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经济日报
本报郑州3月30日讯(记者夏先清、杨子佩)在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李通村黄磊家庭农场,刚刚完成病虫害作业的2800亩小麦一片翠绿。
“种了20多年的地,越种越有科技范。科技春管为今年丰收打下了良好基础。”家庭农场负责人黄磊说,这个智慧农业监测点能监测田间土温、土湿、光照等情况,实现大田作物“耕、种、管、收”全阶段智慧化生产。
据了解,河南省探索形成高标准农田“投融建运管”一体化市场化推进机制,亩均提高粮食产量150斤至200斤。
在濮阳市南乐县杨村乡许庄村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里,一个大型平移自走式节水喷灌设备,正在均匀地为田间麦苗浇水。
“这个设备省电、省水、省钱。”该示范区负责人、民兴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俊兴介绍,用“土办法”浇地,一亩地需2小时,花费15度电;用喷灌设备,1小时能浇4亩地,水电还能节省一半。
为做好春季麦田管理,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联合南乐县人民政府共同开展技术培训。“通过技术培训,学到不少东西,要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南乐县近德固乡西吉七村种粮大户宋公普说。
河南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孙巍峰介绍,目前全省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7%,小麦、花生育种水平国际领先,玉米、芝麻、西甜瓜、辣椒等新品种选育水平全国领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31 09: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