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2021年9月16日,国际性能评测SPC-1基准评测更新榜单,浪潮高端全闪刷新世界纪录,标志着浪潮存储研发团队真正建立了从部件、整机到软件在内的完整的存储软硬件全栈研发能力,从0到1实现了集中式存储、分布式存储、企业级SSD固态盘的研发突破,并达到行业前列。
到目前为止,浪潮存储的销售额过百亿,连续多年实现装机容量全球排名前列,稳居国内存储领导者行列。
从以“贴牌”为主的OEM产品模式,到如今实现产品技术的创新,作为浪潮存储“掌舵人”的李辉带领着团队造就了这一切,也在这一过程中见证着近十年来浪潮存储的成长与变化。
下面,请听来自浪潮集团第五届星锐奖“星锐之星”获奖者——浪潮数据李辉的讲述。
“老浪潮”的归来
助力浪潮存储“二次创业”
我其实是“老浪潮”,1997年大学毕业我便加入了浪潮。2002年,正是国内IT起步发展的阶段,国外存储厂商技术积累和行业沉淀丰富,国内存储基本还处于空白期。那时,我抓住机遇,牵头组建了浪潮的存储团队,这也就是浪潮存储OEM存储产品的起步。
2015年,经历兜兜转转后,我再次回到浪潮存储,担任技术“掌舵人”。
从2003年到2015年,国内存储也有了一定的发展,技术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国内存储厂商能够立足并长期发展的重要基础。
再次回到浪潮存储,我最大感受是自己面对着一个“百业待举”的状态。不过,这也坚定了我一定要带领浪潮存储完成二次创业的决心。
要想实现从OEM贴牌的转型,无论是技术积累、流程体系还是组织团队,我们都需要有大变革。
《庄子》中关于做事的诀窍有3个:坚定意志、心神合一、洞察先机。
那时,我不怎么运动好多年了,为了能有一个坚定做事的意志,我开始了跑步。无论什么事情都贵在坚持,我从3公里起步,半年的时间逐步到20公里的半马跑进2小时。
跑步能使我的思考更加专注。每次跑步过程中我都在一遍遍地梳理变革如何能够快速地落地。
经过不断地思考与打磨,我们将研发业务从中端拓展至高端和入门级全系,识别先机快速行动,为未来发展打下了基础。
这个过程中,我也积极地在团队中树立挑战、担当的团队创业文化,整个团队的意志、信心上来了,便没有我们完不成的任务。
啃下高端存储的硬骨头
成功登顶第一个高峰
高端存储是数据存储产业皇冠上的明珠,因具有非常高的技术含量,也成了全球所有存储厂商都向往的顶级舞台。
2015年,金融、通信等行业客户关键应用依赖国外高端存储,集中式多控存储架构成为国内厂商进军高端市场的门槛。因此,攻克高端存储,也成为考验我们的首战。
首战用我、战无不胜,将高端存储这块硬骨头啃下来成为我不可动摇的目标。
高端产品面向客户生产应用,核心是要保障数据不丢、业务连续。为了让浪潮高端存储具备高可靠、高可用、高性能、高扩展、高规格、低时延、低故障影响、低时延抖动这五高三低的特性,真正可以投入到客户的核心系统中,我们制定了严苛的质量红线,确保产品在客户现场万无一失。
为了保证送测产品质量,我们要求项目组树立一次性把事情做对的质量意识,任何一个问题都不放过,每条用例的测试参数、测试方法、测试步骤、测试结果都要准确无误。在研发过程中,即使再小的问题也不能暂缓放出去给到客户,一定要把问题在实验室内彻底解决掉。
我们硬件、管软、核软、测试等团队同事的一起坚守,尤其在产品上市前的攻关阶段,一次次BUG审核会,一轮轮测试部署,人休机不休追赶项目进度。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最终基于软硬协同的创新理念,突破集中式多控存储系统性能、集群高可用扩展等多项技术,实现数据在多控制器间的一致高效访问,高端存储集群中控制器数量最高支持32控,和国际领先厂商处于同一梯队。
我和我的团队就这样完成了浪潮存储的首战。在这一战中,我们建立起了研发的信心,也借此机会历练出了一支敢打必胜的百人团队,我们的集中式存储业务也走向正规化,扭转了业界对浪潮存储的认知。
对我来说,人生很多时候首战即决战。首战成功是我们业务的转折,一定程度上也是我们人生的转折。
面对分布式通信集采
没有拿不下的阵地
通信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行业,地位重要、责任重大,而通信行业中的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加快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中国某通信运营商在2017年正式启动了大云的规划,其中分布式存储的需求量巨大。
通信行业分布式存储集采是国内分布式存储厂商的试金石,对产品提出了全面的功能要求、较高的性能要求和完备的可靠性要求,代表了国内分布式存储的最高测试要求,是分布式存储产品技术和应用风向标。
面对这样的历史机遇,我带领研发团队提出场景驱动研发、研发即服务的模式,迎接挑战,坚决打赢集采攻坚战。
团队深入分析网络云客户应用需求,针对每一条需求、用例、规范进行详细的场景分析,确保真正理解到位。组织架构师、研发、测试多岗位进行设计的交叉评审和验证,确保交付的产品方案是符合客户要求的最优方案。项目测试阶段,在实验室搭建与客户现场的镜像环境,确保现场问题的同步复现与快速解决。
整个过程我们提前布局、提前介入、精心准备、精心策划,做到了万无一失,最终实现了首批入围。
在此后的8年中,我们一直通过研发直接对接运营商要求的模式,入围其分布式块、分布式文件、NFV等集采11次,累计上线超过10000个节点,服务与运营商业务转型,支撑了其生产应用和核心应用。
从首次破局中标,到后续连续中标,我亲自带队也切身体会到研发战线的艰辛,也很荣幸有一支敢打敢拼的团队能抓住通信集采战机,依靠强大团队合作动力快速拿下并守住通信集采阵地。
如今,经历运营商业务洗礼的浪潮分布式存储都成长为业界认可的企业级产品,文件、对象、块各种协议均入围了高德纳咨询存储魔力象限。
想到、做到、得到
浪潮新存储之道的诞生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客户数据开始爆发式增长,数据的格式也逐渐多样,应用需要不同协议时,仍要部署不同的存储平台,进行数据搬移,效率低下。
一个大胆的想法出现在我的脑海:能否通过统一软件栈,一套系统实现对块、文件、对象、大数据等多种服务协议的支持,满足用户不断增长的多元数据存储管理需求,更有利于节省成本、简化运维管理、敏捷升级。
这一设想在当时还没有相关产品供参考和对比,我带领技术团队进行了集中封闭,对技术设想进行多次研讨、验证,通过对非结构化数据底层存储原理的分析,更加坚定了要将多元数据融合存储架构做下去的信念。
2017年,浪潮成为业界首次提出分布式融合存储架构的厂商,早于国际主流存储厂商。然而,想到和得到之间,还有一个做到。
简单的融合并不难,难的是融合后存储对外提供的语义要能够保持完整、性能与单一协议方式能保持一致甚至更高,这就涉及产品软件架构的改动。
但是当时研发团队在此方面没有积累,甚至没有外部参考,如何把团队的信心和决心建立起来就非常重要。
我们从团队中挤出了3人小团队针对原型进行了攻关。最终经过一年的努力,我们完成了多数据格式统一数据组织模型相关技术的突破,继而建立了团队信心,将更多的资源投入进来,历时三年终于实现了“做到”。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深深地感受到,看准了的事一定要做起来,只要做起来就会有收获。
凭借分布式存储领先的架构设计和丰富的软件功能和硬件节点,浪潮分布式存储也在2022年前三季度市场销量中国领先。
从无到有
存储核心部件的新尝试
随着技术发展,业务应用对存储系统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全闪存储成为发展的主要趋势,我意识到企业固态硬盘将会是存储领域的新蓝海。
2016年,我开始研究SSD的市场需求和技术方向,形成了具体的产品技术方案,着手开始组建SSD研发团队。同年10月,我们选定未来市场空间大、技术更优的NVMe SSD方向进行了第一款产品的研发。
面向互联网大规模应用,我们开发了国内首个ZNS固件,实现系统层与部件层的协同优化,提升SSD固态盘使用效率。我们通过场景化动态闪存管理与多级错误恢复等核心算法,实现超250万小时的平均无故障时间,这一数据为业界最高。
截至目前,我带领团队成功开发PCIe Gen3&Gen4两代企业级SSD固态盘3个系列25款产品,累计提交200+专利,销量超20万片,冲进了SSD国际第一梯队,让用户在企业级SSD固态盘上有了新的选择。
我常常想起电影《一代宗师》里那句: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这句话也在提醒我,要坚持自己的信念,摆脱其他杂念,相信自己所相信的,坚持自己所坚持的,终能登顶。
初心如磐,作为IT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者,我的初心一直是发挥自己的才智,贡献自己的力量,把自己所肩负的业务做到最好。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要素成为新的生产资料,为数字基础设施构建全球领先的存力底座成为新的技术课题。下一个八年,再出发,我将继续坚定信心,匍匐在地,将浪潮存储打造成世界名片。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08 14:45:1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