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保定日报
□刘柯旋
上世纪60年代,河南省林县(今林州市)人民为改善恶劣生产条件,摆脱水资源匮乏状况,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建了举世闻名的大型水利灌溉工程——红旗渠,培育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在徐水区境内,与满城、易县交界的太行山东麓群山之间,也有一条与河南红旗渠建设年代相近的引水渠。因其依山就势、盘山越岭,被当地群众形象地称为“盘山渠”。
徐水盘山渠始建于1966年,1971年竣工投入使用,全长68公里,修建隧洞、渡槽等建筑物168座,动土石方125.5万立方米,用工200.7万个,总投资186.24万元。渠道自满城龙门水库引水,有效灌溉面积1.5万亩,三个乡受益。1977年至1995年,又经四次扩建、疏浚、整修。
原徐水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87年至1999年任县水利局局长的王树海是盘山渠建设、管理、整修者之一。1968年高中毕业,他一回到家乡就随生产队20多名青年上工地修渠。每天举镐抡锤,肩挑背扛,在陡壁上、乱石中一步步掘进。最艰巨的任务是开凿山洞,地势险要,石质坚硬,壮劳力组成突击队,三班倒,昼夜干。一个伏天,汗流浃背的王树海头晕目眩、呕吐不止,被人架回三公里外的家中。第二天,他症状好转,就又赶回工地。
人心齐,泰山移。经过五年艰苦鏖战,当清凉的渠水欢畅而来时,当地百姓激动万分,泪滚笑脸。告别靠天收,有了水浇地,灌区内粮食亩产达350公斤,生态环境也得到改善。盘山渠每年供水二至三次,每次十几天时间。20多年以后,由于源头水库蓄水减少,当地钻井技术提高,至1997年,盘山渠完成最后一次引水。
如今,退休的王树海常回故乡,每每抬头凝望山间蜿蜒的石渠,感慨良多。人们也时常循着他发在“朋友圈”里的视频、图片,登上半山腰,实地领略盘山渠的雄伟身姿、沧桑容颜;走进秀美山村,聆听老人们讲述当年凿山开渠的奋斗历史;踏访万亩柿子林基地、特色采摘园,感受山里人接续奋斗的红火日子。
“盘山渠是徐水的‘红旗渠’,是一座时代丰碑,记载了徐水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的精神。”在徐水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继续发光发热的王树海,时常叮嘱广大青少年,“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的。今天,社会发展、生活改善,但愚公移山、艰苦奋斗、苦干实干的精神不过时,不能变!”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24 09: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