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情感

《桃花源记》的另类解读

类别:情感 发布时间:2024-01-29 17:35:00 来源:文化学者黎荔

作者:黎荔

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又到了扫墓祭祖的清明时节。

在碧草绿水的春郊,村落边,陵园里,火光雄雄,纸灰缭绕。风吹旷野,在火光处,有纸钱儿在缓缓地飞。古墓垒垒,春风吹来,又生出了离离墓草。如果此时,再下一场淅淅沥沥的清明雨,如烟,如丝,迷濛,若有若无,一如扫墓人心头之余悲袅袅。这就是清明节独有的凄清与哀思的氛围。为逝去的亲人斟一杯水酒,摆一束菊花,那些故去的亲人,今生今世我们都不可能再相见了。只能在哀痛悲伤之余,让亲人知道,即使阴阳两隔,世间最美好的东西也会与其同在,与之分享。

已经永久逝去了,那些在大地上活过了一生的人们,不能随墓草而复生。他们到哪里去了呢?他们走出了时间,从此在时间之外——那个几乎不可能再与我们发生任何交集的世界。正所谓“人间生离犹可见,一入黄土两不知”。这就是人世间最远、最不可触及的距离了吧?

不过,那个死后的世界,也是有个别生者去过的,当他们不慎打开了时空虫洞,在各种灵异故事和民间志怪里,都有类似的记载。那不一定是一个阴森可怖的世界,也可能是一个美好的所在,作为人们最后的永久归宿之处。

比如,《桃花源记》这个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在传为陶潜所撰的《搜神后记》中也亦可找到,只是版本略有差异。在《搜神后记》卷一,《桃花源记》是其中的第五则故事。《桃花源记》的上一则故事,即《搜神后记》卷一第四则故事,讲一个姓何的隐士,某一天,遇到一个跳上古《韶舞》的人,他跟着这个人追去,径直追到一座山上。山上有一个洞穴,只能容一个人通过。这个人叫他进洞去,他便跟着进入了洞穴。开始时洞内很狭窄,越往前走就越开阔宽敞,这个人就突然消失了。他看见这里有数十公顷良田,于是就在这里开垦耕种,作为世世代代的事业。他的子孙至今还定居在这里耕作生活。

《桃花源记》的下一则故事,即《搜神后记》卷一第六则故事,讲南阳刘子骥入衡山采药,深入山中却忘记了返回的路。他在一个山谷中看见一条溪流,溪流南岸有二座用石头修筑的圆形粮仓,一座门关着、一座门开着。溪流水又深河面又宽,无法渡过去。他想要回去,却迷了路,好在遇到一个为做弓箭来砍伐树木的人,问明路径,才得以回到家。后来刘子骥想重新去寻找圆形粮仓,听说其中有仙方灵药,但却再也不知道在什么地方了。

这两则故事,可以说是《桃花源记》的前传与后传:进入狭窄的山洞,越往前走就越开阔宽敞,穿过山谷中的溪流,溪岸有石头修筑的圆形粮仓,耕种良田,粮食充足,迷失路向,伐木标志,这些元素与《桃花源记》都是衔接在一起的。

桃花源记到底写的是什么?有人认为《桃花源记》是纯虚构的创作,有人认为它是基于实有其事的纪实文学。有人认为桃花源是神仙故事,荒唐传奇,有人认为它是陶渊明寄寓抱负的理想国“乌托邦”,还有人相信一定有这个地方,并言之凿凿它在某郡某地,其中有人说它在南方,又有人说在北方……

而如果从《搜神后记》的上下文语境来看,《桃花源记》分明是一个灵异故事。中国的鬼故事很多不是恐怖片,而是恍兮惚兮、脊背生凉的悲情故事而已。比如,偶遇一个人,和他或她交谈吃饭甚至共度春宵,事后才知道那个人已经死了。或是无意中走入一个所在,流连多时,醒来之后发现是坟地荒宅,之后再想寻找,发现这个地方再也找不到了。从这个角度来,《桃花源记》其实讲的是渔夫误入死后世界的故事。一村的人幸福地生活在某个与世隔绝的地方,早已忘记自己其实已经在秦朝战乱中惨死。时间就一直定格在秦朝,而这个地方就类似于坟堆。这是亡灵留存在这个世界上的幻影怨念,还是他们毕生求之不得的美好愿望?

渔夫不慎打开了时空虫洞,他是如何误入其中的?先是“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为什么是连片的桃花林?桃木亦名“降龙木”、“鬼怖木”,是用途最为广泛的伐邪制鬼材料,至今民间还认为桃木制品可驱除鬼怪,辟邪。穿过桃花林来到的是什么地方?林尽水源处有山,山脚下有一个小洞,渔夫从小洞口钻了进去,进入桃源世界。桃源村落的布局结构,“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旷空,屋舍俨然”,这个结构很像墓室结构。渔夫和跟村民讲到晋朝的事,村民“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因为这是死后的世界,时间已经如果冻一样凝固。渔夫走出山洞后,很有心机地“处处志之”,他回到武陵,就到太守那里说了这事。太守立即派人跟随渔夫前去查探,寻找回来时所作的标记,却再也找不到了。

为什么找不到?这个无官府、无战乱、景美人善的避世村庄,并非实存于世,你可以理解这是理想之国,也可以理解这是阴间世界。阴间世界不一定阴惨恐怖,人死了是去了另一个世界,他们在那个世界过着跟我们无异的生活。因为解脱了一切,回归到了本来的纯净与自由,所以甚至更为美好与纯粹。

那么,将桃花源解作实有可不可以?在深山老林与外界甚少来往之处,有些过着古老生活的人们,这种情形应当是存在过的,也是可以想象的。因避乱而进入深山的情形在古代确曾发生过,如“四皓”就是如此——夏黄公、绮里季、东园公、甪里先生四位因避秦时乱而跑进商山深处,朝廷聘之不出,稍后一度出山仍复归隐,就确为真人真事。《桃花源记》确实给人以深刻的纪实印象,刘子骥也实有其人,是当时的渔隐名士,也是陶渊明的远房亲戚,他们俩人还一起被列入了《晋书·隐逸传》,只不过桃花源故事仍然是虚构的,并且在创作中有过前后两个版本。

根据陈寅恪先生《金明馆丛稿初编》中的《桃花源记旁证》的考证,他明确指出《搜神后记》中“桃花源”一则“实陶公草创未定之本。而渊明文集中之《桃花源记》,则其增修写定之本,二者俱出陶公之手。”《搜神后记》中“桃花源”,从上下文语境来看,更符合灵异传奇事件的设定。而后来人们在陶渊明的诗文集里读到的文本,与此文大抵一致,也有若干变动,除个别字句的增删修润之外,主要的不同有两点:一是删去了渔人(黄道真)和太守(刘歆)的姓名;二是文末加了一小节尾声:“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南阳刘子骥听到这个故事,也去寻找,但没找到,病死了才把心愿了结——是死后才能找到桃花源的意思吗?

《桃花源记》是一篇千古名文、奇文、隐文、谜文,因其虚实相间、藏头露尾的笔法,后世有许多不同的解释和猜测,桃花源是渔夫误入死后世界的故事,也是《桃花源记》的一种解读。之所以不复得路和无人问津,因为那个死后的世界我们在世的人都无法前往,而已经去往那个世界的人再也没有返回人间。

也许阴阳其实无隔,死亡之后,肉身和灵魂换了另外一种我们并不清楚的方式存在而已。我们那些在生死间离散的亲人们,所有那些沉睡在地底的人、栖身在树根下的人,在点点滴滴的清明杏花雨中,他们都在哪里在某种形态存在?是不是在某个落英缤纷的地方,一个行到水尽处的地方,他们正黄发垂髫、怡然自乐,惜不足为外人道也。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29 2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带我走进桃花源
...文转自:中国旅游报□ 徐虹雨1600多年前,陶渊明写下《桃花源记》。他不会想到,千百年后,人们会带着这篇美文,踏寻桃花源,寻找他笔下所记的美景。他也不会想到,如今,在湖南常德
2024-06-11 07:31:00
《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一种想象
《桃花源记》是陶渊明写的一篇散文。不过,当我们说出这个判断的时候,其实我们已经错了。因为古代从来没有“散文”这个说法,这个概念,是在五四时期,从西方进口来的。因此,我们不能把《桃
2023-08-13 06:02:00
桃花源记有什么细思极恐的地方
最近很多人在说这个桃花源记的事情,很多人也都发现了,还是非常的美好的,非常的让人向往的,但是话说现在很多人说这个桃花源记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好了,其实是有很多细思极恐的地方了,很
2024-07-01 20:57:00
《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是什么地方
《桃花源记》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了,很多人对于文章中所描绘的这个国度非常的好奇,也十分向往,桃花源,世外桃源,都代表着一种无拘无束,自在快乐的生活状态。然而也有人根据文章中的一些话,
2023-07-30 22:14:00
揭秘《桃花源记》的真相
《桃花源记》大家都已经是非常熟悉了,这篇文章里面所描绘出来的那个没有纷争,人们生活自由自在的地方,也被后世认为是“世外桃源”,很多人都对这样的生活非常向往。不过,如果对桃花源记里
2023-07-21 14:25:00
...在他的脑海,自己为什么不创造一个人间乐园?于是,《桃花源记》诞生了。在桃花源里,没有战争徭役、剥削压迫,也没有仙山楼阁、福地洞天,只有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只有黄发垂髫、怡然自
2023-04-18 22:46:00
文化中国看巴蜀 |田园诗韵流淌千年 酉阳深情拥抱陶渊明
...年前,“田园诗派鼻祖”、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留下了《桃花源记》的传世佳作,中国古今诗人无出其右。继陶渊明之后,李白、王维、刘禹锡、韩愈、王安石、苏轼、文天祥等著名诗人,曾赋诗桃
2023-09-06 21:52:00
竹山桃花源盛大开街 吸引5万多名游客打卡夜游
...方米。竹山县文旅局局长胡吉政介绍,竹山是陶渊明笔下桃花源记的原型地,桃花源街区以桃花为元素进行打造,主要包括水上观景区、光影艺术区、商业夜游区等主要街点,为游客打造一个水岸联
2024-05-02 11:07:00
‌2024中国常德桃花源快手全国湖库休闲垂钓大赛盛大开幕
...网红民俗文化美食娱乐嘉年华、还在大赛期间每天安排《桃花源记》实景演出,力争让大家钓得开心、玩的实惠。这次大赛的举办将进一步推动常德垂钓产业的快速发展,依托桃花源的资源优势,舞
2024-11-23 12:02:00
更多关于情感的资讯:
“云养伙伴”打开社交新模式
在社交关系趋向“轻量化”的当下,一群年轻人正探索超越“搭子式”关系的新型社交模式——“云养伙伴”,也就是“认养”一个网络世界里的朋友
2025-11-04 14:15:00
47年,平凡的坚守与伟大的情分——聆听“好嫂子”闫学菊的人间烟火故事
鲁网11月4日讯(记者 刘玉娜通讯员 张阳)在青岛西海岸新区藏马镇潘旺村大马家疃,闫学菊用47年时光书写了一段亲情传奇
2025-11-04 15:08:00
101岁老人耳聪目明 长寿秘诀是心宽不生气
在西安市灞桥区半坡社区西安电力机械公司家属院,提起101岁的老人张巧巧,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101岁还能这么精神,思维这么清楚
2025-11-04 18:42:00
济南童康儿童医院蔡西萍:9个小技巧,帮助孩子实现快速的“语言大爆发”
语言发展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然而对于孤独症孩子来说,这个过程常常充满了挑战。济南童康儿童医院蔡西萍表示,接诊时
2025-11-04 19:30:00
孤灯下的永恒守望——诗人浪子文清的精神坐标
当城市霓虹以刺眼的光芒吞噬最后一缕星光,当数字化浪潮用虚拟的喧嚣模糊灵魂的轮廓,仍有这样一位诗人,以孤勇为盾,以笔墨为剑
2025-11-03 15:12:00
【视评】亲人追思会上,出格表演不合适
文字/ 金妮视频/陈久菊编辑 李海钦二审 伍少安三审 马刚
2025-11-03 18:36:00
男子称电动车被错骑儿子还被撵下车 当事人:借同事车取快递回去锁车时才发现骑错
大皖新闻讯 11月1日,在山西晋城高平市街头发生令人啼笑皆非的一幕。男子高先生(化姓)从快递点取完快递回到路边,发现自己的电动车不见了
2025-11-03 12:06:00
寻子三十年 终于等到这一声“爸爸”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房舒)“你们辛苦了,找了我30年!”当电话那头传来这句问候时,60岁的梁三寿生再也忍不住泪水。这位父亲
2025-11-03 08:24:00
孝心暖乡邻:万家庄村“好媳妇”周娟用行动诠释超越血缘的亲情
鲁网10月31日讯在泰安市泰山区徐家楼街道万家庄村,提起周娟的名字,村民们无不交口称赞。作为儿媳,她以数年如一日的坚守
2025-11-01 09:20:00
外卖小哥“耳尖”识电诈 保住女子12万元孩子读书钱
南报网讯(通讯员秦公轩刘叙麟记者王茸)近日,一名外卖小哥在送餐途中,听到一名女子在打视频电话,对方疑似教她如何转账,热心的外卖小哥赶紧报了警
2025-11-01 09:44:00
【天眼快评】女儿为留学欲卖病父唯一住房,一纸判决见温度
10月29日,《南方都市报》报道了一则由广东珠海香洲法院审理的家庭纠纷案件。2008年,小美的父母购入一套房产,两年后登记在时年仅6岁的小美名下
2025-11-01 19:44:00
临沂三河口小学:读写分享润初心 文字力量伴成长
鲁网11月1日讯10月28日,临沂三河口小学读写团队的各位老师们齐聚一堂,将教学里的细碎故事、教育中的点滴思考,融进阅读的时光里
2025-11-01 20:41:00
“黄昏恋”她向他大额转账 这样的借款,可讨回吗?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张珺 通讯员 海法宣)“恋爱期间钱款来往需谨慎。”这话不只对年轻人适用。厦门中院近日二审判决的一起因“装修垫资”引发的老人恋爱金钱纠纷案
2025-10-31 08:16:00
每天3块钱买的保险,出事了到底管不管?丨“法式”生活
大河网讯(记者 宋向乐)每天接单前被扣3块钱,说是买了保险,真出事了,到底能不能赔?本期“法式”生活,我们通过郑州市中原区人民法院审判的一起保险纠纷案件
2025-10-31 11:02:00
珍爱网:原生家庭不是枷锁,爱也可以被重新定义
都说家是每个人的避风港,在最需要的时候总是能够给予温暖和爱,让我们对自己充满信心。可原生家庭的情况不同,对每个人的影响也不同
2025-10-29 14: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