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化肥做“减法”,产量变“加法”!汇川科技兴农实践引围观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5-07-14 18:47:00 来源:多彩贵州网

多彩贵州网讯近日,全市化肥减量增效培训会议走进汇川区,将会议室“搬”到田间地头,变成了一场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的“田间课堂”。

化肥做“减法”,产量变“加法”!汇川科技兴农实践引围观

来自贵州省土肥总站有关单位专家,遵义市农村发展服务中心土肥科全体人员,遵义市各县(区、市)土肥工作站业务负责人前往汇川区团泽镇水稻集成示范百亩田、泗渡镇蔬菜集成示范百亩田开展现场观摩。

水稻集成示范百亩田里,稻苗茁壮成长,生机勃勃,绿色稻浪随风起伏,宛如绿色海洋。相关负责人就地开讲,介绍遵义市化肥减量增效情况、汇川区2025年化肥减量增效项目总体情况,并邀请省土肥总站高级农艺师林海波传授“侧深施肥”技术要领。

化肥做“减法”,产量变“加法”!汇川科技兴农实践引围观

田边的“三新”(新机具、新技术、新产品)展示区更是琳琅满目:移动式施肥机、农化服务工具箱、生物有机肥、有机水溶肥料……大家驻足观看,交流讨论,对新技术、新产品表现出浓厚兴趣。

化肥做“减法”,产量变“加法”!汇川科技兴农实践引围观

正当众人沉浸在对“新宝贝”的探讨时,一阵引擎的轰鸣声划破田野的宁静——大型无人机腾空而起,在空中精准模拟施肥作业完整流程。新机具的动态演示,瞬间吸引所有人的目光,现场响起一片赞叹之声。

伴随着引擎的余音,汇川区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赵旋池沿着田埂站定,热情地招呼:“来来来,这边看!”

她手指眼前生机勃勃的稻田:“看,这是我们做的水稻主推品种及密度下科学施肥试验,那边还有氮肥定额试验、配方验证试验……”赵旋池边走边介绍,带着观摩团穿行在稻浪之间,查看汇川区2025年化肥减量增效项目的“田间实验室”。

这些“田间实验室”不仅景色宜人,更是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的生动展示。

带着从团泽收获的直观认知和思考,观摩团赶往泗渡镇松杉村,在侧深施肥示范区仔细查看水稻长势,认真学习操作步骤。

科技助农令人惊叹的“蜕变”,发生在遵义劳仑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化肥做“减法”,产量变“加法”!汇川科技兴农实践引围观

谁能想到,该公司大门前那片挂满茄子、冬瓜、辣椒的试验地,四个月前还是一片光秃秃的沙石地?

“这就是科技的力量!”该公司董事长黄中敏自豪地引领大家参观试验地、水肥一体化设备控制中心、种苗中心以及果蔬大棚。

“水肥一体化”智能系统精准控制着每一滴水和肥,结合滴灌(直达根部)与喷灌(均匀覆盖)技术,实现高效灌溉施肥。“秘诀就是精准!”黄中敏说,“管网全覆盖,种苗喷灌,蔬菜滴灌,肥料用得少了,苗和菜反而长得更好了!”

一组数据印证了成效:该公司化肥用量同比下降30%,产量却逆势增长20%!这实实在在的“减法”变“加法”,让观摩团成员频频点头,对农业科技的潜力赞叹不已。

化肥做“减法”,产量变“加法”!汇川科技兴农实践引围观

这场沉浸式的“田间课堂”,不仅展示了汇川区在化肥减量增效上的积极探索,更点燃了大家推动这项工作的信心。

“收获太大了!”桐梓县农业农村局土肥站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刘均霞感触颇深,“这次实地看下来,更坚定了我们的认识:化肥减量增效,核心是科学减、精准用,目标是不减产、要增产,更要保护绿水青山。我一定要把这些好技术、好模式带回去,让更多农民受益。”

近年来,汇川区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通过“五抓五推”,努力构建科学施肥体系,实现化肥“减量”、效率“提升”、土壤“提质”、生态“提优”。

化肥做“减法”,产量变“加法”!汇川科技兴农实践引围观

“绿色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汇川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杨文雯表示,“我们将继续把化肥减量增效作为提升耕地质量、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环保的核心抓手,强化政策引导,扩大示范效应,深化科技支撑,推动化肥减量增效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筑牢根基。”(毛艺 陈立果)

一审:王信

二审:姚腾 余从源

三审:唐全寿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7-14 20: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用好人生“加减法”
本文转自:解放军报用好人生“加减法”■罗建军●正确运用人生“加减法”,实现人生价值,让生命绽放光彩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地提升自己,成就人生,这就需要用好人生的“加减法”,始终保持阳
2023-11-30 06:45:00
人生要一边做加法,一边做减法
...好多与少的关系,也就是说,人生要一边做加法,一边做减法,加法就是正能量,加法就是人生的自律精神。01、人生要多学习少玩乐人与人之间的差距都是从学习上拉开的,在这个世界上,天才
2023-04-22 18:24:00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奏响山地现代农业“五谷丰登”交响曲
...“金色画图”丰收季节,喜讯频传。9月6日下午,遵义市汇川区松林镇上庄坝区,随着专家组宣布籽粒玉米高产示范田“亩产1081.23公斤”测产结果,现场响起热烈掌声。“这是遵义地区
2023-09-25 03:30:00
...会减下去;说得好,作业就会美下去。我的“加法”和“减法”还在不断实践与完善中,为的就是让孩子们在学中乐、乐中学。此刻,“双减”政策,我交卷了。请问老师们,我学会了“加法”,同
2024-01-07 00:03:00
汇川区松杉村:积分账算出乡村治理文明账
这个夏天,遵义市汇川区泗渡镇松杉村积分账成了最热门的话题之一。7月8日,松杉村刚贴出的“和美积分”第二季度红榜前围满了村民。红榜上,27户星级家庭和21户启星家庭的名字格外醒目。
2025-07-12 22:55:00
新《公司法》修订的加法、减法和“引法”
...为明示的例证。 三、新《公司法》修法的“加法”、“减法”与“引法”对修订过程中种种理论上的争议,新《公司法》在充分听取各界意见的基础上,对照我国已有的现成法律、司法实践、监
2024-01-28 10:04:00
...门如何助力科产深融政策落实做“加法” 出口退税做“减法”□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国俊通讯员宁穗近日,记者从市税务局获悉,在南京逐“新”提“质”实践中,税务部门以“好政策+
2025-02-11 07:49:00
丛中笑:在“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的“加法”
...访。人民网 杨华龙摄主持人:为什么做学生课业负担“减法”的同时,还要做好科学教育的“加法”呢?丛中笑:关于科学教育的“加法”,重点是要正确地理解“加法”和“减法”。“减法”实
2023-06-21 18:56:00
春生,茶生,万山尽染绿。进入4月,遵义市汇川区境内的茶山上又变得热闹起来。在汇川,说起茶叶,要数团泽镇的黄金茶叫得响亮。遵义惠泽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贵州省当前引进黄金茶种植面积
2024-04-18 06:16: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加码幸福生活——看湄潭田坝新事:文明风、家园情、致富路
“我不去!除了红白喜事,什么房子酒、二婚酒,我一概不参加!”“咱们搬到这儿来,得用文明的言谈举止要求自己,比如不说脏话
2025-10-30 05:42:00
好戏连台!第十三届评剧艺术节将于11月7日至12月1日在唐山举行
第十三届评剧艺术节新闻发布会现场。河北日报记者师源摄河北新闻网讯(记者师源)从唐山市政府新闻办10月29日召开的第十三届评剧艺术节新闻发布会上获悉
2025-10-30 07:09:00
河北新闻网讯(梁小谦、于春梅)10月20日至29日,唐山海运职业学院考察组远赴乌干达、肯尼亚开展系列考察交流与合作洽谈活动
2025-10-30 07:13:00
唐山市工人医院开展“候诊健康微课堂”活动
河北新闻网讯(王金烨、马玥)近日,唐山市工人医院打破传统健教模式,充分利用门诊候诊时段,创新开展“候诊健康微课堂”健康教育系列活动
2025-10-30 07:16:00
集中约谈655人,到位金额超过2000万元……今年4月至9月,太原法院开展了为期5个月的“2025·并法利剑”执行专项行动
2025-10-30 07:23:00
10月28日,娄烦县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县城—国道241改线南山连接线公路正式通车。自此,从太原市区到娄烦县城的车程缩短至一小时左右
2025-10-30 07:24:00
“篮”动土楼 兰香四溢——龙潭蝴蝶兰成“村BA”吸睛“流量担当”
东南网龙岩10月29日讯(记者 江雅萍 通讯员 黄秋萍 饶建平)10月28日晚,“永定土楼杯”2025年福建省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村BA)在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培丰镇体育公园盛大启幕
2025-10-30 07:43:00
10月29日,我市召开医改工作会议,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全省医改工作会议要求,对全市公立医院改革重点工作再安排
2025-10-30 07:54:00
第三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和项目名单公布我省3市1项目获得全国示范创建命名河北日报讯(记者桑珊)10月28日,中央依法治国办公布第三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和项目名单
2025-10-30 07:55:00
南报网讯(记者陈燕飞通讯员常萱)近日,国家能源局公示第一批能源领域氢能试点名单(项目试点),常州大容量对偶盐穴储氢试点项目成为江苏省内唯一入选项目
2025-10-30 07:56:00
“花漾南京”重阳文化主题联展启幕非遗雅韵与菊香共绘古城秋意南报网讯(记者朱彦)金陵秋,重阳至。昨天,“花漾南京”重阳文化主题联展在南京市民俗博物馆(甘熙宅第)正式启幕
2025-10-30 07:56:00
指尖尼龙线 织就致富网
10月29日,高淳杨家村村民忙着编织渔用地笼。作为全国渔网特色村,其渔网编织是机器难替代的传统技艺,随螃蟹产业发展实现规模化经营
2025-10-30 07:57:00
华侨路街道对沈举人巷进行焕新工程——古巷蝶变涌生机,老城更新见新景“阔别家乡28年,今天回到老地方,很多老房子、老街道还在
2025-10-30 07:57:00
下关滨江举行社会公众定点水生生物放流示范活动专家为公众规范放流“划重点”南报网讯(记者杜莹通讯员周威)社会公众该如何规范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
2025-10-30 07:57:00
南报网讯(记者陈燕飞)2025中国“4+2”(汽车+自行车)接力挑战赛将于11月1日至2日在芜湖繁昌途居马仁山露营地启幕
2025-10-30 07:5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