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林则徐虎门销烟,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而中国近代的屈辱史正是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在中国近代史上,涌现出多位民族英雄,但也出现了多位历史罪人,其中有一位历史罪人曾经是一员勇将,中年之后逐渐沦为晚清最嚣张的将领,这位将领名叫爱新觉罗·奕山。
爱新觉罗·奕山是道光帝的侄子、咸丰帝的堂兄,奕山在道光七年随老将杨遇春、大将杨芳一起平定张格尔叛乱,多次击退浩罕支援张格尔的援军,并对浩罕援军一路追击,此时的奕山正处于壮年,作战勇猛,不惧敌军。
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后,道光帝以奕山为靖逆将军,以隆文、杨芳为参赞大臣,率军前去抗击英军,《清史稿》记载奕山在临行前口出大言“务使逆夷片帆不返”;道光帝亦谓“必能迅奏肤功(取得成功)”。
道光帝非常信任奕山,视奕山为他的爱将、良将,而且奕山是他的侄子,因此道光帝对他非常重视,认为奕山一定能打败英军。
奕山到了前线后,节节失利,一败涂地,英军先后强占香港、攻破虎门、兵临广州城下,这时,奕山开始畏惧英军了。《清史稿》记载英军兵临广州城下后,广东军民每次要求抗战,奕山则每言“粤民皆汉奸,粤兵皆贼党”。并上奏道光帝“患不在外而在内”,提出“防民甚于防寇”。
面对英军的挑衅,奕山竟然说出这番话来,竟将粤民粤军视为敌人,林则徐提出发动爱国军民御敌、剿敌的战守方案,但被奕山拒绝了。
《清史稿》记载道光帝屡令奕山修复虎门、攻复香港。奕山惧触夷怒,势不可收,故上奏道光帝,称“不敢轻于一试,求皇上能谅奴才等苦衷”。
奕山违抗道光帝让他抗击英军、攻复香港的旨意,不仅是因为他畏惧英军,同时也是因为他深知即使自己抗旨不遵,以自己是道光帝侄子的身份,道光帝也不会忍心处死他,因此这就导致了奕山的嚣张,如果道光帝将这个旨意下给非皇室成员将领,那么没人敢抗旨不遵。
第一次鸦片战争最终以清军的失败而告终,道光帝对奕山万分失望,于是便将奕山判了斩监候,不过第二年就将奕山释放了,并且将他派去治理新疆,后来又给他升了官。
道光帝驾崩后,咸丰帝继承帝位,奕山于咸丰五年被咸丰帝调到黑龙江,担任黑龙江将军之职,《清史稿》记载奕山腐败如故,畏敌如虎。甫抵任,即饬属“随机应付,以期勿激事端”。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沙俄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要求清政府派员重堪两国分界,于是咸丰帝下旨,要求奕山务必以《尼布楚条约》为依据,万万不可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土地割让给沙俄,《清史稿》记载穆拉维约夫声言“以江为界”,并以最后通牒的形式提出分界条约的定稿,以大发雷霆、不辞而去的手段威胁奕山签约,奕山急忙哀声乞求,派员询其“因何动怒”、“究欲何往”,请其“息怒见谅”,“尚以稍待为佳”;沙俄夜间施放枪炮,大肆威吓,奕山深恐夷酋激怒,立起衅端,故为安夷人豺狼之心,允其所请。
奕山于是便同意了沙俄的分界条约,再一次抗旨不遵,违抗了咸丰帝要求他万万不可割地的旨意,与沙俄签订了《瑷珲条约》,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割让给了沙俄。奕山之所以敢私自割地,一是因为他畏惧沙俄,不敢与沙俄开战,尽管此时他手下的兵力并不少,但依然畏惧打仗;另外,虽然此时正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但是清政府并没有从黑龙江调兵入京抗敌,而是从西北调兵入京抗敌,因此奕山的兵力并没有因此减少;二是奕山仗着自己是咸丰帝堂兄的身份,知道即使自己私自割地,咸丰帝也不会下旨处死他,因此他就再起嚣张之心,私自与沙俄签订了割地条约。
另外,奕山除了私自割地外,还私自同意了穆拉维约夫提出的清俄共管乌苏里江以东领土的提议,穆拉维约夫因此称奕山为他的挚友。
第二年,咸丰帝将奕山革职,不过一年后就又将奕山升了官,奕山虽然是个历史罪人,但是他却很长寿,而且还在犯了大错后依然不止一次升官;咸丰帝驾崩后,同治帝继承帝位,奕山于同治三年晋封一等镇国将军,一直活到光绪四年才去世。
奕山一生历经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六代皇帝,生于1790年,去世于1878年,是清朝为数不多的长寿将领之一;奕山从抗击外敌的英雄沦为畏敌如虎、私自割地的历史罪人,但是他的命却非常好,一生两次抗旨不遵,而且还导致了大量土地的丧失,却因他的特殊身份而免受严惩,并且还多次升官,纵观整个清朝,也就仅有奕山一人如此幸运。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18 09:45:1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