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作者:江雪婷
5月13日,由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举办的“发现最美铁路?乘天堑云梯走四色川青”主题活动正式启动,解锁这条铁路的生态之美、人文之韵与发展之力。
桥隧织绿,于生态敏感区筑就绿色长廊。川青铁路穿梭于青藏高原东缘的生态敏感区,这里不仅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更是大熊猫、川金丝猴等珍稀物种的家园。建设者们秉持“敬畏自然”的初心,将工程智慧与生态理念完美融合。在九寨沟景区边缘,长达28公里的“以桥代路”工程,让路基占比不足5%,数万株原生树木得以留存;穿越若尔盖湿地时,32处动物迁徙通道构建起生物迁徙的“空中走廊”,藏原羚、黑颈鹤等野生动物可自由穿梭于铁路线;全线采用的光伏发电系统年发电量超500万度,中水回用技术让90%的生活污水实现循环利用。当CR400AF型高原动车组以200公里时速掠过岷山峡谷,这条“绿色铁路”以科技与自然的和谐共舞,书写着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范例。
车轮载文,在流动空间中激活文明基因。从三星堆青铜文明散发的神秘光芒,到古羌城碉楼群承载的岁月沧桑,川青铁路串联起12处国家级文化遗产,形成了一条流动的“中华文明博览线”。铁路部门创新打造“移动文化驿站”:在羌绣纹样装点的主题车厢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现场展示刺绣技艺;多语种智能讲解系统同步解读三星堆金杖的奥秘;列车餐车推出的“藏式牦牛酸奶”“羌族荞麦饼”等地域美食,让旅客在味蕾的享受中品味文化脉络。更令人欣喜的是,铁路开通后,茂县坪头羌寨的年游客量增长320%,松潘“茶马古道”遗址修复工程启动,九寨沟唐卡绘制技艺入选国家级非遗扩展名录。这条“文化铁路”让千年文明从博物馆走向生活,实现了从“静态保护”到“活态传承”的转变,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文化自信的强大动力。
创新驱动,引领铁路发展新航向。在海拔3200米的羊木隧道群,全球首创的“智能通风集群控制系统”让20公里长隧的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类标准;在零下25℃的果洛草原区段,列车搭载的“自适应防冻结装置”确保制动系统零故障运行,更有川青铁路构建的“高原铁路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为川藏铁路等超级工程储备了包括地灾监测、轨道精调、能耗管理等在内的12项核心技术,让这条“创新铁路”成为中国高铁迈向更高海拔的“试验田”和“孵化器”。
当“八纵八横”高铁网化作连接人与自然、历史与未来的桥梁,我们将看到,一幅“人畅其行、货畅其达、文承其脉”的长卷舒展在神州大地上,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征程铺就四通八达的康庄坦途。
一审:叶力
二审:陈鹏
三审:吴迪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5-19 17:45:1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