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为什么人人都爱杭州?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0-08 14:45:00 来源:新周刊
为什么人人都爱杭州?

就像西湖超乎想象地成为中国诗意的中心,杭州成为向东亚和世界输出禅宗、茶学两大生活方式的“东南佛国”和“世界茶乡”,21世纪的杭州也出乎所料地创造了一种新的城市形态——“云上之城”。

作者 | 萧奉

题图 | 陈中秋

封面| 陈中秋

唐长庆二年(822),诗人白居易自动请求外派,获准任杭州刺史。刺杭期间,白居易留下了数十首诗篇,篇篇都写着五个字——“最忆是杭州”。

1071年,距今950多年前,苏轼出任杭州通判,正式开始大规模填词,把“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豪放与洒脱注入当时小令盛行的词坛,一改宋词气象。他把杭州视为第二故乡:“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1910年代,李叔同到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任教,写了多首以杭州为背景的“学堂乐歌”,其中一首就叫《西湖》,改自苏轼词作。那首让华人闻之伤心的《送别》,写的也是杭州,是李叔同出家前所作,他还用图章刻了一句诗:“襟上杭州旧酒痕。”

1940年代,诗人木心在台南的风陵渡口,准备乘船回杭州,昔日一同在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读书的画家席德进为他饯别。席间,画家让诗人说些杭州话来听听。木心便随口说了几句,席德进听后很感慨:“杭州呀,也许一生中,要算在西湖边的那些日子最无忧无虑了!”

他们都到过无数城市,家乡都不是杭州,但杭州这座城市一直留在了梦魂内。

为什么人人都爱杭州?

千百年来,杭州留在了无数文人的梦魂里。(图/图虫创意)

为什么是杭州?

杭州的山水得天独厚。《杭州传》作者王旭烽说,杭州所在的位置就是中国这只“大公鸡”的肚囊,在世界的东方,“只要打开地图,一眼就能看到她”。往杭州城里面看,一条钱塘江,将江南的水灵毓秀都汇聚到杭州;一个西子湖,涵养了无数文人墨客的诗情画意;一片片山,逶迤起伏,在江边湖畔造出九溪十八涧。按钱学森1990年代提出的“山水城市”标准——“把中国山水诗词、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和中国的山水画融合在一起”,杭州完全有资格当选山水城市第一城。

杭州的文化,是南、北两个帝都级文化中心的融合。北宋灭亡后,衣冠南渡,以杭州为行在,赵宋朝廷又存续了152年。而这一个半世纪,开封人带来的北方文化与吴越都城的南方文化逐渐融合,使得杭州的语言、食俗、文学等,都和周边的江南城市不尽相同,别具品格。用今天的话来说,叫“人间烟火气”。

最先发生改变的是饮食文化。杭州学者俞为洁指出:来到杭州的北方人,很快就开始在杭州推广小麦种植,培育出了更符合北方人口味的湖羊。此后,羊肉食俗逐渐从宫廷走向民间,至今都是杭州的美食特色。对于南方人嗜好的野味、河鲜和海鲜,一开始北方人也难以接受,但日夜见之闻之,不多久就被征服。据说宋理宗赐给太子的佳肴便有一道叫“炒田鸡”,皇室家族也吃起了大排档。

为什么人人都爱杭州?

杭帮菜博物馆。(图/图虫创意)

不仅如此,杭州人开始把食物雅化,让饮食成为一种具有审美意趣的生活方式。菱角、芡实、鲈鱼、莲子、梅子、藕等,纷纷被写进文人的诗词中。南宋诗人杨万里最爱吃的食物之一便是莲子,有诗为证:“城中担上卖莲房,未抵西湖泛野航。旋折荷花剥莲子,露为风味月为香。”被宋人雅化得最成功的食物是螃蟹,这一原本只是穷人吃的东西,变成了与赏月、观菊、酌酒并称的全民雅事,直至如今。

杭州是一座能让人变得闲适而优雅的城市。这种闲适与优雅并非退休生活的模样,而是一种从容、一种朝气。丰子恺人生的每个阶段都在杭州长住过,而每次来杭州,他都会觉得快适无比,“好像小了十岁”,好像依然是那个在西湖边唱着老师李叔同填词的《西湖》的年轻人。

丰子恺觉得,杭州使人觉得年轻的秘密,在于杭州依湖依山而设计的市街形式,那是曲线和横线交错的城市节奏,与上海直来直去的街道迥然不同。直线是严肃的、阶级的、凛然的,曲线和横线使人觉得平和、平等、爽快。尤其是杭州的小巷,白墙灰瓦、横街窄巷,总能让人想到颜子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的平淡生活,想到戴望舒笔下的悠长雨巷。

人们到了杭州,很难不被这座城市的气质同化,或成为诗人,或成为生活家。俞平伯如此形容他从上海抵达杭州的感觉:“在上海作客的苦趣,形形色色,微尘般的压迫我,而杭州的清暇甜适的梦境悠悠然幻现于眼前了。”出生于杭州、在苏州与上海成长的施蛰存,曾短暂返回杭州任教,“一切的假日与余暇差不多都花在吃茶吃酒两件事情上”。

为什么人人都爱杭州?

杭州国家版本馆文润阁,古代书房。(图/图虫创意)

但杭州并没有止步于休闲经济,早于百年前,杭州的政商人士和知识分子提倡,杭州“一方面固应注意于整理风景,发挥其天赋优美之特长,而另一方面,应扶植工商,发展产业,着手于生产都市之建设”,唯有如此,杭州才不至于成为一个普通的旅游城市。

就像西湖超乎想象地成为中国诗意的中心,杭州成为向东亚和世界输出禅宗、茶学两大生活方式的“东南佛国”和“世界茶乡”,21世纪的杭州也出乎所料地创造了一种新的城市形态——“云上之城”。“云”就是虚拟的西湖,一座城市、一个国家乃至全球的消费和生活,都通过“云技术”平台实现交汇、衍变和创造。

今天的中国人要想一睹杭州的风景,过上杭州创造的生活方式,当然不再需要像白居易、苏轼那样经历左迁外派、跨越千山万水,只需一首诗、一杯茶汤或一个订单,便可“早晚复相逢”。

为什么人人都爱杭州?

[1] 俞为洁《杭州宋代食料史》

[2] 萧驰《诗与它的山河:中古山水美感的生长》

为什么人人都爱杭州?

原标题:为什么人人都爱杭州?

本文首发新周刊644期《最忆是杭州》

点击封面购买杂志

为什么人人都爱杭州?
为什么人人都爱杭州?

读完点个【在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08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孙昌建:去虎跑看李叔同先生
...年会去一次虎跑,每次去大约都是跟李老师有关。是的,李叔同老师。他曾经上班的地方,浙江第一师范(今杭州高级中学)跟我上班的报社,只相隔了一条马路,不过那学校不常放《送别》一歌,
2024-06-05 16:58:00
...又有张岱《湖心亭看雪》、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李叔同《西湖夜游记》等经典美文,将自己的笔墨情怀融入西湖的名诗、美文、佳景之中。在与记者的交谈中,蔡云超谈道:“市书协的驻地
2023-12-10 06:57:00
...代风气的大家巨擘曾在此诞生或驻足,吴昌硕、沈曾植、李叔同、马一浮、黄宾虹、潘天寿、沙孟海、陆维钊、陆俨少等一代名家巨匠为杭州矗立起了当代书画艺术的高峰。同时,文化繁盛的江南还
2023-11-19 06:58:00
...林风眠故居、盖叫天故居、都锦生故居、马一浮纪念馆、李叔同纪念馆、钱塘江大桥陈列馆、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杭州旧址纪念馆。周一开馆周二闭馆:具体有杭州博物馆、杭州孔庙、南宋遗址陈列馆
2023-07-30 12:17:00
...是,在第一单元“春色满园”中,存放着建社初期、社员李叔同捐赠的5方印章。“当年李叔同皈依佛门后,将94枚印章捐赠西泠印社。印社商定将这批印章,以木盒盛之,贮藏于孤山鸿雪径,并
2024-09-30 07:12:00
...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李叔同在杭州实践“学堂乐歌”,写下脍炙人口的《送别》《春游》,成为中国现代音乐教育的起点;百年后浙江音乐学院成立,秉承的正是
2024-10-16 06:47:00
首次推出亚运数字火炬手 首次打造数字点火仪式 首次使用新能源汽车护航 数字时代 人人都是亚运火炬手
制图 / 设计 蒋中杰每日商报讯 从北京到广州,再到杭州,33年间,亚运火种薪火相传……跨越33年时光,中国将第3次以亚运会为名,将不同地域的人们聚集到一起。接棒亚运,于杭州而言
2023-09-09 07:36:00
周末,杭州景区赏桂“大军”来袭,出行攻略请收好!
...很美,西湖的美在于它的一年四季。秋季以来,桂花味的杭州更是迎来一大批旅客观光打卡。根据数据统计,秋天的西湖将是杭城打卡的首选之地。景区进出通道,如北山街,自早上8时起开始繁忙
2023-10-13 21:13:00
西泠·武林美术馆正式启用
...文献资料、明清家具等多种门类。包括创设初期弘一法师李叔同皈依佛门后捐赠给西泠印社的印章;新中国成立后张鲁庵、王福庵、张宗祥等人亲属按照先人遗嘱赠予印社的毕生收藏;75周年社庆
2024-09-29 06:4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