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陇东报
本报讯 (庆阳融媒记者白勇涛)近年来,镇原县郭原乡紧紧围绕“党建引领、乡村建设、强村富民”目标任务,积极引导党员干部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助力乡村振兴。
夯实人才队伍建设,筑牢发展“主心骨”。郭原乡坚持把夯实村级党组织建设作为强化乡村治理、推进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严格落实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要求,坚持在“能人”中选“强人”,把致富带富能力强的党员群众吸纳进村“两委”班子,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比例达到87.5%,村“两委”班子结构进一步优化。组织村干部和致富带头人外出观摩学习3次,开阔视野,不断提升履职尽责、为民服务的本领。注重从复退军人、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返乡优秀青年、新乡贤中选拔人才,充实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村级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
以推进环境“绿美净”为着力点,促进乡村治理能力提升。郭原乡按照“规划先行、逐年实施、统筹推进”原则,以“路景美、街区美、村庄美、庭院美、生态美”为思路,深入推进美丽郭原建设。以王沟圈至景塬主干线为重点,实施绿化亮化工程,打造15公里花海景观;实施街区雨污分流项目和风貌改造提升工程;落实街区门前“三包”责任制,发挥网格员、保洁员作用,彻底转变街区“脏乱差”的老旧形象,街区面貌焕然一新;实施道路硬化、风貌提升、亮化美化、危房改造、户厕改造、拆危治乱等项目,全乡乡村振兴示范村达到50%;按照政府送花上门、群众精心栽植的方式,为791户群众建设了“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
立足生态优势和资源禀赋,郭原乡按照主导产业规模化、特色产业品牌化、新兴产业企业化的思路,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运作模式,通过扩规模延链条、育特色树品牌、抓技术拓市场的方式,大力发展肉牛、辣椒、设施蔬菜等强村富民产业。全乡建成3000头肉牛养殖示范村1个,千头肉牛养殖示范村5个,肉牛养殖示范村比例达到75%,肉牛存栏量突破2万头。依托中央定点帮扶资源优势,带动全乡发展辣椒产业种植3500亩,建成辣椒烘干车间,办理食品流通许可证,注册“辣云端”商标,建办朝天椒、色素辣椒示范点4处,形成了集辣椒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品牌化发展趋势。通过招商引资,在王沟圈村流转土地220亩,建设日光温室128座,按照村企联营、村企合作、户企合作等多元化经营发展模式,年收益达1250万元,带动周边群众增收30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53.5万元。
聚焦破解乡村治理顽疾点,促进乡风“真善美”。郭原乡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创新推广产业发展协调服务组、乡村人才联络培养组、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治安联保会、新风培树会“两组五会”基层治理新模式,充分发挥“积分超市”“道德红黑榜”在助力乡村振兴、推动移风易俗等方面的激励作用,截至目前,全乡累计开展积分兑换382人次。在全乡“晒家庭美德·比人居环境·建和美乡村”活动中,乡村两级累计表彰各类先进典型142户;在殡葬改革上,王沟圈村建成公墓1处,全乡白事时间有效控制在5天内;创建了郭原乡、王沟圈村、寺沟村3个市级文明村镇,创建了唐洼村省级卫生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22 08: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