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苏轼雨中泛舟西湖,天晴后写下两首诗,被认为西湖最美的评语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12-01 09:19:00 来源:戏说三国

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初到杭州的苏轼,写了上面的诗句。杭州的山水,与飘逸潇洒的苏轼相得益彰。西湖的灵秀,给了他无限的灵感;苏轼的朝气、活力,又为杭州人所喜欢。

1071年十一月,苏轼一家人来到杭州,任通判一职,官职不大,也没有更多权力为杭州百姓谋福利,更不能建设杭州,但是才华出众的苏轼,为杭州留下无数脍炙人口的诗词,当地百姓深感欣慰。以至于当他离开时,大家都依依不舍。在他不幸被捕入狱后,杭州的百姓自发在街上设立香案,为他祷告,祈求上天庇佑,让他早日获得自由。

很显然,杭州更像苏轼的第二故乡,他在杭州生活的这段岁月,是他最温暖的回忆,也是最快乐的时光。江南的风光美,江南的百姓善良宽容,在他们眼里,不拘小节的苏轼,甚是可爱。

杭州城坐落于凤凰山下,位于西湖与钱塘江湾中间。苏轼所住的府邸,在凤凰山上,每天早上,推窗可见西湖,远处连绵的群山,城内错落有致的亭台楼阁,湖边杨柳依依,天上白云飘飘,尽收眼底。

苏轼雨中泛舟西湖,天晴后写下两首诗,被认为西湖最美的评语

白天,苏轼隔窗便能看到西湖上的游船,约上好友,泛舟西湖是他的日常。晚上,他在房间内便能听到远处传来的萧声、歌声。杭州城的繁华,用文字难以描绘,即便到了晚上,也是灯火通明,因为当时的杭州设有夜市。

夜市上人来人往,异常热闹,琳琅满目的货物,应有尽有。从美食、精美的绸缎、刺绣,到别致的扇子,以及孩子们喜欢的糖果、玩具、走马灯,看得人眼花缭乱。穿梭往来的行人一直到凌晨两三点才慢慢散去。

西湖的诗情画意,给了苏轼灵感。杭州城的美丽、繁华,包罗万象,若非有苏轼这样的才华,又与西湖朝夕相伴,有着深厚的感情,很难用寥寥数笔,勾勒出西湖的精粹之处,同时还能别有新意。

苏轼雨中泛舟西湖,天晴后写下两首诗,被认为西湖最美的评语

春天的西湖,美得醉人。大家纷纷从家里走出来,泛舟西湖,沉醉于湖光山色中,乐此不疲。描写西湖的诗词千千万万,但是大家公认最好的诗,来自苏轼。苏轼也和杭州人一样,爱西湖,游西湖,他时常约上三五知己,乘着小船,在西湖上缓缓而行,一边对饮,一边谈心,有时候灵感突至,赋诗一首。

在众多描写西湖的诗词中,苏轼技高一筹,他把西湖比作西施,别有新意,与众不同。苏轼和朋友雨中游西湖,随后,雨过天晴。看着瞬息万变的西湖景色,苏轼有感而发,写了这首诗,名满天下。

你看,天晴的时候,西湖宛如盛装的西施,五彩缤纷,光彩照人;阴天的时候,西湖犹如淡妆的西施,清新自然;飘雨的西湖,则是不施粉黛的西施。细心的苏轼,发现了西湖的美,并以诗的形式记录下来。

苏轼雨中泛舟西湖,天晴后写下两首诗,被认为西湖最美的评语

雨中游西湖,总会有不一样的感触。西湖边有水仙王庙,水仙王日夜在此守护,庇佑杭州百姓,在苏轼看来,这一杯酒,应该属于水仙王。苏轼在船上饮酒,雨中游西湖,其实写了两首诗,但是很多人都会忽视第一首。再美的花,没有了绿叶的衬托,也会索然无味。

苏轼在第一首诗中说,此意自佳君不会,便是告诉大家雨中的西湖,自有妙处。如果没有事先了解这一层,只读第二首诗的淡妆浓抹总相宜,美则美矣,总感觉少了韵味。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两首诗,追随苏轼的脚步,泛舟西湖。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一苏轼〔宋代〕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苏轼雨中泛舟西湖,天晴后写下两首诗,被认为西湖最美的评语

饮湖上初晴后雨,你看,就连诗的题目,都如此诗意盎然。饮湖上,形象地指出饮酒的地点,在西湖的船上。初晴后雨,则生动地写出这首诗的背景,有雨中西湖景色,也有天晴后西湖的风光。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朝曦意为早晨的阳光,清晨,朝霞满天,连远处的群山都披上一层艳丽的霞光,谁知道到了傍晚,突然下起了雨。诗中的艳字,用得绝妙,晨曦之美,绚烂多彩,这一个字精准地概括。

晚雨留人,温馨又浪漫。苏轼和朋友们雨中对饮,相谈甚欢,他不说大家相见恨晚,相处融洽,以至于忘了归期,却轻描淡写地说,因为晚来下雨,才把客人留下。几分诙谐,几分幽默,正是苏轼的特点。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雨中的西湖,烟雨蒙蒙,宛如仙境。可惜客人喝了酒,沉沉睡去,无法领略这雨中的美景。水仙王,即钱塘龙君。苏轼一个人欣赏雨中的西湖景致,杨柳依依,经雨冲洗后,宛如未干的水墨画,让人耳目一新。

苏轼雨中泛舟西湖,天晴后写下两首诗,被认为西湖最美的评语

这样的美景,岂能自己独享?一杯当属水仙王,举一杯酒,敬钱塘龙君,既是感恩,也是邀请。苏轼的浪漫,流淌于字里行间。他早上开始游览西湖,一直到晚上,朋友们都醉酒睡去了,他还舍不得归去。

唐代的李白,斗酒诗百篇。苏轼也毫不逊色,杯中的美酒,眼前的西湖,给了他无限的创意。无须思索,那些文字早已脱口而出。心中有爱,笔下方有情。挚爱杭州的苏轼,为西湖留下了无数经典诗作。而他写雨后西湖的诗,被认为是西湖最美的评语,这一点,无人质疑。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宋代〕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雨中泛舟西湖,天晴后写下两首诗,被认为西湖最美的评语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这两句诗,形象地写出雨后的西湖,有多美。潋滟,生动地概括了西湖水面波光粼粼的状态,水波流动,美妙至极。方好,指很美。山色空蒙,形象地写出西湖背后群山的状态,烟云笼罩,缥缈轻盈。

雨后的西湖,微波荡漾,阳光洒在水面,波光粼粼。水色波光,用潋滟一词形容最为恰当。此时的西湖,看起来更美了。雨中的群山,似被若有若无的云雾笼罩,仿佛披上一层神秘的薄纱,迷茫如仙境,甚是奇妙。

在苏轼眼中,无论是晴方好,还是雨亦奇,都是最独特的景色,也是独属于西湖的美。洒脱的苏轼,寓情于景,他笔下的西湖,不是特指某一处景点,他没有着眼于开阔的湖面,岸边的垂柳,或者白堤的优雅,而是放眼整个西湖。

苏轼雨中泛舟西湖,天晴后写下两首诗,被认为西湖最美的评语

通过晴天与雨天的交换对应,衬托出西湖的别致,与众不同,情景交融,苏轼的大爱,也让西湖更显大气。如此真情美景,让人流连忘返,让人沉醉其中。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子即西施,原名是施夷光,为古代四大美女之首。西施的故乡,史称浣纱溪村,也就是现在的浙江省诸暨市。苏轼以西施比喻西湖,不仅是因为西湖之美,只有西施的容颜可与之比拟,更是因为,西施的故乡,也在浙江,以此比喻,就亲切自然。

因为苏轼这首诗,后来,人们便称西湖为西子湖。西施有多美?因为大家从未见过真人,所以才会在想象中,加上各种美好,把她无限美化。西湖有多美?没有可以衡量的标准,无法准确描绘。聪明的苏轼,把这个问题留给每一位读者,让大家去想象。

苏轼雨中泛舟西湖,天晴后写下两首诗,被认为西湖最美的评语

想象中的西施,未施粉黛也是清纯佳人,盛装出行,则会惊艳天下。如果把西湖比作西施,那么一年四季的西湖,春花秋月,花开花落,夏雨冬雪,都是人间最美的景色,是仙家都羡慕的地方。

苏轼用寥寥数笔,道尽西湖好处。此后,无数诗人就此搁笔,因为再也找不出更好的词语,再也写不出苏轼的意境。

除却淡妆浓抹句,更将何语比西湖?

苏轼雨中泛舟西湖,天晴后写下两首诗,被认为西湖最美的评语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2-01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走进古诗词中,去感受春天的魅力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钱塘湖,就是杭州西湖。写这首诗时,白居易是杭州的刺史。他把西湖的春天描绘得生机盎然,那么美好。白居易是一边走一边看的,他徐徐而行,从孤山寺北
2023-05-04 22:00:00
...其潇洒,绝非一般人可比。有一日,苏轼与众多友人前来西湖游玩;他们前往西湖,可不只是单纯的游山玩水,而是有着攒劲的节目,那就是在湖上宴饮,舞妓作陪!我们可以试着想象一下,波光粼
2023-07-06 06:13:00
从桂子到桂花 ——桂花如何成为西湖的文化符号
...潮》,“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寥寥几字,囊括了西湖独特的景致,令人遐想翩翩。很少有人会疑问,柳永为何用“桂子”来代表“桂花”,似乎大家对这种遣词手法已经司空见惯,但如果我
2024-10-08 17:38:00
九百多年前的春天,苏轼来到铜鉴湖畔
...浙江杭州,中学高级教师,多年担任中学校长,曾经担任西湖区教育局副局长、蒋村街道办事处主任、转塘街道党工委书记和西湖区发改局局长,西湖区灵隐街道人大工委主任和西湖区作家协会副主
2024-03-11 12:22:00
岭南惠州有一方清丽秀美的湖泊,风景极似杭州西湖,当地人也把它叫做西湖。一座小山依傍湖边,也叫孤山。孤山南麓栖禅寺大圣塔下可见一片苍翠的松树林,林中寂立着一座小亭——六如亭。亭柱上
2024-05-27 10:51:00
苏轼的一生是什么样的?有何才能
...冥之中自有定数。苏轼创造了“东湖”,又转身缔造了“西湖”。苏轼之前的西湖,可没有那么美。苏轼到杭州之后,亲自考察一番,然后就上书朝廷,这就是《乞开杭州西湖状》。这应该是西湖历
2023-07-02 22:21:00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辙有多牛?因他生病皇帝推迟大考时间
...文字依然是自负的。(三)苏辙诗词作品赏析其一,《游西湖》据说苏辙最有名的一首诗。诗的大意是:市民和鱼鸟对诗人出游西湖感到很新奇,因为诗人多年深居简出,很久没看到他了。从一个侧
2023-07-05 12:17:00
从诗词中领略杭城宋韵之美
...、涌金门一带开凿的六井,改善了市民的用水条件;加高西湖湖堤,修建水闸,解决了杭州数公顷农田的灌溉问题。这些诗句说明白居易私底下是很低调、谦逊的。您认为在杭州,宋韵文化指的是什
2023-07-25 11:59:00
自意本杭人——苏轼与杭州的千年遇见
...杭州期间,勤政爱民、政绩卓著,对杭州城市文化特别是西湖文化的定型起到关键作用。苏轼在杭州任通判期间,协助知州陈襄对李泌六井和沈公井等水利系统进行修浚。六井就是唐代李泌任杭州刺
2024-05-13 10:5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风物之旅走进普定
11月12日,《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风物之旅调研活动走进普定。本次调研与拍摄活动以地理与人文的独特视角,聚焦屯堡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当代活力
2025-11-14 10:52:00
文化中国行|千年文脉 活力运河③:临西古砖 匠心传奇
邢台市临西县历史上是隋代开凿的永济渠与元代开通的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地,两条运河接续造就了临西(古称临清)的繁荣。史料记载
2025-11-13 08:05: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唐小兰11月11日,河南平顶山,新娘即将出场时老太太想“抢喜”,婚礼督导眼疾手快及时发现并制止。“抢喜”
2025-11-13 10:56:00
想要读懂山东,或许不必急于奔赴泰山之巅或徜徉于海岸线。如今,一种更深度的“游山东”方式正悄然兴起——走进散落于齐鲁大地的博物馆
2025-11-13 14:46:00
来滕州看“小国重器”
山东滕州,古为“三国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素有“滕小国”之称,是古代东夷炎族后裔——滕、蕃、邾、薛等氏族的摇篮和商代始祖的发祥地
2025-11-13 15:22:00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
作者:王孜“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当我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读到这句话时
2025-11-12 14:08:00
文学作品《权谋通汇》及其简介
《权谋通汇》是赵丹阳创作的文学作品,于2025年11月12日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黔作登字-2025-L-01881514
2025-11-12 15:08:00
大河网讯 “你好,贵姓?”姓,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你了解过跟随自己一生的姓氏吗?你知道你的姓氏从何而来吗?11月11日
2025-11-12 19:39:00
是什么,让一群六百年前自江南迁徙而来的人们,他们的乡音、服饰与信仰,能如此完整地封存至今?答案,或许就藏在一项名为“抬汪公”的盛大仪式里
2025-11-13 00:03:00
在贵州安顺的屯堡村落里,你可能会偶遇一场与众不同的戏。没有华丽的戏台,锣鼓就在田间地头敲响;演员是身边的乡亲,脸上覆着色彩浓烈
2025-11-13 00:03:00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