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清晓湖上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7-05 10:21:00 来源:杭州网

六月西湖锦绣乡,

千层翠盖万红妆。

都将月露清凉气,

并作侵晨一喷香。

——杨万里

杨万里诗词里的夏日西湖,清新且生机勃勃。除了世人皆知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咏荷诗,关于西湖的夏天,他还留下了许多其他名篇。杨万里一生创作丰沛,据说写了20000多首诗词,被誉为“一代诗宗”。

《清晓湖上》共有三首,“六月西湖锦绣乡”是第三首,前两首也都可圈可点,把夏日的杭州写得栩栩如生。第一首是:“山腰轻束一绡云,湖面初颦半蹙痕。未说湖山佳处在,清晨小出涌金门。”第二首是:“菰月苹风逗葛裳,出城趁得上番凉。荷花笑沐燕支露,将谓无人见晓妆。”

杨万里的诗比较直白,这可能和他的诗学观念有关。从小,杨万里在父亲的影响下,读书非常勤奋,拜了好几位老师,十四岁时拜高守道,十七岁时拜王庭程,二十一岁时拜刘安世和刘廷直。但他23岁时,科考失利,过了四年,终于考取进士走上仕途。

杨万里的号“诚斋”和主战派将领张浚有关:1159年10月,张浚谪居永州。杨万里去拜谒了三次都没见着面,后来通过书信联系,并请张浚之子张拭介绍,才得以相见。张浚勉励他要“正心诚意”学习。杨万里终身牢记张浚的教导,将自己的书房取名“诚斋”。

杨万里父亲病故后,他在家服丧三年,到1167年春,杨万里到了京师,给一些朝廷要员呈送政论《千虑策》。虞允文阅读后大为称赞,说杨万里是振兴国家的后起之秀。

但杨万里并不得志,他后来隐居于乡,一首《初夏睡起》或许表达了他的一种心态:“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7-05 14: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瘦,何堪更,绕西湖尽是垂柳。自看烟外岫,记得与君,湖上携手。君归未久,早乱落香红千亩。一叶凌波缥缈,过三十六离宫,遣游人回首。犹有,画船障袖,青楼倚扇,相映人争秀。翠翘光欲溜
2025-02-21 11:30:00
...及国以举安,不独吾庐子又孙而宁处。”这是南宋大诗人杨万里所作的《南溪上梁文》里的几句话。上梁文是建屋上梁时用来祝颂的文体,一般用来表示对即将在新屋展开幸福生活的美好祝愿。这几
2024-04-07 03:15:00
诗词里的杭州,杭州中的诗词
...过了晴湖、雨湖、雾湖,苏轼就写下了这首千古名篇《饮湖上初晴后雨》。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2023-09-23 16:14:00
...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南宋·杨万里炎炎夏日,这是属于西湖独有的名篇。如同白居易的“谁不忆江南”,杨万里也凭借这首咏西湖荷花诗,被一代代中国人传颂。杨万里
2024-06-28 17:34:00
本文转自:井冈山报■ 饶干华 李夏署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水人,官至宝谟阁学士,谥号文节。因开创了“诚斋体”被誉为南宋诗坛盟主、一代诗宗。杨万里是
2023-10-27 10:23:00
聊聊南宋官员、文学家——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自号诚斋野客,吉州吉水人。南宋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接下来趣历史小
2023-06-08 15:51:00
杭州城里的南湖
...边鸥鹭忘机,篱畔鸡犬相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仰卧湖上,头枕清波,宁静、缓慢,风流、云散,时光轻淌。小隐南湖,如在画图。“我园乐复乐,不知夜短长”。小隐南湖,诗人张镃表示满意
2024-08-30 10:34:00
...红。”这几句耳熟能详的诗句,它们的作者正是南宋诗人杨万里,他与陆游、尤袤和范成大合称为“南宋四大家”,又称“中兴四大诗人”。他们不遗余力地通过创作诗歌与实际行动,来表达自己对
2024-06-02 20:48:00
苏轼雨中泛舟西湖,天晴后写下两首诗,被认为西湖最美的评语
...,天上白云飘飘,尽收眼底。白天,苏轼隔窗便能看到西湖上的游船,约上好友,泛舟西湖是他的日常。晚上,他在房间内便能听到远处传来的萧声、歌声。杭州城的繁华,用文字难以描绘,即便到
2024-12-01 09:1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画笔为枪刃热血染丹青 刻骨铭心的抗战厦门记忆
厦门美专学生画的抗日插画。黄燧弼1931年的厦门美专特刊 厦门美专十周年纪念刊封面毕业于厦门美专的庄索和同事一起为新四军设计的臂章
2025-09-18 08:20: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刘颂寒“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2025-09-18 10:15:00
3500年的建城史,邢台,到底藏着多少秘密?在考古专家、历史学家眼中,邢台又占据着怎样的历史地位?翻开典籍,《史记・殷本纪》记载“祖乙迁于邢”
2025-09-18 10:21:00
大众网特约评论员 牛沐每年的9月18日,都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国主义悍然发动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2025-09-18 12:03:00
这一展览是老教授们艺术才华与精神风貌的集中展示,更是他们以艺陶情、笔耕不辍的银龄风采的生动写照。9月16日,“银龄的风采——河北师范大学老教授书画展”在河北博物院揭幕
2025-09-17 09:44:00
《德润武陵待君来》:音乐与人文的绝美相逢
一曲凝萃常德6500年文明风骨,是音乐与人文的绝美相逢。城头山遗址的稻浪,翻涌着中国最早稻作文明的脉动;善卷“以德化民”的遗风在德山千年萦绕
2025-09-17 09:49:00
“游目骋怀——张宝珠山水画精品展”即将开展
前言人生在世,总要有一番梦想,纵然如梦幻泡影,言行也当用心。因为,只有以幻修真,无中生有,我们才可以成就梦中之想,并使之完善
2025-09-17 11:3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朱彦俗话说,春困秋乏。立秋后,很多人总感觉没精神,能坐着绝对不站着,能躺着就不坐着。然而“躺平”对环境要求太高
2025-09-17 14:51:00
平原君赵胜,战国时期赵惠文王之弟,曾两度任赵相,战国四公子之一。他礼贤下士,门客三千,于国家危难时散家财守邯郸,智谋救国显担当
2025-09-17 17:24:00
大运河总督署博物馆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7日讯近日,记者跟随着“跟着楹联游济宁”活动走进大运河总督署博物馆,据了解,大运河总督署博物馆,又称河道总督署展示馆
2025-09-17 17:51:00
9月17日,在邢台博物馆看到的这款商代“耳为父癸”铜爵,是3000年前的专属滤酒器。古人饮用自酿粮食酒时,酒液中常含杂质,在斟酒时进行过滤,入口酒液瞬间更丝滑。(摄制:常曌宇、张
2025-09-17 22:41:00
吉林省近现代史展聘任英烈后人为顾问 传承红色基因讲好吉林故事
9月17日,吉林省近现代史展顾问聘任仪式正式举行。此次仪式的举办,是深入落实吉林省委部署要求的具体举措,旨在进一步增强吉林省近现代史展的专业性与权威性
2025-09-17 22:42:00
邢台博物馆,一件2000年前的三轮盘附觞铜温炉,惊艳众人!(摄制:常曌宇、张文进、赵家琪)
2025-09-17 22:48:00
抗战回忆之二:情系“绍隆”——难忘的1939—1942 “慈幼院的难童生活”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抗战回忆之一:一个“难童”的回忆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永远的伤痛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