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南京加快推进殡葬设施建设和丧俗改革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4-04-04 02:16: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扬子晚报

大仁山生命园、城市公益性骨灰堂相继投入使用

南京加快推进殡葬设施建设和丧俗改革

布局规划建设57座公益性骨灰堂;建设大仁山生命园;探索开设生命文化博物馆;投入使用南京城市公益性骨灰堂……南京市着力补齐殡葬服务设施供给不足短板,进一步提升殡葬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丧俗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

“这些年,为构建逝有所安、绿色集约、服务均等、健康文明的现代殡葬设施服务体系,南京科学规划,生态优先,多层次满足群众安葬需求。”市殡葬管理处负责人说。

入室为安,南京城市公益性骨灰堂投入使用

清明节前夕,在南京城市公益性骨灰纪念堂,前来祭奠亲人的市民络绎不绝。

南京城市公益性骨灰纪念堂首批开放B04房间一间,开放格位2600个。进入B04房间,打开大门就可以看到柜体面板上的松鹤图画,寓意健康长寿、吉祥如意、生活幸福、人生圆满。为方便选择位置较高格位的家属,每个通道都配备了梯子。服务过程中,工作人员给家属发放一张“追思卡”,这是一张电子芯片卡,家属可凭卡打开格位外门,透过内门玻璃可以看到亲人的骨灰盒,这个人性化设计使家属更好地寄托哀思,慰藉心理。

“我们为满足非涉农区居民基本丧葬需求,充分利用南京殡仪馆纪念环原有场地、设施的基础上,将其改造建设成为南京城市公益性骨灰堂。这里总计规划格位3万个,预计可满足未来20年市民对骨灰安置的需求。”市殡葬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凡户籍(或原籍)所在地为南京市主城四区以及栖霞区和雨花台区公益性骨灰堂未覆盖区域的逝者及其配偶,凭借相关证明可申请骨灰安放。此外,该馆纪念环原寄存房间,满足免费安放条件的,也可享受此政策。骨灰免费安放周期不超过20年。市民可来馆办理登记。

据统计,自2024年1月1日开放至今,南京殡仪馆纪念环共计接待办理骨灰免费安放20年业务近800户。

此前,经广泛征名和专家组评议,南京首个城市公益性骨灰堂命名为“宁思园”,现已出台《南京城市公益性骨灰堂工作指引》,制定《南京城市公益性骨灰堂骨灰安放协议书》,下一步将继续完善相关业务办理流程,真正做到“建、管、用”一体推进。

立足公益,南京殡葬设施专项规划再调整

长期以来,由于部分地区对殡葬事业发展不够重视,没有将发展殡葬事业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规划统筹推进,财政投入不足,惠民殡葬政策无法全面实施。

面对这样的状况,2017年,南京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率先出台《南京市殡葬设施专项规划(2015-2030)》。2019年2月,又对这版规划重新修编,完成《南京市殡葬设施专项规划(2018-2035)》。本次修编在目标、策略、需求预测、设施选址布局和建设标准等方面优化调整,突出生态优先、公益优先,更好地推进了土地资源节约,为下一阶段殡葬设施建设、提高殡葬服务均等化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

规划编制目标明确,重点就是立足公益,解决殡葬设施布局和用地方面问题,特别是抓住殡葬设施整治契机,我市明确殡仪馆、公墓、殡仪守灵中心等七类殡葬设施的布局和数量,增加殡葬设施63处、殡葬用地22.6公顷。

大仁山生命园,是南京殡葬设施建设的典型缩影。“生命园”,即现代升级版的殡仪服务机构+墓地,也是生命文化教育的场所。2019年4月建成的大仁山生命园,邻近246省道,面积逾21万平方米,依山傍水,景色秀丽,交通便利。该生命园为市民提供一座既可以祭扫先人、寄托亲情、弘扬孝道文化的人生后花园,又是集墓葬功能、文化功能、生态功能、休闲功能为一体的墓地景观公园。

结合大仁山生命园现有殡葬服务设施,南京市还探索开设生命文化纪念馆。纪念馆围绕人的出生、厚养、礼葬、传承、生态等方面进行宣传教育,以普通百姓生平小物件、小遗物、小故事为线索,教育群众更加珍惜和关爱生命、敬畏生命,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活观、生死观和价值观,以及对逝者的精神与文化传承的认知,进而逐步摒弃传统祭祀观念,确立绿色、生态祭祀理念。

补齐短板,公益性骨灰堂建设推进绿色文明殡葬

根据“公益、节地、生态、合规”的规划选址导向,南京市按照覆盖地区不超过3万人,服务半径不超过5公里的要求进行选址,拿出217亩建设用地,用于建设公益性骨灰堂。

2019年,结合当地民风民俗、乡土建筑风格,南京在全市布局规划建设57座公益性骨灰堂。各区规划和自然资源、住建、民政等部门强化联动、全力配合,快速完成新建骨灰堂项目选址、招标、立项、规划、土地等手续办理。施工过程中坚持“专业施工、一线办公”,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细化到天,强力推进骨灰堂建设。

当年,全市用时仅7个月新建52座、改扩建5座公益性骨灰堂,实现所有涉农街镇公益性骨灰堂全覆盖,安放全免费,全面补齐农村殡葬公共服务设施短板。

随着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行政执法体系的不断健全,加上持续不断的舆论宣传引导,基层组织、社会组织、红白理事会的广泛宣传动员,尤其随着全市57座公益性骨灰堂陆续投入使用,这不仅仅能让逝者“入堂为安”,更意味着移风易俗、厚养礼葬新风的弘扬。

除了公益性骨灰堂,近年来南京市还坚持节地生态导向,先后推出江葬、树葬、雨花石葬、3D生态云葬等各具特色的节地生态环保葬式,也为市民提供了多样性选择。相信今后会有更多市民逐渐改变传统“入土为安”形式,选择更加生态环保节地葬式,推进丧俗改革进一步向纵深发展。

■文 马卉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04 05:45:2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南京殡葬改革目标:让“身后事”成为百姓放心事
...革,广受群众称赞。探索“标准化+殡葬”发展路径实现骨灰堂环境和服务提档升级前不久,一对沿江街道的老夫妻也来永和堂“看看”环境。老先生不到70岁,癌症晚期,预感自己生命无多,就
2024-03-30 03:04:00
...拳出击,力争到2023年底完成殡仪馆改扩建和城市公益性骨灰堂建设,到“十四五”末,实现公益性安放(葬)设施乡镇全覆盖,构建完善的殡葬服务保障体系。“寿阳县殡仪馆改扩建和城市公
2023-09-13 09:30:00
....3万人选择逝后与江水同眠。此外,南京还有14.3万人进入骨灰堂安放,节地生态安葬率达34.9%。“祭祀重在心而不拘于形。”省民政厅社会事务处副处长何正标表示,随着人们观念意
2024-03-31 14:06:00
...心公墓已全面建设完成并已投入使用。农村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全面推进,2022年建成投入使用15个。截至目前,全市农村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已建成345个,基本覆盖全市辖区所有区
2023-01-07 13:15:00
惠民殡葬树新风,临沂基本实现公益性安葬(放)设施全覆盖
...壁葬区、树葬区等,为群众提供更多样化的选择。另外,骨灰堂作为一种灵活的安葬方式也在逐步推广,骨灰安葬由“入土”到“入室”,促使传统祭祀风俗向“文明低碳祭扫”转变。今年3月,临
2024-04-07 14:52:00
饶阳县深化殡葬改革培树文明新风
...加强集中集约规范安葬服务。在标准规范方面,积极推行骨灰堂格位存放和节地型公墓埋葬骨灰两种少占或不占耕地的骨灰处理方式,促进社会风气和殡葬改革健康发展。积极推进厚养礼葬文明习俗
2024-05-16 08:41:00
...能。在城市地区和人口相对集中的乡镇,优先发展公益性骨灰堂,统筹建设公益性公墓,市民政局以“以奖代补”形式对农村公益性公墓给予支持,加快实现城镇居民安葬生态化、祭扫便利化、服务
2023-08-24 01:27:00
...兴县丧俗改革相关情况,并就海葬工作、殡仪馆、公墓、骨灰堂、殡仪服务站等殡葬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进行分组讨论。会议期间,与会人员实地参观了博兴县生命纪念园、博兴县湖滨镇柳童村丧俗改
2023-06-19 16:33:00
全省节地生态安葬率达51.02%
...护过程中,形成了“大理市银桥经验”,通过建设公益性骨灰堂,引导骨灰由“入土”向“入室”“上墙”转变,使“分埋乱葬”向空间聚集转变。多年来,全省各地持续推进殡葬移风易俗,倡导文
2024-04-04 07:15: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