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明朝哪位大将东征抗倭援朝,斩杀14万倭寇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2-07 19:56: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某些对韩国比较了解的朋友,可能知道李舜臣,在公元十六世纪中后期,抗击倭寇的朝鲜民族英雄。

在互联网上,李舜臣通常都是韩国网民的骄傲,但某些中国网民说了实话:“李舜臣也就是万历朝,鲜战争的一个小头领罢了。不客气地说,李如松在营帐里吃饭,李舜臣得在营帐外站岗!”

这个听起来不为人知的李如松真的有如此大能耐?能让朝鲜的民族英雄侍奉他吃饭?其实还真是这样。

明朝哪位大将东征抗倭援朝,斩杀14万倭寇

一、日本出兵,邻国蒙难

公元1591年,此时的日本的丰臣秀吉正在忙于一件事——平定九户政实叛乱。九户氏一直属于南部氏的家臣。南部氏家主南部晴政去世后,两个儿子南部信直和南部晴继争斗不断。

九户政实属于南部晴继一派。结果,在老家主葬礼上,南部晴继被暗杀,九户政实为了复仇和分一杯羹,愤而起兵,进攻南部信直。可是此时南部信直已经是丰臣秀吉手下的大名(诸侯),这么做无疑是打脸丰臣秀吉。

当然,一个大名手下的武将,跟丰臣秀吉的兵力不可同日而语,因此叛乱很快被平定。但丰臣秀吉很不理解早在两年前,丰臣秀吉就已经统一日本,为什么两年后的今天,还有人发动叛乱!

明朝哪位大将东征抗倭援朝,斩杀14万倭寇

片刻之后,丰臣秀吉就想出了原因:许多诸侯只是迫于自己的武力而臣服自己,一旦有变故,他们决计会一举反叛,到时候自己便是任人宰割的鱼肉。

丰臣秀吉沉思着。突然,他看到了旁边挂着的地图,地图上,一个地名游离于日本国之外,却又和日本一衣带水,隔海相望。“朝鲜!”丰臣秀吉在心中惊呼。

“如果带领手下诸侯前去攻占朝鲜,那么诸侯手下便无兵力可供反叛,到时攻下朝鲜的战利品也可分封,那时就连东边的大明也可进而取之!攻下朝鲜之后,我的声望必然到达顶峰,这时就算取天皇代之,也未尝不可啊!”

想着想着,丰臣秀吉的内心越来越激动,仿佛天下即将在他的掌握中。

明朝哪位大将东征抗倭援朝,斩杀14万倭寇

很快,丰臣秀吉的直属十六万兵力便被他当做前军,而其他诸侯的十四万军队也被召集,这样诸侯的军队既可以用作预备队,也可以防止他们背后捅刀子。

虽然朝鲜国土面积可以和日本掰掰手腕,但朝鲜承平日久,武备松弛,士兵战斗力怎可与丰臣秀吉手下的士兵相提并论。

于是两军交战呈现一边倒的态势:釜山、大浦……汉城、平壤,一个个城市落到日军手中,朝鲜军队如纸般脆弱。

面对朝鲜使者的来报,大明也是两眼一抹黑,为什么仅仅如此短的时间内,朝鲜便沦陷了大部分国土?为什么朝鲜军的战斗力如此低下?为什么连倭寇的底细都没有摸清?这一个个问题迷惑着大明,致使大明做出错误的判断。

明朝哪位大将东征抗倭援朝,斩杀14万倭寇

6月,三千名大明士兵渡过鸭绿江,领军将领为祖大寿。祖大寿认为,倭寇此时大部分应聚集在朝鲜都城汉城,平壤的日军应该只有两千人。三千大明边军,对阵两千倭寇,优势当然在大明。

结果,祖大寿判断失误,当时的平壤内,有整整一万倭寇,因此,祖大寿的军队理所当然地遭到倭寇的痛击,当场阵亡三百余人,狼狈退出平壤。

不过没关系,刚刚平定西北的李如松即将到达朝鲜。二、大炮发威,将领先行

公元1593年初,此时的平壤倭寇守军被多日的平静麻痹,对城外的监视大为放松,不过,他们很快吃到了苦头。

突然,朝鲜城炮声四作,城内的许多倭寇还不知发生什么,便被大炮送上西天。良久后,城头士兵送来一个恐怖的消息:大明军来了!

明朝哪位大将东征抗倭援朝,斩杀14万倭寇

没错,平定西北的李如松已经来到了朝鲜,在他身后的则是三万多明军,还有上百门弗朗机炮,城外的响声和城内人仰马翻的倭寇,便是它们的功劳。

在炮击之前,李如松早就点兵完毕。游击将军吴惟忠,率领三千士兵攻击朝鲜城北制高点牡丹峰;手下部将张世爵主攻七星门;李如松弟弟主攻普通门,其余五个门都有将领负责攻击。一场大战就此开始。

很快,七个们中间的四个全被攻破,倭寇守将小西行长只得带领部下像朝鲜城的另一边,靠近朝鲜大同江的一侧固守,妄图坚守待援。

可是,小西行长打错了算盘,汉城的倭寇确实派出增援部队,但还未到平壤,这些士兵,听到平壤城外数百门弗朗机大炮的轰鸣声,早就吓破了胆,根本没有心思前往平壤支援。

明朝哪位大将东征抗倭援朝,斩杀14万倭寇

其实,当时明军正在分兵攻打朝鲜各城门,各部兵力都不多,如果这时倭寇增援士兵能够到达平壤,配合守城士兵前后夹击明军,再逐个击破,他们未必就不能打败明军。谁料到这些士兵光听声音就吓破了胆。可惜这些倭寇没那个本事,也没那个胆量。三、兵困马乏,狼狈而逃

战前,丰臣秀吉曾这样豪言到道:“让我的义子当中国的关白!”关白是倭寇的一种官职,可以看做日本的丞相,在日本战国年间,关白就是日本的实际掌控者。

而丰臣秀吉本人,就曾担任过关白这个职位。丰臣秀吉说这番话,岂不是说他不仅要拿下朝鲜,甚至还企图吞并大明朝,真是口气不小。

可是,李如松前往朝鲜后的首战,便将平壤的倭寇一万多守军杀得只剩下不到五百人,让日本各家族闻风丧胆。

明朝哪位大将东征抗倭援朝,斩杀14万倭寇

之后的一场遭遇战,让倭寇对明军更是唯恐避之不及。26日,李如松因为得到错误情报,率领四千军士进攻汉城,在他看来,情报中倭寇数量不多,四千人足矣。

结果,倭寇在汉城的兵力高达数万!日本贵族们听闻李如松只带了四千人就想攻下汉城,纷纷激动不已,以为很快就能抓到这个明军统帅。

结果,四万倭寇,包围了四千明军,用了整整一天,也无法吃掉李如松的兵力。

明军有着这样恐怖的战斗力,倭寇自然是不足为虑。

在4月时,就已经把倭寇推下了海。三十万倭寇,被李如松全部击退,其中领头的十六万倭寇,被李如松斩杀整整十四万!真可谓天神!

明朝哪位大将东征抗倭援朝,斩杀14万倭寇

1597年,倭寇贼心不死,又派出十五万大军北上攻击明军,结果这次,在中国将领和朝鲜将领李舜臣的努力下,七万中朝联军大破倭寇,而李如松本人早在四年前便已经回大明,他根本没出手。这时又有一个好消息——丰臣秀吉病死,因此倭寇仓皇撤退。

这个丰臣秀吉可谓雄心壮志,不仅想拿下朝鲜,甚至还想拿下中国,可是最后,偷鸡不成蚀把米,不仅兵力大幅缩减,就连命都丢了,可惜他已经统一的日本,又陷入混战状态。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07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明朝时期倭寇肆虐,为何到了清朝倭寇就消失了?
...璋在应天府建立了大明,从此开启了最后一个汉人王朝。明朝虽然对外实行的是“天子守国门”,但是有明一朝始终有两大对手挥之不去:一个是北方的游牧民族,这是中原王朝的老对手,汉朝、唐
2023-04-29 10:55:00
大明的抗倭天崩开局,后来是怎么打赢倭寇的?
...着分不开的关系,而丰臣秀吉攻打朝鲜的这个时期恰好是明朝的万历帝时期,朝鲜属于明朝的属国。这俗话说,打狗还得看主人,你小倭寇来欺负高句丽,有问过我泱泱大明吗?不过这高句丽人也是
2022-12-17 12:13:00
整个明朝几乎都有倭寇之乱,为何到了清朝,倭寇之乱就消失了
...于平定了倭寇,恢复了正常的社会秩序。可以说,倭寇在明朝晚期虽谈不上销声匿迹,但已经是零星事件,疥癣之患。而至于明亡清兴,倭寇之乱已经摆不上清朝皇帝的案头了。大明王朝时期的倭寇
2023-09-28 10:33:00
他比戚继光更狠,斩杀倭寇14万人威震三国
倭寇,是我们对明朝犯我海疆,杀我同胞的日本浪人、武士的称呼,倭寇一直伴随着明朝的大部分时期,在大明建立初期,为了防范敌对分子和我哭勾结,皇帝实行了海禁政策,谁承想这个政策反而激化
2023-02-04 21:33:00
从丰成秀吉以及当时的明朝来看,戚继光的军事能力有多强?
...明,而是礼聘东来,专授倭刀之术的日本武士。这足以说明明朝朝野对日本步战之术认可。《宣祖实录》里更多。比如李如松在碧蹄受挫后就屡言“倭盛”。在战争中除了野战,最让明军头疼的是日
2022-12-21 21:50:00
明朝是我国汉人建立的最后一个王朝,到永乐大帝时代,国力达到了鼎盛,虽然当时有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但是当时的大明王朝并不是很看重水师,更别说以它为本了,不过,当时明朝的海军力量跟周边
2023-08-22 17:10:00
明朝深受倭寇荼毒,清朝是倭寇却消失了,倭寇去了哪里?
...给他带来了短暂的辉煌,不过更多的是危机四伏。尤其到明朝中后期,国家经济以及各种社会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其中明朝还面临着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那便是倭寇。在这一时期像戚继光领导的戚
2023-02-25 16:17:00
陈璘:广东抗倭名将的辉煌与挑战
...昭平县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陈芳为何人?据载他曾官拜明朝三品的六韬将军,其父更是了不得,乃是明朝抗倭大将—陈璘;也因为陈璘和陈芳的父子关系,这座古墓的发现让那段尘封已久的惨烈历
2023-11-04 08:02:00
为什么在明代的时候十分活跃的倭寇,在清朝的时候就从来没有出现
...倭寇都是以日本人为主。按照我们以往的印象,倭寇都是明朝时期的,在清代背景的影视作品当中应该是从来没有见过倭寇的存在,那么这是什么原因呢?为什么在明代的时候十分活跃的倭寇,在清
2024-10-17 12:5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文化中国行|千年文脉 活力运河③:临西古砖 匠心传奇
邢台市临西县历史上是隋代开凿的永济渠与元代开通的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地,两条运河接续造就了临西(古称临清)的繁荣。史料记载
2025-11-13 08:05: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唐小兰11月11日,河南平顶山,新娘即将出场时老太太想“抢喜”,婚礼督导眼疾手快及时发现并制止。“抢喜”
2025-11-13 10:56:00
想要读懂山东,或许不必急于奔赴泰山之巅或徜徉于海岸线。如今,一种更深度的“游山东”方式正悄然兴起——走进散落于齐鲁大地的博物馆
2025-11-13 14:46:00
来滕州看“小国重器”
山东滕州,古为“三国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素有“滕小国”之称,是古代东夷炎族后裔——滕、蕃、邾、薛等氏族的摇篮和商代始祖的发祥地
2025-11-13 15:22:00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
作者:王孜“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当我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读到这句话时
2025-11-12 14:08:00
文学作品《权谋通汇》及其简介
《权谋通汇》是赵丹阳创作的文学作品,于2025年11月12日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黔作登字-2025-L-01881514
2025-11-12 15:08:00
大河网讯 “你好,贵姓?”姓,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你了解过跟随自己一生的姓氏吗?你知道你的姓氏从何而来吗?11月11日
2025-11-12 19:39:00
是什么,让一群六百年前自江南迁徙而来的人们,他们的乡音、服饰与信仰,能如此完整地封存至今?答案,或许就藏在一项名为“抬汪公”的盛大仪式里
2025-11-13 00:03:00
在贵州安顺的屯堡村落里,你可能会偶遇一场与众不同的戏。没有华丽的戏台,锣鼓就在田间地头敲响;演员是身边的乡亲,脸上覆着色彩浓烈
2025-11-13 00:03:00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