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211年,刘璋请刘备入川,企图让刘备攻打张鲁,夺取汉中。
刘璋之所以敢“引狼入室”,自然是有把握的。
刘备入川,可用之兵不满万,粮食和运输也都需要仰仗刘璋的供给。
而刘璋不但兵力强大(即使到最后,成都仍有精兵3万),而且,拥有广大的地盘以及相应的人口和粮食储备。
实力如此悬殊,刘备哪里有什么机会呢?
然而,仗打起来,刘备却是连战连胜,很快就占据了优势,并最终夺下了西川。
这是怎么回事呢?精心准备,抓住时机
211年,刘备应刘璋之邀入川。
在与刘璋喝了100多天酒以后,刘备率军进驻扎葭萌关。
此后,一年多的时间里,刘备驻在葭萌关,按兵不动,广树恩德,收揽人心,为翻脸做准备。
但是,要翻脸,还要看时机。
以你刘备的实力,如果时机掐得不好,不但搞刘璋不好搞,而且,你荆州后方老巢也会受到曹操、孙权的威胁。
而让刘备感觉到时机已至的,是孙权的“求救”信。
212年十月,在刘备入川满一年之时,曹操率领号称40万大军东征孙权,孙权大惊,一面组织抵抗,一面向刘备呼救。
孙权的“呼救”,对刘备来说,正是时机已至的号角!
曹操、孙权,都觊觎益州,你刘备发起取川作战,曹操、孙权是当然不愿意的,当然是会进行干涉的。而且,他们都有绝对的实力进攻刘备在荆州的地盘,进行干涉!
如今,孙权和曹操打起来了!
而且,这样的作战,可不只是“打多久”的问题哦!
也许,一次对决,只打个把月。
但是,几十万规模的进攻,可不是“说走就走的旅行”,而是需要深思熟虑、精心准备的战略行为!
为了征淮南,曹操又是疏通水道,又是治军巢湖,花了很大精力和时间。
显然,这样的准备,不可能只是为了一次战役,一次战役不行,曹操自然还要再来第二次!
同样,既然如此,孙权自然也要将重点放在濡须口及附近地区的经营上!
所以,此时的情况,绝不只是一次战役的爆发,而是意味着双方战略重点的调整:曹操、孙权,下一阶段的重点,在争夺淮南!
曹操派乐进等人也进攻刘备在荆州的地盘,但是,显然,这不是曹操的主攻方向,关羽可以应付。
同时,孙权再怎么觊觎西川,在曹操的威胁面前,必然也会加强与刘备的关系。
如此,抓住时机,迅速行动吧!
翻脸的时候到了!巧妙翻脸,道义上“反客为主”
翻脸的时机到了,那么,翻脸的借口呢?
翻脸的借口,其实就是“宣战理由”,如果这个理由完全没有道义,那么,刘备将在道义上陷于被动,这对刘备争取益州人心是极为不利的。
翻脸,是肯定要翻脸,但是,怎么翻脸,是一个学问。
刘备的翻脸,很巧妙。
借着孙权求救、乐进攻关羽的机会,刘备提出:我得救东吴,我得帮关羽呀!张鲁这个自守贼不必忧虑,我要走了!请您给我增拨1万兵力和相应的财物粮草!
刘备这个话,看起来是自己要走了,无心取益州,但实际上,却是真正的敲诈:刘备的意思,不但要把刘璋已经拨付给他的军马带走,还要再带1万人回荆州,这不是勒索是什么?
刘璋不同意,只愿意给4000兵,其余按照半数拨给!
如此,刘备就找到了“翻脸”的借口。吾为益州征强敌,师徒勤瘁,不遑宁居;今积帑藏之财而吝於赏功,望士大夫为出死力战,其可得乎!——《三国志.先主传》引《魏书》
我们知道,从纯道理的角度看,刘备的说法,根本就是强词夺理,胡说八道!
刘璋给了你这么多支持,你建了什么功呢?按兵不动,你真的“为益州征强敌”了吗?你有什么脸还要嫌人家给的不够呢?
然而,这些不重要。
宣传嘛,主要问题是两个:1、说给谁听;2、如何抓住听者的痛点。
刘备的”借口“,说给”士大夫“听。
普通老百姓,你别把人家逼得没饭吃就行了,别的他不管,也管不着。
豪门大族,掌握了主要资源,如果”站错队“就要倒霉,管得着,也应该管。
对他们来说,一般意义上的是非曲直并不那么重要,利益最重要!
刘备的这个借口,抓住了他们的“痛点”!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隆中对》
“智能之士,思得明主”,在于“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有钱舍不得拿出来封赏!
“望士大夫为出死力战,其可得乎”?
明明是受人之托却要夺人之地,结果却变成了替士大夫讨还公道!
在满口道义的背后,刘备又传递了两个关键信息:1、刘璋无道,该打!2、更关键的是,刘璋小气,我不小气!你们支持你,将来我的赏赐是丰厚的!
如此,刘备的翻脸借口,抓住了益州“智能之士”的“痛点”,从而最大程度上争取到益州“智能之士”的支持。腹背受敌,开局即危局
这个时候,张松败露,刘备欲夺西川的企图败露。
刘璋遂处决张松,并下令:禁止各关戍将领把文书送给刘备!
此时,刘备与刘璋的关系算是破裂了,只是,双方尚没有上升到武力冲突。
此时,刘备腹背受敌,局势很危急。
1、必须突破涪县、绵竹,否则,粮草不能自给。
此前,刘备的粮草物资,全靠刘璋供给,如今翻脸,人家不可能给你供给了,你得自己解决。
刘备的大本营荆州隔了老远,完全没有战略后方,只有”因粮于敌“。
只有突破涪县、绵竹,进入平原地带,才能真正”因粮于敌“,否则,就要被困死。
但是,刘备的实力薄弱,一旦刘璋在涪县、绵竹构筑起稳固防线,刘备就很难突破了。
所以,刘备必须趁刘璋防线未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突破,方能走出死局。
2、后方有危。
但是,刘备的后方,还有”白水军“。
刘备如果不解决此军,全师南下,则后方有危,腹背受敌,形势不堪设想。
同样,白水关的驻军,刘备也必须第一时解决,否则,以后根本解决不了。
白水关的驻军,是刘璋的精兵,原本,是奉命受刘备节制的。
如果正式开战后,此军据白水关抗拒刘备,凭关而守,刘备很难解决掉他。
所以,只有趁着与刘璋关系将破未破的微妙时刻,才可能以”巧劲“解决,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此时的刘备,腹背受敌。
以力量而言,刘备即使集中攻其一路,都未必有把握。
以形势而言,刘备即使有一路解决不好,都有灭顶之灾!
这是真正的危局!控制白水军,解后顾之忧
两头必须同时解决!
那就两头同时解决!
1、刘备以谋略解决白水关驻军问题。
早在刘备决心翻脸之前,他就已经想好了怎么解决白水军问题。
当时,庞统献了上中下三策,其中,中策就是:先解决白水关驻军,然后南下!
刘备采纳庞统之策,扬言自己要回荆州了。
正如庞统所预料的:驻扎白水关的驻军将领杨怀、高沛,本就仰慕刘备的威名,此时,果然前来送行。
刘备遂责杨怀、高沛不通报文书,责以无礼,杀了二人。
随即,刘备亲自北上白水关,将白水军将士妻子儿女扣为人质,兼并了该军。
如此,后方之忧,解决了。
刘备带少许人,如何能控制住白水军呢?如何能直接控制人家家属呢?
其实,刘备控制白水军,应当是做过长期准备的。
刘备驻扎葭萌关一年,收揽人心,自然也要收揽白水军人心。
在收买过程中,刘备既收买了一部分人,也清楚知道谁收买不了(如杨怀、高沛),因此,能够迅速控制白水军家属,必然是有”内应“相助的结果吧!
以收买手段争取到部分人,以挟持手段控制住其他人,如此,刘备以谋略,不费力即兼并了白水军,既解决了后顾之忧,又得到了强军相助。以速度解决力量不足的问题,突破涪县
在刘备前去控制白水军的同时,黄忠、卓膺已经率军南下进攻。
当时,刘璋已经着手布署三道防线来抗击刘备。
(1)、张任、邓贤等人进驻涪城,建立第一道防线。
(2)、李严防御绵竹;
(3)、儿子刘循进驻扎雒城。
如此,刘璋在刘备前面建立起三道防线。这三道防线不但能各自为战,而且一道守不住还能撤至下一道,富有弹性!
其中,前两道防线的目的,是将刘备封锁于绵竹以北,阻止其进入平原。
但是,刘璋军也有问题。
三道防线,皆是仓促建立,诸将的部队都是临时赶赴的。
而刘备军如果速度足够快,就可以赶在其集结完成之前,各个击破。
初战涪县,刘璋派去了张任、冷苞、邓贤、刘愦等部。
结果是:皆破败,退保绵竹。
”皆破败“三个字,就表明:刘璋军众将是在没有完成集结的情况下,陆续与刘备军交战的,是被刘备各个击破的。
由此可见,刘备军的行动迅速,使刘璋军的第一道防线在未成形之前即被突破!
接下来,是绵竹!收揽人心的成绩:速破绵竹
涪县之战,刘璋军尚未完成集结,自然也就没有所谓主将。
但是,刘璋军在第二道防线的绵竹,是有主将的:李严。
这个李严,原本就是荆州人士,此时过来不过4、5年。
既然有荆州这层关系,李严显然是刘备收揽人心的重点对象!
刘璋放着一堆益州将领不用,非要用李严来督诸军,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结果是没有疑问的:李严开城降了刘备!
尽管张任等诸将不降,但绵竹既失,也只能继续后退了!
如此,刘备迅速控制了绵竹,得以突入成都平原了!刘璋拒绝必杀之策
随即,刘备军继续南下,攻到了雒城。
此时,刘璋身边的郑度献出一条计:坚壁清野!把刘备侧后巴西郡和梓潼县百姓都驱赶到涪水以西岸制,把仓库粮食、庄稼全部烧毁,然后高沟壁垒进行防御。不出百日,刘备必退,然后我军追击,必能俘虏刘备!
这计策,算是打到了刘备的”七寸“。
刘备军是无后方作战,”因粮于敌“,即便是突破了涪县、绵竹,也是要通过掳掠来解决粮草问题。
而刘备兵力薄弱,最多只能立足于控制涪、绵竹等主要据点,在突破的广大地区,尚来不及建立其基层组织,因此,刘璋完全可以对其坚壁清野、迁徙百姓,使其陷入补给困难的境地。
据说,刘备听说此事时,确实十分担心,这说明郑度之计,确实可以”一击必杀“。
但是,法正却认为刘备不必担心:刘璋必然不采纳!
果然,刘璋认为只有安定人民以抵抗敌人,哪有骚扰百姓来抵抗敌人的!不采纳!
刘璋的决策,确实是其最后战败的重要原因。
然而,对其爱民之心,我们还是要认可、尊重的!
总之,刘璋,放弃了对刘备的必杀之策!雒城激战,再陷危局
刘备攻雒成,确实陷入僵局!
刘璋的儿子刘循,率1万余兵在雒城坚守。
刘备围困雒城,却攻打不下。
我们都知道,在这里,庞统中箭身亡。
实际上,刘备在雒城的损失,远不只是折损了一个庞统!
当时,东吴吕岱,在了解情况后,给孙权汇报如下。备部众离雒,死亡且半,事必不克。——《三国志.吕范传》
更有甚者,当时,曹操方面,接到消息是刘备已经战死了,群臣皆贺,唯有曾与刘备有旧的袁涣没有表示。(《三国志.袁涣传》)
可见,刘备在此,确实陷入了极大困难,以至于各方有了”事必不克“,认为刘备已经不能拿下益州的判断!巩固与攻战并存,且战且强
攻坚城不下,如何破局!
刘备自然不停止对雒城的持续进攻,但同时,也不能耽搁在这里!
雒城虽坚,虽有万人之军,但是,皆为败退之军,虽能凭城坚守,但不具备出战的能力。
因此,刘备在继续攻城的同时,分兵平定各县,巩固占领区,并建立起粮草筹建体系。
正如法正后来所说:刘璋以为刘备军孤远无粮,运输供应跟不上。但是,刘备军围城部队营守已经坚固,谷米已经筹集,越战越强了!
如此,耗下去,刘备也是不怕了!诸葛亮、张飞、赵云入援,强势夺取益州广大地区
同时,刘备又调诸葛亮率军入蜀。
诸葛亮、张飞、赵云在进入益州后,迅速夺取巴东。
随即,兵分三路:赵云为南路,夺取江阳郡、犍为郡;张飞为北路,夺取巴西郡、德阳县;自为中路;三路分掠各地,夺取益州东部和中部广大地区。
实际上,诸葛亮等人,从荆州带来的部队能有多少呢?据估计,最多3万左右。
这个总数自然不如益州军多。
如果刘璋悉心备战,诸葛亮等人别说是横扫各郡,就是入益州都入不来。
不过,由于刘璋未做准备,军队未做集中,因此,诸葛亮、张飞、赵云,皆以集中对分散,因此,长驱直入,横扫各郡!
如果说当初刘备起兵具有一定突然兴的话,那么,此时,刘备与刘璋交兵已经近一年,刘璋是有充分时间做出准备的。
显然,刘璋再次犯下了麻痹大意的错误,自以为刘备不敢调荆州军队入川,因此失利。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孙子兵法.九变篇》
麻痹大意如此,刘璋能在乱世中割据这么多年,已经算是运气爆棚了!
如此,诸葛亮、张飞、赵云,横扫益州中部和东部,攻取了大片地区,刘备与刘璋的实力对比,从根本上发生了逆转!破雒城,围成都
随着实力对比的逆转,刘备已经完全掌握了主动。
终于,在抵抗了近一年之后,雒城沦陷了!
史书并没有详细描写雒城沦陷的过程。
显然,刘备打下雒城,不是靠的什么奇谋妙策,就是靠着一边围攻一边发展,最终靠实力压垮了雒城!
如此,成都的门户已失,刘璋只剩孤城可守了!恫吓对胆怯:迫降刘璋
此时,成都仍然有精兵3万,谷帛可支一年,而且,吏民皆愿意死战。
对刘备来说,自其211年十月入川,已经过去了2年半,花了足够长的时间了。
如果继续耗费大量时间攻成都,形势变数依然很多,显然,刘备仍然不能说必然稳操胜券。
因此,刘备注重造势,企图以恫吓逼迫刘璋投降。
早在打下雒城前,刘备就让法正写信给刘璋劝降。
法正的劝降信,全面阐述了当时的形势。其中的内容,“九分真”,但却有“一分假”。
所谓“一分假”,就是表示:孙权已经派李异、甘宁等作为诸葛亮的后续军力而来了!
这“一分假”,是关键的信息欺骗。
因为,这是造成一种势:刘备取西川,得到了盟友孙权的大力支持!
如此,刘璋不但不要再指望孙权可能对刘备发动袭击,而且,刘璋还要相信:孙权还会派出军队与刘备紧密合作,既帮助刘备来攻刘璋,自然也会帮助刘备对抗可能进犯南郡的曹操!
总之,法正的意思就是:刘璋,不要指望天下大势会有什么不利于刘备的变化,你已经没有希望了!
而在刘备进围成都时,又一个“势”来了“:马超来降。
实际上,马超虽然威名远扬,但是,投奔刘备的时候是很落魄的,自己的长子、老婆,爱将庞德都来不及带来,带过来的人非常少,对刘备的实力并没有多大增强。
但是,得知马超来降时,刘备却兴奋地说:我得益州了!
刘备马上叫停正在赶来的马超,并暗中调军队给马超后,再让马超过来。
如此,这就造成一种假象:马超带了庞大的军队来助战!
如此,成都城内更加震惊和恐怖。
随即,刘备再以军令的方式,给这份震惊和恐怖加上了血色:为了激励时期,破成都后,允许抢劫库府!
如此,成都城内的恐慌已经到了极点。
蜀郡太守许靖企图翻墙出去投降,但被发觉。
不过,刘璋虽然阻止他逃出去投降,但也没有处罚许靖。
显然,跑出去投降被发现,连这样的事情都不处罚的话,基本的纪律是无法维持的,刘璋之所以不处罚许靖,绝不仅仅只是忌惮其影响力,而是已经认识到大势已去,已经没有了坚守的决心。
刘璋对部下说:我父子在益州二十多年,对益州人民没有什么恩德。打仗打了三年,益州百姓死者很多,我怎么能心安呢?
于是,刘璋派张裔去与刘备谈判。
刘备给出许诺:厚待刘璋,并答应安抚百姓。
随即,刘备派简雍前去劝降。
刘璋与简雍共乘一车而出,投降!
如此,刘备和平占领了成都。
刘璋降,刘备得益州了!璋才非人雄,而据土乱世,负乘致寇,自然之理,其见夺取,非不幸也。——《三国志.刘二牧传》
刘璋确实不是雄主,并没有雄踞一方的才能。
此战,刘璋虽强,刘备虽弱,但刘璋确实完全不是刘备的对手,方方面面都不是,不必多说了。
不过,刘璋的爱民之心,在这人命如草芥的时代实属难得,值得尊敬!
刘璋虽无鼎足而立的雄才,但不失为一个好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29 23: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