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凡人英雄(遇见)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7-13 06:07: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

李长顺

我站在一片巨大的水面前。明亮的“镜面”上映出一片美景:斧削刀劈峭壁悬崖的太行山,成行连片叶密果藏的山林。旁边的小公园里,村人们正在闲聊谈天;公路边的停车场上,停着各式各样进山旅游的私家车……

这里是河南省林州市黄华镇魏家庄村。我的脚下,传来暗渠中哗啦啦的流水声。回龙湾小水库,是红旗渠配套建设的库池工程中的一个。

此行我来到这里,是为一个叫李兆成的人而来。回龙湾小水库正是他看护过的小水库。

今年5月,我在林州采写红旗渠,从一部为八十一名修渠献身人员立传的书中,听说了李兆成的轶事。回到安阳后,心中总是放不下这位凡人英雄,于是,冒着麦熟时节的骄阳,专程来到魏家庄深入采访。

六十多年前,李兆成出事了。

祖祖辈辈为缺水作难的李兆成,多次要求才如愿以偿上了红旗渠工地的李兆成,来到工地两年多的爆破手兼安全员李兆成,发现隧洞内险情,及时喊开铁匠桑根生等人,自己却被一块圆石挟带着碎石土块砸倒。

回忆起当年被救时的情形,进洞送錾子的桑根生至今还心有余悸。

当时李兆成生死未卜。回山角工地医院里,医生叹气摇头。李兆成的一条腿多处骨折、失血严重,内脏受伤,大小便失禁,医生想尽主意用尽办法,他还是几天几夜昏迷不醒。工程指挥部不得不通知李兆成所在的生产大队,赶快来人把他抬回家。

也许是亲人的声音刺激了李兆成。当亲人们匆匆赶到回山角时,李兆成醒了,嘴唇嚅动着。众人大喜。指挥部毫不犹豫地决定,立即将李兆成送到位于百里外安阳的解放军第十三野战医院。军医把李兆成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近两个月后,他被转到林县人民医院继续治疗,一年多后终于出院回家。

可回到家的李兆成却高兴不起来。这辈子再也不能去修渠了。只剩一条好腿能使上劲,自己一辈子都离不开双拐了。干啥事儿都要家人帮忙,这可怎么办?

说起父亲李兆成,大女儿李变英不无骄傲:“俺爹是好样的!”修过红旗渠的李兆成是好样的。没过多久,他开始重新学走路。开始时用双拐,后来只用单拐,他想腾出一条胳膊一只手干活。

“为了练这些,俺爹没少受苦。”小女儿李变花满是心疼。

“那时候,大伙儿都赞成,队里每年补助二大爷家工分,他家可以吃到当时社员的口粮平均数。可二大爷心里过意不去,他说,一条腿残疾了,一双手没坏,不能白挣工,三番五次要求干活儿。”李兆成的侄儿李本立告诉我们,“起初,队里让他护林,他不光护林,还看护庄稼,在麦场巡夜,一个残疾人比正常人干活儿还要认真负责。后来修小水库,他就去工地上喊夯,高门大嗓喊得响亮。”

水库建成后,在李兆成的坚决要求下,他和妻子一起住进水库边的小屋,日夜守护着水库。旱时浇地,他们从水库里放水;库水少了,他们从红旗渠灌水。平时,他们巡库巡坝,除草固堤,劝阻冒险的游泳者和不懂事的孩子。

“二大娘去世后,二大爷继续尽心尽力守着水库。后来,二大爷也去世了。按他的遗愿,葬在离小水库和红旗渠不远的山坡上。至死,我可敬的二大爷也要守着他心心念念的红旗渠。”李本立感叹。

“可是,他怎么会上了献身人员的名单?”我疑惑地问。

“二大爷在红旗渠民工花名册里的名字叫李兆成,但是村里人都喊他小名李虎山。加上他出院后从不去公社县里要待遇要抚恤,这样,可能就造成李兆成上了献身人员名单,李虎山又活了十八年。”李本立解释道。

原来如此。

虽然,李兆成的故事不为很多人所知,即使在林州大地,也并非人人皆知。但这样的凡人英雄,同样需要让更多人知道,同样值得我们景仰。

李兆成长情不渝守护的回龙湾小水库,镜子似的水面荡漾着涟漪。李兆成生死相伴的红旗渠,浪花朵朵奔涌向前方。渠西的岸上、渠东路的旁边,四面八方的游客来到这里的乡间民宿避暑度假。绿树红花环绕的魏家庄,如今已是第一批国家森林乡村、花果飘香的幸福村庄……

《 人民日报 》( 2024年07月13日 08 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7-13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部与干旱抗争的血泪史,而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红旗渠,说到底就是一个关于“水”的传奇故事。林县人民“引漳入林”“重新安排林县河山”,艰苦奋斗十年,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开凿
2023-10-30 09:24:00
除险英雄任羊成走了
本文转自:河南日报任羊成在修建红旗渠的施工现场。任羊成凌空除险。均为本报资料照片 “红旗渠是生命渠,红旗渠精神是咱的传家宝,咱得让传家宝一代一代往下传。”——任羊成□本报记者
2023-07-01 06:49:00
本文转自:内蒙古日报近半个世纪艰苦奋斗“草原红旗渠”谋变换新颜 □本报记者 魏那金秋燕山,层林尽染,叠翠流金。在绵延起伏的燕山北麓,打虎石水库宛若坠落人间的天上银河,缠绕在燕山
2023-11-05 03:24:00
...的锤钎敲击声,在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们心间响起。站在红旗渠坚固的石堤上,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有人把它称为“世界奇迹”。回望历史的深处,位于太行山麓的河南林县(今林州市),自古山高
2023-01-09 04:52:00
...行山悬崖峭壁上修建了举世闻名的大型水利灌溉工程——红旗渠,培育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在徐水区境内,与满城、易县交界的太行山东麓群山之间
2022-12-24 09:01:00
我们这样怀念他
本文转自:河南日报红旗渠特等模范任羊成去世我们这样怀念他红旗渠作为一种精神的象征,吸引着无数人前来观摩学习。 谭勇 彭可 摄编者按6月29日13时30分,红旗渠特等模范任羊成在林
2023-07-02 06:08:00
多形态弘扬新时期红旗渠精神 书本剧《不朽的丰碑·红旗渠水到俺村》正式上演
...团策划编排的大型红色系列沉浸式书本剧《不朽的丰碑·红旗渠水到俺村》在中原出版传媒集团正式上演。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教育厅领导,中原出版传媒集团及系统领导和广大员工观看了此次
2023-10-11 13:33:00
...转自:中华读书报本报讯 9月15日,作家余文国携新书《红旗渠是怎样修成的》(文心出版社)参加在郑州举办的2023中国图书馆年会,当时年龄最小的修渠英雄、特级劳动模范张买江老人
2023-09-26 17:30:00
探索红旗渠精神,感受红色故事“太行儿女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2023年7月14日,我作为河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学院)初心党建工作室不朽星火团队的一员,跟随着团队一起来到
2023-07-25 18:45: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