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秋日的德江县安化街道,树影婆娑,街巷整洁。团结社区居民张智霞站在家门口,脸上漾开笑意:“前几天我才扫‘一码通’反映垃圾乱堆,没想到第二天社区干部就带着环卫工来处理了!”
张智霞口中的“一码通”,是安化街道2024年6月底推出的基层治理智慧服务平台。群众通过扫码即可反映问题、提出建议、查询政策,还能直接联系业务办理人员。
从烦琐的“跑腿办”到便捷的“指尖办”,变化背后折射的是安化街道以党建引领、用大数据赋能,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的生动实践。
一“码”连民心 善治加“速度”
安化街道地处德江主城区,辖7个村(社区),常住人口超9万人。这里有全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和3个行政村,还有老城区的3个街道,人口结构复杂、治理任务繁重。
安化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工作人员各司其职,确保群众诉求快速得到解决。
“过去群众反映问题,得跑居委会、跑街道,甚至跑到县里。”安化街道人大工委主任、“一码通”运营负责人吴海飙坦言,以前信息层层转办,导致群众办事效率低、成本高,甚至找不到对口的部门。
变化始于一场自我革新。2024年,街道党工委牵头,整合辖区51个网格力量,以人大代表联络站为支点,打造“一码通”智慧服务平台。群众扫码提交诉求后,系统0.62秒内接收,信息分流岗及时分类、派单,属地干部“接单”上门,从核实、处置到反馈、回访,全程闭环处理。
工作台账上清晰记录着群众从反映问题到回复解决整个过程。
“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不再是一句空话。”在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吴海飙指着岗位分工图说,你看,我们这张轮值表上,领导带班、纪检督查、回访跟踪,每个环节都是责任到人。平台运行一年,已办结民生实事218件,群众满意度超95%。
红色物业聚合力 小区治理焕新颜
基层治理,关键在社区,难点在小区。安化街道还以“红色物业”为抓手,推动党组织向业主委员会覆盖,激活小区自治内生动力。
安化玉溪尚府小区地处城中繁华地段,有住户1008户、4032人。过去因物业沟通不畅、服务欠缺,业主意见大。2023年,安化街道在此试点,成立全县首个业主委员会党支部,构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三方联动机制。
2023年6月,安化街道首个业主委员会党支部揭牌成立。
“我们业委会的12人中有3名党员,党支部成立后,小区业主就有了主心骨。”业委会党支部书记张俊介绍,在支部带领下,小区建立楼栋微信群,实时收集业主诉求,物业公司对接更高效,仅维修报备记录就写了两大本。
“大事儿小事儿我们都全力解决,现在和业主的关系融洽着哩!”玉溪尚府精诚物业公司负责人杨召感慨道,党建引领不是虚的,它让业主信任我们,也更愿意配合工作,现在物业费收缴率基本上可以达到100%。
玉溪尚府小区物业台账上清晰地记录着服务业主的件件实事。
同样以“红色物业”试点的中华社区逸品小区、钟山小区等地,也通过党组织引领,成功破解停车难、绿化维护、公共设施老化等治理难题,业主满意度显著提升。
“业主委员会党支部就像‘红色引擎’一样,紧紧把党员、能人、群众凝聚在一起。”中华社区党总支书记褚宁康说,通过党建引领与物业管理服务工作深度融合,现已基本实现“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社区”。
严督实考激担当 基层效能大提升
基层治理,核心在人,关键在干。安化街道坚持“严督导、明奖惩”,把群众满意度作为干部考核“硬指标”,激励广大干部主动担当、靠前服务。
“以前下户少,现在是‘接单’就得负责到底,做不好群众不给‘好评’!”一位年轻社区干部坦言,平台倒逼自己转变工作方式,更注重实效和反馈。
群众发消息感谢上门解决问题的社区干部。
街道党工委委员、组织委员雷劲介绍,街道将干事能力、群众评价纳入年度考核和评优评先体系,实现“干好干坏不一样”。同时开展“严规矩、转作风、提能力”系列活动,推动干部从“被动接单”向“主动治理”转变。
“过去是部门推着街道干,现在是街道领着村社干。治理主体的转变,带来的是效能的提升。”雷劲说,街道还通过人大代表、纪检人员跟踪督办,很多疑难问题都得以化解,现在群众诉求渠道更畅通,干部作风也更扎实了。
记者手记:
在德江安化街道的走访中,最打动人的不是都市的繁华,而是“码”背后那份“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执政温度。从“跑腿办”到“指尖办”,变的不仅是手段,更是干部作风与服务理念的重塑。
从群众扫码反映问题到干部“接单”处理,从物业企业单打独斗到党组织引领三方协同,从“被动响应”到“主动治理”——这里的每一个变化,都折射出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创新实践。
“一码通”不仅是技术赋能,更是作风转变。它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红色物业”则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破解“管不好”的老大难;而严督实考机制,真正让干部有了“等不起、慢不得”的责任感。
基层治理,核心是人,关键在机制。安化街道的实践表明,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党建为引领,以技术为支撑,以制度为保障,才能激活治理“末梢神经”,让基层真正成为群众安心、放心、暖心的幸福家园。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田勇
一审 葛永智
二审 杨聪
三审 朱邪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9-09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