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孔子为何能成为圣人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7-05 20:39: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01

公元前551年,祖宗可以遥追至商汤的孔子出生了。

孔子出生的时候,华夏的年表已经走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这个时期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那就是乱。

这一时期,华夏大地明明有一个大周王朝还在世,但是周朝下面的各个诸侯国却乱成了一锅粥。

诸侯的乱战,从表面上看,好像影响的是社会的安定团结,以及物质层面的冲突,但其实,这种乱还造成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大家的精神没了依靠。

在这种乱出现之前,大家的心里是有规矩的,什么样的人必须要行什么样的礼,什么样的人要陪什么样的乐,这都是有明文规定的,在礼乐之下,大家虽然过得未必小康,但是起码大家心存敬畏。

但是等到诸侯,在周朝天子的眼皮子底下乱成一锅粥的时候,大家就都蒙了,说好的礼乐呢,怎么谁的拳头硬,就能打谁,怎么谁使诈,还能获得更多,此时的的华夏大地看似升级勃勃,但是在精神层面,已经陷入了寂寂长夜。

02

孔子见到了这种乱世以后,很想改变这种现状,但是如何才能改变呢?

儒家学说横空出世。

当时孔子创建的儒家学说,主要有两个观点:

第一,不光统治者是谁,但你一定要做到一个字,那就是“仁”,你作为统治者,只有做到了讲仁德,你才能约束你的子民,你要是嘴上出尔反尔,行动上又暴虐不知道收敛,那么你的子民怎么看你,他们怎么可能会学好,如果他们也都不学好,那么......

第二,统治者以仁德之心对民众,那么民众就要像榜样看齐,并通过一定形式表现出来,这种外在的表现就是“礼”,也就是要有规矩,要不然统治者给你一个吃饭的家伙,你吃完饭不知道感谢,还拿家伙当武器,这就会破坏君民的和谐共处。

简而言之一句话,孔子希望君王和子民和谐相处,具体的实行办法就是学习儒家学说提倡的仁和礼。

03

孔子在当时那个所有人争的眼红脖子粗的逐利时代,能提出这么一个既有利于君王,又有利于百姓的学说,是非常的了不起。

而且人家的学说不光是提出一个论点,还提出了很多切实可行的执行方法(参看(论语)),而且人家还亲自去一线培养学生。

单从这一点来看,孔子绝对是当得起那十个字的,不过在那个利益至上的年代,孔子的学说并没有能成为主流,因为缺少当时缺少一个很关键的契机。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一统了六国,诸侯逐利的情景算是告一段落,但是因为秦国的壮大靠的是法家的那套东西,所以秦始皇一开始并没有立刻改弦更张(焚书坑儒传说和事实不符),结果还没等他稳过来神,秦朝两代就被颠覆了。

伴随着秦朝的倾覆,是新的一波逐利乱战。

04

公元前202年,刘邦在搞定了他最大的敌人项羽之后,建立起了刘汉江山。

秦朝之所以被颠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秦朝的国力发展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曾有人说,中国的老百姓是很好的,只要能吃饱穿暖,那么他们可以被一直压迫,秦朝末年暴政,硬是逼的老百姓揭竿而起,由此可见,当时的基层情况是多么的糟糕。

刘邦建国之初,天下其实还是一个百废待兴的烂摊子,当老百姓温饱问题还没解决的时候,你最好不要要求太多,否则你会发现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于是刘邦建国以后,就开始执行休养生息政策,而大汉从上到下,遵循的也是黄老派的学说。

其实不光单独汉朝这么做,几乎所有古代的王朝几乎在建国之初,对于基层民众都会比较宽容,当然,这里面也有一些人,自认为自己武功盖世,然后就想把步子迈的大一点,结果毫无意外的,他们都扯伤了自己的身体局部。

05

刘汉执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坚持了好几任的君王,等到汉武帝正式接管朝政以后,这种局面才开始被改变。

汉武帝是一个很有野心的人,他不想当一个“无所事事”,且经常还要被外人羞辱的君王(和亲),于是他就想挺一把腰子,当然汉武帝不是毫无依据的妄想,而是当时的刘汉已经在休养生息中,变得府库充盈了,人家是有物质基础的。

但是光有物质基础还不行,黄老之学的好处是于民休养生息,坏处是限制了君王的拳脚,而且一旦要动刀兵,那么就会有将领的权力暴涨,如果再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思想加持,那么强大的兵力,将会变成一把双刃剑。

如何打破传统思想的桎梏,如何在大举兴兵的同时又加强君权的稳定呢?

当时没有现成的答案。

06

为了解决汉武帝的问题,很多学术团体都绞尽了脑汁,但是都没有给出让汉武帝满意的答案。

这时一个叫董仲舒的儒家弟子站了出来。

他没有把原始的儒家(孔子)思想直接拿出来,而是根据时代的需要,对原有的儒家学说进行了升级,然后汉武帝就看到了一个让他心动的解决方案。

你不是担心有人凭借武力影响君权吗?

那我告诉你,根据我们儒家学说研究,君权不是靠拳头抢来的,而是靠上天神授的,谁不服谁就是违抗天命,在古代,老天爷的背书还是很有说服力的;

你不是被黄老学说给困住了手脚吗?

那我告诉你,根据我们儒家学说研究,君王是天子,本就拥有整个天下,你不出去拿回自己的东西,你都算是失职,因此你想开疆扩土,那不叫权力,那是义务!

汉武帝的问题找到了答案,不过这个答案不是免费的,因为你不能光自己认可儒家给出的结论,还要让全天下的人都认同,那么怎么办呢?

搞学术垄断呗,于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横空出世了。

07

汉朝后来用几百年的实践证明,儒家学说是好用的,是可靠的,是值得君王信赖的。

儒家与时俱进的本事,让儒家学说适应了各个不同的时代,并一直屹立不倒。

儒家学说配合封建王朝统治,让高成本的暴力统治没有了立足之地,双赢之后,儒家自然就成了国学,而儒家的创始人自然也就成了圣人。

把孔子捧的越高,那么儒家的学说就会越深入人心,然后君王的统治者就越省力。

因为孔子再创立儒家之初,提出的核心思想就是双赢,双赢能带来稳定,而稳定是一个王朝各阶层最好的润滑剂。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05 23: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司马迁为何要评价孔子为“至圣”
从古到今的读书人,说起孔子,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孔子对于普通人来说就像神一般的传说,我们都把孔子尊称为“孔圣人”,却很少有人去深究为什么叫“孔圣人”,他到底神圣在哪些方面?就连在中
2024-06-11 10:31:00
史上唯一能跟“儒家”抗衡的学派,突然就从历史上消失了?
...混。徒弟可以超越师傅,相信这一点即使是儒家的创始人孔子看到了也是会十分欣慰的。起初墨家巨子墨子也是带着救济天下的理想寻找到了儒家门第之中,加入到了这个学术体系门派之中,可进去
2023-01-10 22:46:00
...1儒家学说经历大劫难--秦始皇“焚书坑儒”儒家学说是由孔子创立,主要是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儒家学说的中心思想是: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儒家
2023-04-21 15:07:00
君子之道与为君之道二者如何兼顾?孟子早已给出了答案
...能够找得到。1.“亚圣”孟子“亚圣”孟子,继承并发展孔子之学,是儒学学术兴盛和后世流传的关键人物。孟子发扬了孔子“仁”的思想,发展成完备的“仁政”学说,成为他思想的核心。此外
2023-09-12 00:36:00
孔子的思想不受待见,那么儒学是如何成为统治思想的?
...在儒家思想刚产生的时候并不受待见,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更是一生都没有把儒家思想让统治阶级运用,这是为什么呢?而后数千年的封建时代,儒学确实是得到了统治阶级的认可,那么这是不是
2023-01-18 22:14:00
俗话说“人老两年坎,迈过得福寿”,是指哪两年?怎么才能跨过?
...这两个时间节点正好是两位圣人的享年,两位圣人分别是孔子以及孟子。孔子与孟子的故事作为我国古代唯一被冠以圣人之称的孔子孔圣人,华夏儿女对其“仁”的主张记忆颇深,可以说中华文化标
2024-08-16 18:15:00
聊聊春秋战国时期,儒家、道家和墨家的思想理念
...,还为历代皇帝统治天下提供了思想的标杆。春秋时期的孔子、战国时期的孟子分别以圣人和亚圣著称,他们推崇的儒家思想是一种“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儒者思想,无论何时何代都可
2023-06-21 13:12:00
孔子为什么被称作“孔老二”?
孔子之所以又叫“孔老二”,是因为他是他爹叔梁纥的第二个儿子。孔子的祖上是宋国贵族。到孔子的父亲叔梁纥这一代时,为了躲避宋国内乱,叔梁纥搬到鲁国陬邑居住,任陬邑大夫。叔梁纥是个武功
2023-08-12 16:59:00
孔子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其实人们都曲解了这句话的意思
说到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在汉武帝之后,一直是帝王学说,用来教化万民的,所以孔子和他弟子们的言论,就被编纂为了论语,而在论语中的有一句话,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已经忘记
2022-12-26 21:5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文物出道计划 | 水里“冒出来”的战国小钺钺
编者按:文物很i(内向),文创帮它“开麦”!《文物出道计划》以贵州省博物馆上新的文创为引,通过文创复刻的文物细节,从“年轻化
2025-10-19 19:54:00
国家京剧院一团《四大名著经典剧目展演》将在石家庄上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0月19日,国家京剧院一团《梨园芳华·国粹流韵——四大名著经典剧目展演》将在河北省艺术中心上演。作为2025年京津冀戏曲展演季
2025-10-18 10:46:00
不止胜负!10月18日,“河北五超”第十轮定州vs辛集,赛前非遗“碰一碰”,定州孩儿枕VS辛集皮贴画。
2025-10-18 21:21:00
千年汉碑“活”了!一场隶书展,如何让中原大地与两汉大唐倾谈?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千年汉碑气象新,中原翰墨正风流。10月18日,全国第五届隶书作品展览在郑州美术馆(新馆)启幕,这场代表当代中国隶书艺术最高水准的盛会
2025-10-18 19:47:00
长镜头|从西辽河到桑干河——追寻红山文明的历史轨迹
红山文化,是西辽河史前文明的代表,被称为中华文化的“直根系”。考古研究表明,红山文化从西辽河起源、大凌河鼎盛,到桑干河扩张
2025-10-17 09:18:00
故宫院藏捐献文物展今日开展
▲本次展览展出100位捐献者所捐展品逾百件 今日起,“仁风景从——故宫博物院藏捐献文物展”在故宫景仁宫开展。展览展出100位捐献者所捐展品逾百件
2025-10-17 10:25:00
一座道法自然的山
十堰广电讯(十堰日报记者 吕伟 武当山融媒记者 冯开春 徐刚)“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公元前485年前后
2025-10-17 16:53:00
保宁寺独特的关公像
走进窦大夫祠,那古朴的气息便扑面而来,仿佛瞬间将人拉回了遥远的过往。而祠内的保宁寺,更是一处承载着岁月故事与艺术神韵的所在
2025-10-17 21:50:00
【大风影像】唐诗道-蓝关古道
蓝关古道是中国最早国道,是最为险峻的古道之一,兴起于商周,发展于秦汉。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其作为通往荆楚之地的军事、商旅通道
2025-10-16 08:15:00
我与黄河文化地标|“山东李白”,诗酒铸就浪漫传奇
文|张向阳 长安三万里,最忆是山东!要说大唐的诗与远方,诗仙李白无疑是巅峰上的顶流,他用浪漫与豪放“灌醉”整个盛唐。李白61年人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黄河流域度过的
2025-10-16 22:06:00
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姓氏族谱展示交流会在三明宁化开幕
活动现场东南网10月15日讯(通讯员 张煌鹏 陈玉婕 文/图)10月10日,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姓氏族谱展示交流会在宁化县世界客属文化交流中心开幕
2025-10-15 10:21:00
洛阳有个萌系潮玩丨闪耀吧!中华宝藏
大河网讯(记者 赵檬 王怡潇)当现代网红文化邂逅千年文物,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正在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悄然上演。近日,一件造型奇特的西晋陶熨斗意外走红网络
2025-10-15 11:32:00
吴石和聂曦去台湾前,曾在福州这条巷子里“潜伏”
随着谍战剧《沉默的荣耀》热度持续攀升,越来越多市民和游客在福州追随英烈的足迹,打卡吴石将军曾经生活工作过的地方。三坊七巷宫巷22号绛雪山房是吴石将军生前在大陆的最后居所
2025-10-15 13:21:00
“典籍里的烟台”烟台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巡展走进莱阳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秦雪丽10月15日,从烟台图书馆获悉,即日起至10月19日,“典籍里的烟台”烟台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巡展莱阳站开展
2025-10-15 14:14:00
构筑“文化泰安”的立体图景 让千年文脉焕发新生|海岱文化谱新篇
鲁网10月15日讯(首席记者 李秀娟 摄影记者 张超 孟昊天)山莫大于泰山,史亦莫古于泰山。泰安,以泰山闻名遐迩,其文化则是以泰山为核心
2025-10-15 14: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