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焦作日报
“六一”儿童节,一群小朋友感受山阳泥塑技艺。(市文化馆供图)
本报记者 王玮萱
2023年“六一”儿童节,我市首次公布了“快乐文化馆”品牌,如今已整整一年。一年来,市民看到了一个更开放、更融合、更创新的市文化馆,款款走来。
近期,市文化馆活动频频,十分“吸粉”。仅5月20日至5月26日市文化馆服务宣传周期间,该馆组织各类群众文化活动100余场次。
古典舞、钢琴、陶笛、二胡、书法、埙、非洲鼓、手风琴、摄影、早春茶艺、轮滑、太极拳、话剧、广场舞等美育课程,几乎同步上阵。2024年全国航拍大赛、焦作市大学生摄影比赛,以及“快乐文化馆”短视频大赛纷纷启动。
一时间,市文化馆与市民“双向奔赴”,成就了一段段“美育旅程”。
据市文化馆统计,2023年,市文化馆围绕“快乐文化馆”品牌,组织各类主题活动140余场,惠及群众300余人次。2024年,截至5月初,市文化馆共接待到馆群众2万余人次,开展活动193场次,受益群众42.69万人次。
那么,“快乐文化馆”的“快乐”密码是什么呢?
通过系列活动,我们不难感受到,市文化馆正在跳出自我舒适圈,围绕国家全民美育战略,积极转变供给侧结构,不断拓宽公共文化服务圈层,寻找与时代契合的“文艺气质”。
今年4月22日,焦作首个“市民夜校”开课了!与以往不同,这是专门为焦作年轻人、上班族打造的一款公共文化服务产品。
一次创新,让焦作公共文化服务也有了“夜生活”。“夜生活”里有咖啡、舞蹈、茶艺,还有编织、轮滑、植物压花等,仅从内容来看,便能吸引许多中青年市民。
据市文化馆工作人员介绍,截至5月24日,焦作“市民夜校”首期课程结束,共培训学员600余人次,社会关注度约2万人次。仅此一项活动,将市文化馆到馆群众的平均年龄从60岁左右拉至40岁左右,改善了市文化馆“一老一小”的哑铃结构。
一位在“市民夜校”里学会了冲泡咖啡的年轻学员说:“以前提起文化馆,就会联想到一群叔叔阿姨在那里唱歌、跳舞,感觉文化馆对年轻人吸引力不大。而今天感觉很不一样,我没想到通过文化馆还能学习到冲咖啡、茶艺等技能,很开心。”
路径一变天地宽。市文化馆馆长胡红兵说:“场馆再大也不可能容下所有项目,文化馆人才再多也不可能样样精通。市文化馆要让更多人感受到‘快乐’,就要打破公共文化服务‘围墙’,掌握遇水搭桥、逢山开路的本事。”
的确如此。为了办好焦作“市民夜校”,市文化馆构建了“1+5+N”模式,即1个市文化馆与各城区文化馆联动,依托社会文化机构和媒体推广,形成联动宣传矩阵,创建焦作公益美育联盟。
目前,焦作“市民夜校”已吸纳学府书店、覃怀书屋、栗井美术馆、同己西餐厅、澜叙茶社、典礼学书展览馆、云梯共享自习室等社会力量入驻,这些社会文化机构对此也乐此不疲。
全域参与、全民参与、全龄参与!市文化馆“快乐文化馆”品牌,正以“快乐”之名,在焦作播下美育种子,并将最终实现全民美育终身学习的目标。
“快乐文化馆”的“快乐触角”能延伸到哪里?
自“快乐文化馆”品牌公布以来,市文化馆便围绕“新时代文化馆——开放·融合·创新”的行业形象标准,先后开展了快乐文化馆·快乐过六一、快乐文化馆·邀您听相声、快乐文化馆·非遗故事汇、快乐文化馆·非遗国潮秀、快乐文化馆·百变大咖秀等一系列主题活动。市民可沉浸式听相声、看展览、制作绞胎瓷、听非遗传承人的故事,在活动中收获快乐与成长。
将“快乐”送到家门口,市文化馆不断延展服务半径。2023年,市文化馆“品”艺术画廊建成。该画廊建成后,将焦作最优质的画作、最优秀的画家汇聚在一起,吸引全市中小学生、美术艺术培训机构、高校学生等走进画廊打卡拍照,其一度成为“网红打卡地”、“国培计划(2023)”基地、全市青少年美育教育的“第二课堂”。为打破艺术与生活间的“疏离”,“品”艺术画廊邀请画家开展“跟着画家看画展”直播活动,促成了美育教育新模式。不仅如此,市文化馆还将“品”艺术画廊里的佳作送到了河南理工大学、焦作大学、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高校艺术院校学生们的身边,还走进机关会议中心办起了展览。
不可否认,我们正在经历全民美育时代!在这个时代里,我们需要接受美育教育,需要走进美育教育主平台——文化馆,感受一段完美的美育旅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03 09: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