?
一,白起得罪了关外所有的诸侯国,迫使他们合纵成功长平之长后,投降的的四十余万赵兵,倒底是秦昭王要坑杀,还是白起擅自坑杀?这个问题,我们看下面的记载:秦王乃使使者赐之剑,自裁。用武
2024-01-22 20:1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聚焦厦门本土文学与红色历史 何况两部新作出版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陈冬)厦门作家何况近日接连推出两部新作,分别为书评集《我看与看我:厦门当代作家作品过眼录》与长篇纪实文学《流动的领土
2025-11-15 08:20:00
一生赤诚报国,百岁丹心长存——追忆百岁新四军老战士段飞
大皖新闻讯 11月14日晚上六点半,103岁的抗战老兵段飞在安徽亳州市涡阳县家中安详离世。11月15日,段飞老人的儿子段超告诉大皖新闻记者
2025-11-15 12:56:00
太行风|一眼千年
一眼千年——遥望古代壁画中的燕赵往事1998年拍摄的安平汉墓出行图白盖轺车。冯 玲摄近日,“彩墨生辉 古壁乾坤——河北古代壁画艺术精品展”正在河北美术馆举办
2025-11-14 08:41:00
“永恒回响”——汉唐艺苑2025秋季拍卖会即将启幕
时序入冬,艺术盛事再启新篇。汉唐艺苑2025年秋季拍卖会——“永恒回响”书画、瓷器、玉器精品专场,将于11月20日至11月21日在成都启雅尚国际酒店5楼桑耶裕康厅举行预展
2025-11-14 16:31:00
在黄河奔腾入海的壮阔画卷中,在泰山巍峨耸立的云海之间,齐鲁大地以其五千年未曾断流的文明血脉,孕育出“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深厚底蕴
2025-11-14 17:31:00
11月的太原秋高气爽,阳光明媚。周末,我乘车沿新兰路一路前行,去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窦大夫祠。平坦宽阔的道路两边
2025-11-14 18:13:00
《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风物之旅走进普定
11月12日,《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风物之旅调研活动走进普定。本次调研与拍摄活动以地理与人文的独特视角,聚焦屯堡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当代活力
2025-11-14 10:52:00
文化中国行|千年文脉 活力运河③:临西古砖 匠心传奇
邢台市临西县历史上是隋代开凿的永济渠与元代开通的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地,两条运河接续造就了临西(古称临清)的繁荣。史料记载
2025-11-13 08:05: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唐小兰11月11日,河南平顶山,新娘即将出场时老太太想“抢喜”,婚礼督导眼疾手快及时发现并制止。“抢喜”
2025-11-13 10:56:00
想要读懂山东,或许不必急于奔赴泰山之巅或徜徉于海岸线。如今,一种更深度的“游山东”方式正悄然兴起——走进散落于齐鲁大地的博物馆
2025-11-13 14:46:00
来滕州看“小国重器”
山东滕州,古为“三国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素有“滕小国”之称,是古代东夷炎族后裔——滕、蕃、邾、薛等氏族的摇篮和商代始祖的发祥地
2025-11-13 15:22:00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
作者:王孜“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当我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读到这句话时
2025-11-12 14:08:00
文学作品《权谋通汇》及其简介
《权谋通汇》是赵丹阳创作的文学作品,于2025年11月12日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黔作登字-2025-L-01881514
2025-11-12 15:08:00
大河网讯 “你好,贵姓?”姓,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你了解过跟随自己一生的姓氏吗?你知道你的姓氏从何而来吗?11月11日
2025-11-12 19: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