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从西周到秦朝,洛邑的变迁与中国的扩大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9-30 15:46:00 来源:戏说三国

武王克商以后,为了统治东方秩序,加强对殷贵族的监管,提出了在洛邑创建新都的计划,并把这项任务交给了自己的弟弟周公旦。平定了三监之乱之后,周公就开始着手实施武王的遗命。据后来考古发现的何尊铭文记载:“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铭文中首次出现了”中国“的字眼。当然当时的天下绝对是不叫”中国“的。其实早期的中国的含义更多的意思是”天下之中“的意思。说的更具体一点,就是武王克商以后,创建东都洛邑,并以此作为天下之中,统治天下的人。也就是说当时的”天下之中“更多的是指”洛邑“这个地方,即以今天洛阳为中心的伊洛之地。

从西周到秦朝,洛邑的变迁与中国的扩大

如果说,以上铭文对于“天下之中”的解释多是政治层面,即洛邑的创建是用来监管殷民,统治东方的。那么从《史记·周本纪》也以另外的层面证明洛邑是“天下之中”。即“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当时周公赞同洛邑是天下之中的一个原因,是”四方入贡道里均“,也就是天下进贡的路程是平均的,是大致相近的。后来成王在洛邑亲政,并让周公以“四辅"的身份治理东都的事务,这个”四辅“也就是是统治四方的意思。因为洛邑处于”天下之中“,确实能够更好的治理四方。这些记载就更倾向于洛邑在地理上同样具有天下之中的地位。

以当时西周的统治区域和势力范围来看,北面大致可以到今天的燕山南北,东面可到泰沂山脉以东或者胶莱河以东,南面大致在江汉通道以北,西面则可达今天的甘肃天水一带。以洛邑为中心的伊洛地区作为地理上的天下之中也是说得过去的。

从西周到秦朝,洛邑的变迁与中国的扩大

西周时期,镐京仍然是国家的首都,洛邑的身份是辅助的作用。但是很多时候它的作用丝毫不亚于镐京。平王东迁以后,洛邑成为周王朝唯一的都城所在地。虽然这个时候的周王朝已经日渐衰落,诸侯对他们也是爱理不理,但是丝毫不影响洛邑的政治中心地位。就像楚庄王称霸中原的时候,就发生了“问鼎”的事件,王孙满一句“在德不在鼎”使楚庄王自知“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于是就撤军了。即便到了战国时期,秦惠王、秦武王两朝对“窥周室”仍然是慎之又慎。可见一直到这个时候,洛邑都是政治上“的天下之中”,虽然只是名义上的了。

公元前249年,东周文公与诸侯密谋攻打秦国,被秦庄襄王知道,就命吕不韦率军攻灭东周国。秦国虽然把洛邑收归己有,但是山东六国尚在,他们并不会接受秦之“洛邑”的号令,也不会承认他的象征地位。至此洛邑作为天下之中的政治使命成为历史。至于这时候哪里才是天下的政治中心?答案是没有,有的只是和当时战场一样混乱的政治格局。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咸阳从此以”天下之中“的政治地位登上历史舞台。

从西周到秦朝,洛邑的变迁与中国的扩大

相对于洛邑长期作为政治上的“天下之中”的稳定性,地理上的“天下之中”却因为诸侯版图的扩张时常变化。西周时期,周王朝天下的外沿并没有太大的变化,所以“洛邑”得以保留自己天下之中的地位。

到了春秋时期,诸侯的兼并和对戎狄的扩张开始了。这个时候,鉴于楚、吴、越对中原文化的认同和对华夏的的归属感,我们应该把他们作为天下的一部分的。

以周定王时期来看,当时正是晋楚争霸的时候,楚庄王最终问鼎中原。这时候版图最大的变化是南方到了洞庭湖一带。由于陕北、晋西北戎狄环伺,关中有点被华夏民族孤立的感觉。此外晋北、冀北也是戎狄遍野。天下的中心自然向东向南偏移,大概在今天的河南省郑州市南部。

从西周到秦朝,洛邑的变迁与中国的扩大

春秋战国之交,楚国在南方的扩张大致到了衡山一带,东面随着齐国的统一山东半岛,越国吞并吴国,继续向东延伸,北面晋国则兼并了大量的戎狄,使整个版图更加清晰规整,西面没有大的变化,所以天下的版图继续向东向南偏移,这时候的天下之中大概在今河南省周口市到商丘市之间。

到了战国中后期,楚国在南方的扩展达到了广西的北部,甚至有庄蹻入滇的局部扩张。秦国也在西面占有了巴蜀地区,兼并了今天的川西平原和川东丘陵。北部赵武灵王则兼并林胡、娄烦等部落,使赵国的领土扩张到今天鄂尔多斯高原以南地区,虽然没有燕国在东北的扩张更向北,但是却使北方的疆域更加饱满了。这时候的天下之中大概应该在河南省漯河市到驻马店之间。

从西周到秦朝,洛邑的变迁与中国的扩大

秦国统一六国后,全盛时期疆域东起辽东、西抵高原、南据岭南、北达阴山,天下之中大致位于今湖北省武汉市到荆州市之间。

当“洛邑”被周王室选为“东都”,并让他治理天下的时候,它的政治中心的地位就已经落地生根。这种政治上的认同感不会轻易被更改,直到新的帝国建立,新的首都的建立为止。从地理角度讲,地理中心的变化却是时常发生的,因为当时处于中国版图的整合前期,诸侯国多元发展,蛮夷戎狄遍布大地,扩张性就非常明显。总体来讲,西周、春秋和战国的地理中心呈现出向南的迁移的倾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30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周王室地位下降,从西周到东周的转变
...的标志,背后推动这一事件发生的原因,还是各方力量的变迁,这才是历史的真相。
2023-10-27 14:58:00
楚王:从天下共主到富贵闲王的变迁史
东周之前的王都有“天下共主”的意味,是受到大家拥戴的,比如夏王、商王、周王,东周开始,很多诸侯自立为王。不过说到最早自立为王的,则是楚国的国君。在西周的时候,他们就已经自立为王了
2024-04-10 19:35:00
西周的都城在丰镐,为何九鼎会放在洛阳?
...城之一,显然有更重要的其他原因。何尊铭文: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这是刻在何尊这个青铜器上的铭文,意思是:以此地作为天下的中间,来治理天下的人民。这里是把洛阳比作了中国,这也
2023-07-07 11:51:00
我国历史上智商最高的5个人,诸葛亮排第五,你知晓第一是谁吗?
...秦汉兴亡的惊心动魄。他是战国时期最睿智的智者,也是中国历史上智商最高的第一人。 第二章:周公,稳妥的执掌者周朝覆灭殷商后,年仅十三岁的周成王继位。周公姬旦作为成王的叔叔,临
2023-08-29 15:03:00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文化与社会变迁
前言在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东周时期因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的划分而显得极为复杂。这个历史时期的分界究竟有何原因,为何会分为春秋与战国两个独特的阶段呢?这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本文将
2024-02-04 19:42:00
中国古代为什么大多定都北方?揭秘古代定都之谜
...带观众穿梭七百年的时空,触摸北京城的“脊梁”,感知中国古代都城所孕育的气魄和浪漫。北京故宫紫禁城北京曾为金、元、明、清四个王朝的都城,与“十三朝古都”长安、洛阳、“六朝古都”
2023-09-20 14:48:00
中国历史上的国号变迁:从夏到清的国号来源与意义
...崛起,建立后金。后金通过不断对外战争,基本上统一了中国的东北地区,并且与明朝长期制衡。后来皇太极为了区别其他部落的女真人,又将自己的部族改为满族,把国号也改为清。
2023-12-14 18:58:00
秦武王身为一国之君,为何要到周王室举鼎?
...,秦武王的用人原则居然是以力气大作为评判标准,放眼中国历史几千年,有几个君王是这样的?根本不符合传统嘛,况且秦国本身就有二十等军功爵位制,如果真的作战勇猛的话,完全可以凭军功
2023-05-22 08:00:00
“中国”一词的起源与演变,从西周到现代的历程
最早出自于西周,中国一词什么时候才成为国名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5000年历史的民族,5000年文化传承不息,在整个地球上来说都是绝无仅有的,因此人们常说这个世界上有四大文明古国,但
2023-09-09 17:0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