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您是否备受鼻塞、咳嗽、喉咙痛等症状的困扰?这些症状很可能是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表现。当季节变化导致气候干燥,早晚温差大时,我们身体的抵抗力便会减弱,免疫力下降,给了呼吸道病毒可乘之机。为了更好地了解呼吸道病毒,本文介绍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呼吸道病毒相关知识。
一、常见的呼吸道病毒有哪些
呼吸道病毒按照不同的病毒科可分为正黏病毒科、副黏病毒科、冠状病毒科、其他病毒科。其他病毒科包括披膜病毒科、小RNA病毒科以及腺病毒科等。这些病毒以呼吸道为主要侵入途径,其共同特征是在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中大量增殖;它们广泛分布于正黏病毒科、副黏病毒科、冠状病毒科、其他病毒科中;呼吸道病毒普遍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不同种类的病毒会导致不同的疾病,其症状表现也各不相同。
二、6项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
(一)甲型流感病毒。包含多种亚型,可发生抗原变异,以空气飞沫传播为主。典型症状包括突然发热、头晕头痛、喉咙痛、咳嗽、鼻塞、流涕、胸痛、眼痛、畏光等。发热体温可达39℃~40℃,一般持续2~3天后恢复。
(二)乙型流感病毒。冬春季为流行季节,传染性较强,与甲型流感病毒感染症状相比较轻,表现为咽干喉痛、干咳、伴有腹泻。
(三)腺病毒。以呼吸道感染症状为主,包括高热、咳嗽、咽喉痛,可发展为重症肺炎。
(四)呼吸道合胞病毒。传播途径为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多见于新生儿及6个月以内的婴儿。潜伏期3~7天。婴幼儿症状较重,包括高热、鼻炎、咽炎及喉炎等,后期主要表现为细支气管炎及肺炎。
(五)副流感病毒Ⅰ型。HPIV-1常表现为喉炎,早期有中度咽喉痛和干咳,声音嘶哑和哮吼症状(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突出,哮吼是小儿副流感病毒感染最严重与危险的病症。
(六)副流感病毒Ⅲ型。HPIV-3感染率占所有HPIV感染病例的67.9%,可导致下呼吸道疾病、毛细支气管炎和肺炎,HPIV3可侵犯神经系统,导致患者死亡,与急、慢性神经系统疾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三、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
(一)经典方法血常规。血常规是临床初步鉴别感染类型的最常用方法之一,主要参考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含量,白细胞升高合并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白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增多等常提示病毒感染。血常规检查的特异性一般,但却是检查感染性疾病不可缺少的重要项目,血常规可协助判断细菌感染。
(二)CRP、SAA、PCT
1.C反应蛋白(CRP)
早期感染的辅助诊断指标,是一种由肝脏产生的非特异性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升高幅度与感染或炎症严重程度相关,根据临床意义分为hsCRP和常规CRP。
2.血清淀粉样蛋白(SAA)
病毒感染早期的指标,由肝细胞分泌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正常机体内的SAA含量极低,但受到外源性病毒刺激后,肝细胞可大量合成分泌SAA,机体抗原清除后SAA将迅速降低至正常水平。而病毒感染中,CRP一般不升高或略有升高,SAA升高而CRP不升高时,提示病毒感染的可能。在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中,SAA联合CRP检测和病毒感染早期识别具有重要价值。
3.降钙素原(PCT)
PCT主要由甲状腺C细胞合成分泌,在病毒性疾病时PCT不增高或仅轻度增高,一般不会超过1-2ng/ml。在鉴别感染类型时,实验室指标作用有限,仅能提供可能的感染倾向,不能准确判断感染类型。临床实践中需联合多项实验室指标协同判断感染类型。
(三)临床特点。某些疾病具有典型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可帮助医生鉴别病原体是否属于病毒,病毒感染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包括多数具有季节性,有流行病学接触史,急性上呼吸道症状,肌痛,外周血白细胞正常或减低,影像学表现为双侧、多叶间质性渗出,磨玻璃影等。
总而言之,了解呼吸道病毒及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各种检查方法,有助于更加全面地了解疾病,同时掌握疾病治疗方法。当然,预防大于治疗,日常生活中,请保持双手清洁,经常用肥皂洗手,避免接触感染者,在人群密集的地方戴口罩,保持室内空气,定期通风换气,进行室内消毒,充分睡眠,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以此提高自身免疫力,更有助于预防该类呼吸道病毒感染的可能。
李立巍 桂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7-05 11: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