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多形态弘扬新时期红旗渠精神 书本剧《不朽的丰碑·红旗渠水到俺村》正式上演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10-11 13:33:00 来源:正观新闻

近日,由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教育厅指导,中原出版传媒集团策划编排的大型红色系列沉浸式书本剧《不朽的丰碑·红旗渠水到俺村》在中原出版传媒集团正式上演。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教育厅领导,中原出版传媒集团及系统领导和广大员工观看了此次演出。大家一致认为,《红旗渠水到俺村》是新时期弘扬红旗渠精神的全新表达,深受鼓舞,获益匪浅。

多形态弘扬新时期红旗渠精神 书本剧《不朽的丰碑·红旗渠水到俺村》正式上演

该书本剧根据中原出版传媒集团旗下文心出版社新近出版的《红旗渠是怎样修成的》改编而成。该剧从原书中选取了最有代表性的若干人物,把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融入宏大的叙事当中,从而使其在集体主义的光芒下彰显出个体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林县县委书记杨贵、红旗渠工程总设计师吴祖太、除险英雄任羊成、舍己为人的李改云以及年龄最小的修渠人张买江等众多修渠英雄人物都在书本剧中得以生动呈现。

多形态弘扬新时期红旗渠精神 书本剧《不朽的丰碑·红旗渠水到俺村》正式上演

参与书本剧《不朽的丰碑·红旗渠水到俺村》演出的所有演员均来自中原出版传媒集团系统。特等劳动模范、最小修渠人张买江的扮演者李丰原来自红旗渠的故乡安阳,他的父辈也参与了红旗渠的修建,李丰原激动地说:“我从小就对红旗渠怀着深厚的感情,此次能够在剧中饰演修渠英雄,感觉特别激动,能重温老一辈人的非凡经历,是对我精神上的一次洗礼,我们当下的年轻人应该向他们致敬,并把他们的精神很好地传承下去!”

中原出版传媒集团的广大员工自觉地把传播红旗渠精神当作己任。参与此次演出的文心出版社员工杨楠说:“作为一名新闻出版工作者,我能参与此剧的排练与演出,深感荣幸与责任重大,在新时代如何用出版的形式传承、传播红旗渠精神是我不可推卸的责任。”

多形态弘扬新时期红旗渠精神 书本剧《不朽的丰碑·红旗渠水到俺村》正式上演

此次演出分为太行山下、问太行、绘太行、战太行、忆太行等五幕剧情,回顾了林县人民开凿红旗渠、重新安排河山的壮举,阐释了红旗渠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宝贵内涵,演出配合舞美、道具等,营造出沉浸式观看体验,立体呈现了红旗渠修建过程中的人、事、物、魂,多元化表达和传播了伟大的红旗渠精神,让观众直观地感受到红旗渠的非凡意义,以及修渠儿女的质朴情怀。

多形态弘扬新时期红旗渠精神 书本剧《不朽的丰碑·红旗渠水到俺村》正式上演

该书本剧的推出,是继《红旗渠是怎样修成的》一书出版之后,文心出版社为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重要指示精神,以及视察安阳重要指示精神而做的有益尝试。文心出版社社长田明旺表示,希望通过此书,让红旗渠精神自然而然地像播撒下的一粒种子一样,在广大青少年心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广大青少年要学习当年林县人民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勇做新时代的弄潮儿。

多形态弘扬新时期红旗渠精神 书本剧《不朽的丰碑·红旗渠水到俺村》正式上演

依托图书进行多媒体融合,也是近年来中原出版传媒集团在融合创新出版方面进行的有益尝试。以戏剧的形式锐意改编纸质版图书,运用现代新技术实现红色文化资源的创新转化,让红色资源“活起来”“动起来”。这样的积极探索不仅满足了广大读者多角度、多方位和多形式的阅读需求,同时也能够实现图书内容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对于新形势下如何赓续红色血脉、涵养爱国爱党情怀有了新的诠释与传播。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11 1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渠水奔流 精神永在
渠水奔流精神永在2023年7月12日,河南工业大学“红旗渠精神代代传”志愿宣讲团队来到河南省安阳市林县实地考察红旗渠,深刻体会红旗渠精神,为今后宣讲打下坚实基础。红旗渠是一个伟大
2023-08-05 13:00:00
大型沉浸式红色书本剧《焦裕禄之歌》在郑州首演
...打造的“不朽的丰碑”系列剧目之一,是继《山河传》《红旗渠水到俺村》后又一经典力作。该剧延续“不朽的丰碑”系列书本剧尊重史实的创作精神,对中原出版传媒集团关于焦裕禄精神的相关出
2024-04-29 17:02:00
本文转自:河南日报□于报生沿红旗渠岸前行,有道别样的风景,每隔一段就会有一块方正的石碑,或大或小,或竖或平,上面刻着或公社或社队的名字。老一辈修渠人管它叫“责任界碑”。我在总干渠
2023-01-04 02:01:00
探索红旗渠精神,感受红色故事“太行儿女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2023年7月14日,我作为河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学院)初心党建工作室不朽星火团队的一员,跟随着团队一起来到
2023-07-25 18:45:00
本文转自:安阳日报□崔海岭八百里太行抵不住旱魃之威势炎热与干涸啊世世代代桎梏林县这一片美丽的土地水之难呀总也无法荫庇背井离乡一步三回首泪眸悲凄回家的路啊遥遥何日可期长路漫漫星转斗
2023-06-02 07:53:00
【精神的力量】“渠四代”讲述红旗渠故事:太爷爷留下了传家宝
...万开山者在太行山脉的绝壁上凿壁穿石,历经十年,修筑红旗渠,引来漳水入林。60多年后,曾经隆隆不断的开山炮声,如今变成年轻的声音回荡在太行山间,以渠水作歌,高山为碑,向继往者们
2023-11-02 13:03:00
本文转自:安阳日报□本报记者 申昕太行山起舞,红旗渠欢唱。几十年过去了,红旗渠水依旧奔腾不息,红旗渠精神传遍大江南北。3月29日至4月3日,“红旗渠精神进校园巡展”走进上海财经大
2024-04-03 11:18:00
...行山悬崖峭壁上修建了举世闻名的大型水利灌溉工程——红旗渠,培育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在徐水区境内,与满城、易县交界的太行山东麓群山之间
2022-12-24 09:01:00
100名同学同台竞技 河南省首届红领巾讲解员风采大赛在安阳举行
...日,河南省首届红领巾讲解员风采大赛暨“奋斗的丰碑”红旗渠精神寻访实践营活动在安阳林州开幕,来自全省各地100名红领巾讲解员同台竞技、展示风采。据了解,本次大赛分为“讲解展示”
2023-07-10 11:22: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本报记者 黄晓慧上海市静安区宝山路街道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大屏上的热线来电显示不断跳动,12345热线专管员周小英忙着处置工单
2025-04-03 05:33:00
这里有家“星星”的厨房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店内放置小熊玩偶,用于安抚孤独症员工情绪。孤独症员工在店内包饺子。患有孤独症的孩子常被称为“星星的孩子”
2025-04-03 05:53: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浙江日报记者  拜喆喆下班后的夜晚,浙江金华义乌市市场发展委员会会议室座无虚席。深圳市星盘跨境科技有限公司华东商务负责人涂海燕作为企业讲师
2025-04-03 05:55: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窦瀚洋适老化改造不仅要多做减法,还要从技术上给老人们加点关怀最近,一件小事温暖网友:浙江绍兴姑娘梅梅为不识字又听不太懂普通话的外婆
2025-04-03 05:55: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本报北京4月2日电 (记者金歆)记者2日从中央网信办了解到:近期,网信部门会同体育主管部门持续加大对网上体育“饭圈”问题治理力度
2025-04-03 05:56: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金 歆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一批依法惩治虚假诉讼犯罪典型案例,引发社会关注。虚假诉讼,俗称“打假官司”
2025-04-03 06:13:00
杭州日报讯 “摄影是人类共同的语言,打破了不同国界的语言障碍。我希望能用自己的镜头向世界传递良渚这份文化遗产的震撼。”美国摄影师代表Eric Seidner说
2025-04-03 06:48:00
杭州日报讯 昨日,“最美的我·点亮星星的世界”关爱孤独症儿童公益画展在文三数字生活街区外广场开幕。此次画展以“最美的我”为创作主题
2025-04-03 06:49:00
宇树机器人“打call”引流杭州日报讯 香港是杭州面向全球招才引智的重要一站。近日,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宇树科技”)的高性能四足机器人亮相2025杭州—香港科技大学专场招聘会
2025-04-03 06:49:00
杭州日报讯 当教育赋能的星火渐成燎原之势,滨江的科技基因正为这场对孤独症孩子的特殊关爱注入新动能。昨日,在滨江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脑机接口康复训练室内
2025-04-03 06:49:00
“格桑花”在杭州收获春天杭州日报讯 这两天气温回升,杭州春意融融。对来自西藏那曲班戈牧区的央珠来说,这个春天是特殊的——昨天
2025-04-03 06:49:00
杭州日报讯 近日,在余杭区第二人民医院发育筛查室外的走廊上,2岁男孩小宇(化名)正专注地摆弄着一辆玩具车。一旁,他的母亲刘女士眼眶微红
2025-04-03 06:49:00
宝宝如何科学喂养?孤独症怎样居家早筛? 全国首个婴幼儿养育照护主题智能体上线杭州日报讯 如何获取科学育儿知识?怎样预约探园和体检
2025-04-03 06:49:00
“爱满观成·绿溢大地”3月31日中午,杭州观成教育集团的5名学生代表陈悦琳、黄壹植、汪昕湉、周家豪、余威霖,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杭州日报编辑部
2025-04-03 06:49:00
杭州日报讯 近日,位于文三路上的“西湖遇见敦煌”书香艺术空间(以下简称“艺术空间”)上新了VR体验,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前来探索“数字洞窟”
2025-04-03 07: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