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轮回
文/蒋华
人活一世,草木一秋。人届中年的自己,总会有更多感慨。
某年,一位年高德劭的至亲长辈,久历沉疴后驾鹤西去。初闻,我颇怅然。就在其过世前一周,我刚刚去医院探视。其时,老人精神尚好,犹能侃侃而谈。再见老人家时,却已静卧玻璃棺罩之内,与我辈阴阳永隔矣。
“人有灵魂吗?”祥林嫂曾经问过世人。想来有或没有的回答,都有人言之凿凿,却只能令人更加疑惑。大概这本就是一个既无法证实,亦无法证伪的命题。于我而言,宁可信其有吧。看着那宛然熟睡般的亲朋故旧,谁愿相信他们是永远远行,谁能保证他们那只不过是在另一个时空,去重续另一种生活呢?村上春树在《挪威的森林》说:“死,是作为生的另一种方式而存在的。”
当我还是一介顽童时,就曾朦朦胧胧地思考过死亡。每每与父母发生小口角,黄口小儿常常放言要去“洗(死)掉”,却只换来他们一阵哄堂大笑,随后戏谑道,“家里还有脏衣服,麻烦你帮忙洗(死)一下。”随着年齿渐长,年少的我隐隐约约认为死亡者像睡觉,只是他们心中虽清醒却无法被唤醒,此乃最可怕的遭遇。我不再轻言生死,只是每逢丧葬之事,必退避三舍,存畏惧之心。
造化弄人。当我仍是懵懂少年时,上苍就把生离死别之痛降临于我身。母亲撒手人寰之际,自己纵然嚎啕依然无济于事。现在想来,被癌症折磨得奄奄一息的母亲,死亡于她未尝不是一种解脱。哲人说,人只有经历过生死之恸,才能对人生有更透彻的感悟。我从此深信不疑。
岁月荏苒,光阴如梭。每当清明于坟茔前祭拜家慈,心底会萦绕无限感慨。如果生命真有轮回,屈指算来,此生轮回的母亲,而立之年已过,只是茫茫人海再无缘相识。或许是某位擦肩而过的翩翩绅士,抑或是某位匆匆偶遇的娴静女郎,都会是母亲此生的轮回。哎,这一切谁说得清呢?
如果说生命有轮回,生活何尝不也是在轮回呢?世人言:养儿(女)方知父母恩。为人子女者终会为人父母,不仅延续着父母的生命,也在传承着父辈生活的真谛,只是很多时候当子女的尚不懂得罢了。我也直到自己成为父亲的那一刻,第一次抱起属于自己的粉嘟嘟的小千金时,心头才顿有天风海啸掠过,醍醐灌顶之感油然而生:因为有她(女儿),我(父亲)才长大。含辛茹苦十八载后的今天,女儿已远赴齐鲁负笈求学,纵然相隔千里依旧有一份牵挂在,每每看电视都会下意识关注青岛的天气变化。“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透过这铁骨柔肠般的诗,我更能体悟到鲁迅,这位大无畏者为人父母者的心声:舐犊情深,禽兽尚且如此,何况人乎?
北太平洋沿岸生活着一种鱼,名曰“大马哈鱼”。此鱼生性凶猛,一生之中生活在大海里快活自在,唯有繁育下一代时,却要千军万马群起逆流而上,必洄游至内河上游方才产卵。路途迢迢,道阻且长,更兼激流险滩之拦,猛禽野兽之噬,纵有千难万险却挡不住它们力争上游的决心与意志。一路尸横江河,只有少数强壮且幸运的大马哈鱼抵达终点,完成哺育下一代的神圣使命。耗尽自己最后一丝精力的伟大的大马哈鱼父母们,终于可以安息了,瞪着它们永不瞑目的双眼,随波逐流地让自己的尸体,陪着已经学会独立觅食的孩子们一起,奔腾着重回一望无际的太平洋……
这样感人的故事年年上演,大马哈鱼生生不息。我们的父母就像大马哈鱼一样,自己也在重蹈着父辈的足迹,传承着生命与生活双重的轮回,在循环往复中雕刻光阴,书写历史。在家庭中,我们的生命被赋予伟大的意义,珍惜所拥有的,在轮回中好好地活下去。
有人说,“人的一生,其实就是从家里出发,然后再不断地寻找那条回家的路。”深以为然。
作者简介:蒋华,重庆市作协会员。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编辑:朱阳夏责编:李奇,陈泰湧 审核:阮鹏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4-04 0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