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贾母查赌大观园,将贾迎春的乳母王家的给捉住了。
贾迎春的奶娘姓“王”,当然是随夫姓。
巧的是林黛玉的奶娘也姓“王”,肯定也随夫姓。
更巧的是贾宝玉和薛宝钗的母亲也姓王,如此“巧合”必然饱含深意。
王夫人的王,典出三生石故事的《僧圆泽传》,说的是前世和尚投胎为王姓妇人之子,今生再做和尚,对应贾宝玉的前世今生。
薛宝钗的母亲姓王,嫁给薛家为妻。薛宝钗小名宝儿,丈夫离家而去,她独守在家,显然出于《王宝钏与薛平贵》的典故。薛宝钗与王宝钏无论性格、经历还是德行全都类似。
至于林黛玉和贾迎春,她们奶娘姓“王”也不是巧合,是在暗示二人注定“亡”的结局。
大观园群芳中只有她二人奶娘姓亡,也只有二人香消玉殒,这是曹雪芹在故意射譬。借王喻亡,隐喻二人之死。
林黛玉固然是可怜,但比较贾迎春,她的结局生死还在自己掌控。迎春则注定被他人掌控和凌虐。
她的性格,林黛玉说是“虎狼屯于阶陛尚谈因果”,薛宝钗则说“有气的死人”。
林黛玉和薛宝钗作为大观园双璧,她们对贾迎春的评价可谓“一雅一俗”,也表现出二人在思想上的不同。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因奶娘王家的聚赌被查,更牵出她偷窃迎春的累丝金凤钗典当做赌本的事。
丫头绣橘让迎春趁机要回,否则过节无法装饰便是她们的责任。
谁想那王家的儿媳妇王住儿媳妇,非但不愿意赎回,还拿捏着迎春让去求情,更冤枉迎春平日花费了她们的钱,算起来金凤钗填补都不够……
王住儿媳妇这话,这让适逢其会的林黛玉和贾探春都忍不住挺身而出。
贾探春不跟王家的没规矩没大小,将平儿叫来一顿数落,言外之意施压王熙凤做主,质问凤姐是不是在故意针对亲小姑子贾迎春。毕竟王家的是长房的人,正是王熙凤的家里人,应该管却不管,如今反当着探春闹起来。
平儿一听当然不敢承认,只得发狠要惩治,吓得那王住儿媳妇急忙认错将金凤赎了回来。
这边闹腾一通,迎春却像与她无关一样不管不顾置身事外,只一味与宝钗看《太上感应篇》,才引出林黛玉的一番感叹:
(第七十三回)黛玉笑道:“真是‘虎狼屯于阶陛尚谈因果’。若使二姐姐是个男人,这一家上下若许人,又如何裁治他们。”迎春笑道:“正是。多少男人尚如此,何况我哉?”
贾迎春的做派就像那东郭先生,不但迂腐更被人欺负到头上而不知道反抗。
“虎狼屯于阶陛尚谈因果”,说的是贾迎春面对狼子野心的小人逼迫到近前,不知应对反抗,还糊涂的讲究因果缘法,不免太过于软弱。
《史记·刺客列传》:“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
王家一家人“组团”忽悠辖制贾迎春,她却一味放任纵容,才导致今日奴大欺主反受其害的结果。
林黛玉的言外之意是贾迎春太软弱不懂得人心险恶,得寸进尺的道理。这种“狼心狗肺”之人,与他们讲道理纯属无益,必然要有辖制的方法。
林黛玉能如此立场,便具备直面问题的决心与手段。她支持贾探春快刀斩乱麻,以求彻底解除问题的行事方式。
而且林黛玉此时发话,不但是物伤其类,更是仗义执言,并不怕得罪了王家的和邢夫人。
比较起来,薛宝钗“事不关己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完全置身事外与贾迎春同看《太上感应篇》,可见是不愿为贾迎春挺身而出,没有贾探春和林黛玉承担和魄力。
当然,以薛宝钗的客人立场,她确实也不方便参与进贾家的家事。不像林黛玉到底是表小姐。替表姐出头,骂舅舅家的奴才,大不过撒个娇也就过去了。
可薛宝钗不说话,便是难与迎春共情,甚至表现出与迎春的近似立场,实际是有问题的。
人有时候太过周到圆滑,不免失去热血和情意。如果同样一个问题,需要她与贾探春和林黛玉分别去面对和解决,探春和黛玉势必要行霹雳手段,而宝钗则不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她的这个性格,说难听点不就和王夫人、王熙凤一样自私自利么?
(第五十四回)王夫人道:“老婆子们不中用,得空儿吃酒斗牌,白日里睡觉,夜里斗牌,我都知道的。凤丫头在外头,他们还有个惧怕,如今他们又该取便了。好孩子,你还是个妥当人,你兄弟妹妹们又小,我又没工夫,你替我辛苦两天,照看照看。凡有想不到的事,你来告诉我,别等老太太问出来,我没话回。那些人不好了,你只管说。他们不听,你来回我。别弄出大事来才好。”宝钗听说只得答应了。”
王夫人早知道大观园婆子们赌博吃酒却不管。交给薛宝钗也只是吩咐看着,别出大乱子。结果就是薛宝钗分管的事,惹出贾迎春奶娘聚赌偷了累丝金凤钗的问题,连累到了迎春。
可她如今只和迎春同看《太上感应篇》一声不吭,丝毫没有担当,仿佛与她无关,就注定有一天她若成为贾府的女主人,肯定不会比王夫人做的更好。
虽不至于“虎狼屯于阶陛尚谈因果”,却也是能遮掩而绝不整治,终究是遗祸无穷。
按说薛宝钗和林黛玉堪称大观园双璧,两个人人品、样貌和才学都冠绝《红楼梦》,但在处事上的差距,则体现出几人在传承思想的差别。
贾探春虽然是王夫人庶女,但肯定得不到元春那样的疼爱和言传身教。她从小更多时候是跟在贾母身边受教养和影响,就像史湘云一样。迎春来时已经晚了。
贾母生贾敏,贾敏生林黛玉,这是古代母传女的传承内核。女儿什么样儿,看母亲就一清二楚。林黛玉、贾探春和史湘云,更多继承的是贾母的思想。她们都对迎春的事“同仇敌忾”并非是偶然,而是必然。
薛宝钗是薛姨妈教养,尽管博学多才,但思想内核并不是后天教育能够随便改变的。
薛姨妈与王夫人是一奶同胞,姐妹受教育相同,教育的女儿也必然有类似之处。
比如贾元春,判词第一句“二十年来辨是非”,是说人到了二十多岁,就应该明辨是非。可贾元春恰恰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而是像五月榴花神潘淑一样摆不正位置,任性妄为。
香橼代表她“心有不甘”,[恨无常]的“恨”,更透出心中的“怨”,都表明元春是个“是非不明”之人。
作为贾家与皇帝之间的桥梁,元春影响太上皇旨意任性同意回家省亲,不但耗光贾家财富,更让家族背弃皇帝,彻底为抄家埋下伏笔。
贾元春尽管也接受贾母教养,但从小势必与母亲王夫人更亲近也更受影响。
由此及彼,可知薛宝钗与贾元春的“不辨是非”颇有共性。才导致她与林黛玉同样面对贾迎春的事,一个仗义执言,一个闭口不言。
更有意思的是同样评价贾迎春,林黛玉张口就是“虎狼屯于阶陛尚谈因果”,引经据典将迎春遭遇言简意赅的形容出来。薛宝钗却形容迎春是“有气的死人”,这个说法不但粗俗,更不乏漠视。
(第五十七回)且岫烟为人雅重,迎春是个有气的死人,连他自己尚未照管齐全,如何能照管到他身上,凡闺阁中家常一应需用之物,或有亏乏,无人照管,他又不与人张口,宝钗倒暗中每相体贴接济……
对贾迎春,林黛玉的评价是怒其不争,薛宝钗则是全然放弃。
林黛玉怒其不争,源于对贾迎春同情且感同身受。“虎狼屯于阶陛尚谈因果”在思想和意境上,不但展现出林黛玉的才学和行事能力,更突出她解决问题的态度和立场。与迎春站在一起同仇敌忾。
薛宝钗面对贾迎春的“不作为”完全放弃不管,反正与她无关。
这就像邢岫烟在迎春房中“吃亏”,她能帮就帮,至于迎春如何她并不管。
“有气的死人”这种粗话,也就王熙凤与赵姨娘没啥文化才脱口而出,显得粗俗又痛快。
以薛宝钗的出身和学识,本不应该如此粗俗。可越是如此随常的言语越能体现她的思想,便注定其是“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来”的人物。
薛宝钗论博学绝不比林黛玉差。可她终究只是装点了自己,无法活学活用于实践。
这从蘅芜苑的装饰也能看出来。以薛宝钗的学识如果真爱书,怎么可能只有两本书放在案上。不说像潇湘馆那样比上等的书房还好,起码也不至于让香菱只有一本陆游的诗集快翻烂了而不得诗的诀窍。
反观林黛玉听说香菱要学诗,随手就拿出两本最适合香菱学习和借鉴的书籍。这便是她与宝钗的区别。
宝钗的学习更多是装点自己,而黛玉学习可以普惠众人。
薛宝钗的知识是收,林黛玉的知识是放,两者在“教育”的方向和认知上的差距,最终在思想层面上出现了南辕北辙的分歧,才是木石姻缘和金玉良姻方面的差距。
同样是读书,林黛玉的书更“有用”,薛宝钗的书则“无用”。这才是潇湘馆都是书香,而蘅芜苑只是简陋的根源。
温故而知新,书常读常新,林黛玉一句“虎狼屯于阶陛尚谈因果”,比较薛宝钗的“有气的死人”更加体现的是文化传承的内核精神。多读书,还要会读书,才是书香门第的真实价值。
薛宝钗很好,林黛玉更好。起码在文化方面,是如此。您觉得呢?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9-19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