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黔西南日报
四校联动 奏鸣空中“交响曲”
——沈阳市沈河区文艺二小与我州三学校“三级辐射链”式联动帮扶共同体模式纪实
项目成果展示
远程课堂
经验交流
教育数字化赋能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项目实施以来,东部地区优质学校采取“一对多”“多对一”的帮扶模式帮扶黔西南项目校,采取“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方式,开展集体备课、共同研训、教学改革、教师培训、名师培养、课程建设等工作,形成东部地区与民族地区教育“共建共享、共同发展”的新机制,形成“支持校—项目校—帮扶校”四校三级“辐射链”式联动帮扶共同体。2022年6月,沈阳市沈河区文艺二小与兴义市红星路小学、册亨县者楼街道中心小学、册亨县秧坝民族小学四所学校通过“线上互联”+“线下互动”的“双线”模式,围绕学校管理、团队建设等方面开展专题讲座、研讨交流、教育教学、现场观摩等活动,促进学校管理能力提升,实现共同学习、共同研究和共同发展的目标。
凝心聚力谋发展
在省外支持校的帮扶下,州内辐射校通过内化吸收、不断提炼创新,辐射带动县(市)级辐射校,并由县(市)校辐射到乡镇学校,形成了三级辐射共同体的深度帮扶模式暨“省外帮州、州帮县(市)、县(市)帮乡(镇)”的三级深度帮扶模式,避免支持校与辐射校跨较大区域,跨较大级别,学校水平层次相差大,削弱共同体发展成效。通过线上线下帮扶模式,共建“线上互联”+“线下互动”的“双线”发展共同体,构建区域和学校发展共同体。
在“支持校——项目校——帮扶校”三级链模式下,深入到校进行问诊把脉,为辐射校找准定位,并建立关系,有序推进,逐步实践,精准帮扶项目校,项目校内化吸收,辐射带动帮扶校,共同学习、共同研究和共同发展,创新驱动内生动力,打造东西部教学教研共同体,补齐被辐射校薄弱和短板,构建民族教育高质量发展共同体。
沈阳市沈河区文艺路二小作为支持校,借助数字化这条无形的输送带引领、交流、融汇、互通等赋能助力,使项目校和帮扶校发生化学效应,呈现出更为优质的学校新生态。
兴义市红星路小学作为项目校,将支持校优质资源、先进理念等汲取转化为自己的能动,通过数字化赋能给远端学校,将项目校的优势和学习理念进行输送。
册亨县者楼街道中心小学作为二级枢纽,全面接受兴义红星路小学帮扶之后,探索出适合学校教育数字化发展道路,然后再将学到知识再传递给册亨县秧坝镇民族中心小学。
秧坝镇民族中心小学处于传送带末端,通过在线“一课双师”教学,教师教学技能得到提升,教学组织、教学方法等方面都逐渐接近帮扶学校,教学质量有了一定的进步。
共建共享齐奋进
作为东西部学校的支点,沈阳市沈河区文艺路二小和红星路小学共同制定三个维度目标:一是打造“学习共同体、研究共同体和发展共同体”建设;二是深度实践建模,形成“线上+线下”共研模式、工具方法及实操案例;三是实现提质增值,推动远端学校完成综合能力的转型升级,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形成教育品牌,实现教育增值。
沈阳市沈河区文艺路应用近期、中期、远期的选题,通过深入了解项目校教师的情况,在现实教育教学情境中形成发展需求。强化班级对接,加强两校间的深度了解,互鉴管理文化,让学生在交流中实现自我教育。双方积极开展信息技术技能培训,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熟悉课堂环境,提高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实现了技术共建,设备共享。全面开放各类教育资源,以项目管理的形式开展帮扶工作。同时将课程资源、教学资源、制度保障等与红星路小学毫无保留地全面分享,在完善校园现代化管理上实现共享与共建。
兴义市红星路小学根据百年老校现状、优势和帮扶校需求,通过沟通、实地走访,在课堂教学、教研等方面去引领,共建“线上互联”+“线下互动”“双线”发展共同体,通过双师课堂、线上教研、线下跟岗并行的方式开展活动。2022年9月起至今学校共与受援校开展在线一课双师课堂教学100余节,受援校选派中青年教师到支持学校为期1周跟岗研修100余人次,与支持校开展项目教研活动8次,与受援校开展项目教研活动6次。
册亨县者楼街道中心小学处于四级链的中端,在整个项目中起到承上启下双向对接的作用,投入近400万元安装班班通设备、直录播设备、智慧安防系统、电子班牌、扫描仪等数字化设施设备等,学校实现“千兆进校园、百兆到桌面”的高速网络,支持时时、处处、人人的在线教学。同时,明确四级联动的目标,进行角色定位,制定时间表,合理分配资源和人力,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与完成。
秧坝镇民族中心小学,完成对学校所有教学班的班班通设备的升级,升级为智慧黑板,各班级班班通升级之后,开通了学校集控平台,用来远程控制设备和传递学校的通知到各班的终端。从一课双师课堂班级辐射到全校,对比起来,课堂教育教学均有了一定的提升,对接的班级学生,在学习习惯上也有了改变,表现为学习更有主动性,更乐于和他人交流学习,课堂上发言更积极、更自信。
跨越山海聚力向未来
四所学校绘制云端“同心圆”,以信息化为引领,打造贯通东西部的线上线下教研体系,融合东部教育理念,赋能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升。创新驱动内生动力,打造西部教学教研共同体,补齐帮扶校薄弱和短板。
去年,沈阳市沈河区文艺二小张芳校长带领的语文学科骨干教师组成的教研团队,对两校直播课做了精准的点评,对出现的值得商榷的地方进行深度的诊课、医课,从问题设计、朗读指导、文本内容的理解、语言表达等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在教研活动中,同步更新了辐射链上所有成员校教师前沿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提升了教师专业能力,课堂掌控能力及课堂实效性等方面的问题。
红星路小学在2022年9月与册亨者楼中心小学在摸索中实施双师课堂,科目有语文、数学、英语,年级涉及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开展观课议课活动,全州各县(市)教研员、校长及教师,都感受到了优质教育教学资源辐射的可操作性、可实践性、可复制性,感受到了数字化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深远意义。
网上共研,是项目最具意义的抓手,在实践过程中,文艺二小探索“12345”共研模式,以“微项目联盟”“学科组共研”“主题活动同频”为三个载体,以“远程植入”“同课异构”“双师课堂”“现场诊断”为四条路径,实现“试验班教师+学科教师+项目专干+名师+专家”“五方协同”,将办学理念,学校文化、教学教研、德育活动和课堂教学活动,全面系统地植入远端学校的日常教学关键环节。
红星路小学在总目标的基础下,在实践中摸索提炼出了“4个四”网上共研模式,一是“四位一体”。在文艺二校的大力协助下,依托把关教师、授课教师、远端教师和技术教师组成教研共同体,为三级教研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四个同步”。在团队的磨合过程中,辐射带动帮扶校,根据各校网络信息建设的实际情况,依托网络平台、智能研修平台等,共同进行备课、授课、作业及测评流程。三是打通“四个循环”。通过读、备、说、议四个环节,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师素养。四是探索“四个协同”通过学科教师、名师带动、专家引领的教研模式,全方位、全过程挖潜,推进教研改革。
者楼街道中心小学探索和形成了“123”共研模式,即一个标准化数字校园建设,应用金州教育云、智能研修两个平台,备课方式、磨课方式、双师课堂三个方面的创新。
共同体模式建设,通过线上线下远端互动活动,为教师搭建交流、展示平台,促进优秀课堂文化在远端的有效转化,助力教育精准扶智优化,推动教师协同发展模式、智能研修模式,助推教育精准扶智升级,促进四级联动协同合作,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数字化的赋能,多级联动共发展,组建起一个个学习中心,推动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和创新发展,让数字红利更好服务于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实现“信息化的世界里,没有边远地区”。
作者:文/图 特约记者 潘家富
值班总编 杨 涓 编辑 袁 艳 校对 旷 宏 版式 高真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12 06: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