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钱江观潮丨中国水稻研究所培育超矮秆新型水稻实现亩产410公斤 十七年解码“小薇”的秘密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5-05-26 12:33:00 来源:杭州网

编者按: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在加快建设创新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进程中,离不开一个个聚力基础研究的实验室。即日起,潮新闻推出“实验室里问创新”系列报道,记录科研一线的新研究、新机制,展现浙江省广大科研工作者爬坡过坎、只争朝夕的精神面貌。

一株仅30厘米高的水稻,只有普通水稻三分之一高的茎秆,却能够支撑起饱满的籽粒,获得不亚于普通水稻的谷草比……在水稻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种质创新与利用课题组,这株神奇的稻子,有一个朗朗上口的名字:“小薇”。

初夏时节,海南崖州湾南繁基地传来喜讯:由课题组培育的超矮秆新型水稻“小薇”,实现亩产410公斤。

身在崖州湾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钱前,第一时间将喜讯与位于杭州富阳的中国水稻研究所的团队成员分享,两千多公里的地理距离,没有阻碍他们同频共振的喜悦。“十年磨一剑,粒粒皆辛苦。”钱前感慨不已。

身型矮小的“小薇”,为什么让水稻人如此振奋?它的不同凡响,要从水稻研究的特殊性说起。

在中国水稻研究所,记者见到了课题组成员,他们年龄跨度从60后到00后,清一色皮肤黝黑、笑容灿烂。课题组组长张光恒介绍,日常研究中,他们关注的不仅是又高又壮的正常稻子,还有那些表型奇特的“非正常”水稻。

这是因为,水稻的近4万个基因中,科学家们能“解码”的依旧是少数。“有了高度不同的水稻,就能破解矮的密码。”张光恒介绍,传统育种中,稻苗的“高矮胖瘦”只能凭借育种家的经验判断和选择,有了分子生物学的加持,就可以一窥基因的“天书”。为了探索水稻生长的秘密,课题组利用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方法人为干预,以触发水稻基因突变,获得更多有价值的遗传材料。

17年前,在这个被称为“基因诱变”的过程中,课题组从粳稻“日本晴”与籼稻“9311”两个品种的诱变中发现了一株仅22厘米高的矮秆突变体。

这引起了钱前的注意:如果一株矮秆水稻能实现正常产量,那么或许能走向立体种植,向空间要产量。

可是,偶然出现的“小薇”有不少先天缺陷:茎秆不够健壮、穗粒也不够饱满,课题组成员开始一点点优化它的基因。“为原有的种质配型最优的调控结穗基因,让它能结出正常的穗粒;再在这个基础上,通过调控高矮的基因,我们找到了超矮秆水稻的‘黄金高度’——30厘米。”课题组副组长胡江说。

从发现“小薇”到改良“小薇”,记录着水稻科研工作者艰辛的日常。为了寻找调控某个表型的基因,需要通过无数次诱变实验将不同性状的优异基因组合,穷尽更多的可能性。

“做水稻研究,不存在立竿见影、一蹴而就的道理。”课题组研究员朱丽告诉记者,除了基因诱变,水稻杂交也是他们的日常工作。从一粒种子开始,抽出胚芽,长成幼苗,秧苗入土后不断拔节、抽穗、开花、结实,没有人能打扰自然的节奏。一年四季,水稻科研工作者就像农人一般,在田间地头辛勤耕作。根据富阳的气候条件,水稻杂交的最佳时机在每年8月,由于水稻开花需要良好的光温条件,最佳的授粉时机多在气温最高的中午。他们顶着40多摄氏度的高温,穿着长袖长裤和长靴,在稻丛间埋头作业,给每朵颖花去雄、给每一个柱头授粉,一粒一粒、一穗一穗地做杂交。

“水稻的一次生命周期一般为4到5个月,一个品种的性状从分离到稳定,至少需要经历6代。”朱丽说。

2016年、2022年,“小薇”迎来两次“高光时刻”——分别搭乘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进入太空,探索太空植物培养的可行性。看着电视荧幕前的“小薇”,课题组老中青三代水稻人心潮澎湃。

目前,“小薇”种质资源已经提供给包括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等在内的全国100多家农业科研机构。全国各地的水稻科研工作者,正在合力挖掘它的潜力。

很快,崖州湾的南繁基地就要迎来今年的丰收。但对于水稻科研工作者而言,一年四季都是播种的良机,为了扩充、积累种质资源,他们就像一只只候鸟,除了富阳本地,在黑龙江的佳木斯和宝清、海南的陵水和三亚、重庆、河南……年复一年,他们借助不同地区的气候和种植条件优势,加快新品种的选育,追逐着太阳的脚步。

几代人的艰辛,换来的是水稻科研进程的突破。在国家水稻种质资源中期库,5℃、0℃、-5℃三个低温冷库中,保存着8万多份种质资源。它们被装在一个个悉心编号的真空铝袋中,每个数字背后都是上万次的“排列组合”。

如今,这里已经成为我国水稻种质资源收集、保护、研究和利用的重要宝库之一,为全国各地农业科研机构免费提供种质资源,也孕育着更多的想象与可能。

结束采访时,我们偶遇一群行色匆匆的年轻人——他们戴着草帽、提着水桶、穿着沾满泥点的胶靴,衣袖和裤腿高高挽起。这是水稻所最常见的景象,更是水稻事业的希望所在。

短评

一辈子办成一件事

了不起的执着

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年轻研发人员要立志高远、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往前走,以十年磨一剑的韧劲,以“一辈子办成一件事”的执着,攻关高精尖技术,成就有价值的人生。

水稻研究关乎老百姓的饭碗,更需执着地跨越一个个寒暑,直至迎来突破的时刻。从水稻人的身上,我们读懂了什么叫“一辈子办成一件事”。

这是了不起的科学家精神。多年来,一代代科学家胸怀祖国、勇攀高峰,才有了如今的物阜民安。今天,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愈发突出,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新材料新能源,各条赛道看似瞬息万变,但“核心”始终不变——科研工作追求的不仅是速度,更是时间的厚度。有这般脚踏实地的定力,方能打造出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成果。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5-26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焦点访谈:“小薇”的太空之旅
...它多次上太空呢?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所长钱前:“‘小薇’矮小,大概有20公分,最高30公分。后来我们把这个基因克隆到了,它是赤霉素合成的关键基因,降低株高
2022-12-21 21:57:00
对话中国科学院院士钱前:我们得以平视世界,袁隆平功不可没
...大爆炸-对话科学家》栏目第46期,对话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水稻研究所副所长钱前。嘉宾简介:钱前,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水稻研究所副所长,水稻生物学国家重
2023-11-02 23:02:00
育种加速器实现多种作物生育期减半
...不同规格的育种加速器设备,与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中国水稻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等27家优势育种单位合作并推广应用。
2024-01-17 05:04:00
...尼斯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的测产结果显示,位于杭州富阳的中国水稻研究所合作选育的常规早籼稻新品种‘中组100’最高亩产达850.85公斤/亩,百亩方平均亩产达到838.84公斤/亩
2025-08-03 08:47:00
“太空水稻”生长有何奥秘
...专家现场测产,这个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核技术研究所和四川省水稻航天育种工程研究中心共同选育的航天优质稻新品种的表现十分出色。由此可见,航天育种的成果已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
2022-12-10 14:24:00
冬季瓜菜忙碌季 三亚农户忙里偷闲学技术
...技术、落果高峰期、落果原因等。海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所长陈贻诵针对海南豇豆生产现状,向农户传授豇豆品种如何选择、土壤如何施肥、如何进行有效土地管理、如何进行豇豆病害防治、
2023-01-13 19:46:00
加快培育优良品种 提升科技创新水平
...问题,由江西农业大学牵头,联合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江西省超级水稻研究发展中心、赣南科学院等科研院所以及江西天涯种业有限公司、江西天稻粮安种业有限公司等企业组成多方力量
2024-04-30 05:16:00
他们潜心30年攻克“杂种不育”难题
...士万建民领衔、南京农业大学和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农科院作科所)科研人员共同组成的团队,首次从分子层面阐明了籼稻和粳稻“杂种不育”分子机理,破解了水稻生殖隔离
2023-10-23 02:54:00
避开“拖后腿”的基因型,韩斌院士团队新研究助力杂交稻优选育种
...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韩斌团队联合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杨仕华、副研究员龚俊义研究组收集了2839份杂交水稻种质资源。这些资源覆盖了整个中国杂交水稻育种历史,也
2023-09-08 11:58: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98岁老人意外摔倒出血 福州“的哥”紧急送医后悄然离开
福州新闻网11月15日讯(记者 杨玉娟 李琪)11月11日下午,福州街头发生暖心一幕:一名98岁高龄的老奶奶在养老中心意外摔倒急需打车前往医院
2025-11-15 12:41:00
舞剧《天工开物》即将第三次登陆羊城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林洁)12月5至6日,舞剧《天工开物》即将在广州白云会议中心・世纪大会堂连演两场
2025-11-15 12:29:00
近日,由中信出版集团、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联合主办,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承办的《秦腔》新书发布会在西安举行。这部历时五个月精心打磨的著作
2025-11-15 07:31:00
因为对开发商退面积差价的方式不满,一部分业主拖欠物业费;供暖在即,这些业主去交暖气费时,物业要求必须结清物业费欠费才能收暖气费……11月15日供暖日到来前
2025-11-15 07:31:00
佛山一中学通报“学生表演误伤事件”:受伤学生情况平稳
华商网讯 佛山市三水区三水中学11月15日凌晨发布情况通报:来源:华商网 相关热词搜索:
2025-11-15 07:32:00
呼和浩特警方通报“村民哄抢向日葵”:已累计行拘8人
华商网讯 内蒙古呼和浩特新城区公安分局11月14日发布警情通报:据@潇湘晨报 此前报道,11月13日,呼和浩特市的李先生反映
2025-11-15 07:31:00
农行临西兴业路支行:金融知识如细雨,浸润邻里街坊心
鲁网11月14日讯一场以“保障金融权益,助力美好生活”为主题的金融知识普及活动,正像一阵和风细雨,悄然进入街巷院落、企业园区
2025-11-14 11:31:00
农行沂水县支行:集市里的“货币卫士”
鲁网11月14日讯近期,农行沂水县支行在储蓄业务中多次收到假币,且假币的持有人多为附近菜市场卖菜的老人。为切实提升周边群众的反假意识和识假能力
2025-11-14 11:32:00
鲁网11月14日讯近日,为积极落实上级行普惠金融推进工作部署,建行临沂义堂支行积极响应、多措并举,紧扣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金融需求
2025-11-14 11:32:00
联舌工坊创始人李奇斌与李宁到哈萨克斯坦考察 洽谈预制食材出口及考察BAMX摩托车品牌
阿拉木图,2025年11月‌中国预制食材领军企业联舌工坊联合创始人李奇斌、李宁近日率团到哈萨克斯坦考察,就预制食材及调味酱料出口业务与当地企业展开洽谈
2025-11-14 11:34:00
轻信“投资理财” 芜湖一市民19万养老钱差点“打水漂”
大皖新闻讯 “真是太感谢你们了,帮我保住了19万元养老钱!”11月12日,芜湖市居民徐女士紧紧握着民警的手,表达着感激
2025-11-14 12:01:00
吉林骄傲!冠军张骐载誉归乡,机场致谢父母
11月10日,第十五届全运会女子自由式摔跤62公斤级决赛在广东清远圆满落幕,吉林姑娘张骐在强手如林的赛场中沉着应战、敢打敢拼
2025-11-14 14:42:00
临沂四中勇夺兰山区第九届运动会暨中小学生运动会田径比赛团体桂冠
鲁网11月14日讯10月18日—19日,“中国体育彩票杯”兰山区第九届运动会暨中小学生运动会田径比赛举行。临沂四中勇夺高中组团体总分桂冠
2025-11-14 15:11:00
新雪季|吉林市打造“吃住购娱”特色消费场景
这个冬天,吉林市将重点打造哪些新消费场景和特色体验活动?14日,在2025—2026新雪季系列发布会第四场活动中,吉林市商务局党组成员
2025-11-14 15:14: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久泰平新雪季,吉林将面向省内外游客及本地居民发放1亿元冰雪消费券,出台多项惠民惠企政策,激活消费市场,释放冰雪经济新活力
2025-11-14 15: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